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平大学

林雪平大学学费:$150000瑞郎

林雪平大学官网: -

学校性质:公立

创办时间:1960年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26000人

暂无 托福要求(分)

-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未公布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林雪平大学

林雪平大学坐落于东约特兰省,Linköping,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该校开设本科层次的学位教育,录取率达到0.786。在校学生人数26000人,作为被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

【专业】 林雪平大学

  • 可持续发展科学 费用:暂无

  • 计算机科学 费用:暂无

  • 航空工程 费用:暂无

  • 儿童研究 费用:暂无

  • 计算机 费用:暂无

  • 工程 费用:暂无

  • 科学 费用:暂无

  • 航空 费用:暂无

  • 林雪平大学相关问题

    林雪平大学的概况

    瑞典林雪平大学1960年建立时是一所独立的学院,1975年经政府批准成立为大学,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邻近的北雪平市(Norrköping)建立北雪平校区。该大学是瑞典六所大学中最年轻的一所。林雪平大学设有三个学院:理工学院、医学院和文科学院。其理工学院通常以也“林雪平理工学院(LITH,1969年建立)”的名称对外招生;其医学院系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医科大学”合并改建而来。另外,该校实际还设有事实上单独的教育学院,只是没有正式单独组建学院的行政建制。林雪平大学校训为"Expanding Reality"。
    林雪平大学是瑞典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大多数在林雪平校区上课的在校学生都住在该校设在林雪平市吕德区(Ryd)的学生宿舍区内。2005年时,该校约有28000名在校学生和3500名教职员工,在非博士生有26757人,博士生为1418人。
    林雪平大学也是欧洲顶尖大学之一(见排名)。林雪平大学以其创新而闻名,创立瑞典第一个计算机专业,以及工业管理和机械的理学博士项。总体上学校以理工和医学见长,与工业界结合紧密,林雪平大学科技园比较有名气,有专门的孵育机构孵化企业。专业特长方面,它的计算机专业在欧洲属顶尖水平,电子机械等领域实力雄厚,为爱立信、萨博等工业巨头培养大批工程师。林雪平大学医学院是瑞典培养医生最多的医学院之一。另外,该大学发展迅速,以不断创新、敢于尝试,跨学科的大胆合作为主要特点,发展了许多超越传统边缘的独特教育项目,比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国家研究中心。 瑞典政府在2007年调查国内顶尖大学的教育质量时,林雪平大学是唯一一个获得两项最高教育质量奖的大学(医药和控制论)。
    目前,林雪平大学提供100多个科学领域都提供硕士学历。学校为其注册的学生提供一流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学生可在其图书馆中找到欧盟各国家官方出版的各类图书,并可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紧密联系。每日有免费校车往返于瓦拉(Valla)、US和北雪平三个校区之间。

    查看全部
  • 在林雪平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说到林雪平,虽说是瑞典第五大城市,但也不过是个村子。koping的意思就是“村”。在那里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世界上制度最为先进、保障最好的国家是如何运转的。列车甚至公交车的时刻表都精确到分,并时事在网上更新可以随时查到。对于我们这种在帝都出门路上的时间来回3小时+的人来说,在那里感受到的是如何真正的掌握自己的时间与提高效率。网上显示5分钟以后公交车会出现在你家门口的车站,那么你提前1分钟出门走到车站,车一定来了。关于留学的感觉应该都是一样的,在林雪平只不过是可以好好的感受一下瑞典。瑞典男女颜值都爆表,身材没的说,超级爱运动。纯正瑞典人大部分高冷,也有逗比。

    查看全部
  • 我准备去瑞典留学,请问瑞典的林雪平大学硕士

    瑞典林雪平是综合类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在建校不到50年的时间已经攀升到全球前300,学校尤以理工类专业著长,工程类专业甚至在全球前100,延雪平大学的商学院有不错的认证,但是世界大学的综合排名并不高。

    林雪平大学所有的英语授课的专业都要求申请人达到雅思6.5,单项不低于5.5的成绩,并且雅思不达标的申请没有预科可以念,延雪平大学对雅思不达标,主要有5分以上的成绩可以先就读英语预科。

    消息来源:北欧之星官网

    查看全部
  • 瑞典林雪平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怎样

    看你学啥了~
    谁说林雪平不好的啊?
    综合排名瑞典第6还不是第7,
    当然,跟隆德比,肯定还是隆德好呗~历史悠久~
    林雪平的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不错~
    而且吧,我们学校官网写的,说林大的学生,还是挺受市场欢迎的~(原话记不住了,差不多就这意思)~
    但是吧,我赶脚林雪平真的很无聊。。
    这里就是个大学城,如果在街上看到中国人了,百分之九十是中国留学生。。移民好像不多~
    林妹妹还是不错的~但是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一样,
    不如你加几个林雪平的留学生群,你看看大家是咋说的~
    祝楼主学业顺利~

    查看全部
  • 林雪平大学学费,到瑞典留学要多少钱

    瑞典林雪平大学学费商科为110,000瑞典克朗一年,理工科为140,000 瑞典克朗一年左右。
    消息来源:北欧之星官网

    查看全部
  • 林雪平大学相关资讯

    ESI数据公布,广东新增三所高校,这所大学成为最大的“黑马”!

    ESI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或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在本月16日,科睿唯安公布的2008年1月1日到2018年8月31日的ESI统计数据显示,此次中国内地共有26所高校新增28个全球前1%的学科,其中广东又有3所高校新增3个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而最大的亮点则是广州大学,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工程学首次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计算机科学ESI学科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这标志着广州大学工程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取得了新进展。

    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强化大学的使命与担当,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私立广州大学,成立于1927年3月3日,由陈炳权、金曾澄等人创办。抗战期间,广州大学先后迁设于开平、台山、香港、曲江、罗定、连平、兴宁等地,实行战时教育,学生人数仍达5000多人。1945年8月,抗战胜利,广州大学复员广州,在东横街原址复课。1948年,呈奉教育部批准设立经济研究所,招收研究生,毕业成绩及格,报教育部授予硕士学位。这是私立大学之佼佼者。

    学校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完善的科研设施。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了一批创业团队,拥有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等高水平的艺术团体和一批科技文化含量高、学生乐于参与的学生社团和文化品牌项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30个国家或地区的20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 2002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法旅游学院;先后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和美国卫斯理安学院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与淡江大学、帕多瓦大学、林雪平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科研平台和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学校设立了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科技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大湾区环境研究院、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和人权研究院等一批重要研究平台,承担了一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正是对广州大学的真实写照。今天的广州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致力于成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大学,在积极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把自己和广州城市的发展深度融合在一起,在此也预祝广州大学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具有学科、城市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查看全部
  •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介绍!

    学院概况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前身是仁济医院(华西医院前身)制药专修学校,由加拿大人米玉士博士(E.N. Meuser,1880—1970)创建于1918年,是全国公认的5所历史最为悠久的药学院系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开展药学教育和最早设立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的单位之一。学院以培养能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己任,聚焦扎实专业基础、强烈创新意识、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目标,现有本科招生专业两个:一是四年制药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二是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为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办,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临床药学专业国内排名第1(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培养特色

    华西药学院充分发挥四川大学文理工医多学科优势,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的人才培养特色。除了专业教育及专业基础教育,学生还可接受丰富全面的通识教育,包括人文艺术与中华文化传承、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科学探索与生命教育、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事务与全球视野等五大模块。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和海内外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如开设系列小班化精品实验课程,将前沿性的药物研究技术和知识引入药物探究型实验创新体系等。药学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并向本科生开放,为“以研促教”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本科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早期科研训练的比例超过85%,每年在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研究生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篇,提名2篇,在全国药学院校中排名第一。

    迎新晚会

    主题团日

    专业剖析

    药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药品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

    临床药学专业:培养具备临床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拟定、实施与评价等药物应用工作,开展药品临床评价、药物应用方法研究,提供药学服务及承担合理用药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药学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和生产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药物的综合性学科。临床药学是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疾病、人体相互关系为核心,研究和实践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学院毕业典礼

    比较优势

    学科齐全、特色显著

    学院设置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药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学共9个药学二级学科,形成了从药物先进制造与新药研发到合理用药与药学服务及政策研究等药学各领域的全覆盖,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学科设置最为齐全的药学院校之一。尤其在药物绿色制造工艺、药物集群式精准合成、手性药物精准控制合成、生物碱药物发现、药物新型传递系统、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等研究方向优势突出。

    一流学科

    学院办学实力雄厚,声誉蜚声中外。药学学科2019年软科排名全国第四、综合类大学第二,QS排名全球51-100位,药理和毒理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第四轮学科评估药学位列全国A-类,是四川大学重点支持的“双一流”建设学科。

    一流平台

    药学学科拥有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小分子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植物来源药物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形成了学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础和应用并重的、国内领先的平台基地群。

    一流师资

    拥有一支以院士、国家杰出学者、优秀中青年海归人才为主的,知名企业家和行业专家等杰出校友为辅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及行业经验丰富,秉承历史传承与国际视野兼具的理念,协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药学高素质人才。

    剑桥院士与本科生交流

    国际化培养

    通过四川大学“大川视界”大学生海外访学计划,以及学院自主设立的“米玉士教育发展基金”海外访学项目,每年不定期选派优秀本科生到国际及港澳台百余所知名大学访学交流,同时在经费、学分认定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并在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药学院、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学院每年邀请20余位海外著名大学教授来院访学,其中数名在“四川大学国际课程周”开设为期两周的全英文课程,同时招收海外名校药学专业在读学生参加国际交流营活动,与我院学生深度交流。

    境外深造院校

    学院毕业生境外深造比例和质量逐年提升,遍布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英国、香港和台湾等知名高校。如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匹兹堡大学、东北大学、犹他大学、贝勒医学院等;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欧洲的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林雪平大学、哈勒维腾贝格大学等;亚洲的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华西第六教学楼

    就业主要方向

    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主要去向为跨国大型药企,如辉瑞制药、赛诺非、默沙东、瑞士诺华等,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如成都康弘药业集团、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以及各省市食药监局、药检院、三甲医院等。

    知名校友

    来源: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编辑/雷佳明、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

    查看全部
  • 高校在“国之重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技术、芯片产品可谓是“国之重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大环境,我国高校在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技术、芯片产品研发方面大力开展项目攻关,那么,高校近段时间以来都获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大:碳基半导体材料纯度提升,基本具备做大规模集成电路可能性

    5月26日,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张志勇教授团队在《科学》上发表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用于高性能电子学的高密度半导体碳纳米管平行阵列”。研究团队运用提纯和维度限制自组装方法,使碳基半导体材料的纯度提升至99.99997%,密度从5纳米提升到10纳米,成功突破了长期以来阻碍碳纳米管电子学发展的瓶颈。

    如果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手机芯片,至少能够让手机实现运行速度提升五倍、节电三倍。据研究团队介绍,这个材料基本上具备了做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可能性。

    清华:智能“芯”,安全“芯”

    智能“芯”: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研究成果——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登上《自然》杂志封面。该芯片既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路的人工智能芯片。施路平团队表示,异构融合类脑芯片未来将会在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教育、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安全“芯”:在Hot Chips 2019上,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团队介绍了由其研发的全球首款采用第三方芯片对处理器内核硬件实施运行时安全监控CPU芯片——津逮服务器CPU。通过系统实测结果,该款芯片可有效检测99.8%以上硬件攻击,其中包括硬件木马、漏洞、后门等,很好的解决了学术界和产业界高度关注的CPU芯片硬件安全难题。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实现成果转化,相关企业基于该技术成功研发出了高性能商用服务器。

    上科大:卤化物钙钛矿两大科学难题解决的新进展

    上海科技大学于奕教授课题组与美国普渡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新型半导体异质结研究上,首次成功制备并表征了二维卤化物钙钛矿横向外延异质结。据了解,在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异质结的构建上,获得“高质量的原子级平整的异质界面”和“、卤化物钙钛矿微观结构解析及原子结构成像”一直是科学界难以解决的两个难题。本次研究,在这两个科学难题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该研究成果已于4月份在《自然》(Nature)上公开发表。

    中国科大:成功将外尔物理拓展到半导体体系

    5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长淦教授团队与王征飞团队在半导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布。他们首次在单元素半导体碲中发现了由外尔费米子主导的手性反常现象以及以磁场对数为周期的量子振荡,成功将外尔物理拓展到半导体体系。

    团队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实现了将新奇拓扑属性和半导体属性有机结合的“拓扑外尔半导体”。两个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设计新型拓扑半导体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哈师大:填补半导体光电探测相关领域空白

    哈尔滨师范大学光电带隙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林教授日前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An Electrically Modulated Single-Color/Dual-Color Imaging Photodetector”的文章,介绍其在半导体光电探测器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据哈尔滨师范大学官网消息,这一研究“选取一种有机小分子(COi8DFIC)和钙钛矿材料(CH3NH3PbBr3),利用全溶液工艺,设计并构建出简单的异质结器件结构,通过小偏压(0.6 V)调控异质结界面能带偏移”,进而实现对光生载流子输运和萃取的有效操控。研究成果可满足对入射光类型的有效辨别以及未来智能化、小型化成像系统的要求,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地大(武汉):实现高达0.16Scm-1的质子电导率(520 oC)的新突破

    当前科学领域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实现低温条件下质子导体的电导率≥ 0.1 S cm-1。前不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研究团队合作,成功实现了高达0.16 S cm-1 的质子电导率(520 oC),并示范了优越的PCFC器件性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表示,科研人员们此次研究,主要是利用半导体氧化铈的表面特殊电子态和电荷分布,构建了质子长程快速穿梭机制的质子超导。相关科研成果已在《美国化学学会能源快报》上发表。

    吉大、华南师大: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设计思路

    吉林大学张立军教授团队、华南师范大学“新型半导体掺杂机制研究及器件应用”团队联合发表文章,对近年来“基于半导体物理理论/设计原则逆向设计”“应用人工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材料结构设计”“通过计算候选材料目标性质筛选”这三种计算材料设计思路进行了归纳。文章在探讨局限性及挑战的同时,还对未来大规模材料数据库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新材料设计与开发模式进行了展望。

    西工大:两个钙钛矿二极管实现双向光信号传输

    《自然电子学》日前发布了一个发布了钙钛矿光电子领域的重大进展研究文章——“利用相同的两个钙钛矿二极管实现双向光信号传输”。同时,文章的完成者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深圳大学Wenjing Zhang教授、瑞典林雪平大学Feng Gao教授,还介绍了新研究成果——一种新型的双功能钙钛矿器件。

    据悉,这个器件可以通过调节偏压,实现两种功能的自由切换。此外,作为发光或光检测,这种新型的双功能钙钛矿器件的响应速度都能够达到兆赫兹级别。该研究成果,进一步地拓展了钙钛矿材料在光电子领域的新应用。

    昌大:首次发现半导体材料光挠曲电效应

    南昌大学舒龙龙与合作者在《自然材料》上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文章——《卤化钙钛矿材料的光挠曲电效应》。从最新研究成果的表述来看,南昌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弯曲卤化铅钙钛矿这样一类光伏半导体材料,可将挠曲电和光伏效应完美结合,实现光机电多重能量收集。据了解,这是半导体材料的“光挠曲电”效应首次被发现,挠曲电性能方面也同样打破了世界纪录,其为后续光传感、光探测的器件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注:本文综合高校官网,自然科学基金委,搜狐、网易等平台编辑整理;本文仅展示了部分高校相关成果。

    (首发:高校科技进展)

    查看全部
  • 吉林大学领导班子行政副职换届调整!新任命7名副校长

    9月6日上午,吉林大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宣布教育部党组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职决定。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王玉柱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教党任〔2019〕204号),经中共教育部党组研究并与中共吉林省委商得一致,任命王玉柱、边铁同志为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常委,赵国庆、蔡立东、赵宏伟同志为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免去邴正、张向东、吴振武、杜莉同志的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常委,孙友宏同志的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常委、委员职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郑伟涛等职务任免的通知》(教任〔2019〕85号),任命郑伟涛、王利锋为吉林大学副校长,王玉柱、赵国庆、边铁、蔡立东、赵宏伟为吉林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免去邴正的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张向东、吴振武、孙友宏的吉林大学副校长,杜莉的吉林大学总会计师职务。

    新任校领导简介

    吉林大学副校长 郑伟涛郑伟涛,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吉林九台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6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1987年7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固体物理专业,1990年6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系凝聚态物理专业。1992年10月晋升副教授,1994年9月至1995年2月作为高访学者赴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三系从事合作研究,1995年2月至1997年10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赴瑞典林雪平大学物理系从事合作研究。1997年10月回国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1月选聘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12月至2000年9月作为客座研究员赴日本千叶工业大学精密工学科从事合作研究。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获新加坡TCT交流奖赴南洋理工大学电子电器工程学院从事合作研究。1998年2月至2001年5月任材料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5月至2008年12月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2008年12月至2015年9月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15年9月至今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99年获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2000年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新加坡TAN CHIN TUAN学者交流奖、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2010年、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管高级专家,2006年、2010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专家,2012入选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现任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委员,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国际《Appl.Surf.Sci》《Vacuum》杂志编委等职。

    吉林大学副校长 王利锋王利锋,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吉林双阳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法学博士,研究员。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1999年6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在职攻读),2007年6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在职攻读)。1985年7月至1988年5月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1988年5月至2003年10月任教务处科员,招生办副主任、主任,副处长。2003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研究生院任副处长、处长(兼研工部部长)。2012年11月至2015年9月任校长办公室主任。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6年1月至今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吉林省党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吉林大学副校长 王玉柱王玉柱,男,汉族,1966年4月出生,吉林省舒兰县人,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哲学博士,研究员。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2001年7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2年7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989年7月至2000年6月先后任白求恩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团委书记,白求恩医科大学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白求恩医科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2000年6月至2019年9月先后任吉林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处级),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党委书记,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兼电视台台长、大学文化建设办公室主任,吉林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兼保密工作办公室主任、理事会办公室主任。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曾获中共吉林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吉林大学副校长 赵国庆赵国庆,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吉林长春人,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专业,1997年7月硕士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专业,2007年6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放射医学专业。1989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麻醉科工作,1997年7月晋升主治医师,2004年12月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8年9月晋升主任医师、教授,2008年9月选聘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9月至2012年12月任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2012年12月起任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长。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吉林省医德标兵、吉林省医学会“2005年度优秀人才”、长春市优秀人才、长春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长春市卫生先锋奖、吉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吉林大学白求恩名师、吉林大学白求恩名医等荣誉称号。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委、吉林省康复医学会会长、吉林省医学会麻醉学专科分会主委、吉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长春市麻醉学分会主委等职。

    吉林大学副校长 边铁边铁,男,汉族,1967年3月出生,黑龙江省甘南县人,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管理学硕士,研究员。1993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政治学系,2004年6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职攻读)。1993年7月至2000年10月任吉林大学教务处科员、副科长、科长。2000年10至2009年3月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正科级秘书、副处长。2009年3月至2016年1月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党委书记。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办公室主任,2017年2月起兼任社会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获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先进个人、吉林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吉林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吉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兼任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吉林省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政协长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提案委副主任。

    吉林大学副校长 蔡立东蔡立东,男,汉族,1969年3月出生,吉林长春人,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6月参加工作,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1994年6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民商专业,2002年12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1994年6月至2000年8月在吉林省交通厅工作,任体改法规处主任科员,其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8月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工作,任讲师,2001年9月晋升副教授,2004年12月晋升教授,2006年6月选聘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12月至2015年4月任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开展合作研究。2015年4月至今,任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3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长白山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现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网络与信息法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秘书长、吉林省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咨询专家、中共吉林省委法律顾问、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吉林大学副校长 赵宏伟赵宏伟,男,汉族,1976年10月出生,吉林九台人,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3月参加工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2年3月留校任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2003年4月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6年12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职攻读),其间于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赴日本东北大学从事访问研究。2009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吉林大学农业工程学科(领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9月晋升讲师,2008年9月晋升副教授(破格),2009年9月晋升教授(破格),2012年6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5月至2017年2月任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制造系副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任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机械基础教学中心主任。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院长兼机械基础教学中心主任。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同年被评为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奖励。2015年入选第四批吉林省高级专家。2016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青年学者,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成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曾获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长春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试验机分会副理事长、国家材料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和《机械工程学报》编委等职。

    来源: 吉林大学官微

    吉林日报全媒体 编辑:董淑杰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