琼中黎族苗族自治阿联酋迪拉姆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阿联酋迪拉姆兑换地点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阿联酋迪拉姆兑换地点问答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社会?

    琼中县各族人民2113喜欢聚族而居,自成5261村峒。东北部村寨较密4102,西南部山高水冷,村落分散。民房住1653宅各具特色,有10柱瓦房、8柱茅房、船形茅房等。
    1949年前,村陋房残,破烂不堪。1952年后,县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制订规划建设城乡集镇。
    1990年,建成县城1座,乡镇集圩17个,总面积6.42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89732.29万平方米。其中3层以上楼房32幢,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同时,大抓农村建设,琼中县人民政府累计拨出专款491.5万元,扶助农民建房12092间,面积80.54万平方米。琼中县80.5%的农民住上了瓦房。黎母山镇有两户农民还盖起了钢筋水泥结构平顶房。90%的乡间道路已建成大道,55%的村寨饮上井水或自来水,65.2%的农户用上电灯。
    2010年琼中县政府对百花岭风景区、飞水岭、营根洋、虎岭公园及老干部活动中心整体开发规划基本完成。实施县城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填埋、旧城区改造、供电、通信、营根河综合治理、百花廊桥、龙溪路、环城东路(南段)等一批市政工程;加快城北新区建设,建成“三月三”文化广场、新海汽客运站、乐园酒店等一批文化、交通、接待及办公设施。琼中县城面积由2005年的3.15平方公里扩大到4.55平方公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兴建沼气池1797个;改厕5969间;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6宗,从根本上解决农村2.1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5宗。新建维修配套水利189宗,长262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万多亩。改造长征至吊罗山公路、中平公路,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5条371.33公里,惠及65个行政村,近8万人口。
    2012年海南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涉及琼中县9项,其中,社会保障财政补贴2012年9月底已按照全省标准统一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额完成8.5%;城镇保障性住房竣工率超额完成6.4%;农村危房改造超额完成11.75%;水库移民危房改造完成100%;建设常年蔬菜基地面积1565亩,超额完成省下达1405亩的任务;落实市场农副产品平价专区建设3个;中职教育免学费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完成计划任务的100%。积极配合“绿化宝岛”工作,共投入资金6953万元,完成年度植树造林任务129.1%。

    展开
    收起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教育?

    明万历二十八年(21131600),琼中县境域始办社学1所。清代5261办义学、私塾4102、蒙学10所。民国时期,小1653学取代蒙馆、私塾。由于社会动乱和地僻民穷,学校时办时停,上学人数很少。
    解放后,琼中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校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设备逐步完善,有了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中学、师范学校、技术学校和各类业余学校、大专函授班。基本完善中小学教学体制,初步形成教育网络。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琼中县19.59万人口中,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165人,大专1727人,中专3665人,高中1.92万人,初中4.93万人,小学6.63万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占98.3%。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59~1990年,先后成立了农业、畜牧业、农业机械、林业等4个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工、农、林、医、数理化、畜牧兽医、无线电爱好者、珠算、养鸡等9个学会,会员135人。1990年琼中县有专业科技人员1740人,占总人口的0.89%。其中:取得副高级技术职称的13人,中级231人,助理级580人,员级916人。
    琼中县的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虽快,但因基础差,资金不足,人才不足,仍然比较落后。
    2010年琼中县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5%,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5%,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推动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全免。

    展开
    收起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阿联酋迪拉姆兑换地点资讯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什仍村?

    什仍村民委员会坐落于海南省素有宝岛绿钻之称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与国家级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相连,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亦是天然氧吧宝库。本村依托原始生态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海南海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发展养殖中蜂产业。

    从2017年11月底养殖300群中蜂开始,到现在发展2800多群的规模,并以什仍村为中心,向周边的村委会发展,现已有合作关系的村委会有:上安乡的行干、什坡、南万三个村民委员会,长征镇的南什、什仍村民村委会,营根镇的大朗村民委会,地域范围以东五指山起沿着铁占岭山脉至百花岭绵延二十多公里,到2018年底在上述地区内完成投入7000多群中蜂,初步形成“蜂情小镇”的模式,

    并向以养蜂为主业的休闲式农旅结合的模式发展,本着健康、生态、高效、品牌、规模化为发展理念,研制发明了养蜂架,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改造了养蜂环境,并注册“大山蜜缘”商标(改商标已审查初审已通过,正在公示阶段),智慧蜂场坐落在我村委会辖区的罗柳村小组,在今年的世界蜜蜂日期间,我村养蜂场的模式获得了广大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在经济效益上,我村带动了5个村集体经济和93户430人贫困户的经济发展,为打造以养蜂为特色产业强村夯实了基础。

    展开
    收起
  • 海南琼中大边村:让“城里人羡慕”的文明生态村?

    人民网海口6月12日电(毛雷、吉羽、孟凡盛)夏日的海南太阳还是有些毒,早上起来,62岁的王万良拿起水管,给门前自己种的茄子浇水,开始了自己幸福的一天。

    大边村村民王万良给门前的蔬菜浇水 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我们的日子比城里人还好,以前是我们羡慕他们,现在变成他们羡慕我们了。”王万良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大边村村民,他质朴的语言背后,是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污水不见了 村子更干净

    走进大边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幽静的池塘,几朵睡莲迎着阳光怒放。“你看到池塘那边的排水口了吧,那都是我们村子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的水,能到达国家二类水的标准。”琼中思源实验学校教师、大边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拓自豪地说,大边村是海南首个拥有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村子。

    大边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拓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据了解,2016年初,海南首个全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捆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落地琼中。

    随后,上海三乘三备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与琼中合资组建了琼中鑫三源水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统一负责琼中农村污水处理等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运营。采用“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的方式保障投资回报和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

    大边村作为该县首个试点村庄,于2016年3月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并投入使用。

    文明生态村琼中大边村 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以前那个污水都是在地上随便流的,又脏又臭,尤其是下雨天,雨水和污水一起流,流得到处都是,现在这些都搞好了。”王万良回忆起以往的场景,认为污水处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光伏发电 村子更富裕

    说起大边村的变化,除了一起的泥土路都变成了水泥路之外,更大的变化是村民家家户户都多了一顶“科技帽”。

    这顶“科技帽”不是别的,正是“光伏发电”扶持项目。

    文明生态村琼中大边村 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通过无人机俯瞰大边村,整齐划一排列的房屋后院顶棚,闪闪发光的多晶硅组件,成为乡村一道亮丽风景线。

    航拍大边村 人民网记者孟凡盛 摄

    2017年,大边村被乡镇列为‘光伏发电’扶持项目试点村庄,全村52套新式民居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每户可放置12块太阳能发电板,每块电板260W;每户安装3.12KW,全部总装机容量126.24KW。

    这个项目的一大特点是,不需村民自掏腰包,自筹资金采取了光伏组件银行抵押担保方式,以光伏发电收入还贷,政府进行全额贴息,按照每年每户发电量3300W计算,村民预计年收入可达3000元。

    “贷款一年就能还清,但光伏发电设备使用期限长达25年左右,我们的收入就有保证了。”王万良说。

    文明生态村琼中大边村 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美丽乡村建设,受益最大的还是当地村民,2014年,大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7户76人;2015年减贫10户53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08元;2016年年底,大边村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王拓告诉记者,提升了颜值的大边村,将进一步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业,夯实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

    文明生态村琼中大边村 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展开
    收起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简介

县名“琼中”就是由于位于琼岛中部而得。明、清时期属定安、琼山县地。1948年2月中共琼崖特委设置琼中县,隶属中共琼崖东区地委管辖,治所设于平南。1949年3月并入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1952年划邻县部分黎境,恢复琼中县建置,成为毗邻四周九市县,位居五指山腹地、琼岛中部的县。县名“琼中”就是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