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学费:0人民币

国立中央大学官网: 暂无官网

学校性质:公立

创办时间:1915年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暂无

暂无 托福要求(分)

0分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未公布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国立中央大学

台湾中央大学(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中文简称:中大,英文简称:NCU),是一所现址位于台湾桃园县中坜市的知名大学,其前身为民国4年(西元1915年)成立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经民国11年(1922年)并入国立东南大学,民国17年(1928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民国51年(1962年)在台复校的发展,目前是中华民国教育部认定国内七所研究型大学之一,亦为“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获选的十二校之一。

简介

中央大学于民国四年(1915年)创建于南京,大陆时期为东南的学术重镇,与北大、清华齐名,“民国”五十一年(1962)在台复校,先设址苗栗,后迁址中坜双连坡现址,是一所拥有优良传统、百年传承的优质学府。

占地广达六十二公顷的中央大学,位居大台北、新竹科学园区及亚太航空城的枢纽,为客家城镇所环绕,兼具国际视野和地方风貌,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纯正的学术风气,一直是中大最珍贵的资产。

目前拥有文、理、工、管理、资讯电机、地球科学、客家等七个学院,十九个学系和四十三个研究所,学生人数达万馀人,同时设有太空遥测、光电科学、软体、灾害防治、台湾经济发展研究、通讯系统研究、客家研究、学习科技、奈米科技等十个研究中心,以及通识教育、教育学程、艺文、语言中心等四个教学中心,是科学、人文荟萃的综合大学。

中央大学的教师九成以上具有博士学历,优良的师资一直是人才养成的关键,在教学与研究并重、知识与德行兼俱的办学理念下,师生表现亮丽,无论在教育部的综合大学评鉴,或是国科会的研究奖项中,表现均是名列前茅,目前为国内七所重点研究型大学之一。

此外,为整合学术资源,追求国际卓越,本校于“九十一年”(2002)与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和阳明大学共组国内第一个大学联盟,名为“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四校资源相互整合,师生资源共享,朝世界级研究型大学迈进。

八十四年历史的中央大学,位居桃园县中坜市五权里38号,离台北市约一小时车程。就地理上而言,中大享有闹中取静的优势,最适宜学术发展及实务应用。 中大在渡海来台的两千校友的殷切复校呼吁声中,于1962年以新兴科学的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招生而在台宣告复校,复校之初、诸事待举、幸赖戴运轨、李新民、余传韬、刘兆汉诸校长坚守岗位,克尽厥职,承袭中大诚朴雄伟的校风,于科学本行外,更进而人文与社会诸学科的拓展,以致行年三十的新中大英壮风发,卓然而立。

校园景色更是美不胜收,十万株高耸的大树,碧绿的草坪,宏伟的大门,加上完善多元的体育设施,如此师生共聚的校园生活,不仅保有早期书院的美好特质,在人际疏离的现今社会特别容易发挥崇德乐群的教育功能。

中大目前学生人数7,813人(大学部5,112人、硕士生1,997人、博士生627人、在职专班77人),现有专任老师492人(教授220人、副教授145人、助理教授52人、讲师29人、助教46人)。

中大人才辈出:融资流通有李国鼎、谢森中校友;为民喉舌,谔谔建言的是余纪忠、楚崧秋、王作荣等前辈;育才兴学如张其昀、朱汇森等。

组织架构

之所以会有今日之中大,就如同一具产力精良的器械一般,是要倚靠着各零件与零件之间的组织运转,发挥其缺一不可的贡献方能完成所需。 本校目前分为教研与行政两单位。教研单位分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资电学院、地球科学院六个学院,共十八个学系、二十八个研究所;有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光电科学研究中心、软件研究中心、环境研究中心、通讯系统研究中心、灾害防治研究中心、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八个研究中心,通识教育、教育学程二教学中心,体育室与军训室。行政单位分设教务、学生事务、总务、研究发展四处,图书馆、电算中心、人事室与会计室。

学术成果

拥有多项傲人的台湾第一的研究计划与设备,如电浆晶格、远距教学、微波晶体管组件、全球变迁、硅微条探测器、戏曲等研究以及太空遥测中心、土木工程大型力学实验馆、生物污水处理环境、61cm天文望远镜、国鼎经济资料馆、法语电影资料中心等设备。未来除有计划的成立研究中心以扩大研究计划的规模与提高研究品质外,并强调整合性研究群的建立。

学术研究

科际整合为二十一世纪学术发展最重要之走向。中大在材料科技如化工、电机、机械、土木、光电、物理等方面,不仅有所专精研究,而且还积极推动其间的整合;至于在信息科技方面,则拥有全国最畅通之光纤局域网络及大型卫星接收站。前者与资管、电机、光电、软件系统及通讯等单位,正朝向整合途径迈步。

全球变迁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科学议题之一,中大的科学传统早奠基于『南高』时期,复校的再出发亦起步于战后新兴科学的地球物理,而复校所在的台湾,更因地理位置特殊,是公认研究地球变迁的极佳实验室,中大人对人类未来的命运可谓重责大任矣。

『整体大环境』之整合研究是中大致力的另一学术方向。所谓大环境,乃以地球为中心,由其内部到表面之陆地、河川、海洋,进而到大气层与太空,关于此,中大尤其基础坚实特别。现有之地球物理、大气物理、天文、太空科学、环境工程等系所及太空遥测、环境两研究中心,多为全国独一无二。若善用此项优异条件,再加上管理及文学院中相关系所,朝着监测、了解、保护大环境及社会人文之影响等方面努力,而发展出跨领域的研究,则中大无疑将居此一范畴中之主流地位。

图书设备

总图书馆位于学校正门进口附近,介于行政大楼与旧的中正图书馆之间,为一白色方正的明亮大楼,地上有八层地下有一层,内部可使用面积有四千余坪,自八十二学年度(1993)下学期开始使用。总图书馆采中央空调并且全面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网络系统、播放系统、视讯监视系统、语音传输播放系统、安全系统、火警警报系统、防盗系统等等。视听资料室则设在旧馆(原中正图书馆)二楼。 图书馆藏方面,至八十二学年度(1993)为止,藏书有中、西文书籍三十万册,现期期刊超过二千种、中西文报纸三十种。另外,非书资料光盘资料三十三种,其中九种为网络版,微缩影资料西文有四十一种、中文有四种,视听资料已有典藏并在积极增购。

自1992年起开始实施自动化之借还书作业,作透过校园网络提供公众书目检索服务及光盘网络服务。1993年建立整合性图书自动化系统,除图书馆作业全面自动化外,并可透过台湾学术网络与全国乃至全球网络数据库取得联机。

电算设备

电算中心拥有VAX9320大型主机,及VAX8650,4300等中型主机,负责并执行全校电算信息的分配与管理。中大自动化信息联机的计算机作业相当完美,内可经由校园光纤网络,使各楼馆直接互通;外则不但和国内网络联机,甚至可跨国与世界各地的学术网络进行对话,随时获取最新信息,故而膺选为桃园地区的网络中心,已协助该地区内其它学术研究单位,以期皆能与台湾学术网络相衔接。

个人计算机密布,开放给全校使用的光纤网络,各项精密仪器中心、光电实验室、天文台、雷达站影像处理实验室、风洞、水洞、无尘室等,以及功能各具的计算器、语言、视听教室……

校训

台湾中央大学的校训是“诚朴”,在对日本抗战时期,因环境的需要,大陆时期罗家伦校长加了“雄伟”两字,现在对日抗战已获胜利后四十七年(1945--1992),校训回复仅用“诚朴”二字。

“诚”即对学问要有诚意,不以其为升官发财的途径,不以其为取得文凭资格的工具。要知道从来成大功业,成大学问的人,莫不是备尝艰辛,锲而不舍地做出来的。对学问若无诚意,结果必至学问自学问,个人自个人。现在一般研究学术的都很少诚于学问。看书也好,写文章也好,都缺少对学问负责的态度。至于人与人间,应当以诚相见,就更用不着说了。

“朴”就是质朴和朴实的意思。现在有些人,以学问做门面,作装饰、尚纤巧、重浮华;很难看到埋头用功,不计功利而在实际学问上作远大而艰苦的努力者。要体念“几何学中无王者之路(捷径)”这句话。须知一切学问之中皆无“王者之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起朴厚的学术气象。

校徽

设计者:陈之佛教授 (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

设计年份:公元1930年 图案正中央的牌楼门,是南京四牌楼二号学校雄伟的大门,我们在南京肄业时,牌楼上方由右至左刻有“国立中央大学”六个金字。向大门向里望去,是一座圆顶的大礼堂。这是民国十九年(1930)朱家骅校长接事后,见前任校长张乃燕发起建筑的大礼堂早已停工。于是用国民会议的名义,请求中央拨款五十一万银元,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负责主持,于民国二十年(1931)四月底完工,当时在南京是最新颖庄严雄伟的建筑,前廊有爱奥尼克式的列柱和三角顶,堂内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圆顶,顶高三十四公尺,分三层可容两千七百余人,在众多校园中独具特色。涵义为全国最高学府,孕育人才的象征。礼堂两边是城墙垛子,表示我中央大学是建在六朝古都石头城内。

校徽下端有数行水纹,表示学校设在长江之滨,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南朝宋文帝时,雷次宗建立四学(玄、儒、文、史四学),已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一直延续到现在。

松的精神

台湾中央大学以“松”为精神象征,与交大、清华,并称“松、竹、梅──岁寒三友”。占地六十余公顷的校园中,苍松数量居全台之冠,是校园内最珍贵的资产,走进中大,绿草如茵,苍松成荫,在壮丽巍峨的校门衬托下,充份展现了泱泱学府的气度。

松之四季长青,屹立挺拔精神,不断在中大延续,使得中大的校务发展蒸蒸日上,尤其南京母校历经一千四百多年淬炼的“六朝松”,更象征了中大历史源远流长,蜚声中外。

院系设置

文学院

台湾中央大学

中国文学系 英美语文学系

法国语文学系

哲学研究所

艺术学研究所

历史研究所

学习与教学研究所

理学院

物理学系(生物物理研究所)

数学系

化学学系

生命科学系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系(照明与显示科技研究所)

统计研究所

天文研究所

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

生物资讯与系统生物研究所

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土木工程学系

机械工程学系(光机电工程研究所、能源工程研究所)

环境工程研究所

营建管理研究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管理学院

[管理学术研究中心(高阶主管EMBA硕士班)、管理学院电算中心、企业资源规划(ERP)中心]

企业管理学系

资讯管理学系

财务金融学系

经济学系

产业经济研究所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工业管理研究所

资讯电机学院

电机工程学系

资讯工程学系(软体工程研究所)

通讯工程学系

网路学习科技研究所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科学学系

大气科学学系

地球物理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太空科学研究所

应用地质研究所

水文与海洋科学研究所

客家学院

客家社会文化研究所

客家语文研究所

客家政治经济研究所

法律与政府研究所

客家政治经济与政策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

【专业】 国立中央大学

  • 国立中央大学相关问题

    的国立中央大学真的很屌吗

    在现役固定翼舰载机里面,还是不错的大家臭他,主要是对沈霍伊看不顺眼沈霍伊一开始向海军拍胸脯,表示可以依托J11B的技术,发展舰载机,可结果搞不出来(可参考之前海军装备部副部长的讲话,大致意思是,航母的建造取决于船舶和航空工业的配合,船舶工业完成地很好,但航空大大地拖了后腿),说的是谁?之后中航工业从乌克兰买来了苏33的原型机,让沈霍伊照着抄,算是把J15弄出来了可沈霍伊同样摆了乌龙,机翼折叠尺寸计算错误,弄得船舶工业口的一个劲地骂娘,而且第一次机翼折叠试验,居然出问题了而且请看一下记录,现在累计交付的J15大约30架,已经出现3次一等事故,张超身亡,3架飞机损毁

    查看全部
  • 曾经是世界前五十强的国立中央大学!现在分了那些大学

    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
    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19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松林坡,后又在重庆嘉陵江上游的柏溪建设了新校区。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统一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分别成立了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
     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统一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分别成立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南京大学
      1 文学院,理学院--南京大学   2 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3 工学院水利系--河海大学   4 工学院化工系--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5 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6 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   7 农学院林学系--南京林业大学   8 南京大学气象工程系--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9 商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   10 工学院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 11 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第四 东南大学
    军医大学   12 工学院食品工程系--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大学 (无锡)   13 工学院农业机械系--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镇江)   14 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 (上海)   15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 金陵大学影音部---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17 中央大学医学院--国立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18 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有线电部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19 国立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查看全部
  • 大学哪一个是正统的国立中央大学

    切记:1949年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并没有被拆分,而是全部、完整地改名为南京大学、被南京大学全盘继承了。

    现在的南京大学与1949年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是同一所大学。

    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全部、完整地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1950年10月10日,“国立南京大学”全部、完整地改名为南京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与全国其他高校一样,参加了院系调整,很多院系分了出去,参与组建了几十所高校,包括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切记:1952年院系调整时拆分的是南京大学,而不是中央大学,也不是“国立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和“国立南京大学”与1952年的院系调整没有任何关系,请不要扯上中央大学和“国立南京大学”。

    当年政府的权威文件史料明确记载:现在的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是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时以南京大学的“部分工科院系”为基础、从南京大学分出来新建的旁支而已,并不是由南京大学改名而来的,并不是正统,只能说是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的“部分工科院系”的继承者而已。

    以上的历史事实,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任何人都休想篡改歪曲!

    查看全部
  • 台湾中央大学的历史沿革

    三江师范学堂 1902年5月,张之洞与其好友、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一起向清廷上奏,呈请在两江总督署江宁(即南京)办一所师范学堂,同年开始筹建三江师范学堂。教员一部分聘请中国学者,另一部分则从日本聘来,开了南京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之先河。
    1903年,张之洞会同荣庆、张百熙拟定“奏定学堂章程”,此即为中国第一部政府颁布并实施的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此法采用日本学制,分为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三大系统。其中,普通教育分为三段六级,三段依次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六级则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以及通儒院(即今台湾高教系统之研究所)。师范教育分为优级、初级二等。初级师范学堂招收高等小学堂之毕业生,毕业后可任教于高等及初等小学堂;优级师范学堂则招收初级师范及普通中学堂之毕业生,毕业后可任中学教员。
    三江师范学堂开办之初受限于学生来源,故先办速成科及初级师范本科。1904年冬,学堂正式对外招生,计有最速成科(修业一年)58名,速成科(修业二年)20名,入学就读。 两江师范学堂 三江师范学堂开办之后,因清廷限制江宁藩司铸铜元数额,加上铜贵钱贱,致使江宁藩司收入锐减,不能按时拨足学堂经费;而安徽、江西两省的协款又屡不拨付,造成学校经济常陷困境。及后,江宁士绅不满江西省不拨付协款,故而提议减少或取消江西籍学生名额,因而引发争端。
    1906年,两江总督周馥将学堂改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希冀以总督之名“两江”弭平纷争,至此,经费问题犹存,学堂更名却已成定局。李瑞清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初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有速成科、初级师范本科、优级师范本科之公共科。
    1907年10月,设立优级本科之理化数学部、博物农学部和图画手工三个选科,另外招考历史地理的预科及补习科学生,原初设立的初级师范本科,于学生毕业后便停止招生。
    1910年3月,学堂增设地理历史部与国文外国语部,并将理化数学部改为数学物理化学部,博物农学部改为农学博物部,共有四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学堂师生员工因战乱而离散,仅留少数员工保护校产,学堂停办。
    1913年6月,“二次革命”爆发,南京为南北军交战必争之地,乱兵土匪乘隙而入,学堂职工为保护校产而殒职,校产遭掠荡然无存。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兴学之风渐起,碍于师资缺乏,江苏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联合各界上书教育部及省公署,呈请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8月30日,获得江苏巡按使(省长)韩国钧首肯,批准成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命教育司长江谦为创校校长,于两江师范学堂原址勘察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苏省原有两江师范学校,前因军兴中辍,现在大局已定,亟应由省续行开办,以储师资”,两江师范学堂乃得以改设,成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5年,设立中国第一个体育科,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开端。
    1917年,设立商科,并增设附属中小学,其相关事务由中小学主任参与校务会议讨论之。
    1918年10月,中国科学社设在南高师,主要成员多在南高、东大任教,他们多是将各自领域西方现代科学系统引入中国的先驱,因而南京高师被称为“中国现代科学大本营”、“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
    1919年,改国文部为国文史地部,理化部为数学理化部,英文专修科为英语部。
    1919年12月17日,陶行知于校务会议上提出“规定女子旁听法案”,增加女子升学管道。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建立南京大学”的建议,联名致书教育部,“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设南京大学,以宏造就”,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提议并没有获得当时教育部门的批准。
    1920年夏天,南高师举办女子入学招生,并且联合北京大学一起行动。 国立东南大学
    五四运动后,中国教育联合会屡次在会议上呼吁“改高师为大学”。此时,郭秉文认为大学科系远比单一性质的师范学校来得多元完备,有利于学科互补与师资培育。
    1920年12月7日,北京政府国务会议同意南高师筹建大学的提案,并正式定名为“国立东南大学”。
    1921年,商科迁至上海扩充为商科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商学院。
    1921年7月,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同年8月24日至26日,东大预科和南高师本科同时招生。
    1921年11月,北京政府突然宣布,依旧制成立的高等师范学校应改称师范大学,南高师名列其中。如此一来,原属一体的南高师和东大被迫分为二校,郭秉文为此上书要求南高师并入东大。
    1922年12月6日,南高师校评议会和东大教授联席会共同通过《南京高等师范归并东南大学办法》 。
    1923年7月3日,南高师行政会议议决“南高师正式并入“东南大学”,撤除南高师校名、校牌,所属中小学改称东大附属中小学,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走入历史。
    1923年8月,因经费紧张,东大停办工科,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组为河海工科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7年4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至江苏,东大被迫停课,师生因战事四散,仅留部分职工看管学校,由文科主任卢锡荣维持校务。
    1927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大学区制,裁撤江苏教育厅,更名教育行政院,明令江苏境内专科以上学校,包括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及南京农业学校等九校进行合并,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北伐军攻克的第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合并后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初设九个学院,即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文学院、哲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医学院,以及附属实验学校。 国立江苏大学 学校更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由于以中山大学命名的学校不只一处,造成公文传送上的混淆,遂有改名之议。
    1928年2月,大学院颁布165训令,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江苏大学,由于校名前不加国立二字,学校师生因而反弹,他们认为这样的更名“既不足以冠全国中心之学府,又不足以树首都声教之规模”。全校师生群情激愤,组成“改定校名请愿团”,要求政府依照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的做法,将校名改为“国立南京大学”,惟大学院坚持原议,引发学生不满,不但罢课3天并拆下校牌。但国民政府执意要改江苏大学,最后还是定名为江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1928年4月24日,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名中央大学,得加国立两字,改名风波至此告息。
    1928年5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张乃燕仍为校长。
    1929年,大学区停止实行,中大摆脱管辖江苏省高等、中小学及普通教育等繁杂事务,得以专注自身发展,院系再度进行调整,由原先八个学院减为六个。
    1935年,当时的中大校长罗家伦鉴于中国急需医护人才,于5月再度创设医学院,聘请中央医院内科主任戚寿南担任院长。
    1936年,中大成立理科研究所、农科研究所,翌年成立中大研究院,培育不少高等专门研究人才,同时附属办理幼儿园、附小、附中及国立牙医专门学校。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顺利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称“重庆中央大学”。
    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宝等知名教授在该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
    1940年前后,该校学生先后创刊《太公报》和《大学新闻》。
    1944年,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建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随后更名为九三学社。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校长。
    1946年11月1日在京(当时南京的简称)开学。全校设文、法、理、农、工、医、师范七个学院,为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1958年,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958年7月3日,台湾“行政院”通过由中大校友会捐资筹设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之申请。
    1962年,在台“复校”,初期设址苗栗二坪山,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戴运轨所长接掌校务,奠定学校发展基础。
    1968年5月18日,迁址中坜双连坡,设置大学部,先行设立物理学系(分为物理及地球物理两组)及大气物理学系(分为气象及高空物理两组),校名则暂称“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下辖地球物理研究所,核定招收新生140名,并参加1968年大专联招。
    1968年6月7日,国立中央大学54周年校庆在中坜新校区举行。
    1979年7月,正式复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大陆称台湾中央大学),并聘请李新民为中大首任校长。
    1989年6月,校内已有文理工管四学院、十三系、十三个研究所、九个博士班。
    2002年3月,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阳明大学签约合组“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讲究四校交流,资源共享。
    2005年,获选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五年五百亿计划”补助的十二所学校之一。

    查看全部
  • 国立中央大学现在是什么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址现在是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的主体是现在的南京大学

    查看全部
  • 国立中央大学相关资讯

    国立中央大学有多牛?以一校之力分拆出5所985、12所211大学!

    在我国历史上,曾涌现过许多世界一流高校,其中又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为首,她们是我国教育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

    她们中一所仅存在了短短8年半时间,却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4位“两院院士”。一所仅存在22年时间,却曾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是我国当时学科最齐全、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

    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国立中央大学,一所大学中的航空“母”校。

    中央大学旧址

    国立中央大学源于1902年开始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27年,国立东南大学等江苏省9所专科以上学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1946年还址南京,时年9月,中央大学拥有7个学院、37个系、6个专修科、26个研究所,以及全国1/3的“部聘教授”,是当时大学系科设置之最。

    194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立中央大学位居亚洲第1、世界第9!

    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接华东教育部通知,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被解体为多所苏式高校,至此,这所拥有璀璨历史的高校生命画上终点。

    国立中央大学毕业证书

    国立中央大学家谱:5所985大学、12所211大学!

    1956年,一切尘埃落定,原国立中央大学被分拆出19所高校,她们中有5所成为985大学,12所成为211大学。

    一、上海财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1932年6月迁往上海独立设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两财一贸”的她,在中国财经类大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35年迁往上海,更名“国立上海医学院”,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医大与复旦大学合并,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最新的医学界中国最佳医学院校排名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位列全国第三。

    此外,1956年,国立上海医学院部分院系迁往重庆,发展成为现在的重庆医科大学。

    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成立文理科的综合大学,仍名南京大学,校址在金陵大学鼓楼校址。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保留在原国立中央大学校址四牌楼,并入金陵大学理学院电机、化工二系,成立南京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

    四、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后迁至西安改名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与西北工学院合并,组建西北工业大学。

    195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有线电部分参与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后为电子科技大学。

    五、211大学及普通高校

    除以上几所高校之外,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学院源自中央大学的水利学院、师范学院等学院。空军军医大学、江南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江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也都与中央大学息息相关。

    你觉得国立中央大学被分拆成这么多985、211大学是好还是坏?欢迎评论。

    我是胡侃教育,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分享,谢谢。

    查看全部
  • 号称“亚洲第一”的国立中央大学曾经到底有多强?

    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最高学府,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南京太学,学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

    国立中央大学绝对可以称作是重点中的重点。仅国立中央大学一家的年度经费、学科数、学生数、教职员数几乎相当于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总和。

    在抗战初期,全国大学名校“联考”统一招生中,更是有将近三分之二的考生将国立中央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来填报。

    由此可见,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真是辉煌至极,独步天下。

    国立中央大学

    在1952年院系大调整中,对中央大学的各院系进行了拆分,并组建成了新的大学。

    中央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主体+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南京大学中央大学的工学院主体+金陵大学相关院系等——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主体+金陵大学相关院系等——南京师范大学中央大学农学院主体+金陵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央大学农学院林学系+金陵大学森林系——南京林业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交大、浙大水利系——河海大学中央大学工学院航空系+交大、浙大航空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央大学化工系+金陵大学化工系——南京工业大学中央大学食品工业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江南大学中央大学机械系——江苏大学这其中有9所留在了江苏,2002年5月20日他们联合举办了名为“江苏九所高校百年联合庆典”,实际上就是国立中央大学的百年校庆。

    国立中央大学校徽

    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拆分出来的学校也都很强,难以想象将他们组合到一起的中央大学到底有多强。

    号称“亚洲第一”也算是名不虚传。

    对此,你怎么看呢

    查看全部
  • 曾经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国立中央大学到底是啥厉害之处的?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是民国时期第一学府,也是学科最齐全实力超强的综合性大学。那它强在哪呢?

    据统计,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是7院37系,北大6院26系,清华5院23系,浙大6院28系……国立中央大学的当仁不让的民国最高学府。

    在1948年普林斯顿大学发布的大学琅琊榜中,国立中央大学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而当时的东京大学也才世界第十六名。

    南京大学

    作为院系调整的五大母校之一,经过建国后多轮的院系调整,被拆分出了多所985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211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和江南大学等)+3所新晋"双一流"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其他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现在台湾的中央大学等)。

    在南京还有个九校同庆百岁的说法,即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等9所大学皆源自国立中央大学,同庆建校百年。此九所大学目前就剩下江苏大学和四非之首的南京工业大学未入国家战略“双一流”了。

    复旦大学

    其实还有些系并入其他大学,如经济系并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并入后来的电子科技大学等等。

    上海财经大学

    细追究,上海财经大学的源头也是国立中央大学哦,是1932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哦。重庆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也可以追溯到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

    它师资也是牛逼一泓啊,如艺术大家徐悲鸿、陈之佛等,土木的茅以升、地质的竺可桢、西洋文学的吴宓、陶行知、徐志摩等等。

    那它的毕业生咋样呢?我们来细数下,培养了近9000名毕业生,却涌现了众多领域的大牛,19位院士(两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吴良镛、张存浩等。

    看着还挺牛的哈,可这么牛叉的国立中央大学仅仅存在了22年,即1927年5月20日创立到1949年。

    查看全部
  • 民国五大名校:国立中央大学领衔,清华、北大均入选

    民国的高校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而在民国高校中,名校也是最引人注意的一个方面,关于民国时期的高校,有“四大名校”和“五大名校”的说法。

    其实,无论是民国五大名校,还是民国四大名校,它们的成员都基本是固定的,主要差别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而称之为四大名校,就是将原本五大名校中的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北京大学当作一所来看待了,但是由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存在的时间不算太长,而且当时的私立南开大学实力并不是特别顶尖,所以我们今天还是按照民国五大名校来介绍。

    这五所名校全部都是国立大学,因为我们知道,在民国时期,有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分,相比较而言,国立大学是高校中最顶尖的一部分。

    这五所高校分别是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这五所高校即便是在抗战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局势下,依然坚持教学和科研保持了非常高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这五所学校中,应该是国立中央大学的办学实力最为强大,而这所大学也是五所名校中唯一改变了名字的高校,国立中央大学源于三江学堂,历经南京高师等数个阶段,后来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是在整个亚洲地区都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所所高校。在52年院系大调整期间,国立中央大学被拆分成数所高校,其主体被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所继承,而如今,这两所大学依然是985名牌大学,当时国立中央大学的实力也可见一斑。

    而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也不必过多介绍,它们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最顶尖的两所高校,北京大学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可能还要感谢蔡元培,可以说,蔡元培先生奠定了北京大学的校格,而同是在民国时期,差不多和蔡元培是同一时期的梅怡琦先生对清华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

    比较遗憾的是,国立浙江大学和国立武汉大学后来在52年院系大调整元气大伤,不过,国立浙江大学,后来又将同根同源的己所高校合并回来,所以,逐步的恢复了“元气”,但是,武汉大学虽说现在知名度比较高,但实际上,和民国的地位相比还是略有下降的。

    除了这几所高校,当时比较顶尖的高校还有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同济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国立山西大学等,不过,时事变迁,当时的历史也早已成为过往。

    不过,也祝愿这些百年高校能够继续并持严谨治学的风格,重现光芒。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高校官方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部
  • 曾是亚洲第一大学,拆分后成就十几所211。国立中央大学有多强?

    在百年之前,我国有着这么一所大学,在当时素有“北北大,南中央”的美誉,没错,就是在1928年定名的国立中央大学。这所大学有多牛,看看现在亚洲大学的排名大概是这样的:

    这是QS榜给出的亚洲大学排名,强如清华大学也只能位居第四。而在百年之前,国立中央大学力压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东京大学,位居亚洲第一,可想在当时,其实力有强大,堪称汇聚了当年最牛的教授和学生。下面让笔者介绍一下这所“牛气冲天却又消失”的大学吧!

    国立中央大学旧址

    国立中央大学

    中大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经过了一系列的改名归并,终在1928年定下“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名。中大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牛大学。其学科、教授、生源在当时都是国内最强。在全国选出的声誉卓著,具有卓越贡献的45名教授中,中大一所大学就占据了12人,达到了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民国36年拥有41个院系和23个研究机构。一所成立到归并消失,仅仅有着22年校史的大学,却排在当时的亚洲第一,堪称我国教育史上“最顶峰”的一所大学。

    中大校徽

    中大分出众多知名大学

    在我国20世纪中后期的大学改革潮流中,国立中央大学院系调整出了多所全国知名大学。像我们熟知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等,追其源头,都是中大拆分而成。

    这仅仅是在江苏省的大学,把视线放到上海市再来看看。像复旦大学的医学院和当今财经届扛把子上海财经大学,追其历史,都是和国立中央大学同属一脉。

    笔者之前写过一篇介绍合并而成的“超级巨无霸”高校,浙江大学。而今天的中大却和浙大恰恰相反,可以说“子孙”遍地开花,皆成为当地颇具实力的名校。这对比倾尽全省之力建设而成的浙江大学来说,我认为中大的这种做法更好,大家觉得呢?

    我是学哥教育stu,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点赞、收藏。感谢您的观看!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