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University

Martin University学费:$12,810每年

Martin University官网: 暂无官网

学校性质:暂无

创办时间:暂无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1,504人

暂无 托福要求(分)

暂无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100%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Martin University

【专业】 Martin University

  • Martin University相关问题

    martinrgb是哪个大学的

    陕西科技大学,目前在北京

    查看全部
  • 已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韦慕庭(1907-1997) Martin Wilbur的资料哪有?

    韦慕庭(Clarence Martin Wilbur,1908年─1997年),美国历史学家。
    1931年奥柏林学院毕业,1933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曾至北京华语学校学习华语,1941年得到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专攻中国共产主义运动。1947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富布赖特研究奖金(Fulbright Act Fellowships)。1961年由福特基金会(Fort Foundation)支持,设置“美国学术机构与中研院近史所联络委员会”。1989年将读书手札及函稿捐赠给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去世。

    著作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Sun Yat-Sen: Frustrated Patriot)
    《中国的乡村政府》(Village Government in China,1934)
    《前汉时代中国的奴隶制》(Slavery in China during the Former Han Dynasty,1943)
    《中国国民革命(1923-1928)》(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1923-1928,1984)
    《我生命中的中国:一个历史学家自己的历史》(China in My Life: An Historian's Own History,1996)
    《关于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及在华苏联顾问的文件(1918-1927):1927年北京警察局搜获的俄国使馆密件》(Documents on communism, nationalism, and Soviet advisers in China, 1918-1927: Papers seized in the 1927 Peking raid,1956)(与夏连荫(Julie Lien-ying How)合编)

    查看全部
  • 威斯康星大学的实力和国内哪所大学比较相近。

    威斯敏斯特大学好不好?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艺术生的青睐。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详情,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院校介绍

    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是位于伦敦的一所英国公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学校位于繁华璀璨的伦敦摄政街,为享誉世界的环球十大新闻传媒学院之一。大学诞生于1838年,拥有近两百年的悠久历史,前身是皇家理工学院(the Royal Polytechnic Institution),根据历年英国三大国内高校专业排名,威敏的传媒与媒体专业均位居英国Top3,且在2013QS专项排名中高居英国第一,欧洲第二,全球前20。现有24000多名学生,为英国最大的大学之一,目前约有3000名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在这里学习。

    二、专业设置

    传媒、艺术和设计学院Faculty of Media, Arts and Design (Harrow)

    学院的本科课程包括电视、广播、新闻、公共关系和广告等,研究生课程则包括新闻、公共关系、社交媒体、传播学等。学院在媒体传播和艺术设计领域和还拥有实力雄厚的博士研究项目。所有课程都是由业内专家和顶级媒体学者教授的、被媒体行业广泛认可的课程。一些杰出毕业生留校从事教学工作,学院还邀请知名校友回校讲座。

    除了一流的学术实力外,传媒、艺术与设计学院拥有世界知名的中国媒体研究中心——中国传媒中心。中国传媒中心2005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先生、英国广播公司(BBC)头牌主播Jeremy Paxman先生和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戴雨果(Hugo de Burgh)教授共同创办。中心除了进行学术研究之外,多年来还一直为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英国外交部、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和湖南广电等提供培训课程,培养电视制作领域的相关人才。

    建筑和建筑环境学院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Marylebone)

    威斯敏斯特大学是英国建设环境教育领域最大的教授学院之一,正对伦敦市中心的贝克街(Baker Street)地铁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超过2000名学生在此学习。学院提供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学位的课程。

    作为英国仅有的多层次、多角度研究城市设计和发展的学院,建筑与环境建设学院将专业领域的多样信息融入到城市的设计和发展理念之中,提供了一系列以“城市未来”为中心的学习科目,涵盖范围从建筑到交通,从建设到旅游业,从房地产到城市设计,从住宅建筑到土地规划。各个科目覆盖领域互相交叉,确保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威斯敏斯特大学是联合国人居署(UN Habitat)的合作大学,建筑与环境建设学院在合作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申请要求

    如果你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或者你的高中教育不是英语授课模式,那么你在申请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时候,英语语言能力必须达到相关课程的英语语言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列出的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大部分课程的标准英语语言要求,但是有一些课程要求申请者的英语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或者要求申请者某一部分的成绩更优秀,例如英语写作成绩。相关课程的英语语言要求详见学校官网。

    四、优秀校友

    切丽·布莱尔(Cherie Blair):英国御用大律师,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夫人

    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著名诗人

    乔舒亚·奥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奥斯卡获奖电影制片人

    汤姆·安(Tom Ang):英国BBC主持人、著名摄影师

    马丁·罗森(Martin Rowson),政治漫画家和小说家

    布莱恩温斯顿(Brian Winston),艾美奖荣誉纪录片编剧

    五、学校环境和评价

    威斯敏斯特大学创立于1838年,为海外学生传授教育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学校现有25,000多名学生,为英国最大的大学之一。其传媒专业英国居前三位,语言学院的课程更是在英国无出其右,是英国外交部官员唯一定点培训学校。

    威斯敏斯特大学有四个校园,其中的三个(Cavendish、Marylebone和 Regent) 都位于伦敦中心,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很近。该校学生往往会发现自己就在伦敦最著名的一些街道(牛津街、Baker街和Tottenham Court 路),以及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摄政公园、电信塔和Marble Arch和Centre Point Tower)的附近学习。这些校园也给该校学生安排社会、文化、历史和知识界的许多活动,学生对一个首都所期待的所有便利,校园都可以给他们提供。

    位于哈罗镇(Harrow)的校区是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第四个校园,这里比位于市区的其他校园提供较安静平和的生活节奏。它靠近伦敦北部各郊区,以拥有大片绿地而自豪。该校园离哈罗镇中心也很近,镇中心有一个购物中心、电影院、酒吧、餐馆和各种其他商店和服务场所。 在150多年中,威斯敏斯特大学在新兴技术和现代职业实践训练课程开发领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该校曾获得了国际贸易女王企业奖,这充分体现了该校为海外生提供世界顶级教育的良好声誉。《金融时报》连续4年将该校列为英国顶尖的“现代”大学。

    查看全部
  • 向外国朋友介绍自己的大学里最喜欢的一个地方的英语作文

    Dear Martin:
    It'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we last talk.In fact, I'm really busy recently. As you know, I am in the university finally and for the past several days I'm totally involved in this whole new life as a freshman.
    Almost every facearound is strange to me.They are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we just meet as classmates,as roommates. We have different customs and habbits in the daily life. There are so much fun living with them and studying with them. In addition to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class, I've got to know s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with those people. I'm sure I will make many new friends here.
    Speaking of the campus, it's much bigger than high school. The scenery is so beautiful and we get a lot more free time than in high school to develop hobbies in a series of unions in school. My favorite place is the English corner and the Hiking Allian. I'm getting used to going to the corner to improve my English and hanging out with people in the Allian to enjoy oursevlves.
    I 'm so exicited about this new life that I can even stop here, but as for now, I'm preparing a presentation, so I have to tell you more in the next email. Can't wait to share with you ! wish you have a good day too.
    sincere Wang Peng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查看全部
  • Martin University相关资讯

    三本院校的Martin, 拿到美国西北大学EE的录取!

    Martin毕业于国内一所普通的院校(三本),其他背景也很一般,申请到全美Top15的名校Northwestern University,可以说是有些惊喜。但对于一路参与和见证Martin申请之路的我来说,除了惊喜之外,我认为Martin 是一位值得被名校肯定的申请者。

    重塑信心,全力以赴

    我跟Martin经常开玩笑说,他的申请就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励志剧,远比一些来自国内顶级名校的申请者案例要精彩。Martin加入服务的时间比较早,对整个申请过程所需的支持和配合都非常积极主动。还记得进入服务初期,Martin经常会抱怨自己的“出身”不够好,甚至埋怨学校压分压得严重,周围的人不理解他……。经过深入了解后,我发现Martin的这类行为和想法更多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够自信,而他想通过去美国读名校来逆袭的意向也非常明显。

    一心想去好学校的Martin,曾在春节期间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吐露想放弃留学的想法。但是,我告诉他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要放弃,因为付出肯定会有回报,这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安慰他。我也一直努力思考如何在申请中把他的个性化特点展示出来。

    后来,我跟Martin说, 尝试去接受不能改变的因素,而勇敢的去挑战自己,改善还可以且需要改变的。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两年中,Martin认真主动的去准备每一个申请环节,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因此,Martin的研究经历和专业认知都提升的很快,在很多方面,我认为他甚至超过了不少国内重点大学学生的水平。

    意外的收获并非偶然

    在申请的过程中,我们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Martin通过一场讲座结识了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一位教授,并且得以保持联系。后来,这位教授对他的申请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我认为这些也并非偶然,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付出终有回报

    Martin的申请之路非常波折,几乎各种可能遇到的麻烦他都遭遇到了。但是经过我们俩一路积极的努力,这些困难和麻烦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解决。而经过这些事情,Martin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成熟和自信了。最终,Martin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赢得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offer, 所以付出终会有回报的。

    学生背景:国内普通本科(三本),GPA: 3.0, IBT:80, GRE: 315

    申请目标:美国TOP50 EE 专业

    录取结果:Northwestern University,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勤为帆留学承诺所有案例均为真实案例。

    本文版权为勤为帆留学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查看全部
  • 巴特勒大学前锋Kelan Martin将代表爵士参加夏季联赛

    虎扑6月24日讯 巴特勒大学官方此前在推特上宣布,球队前锋Kelan Martin将代表爵士参加今年的夏季联赛。

    Kelan Martin在2017-18NCAA赛季中场均出场35.7分钟,得到21.2分6.3篮板2.0助攻。

    [来源 :Twitter]

    @hupu.com | 更多体育新闻请访问 虎扑新闻

    查看全部
  • 《出发,为艺术》第二季|从小养昆虫的爱好,把他推进了罗德岛设计学院

    还记得那个杭州男孩MATIN吗?把美国排名最前的艺术院校和专业的OFFER都收齐的那位,他最终选择了被称为“设计界的哈佛”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就读建筑专业。

    这位同学有个十分小众而特殊的爱好——养昆虫。虽然这和他的艺术专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给了他很大帮助,并最终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甚至因这小小的爱好打动了招生官。

    标化不占优势,作品集及文书来补

    其实MARTIN的标化成绩并不出彩,托福成绩100分,SAT1300分。但是很多学生往往拥有很高的标化成绩,但是录取的结果去远不如MARTIN ,原因是什么呢?MARTIN 告诉记者,关键是作品集及文书中独具亮点的从小爱好养虫虫的特点,让他在这方面展现了优势,体现了真实可信的一面,他认为这就是打动招生官的最重要的原因。

    MARTIN说,他们全家都喜欢养小动物,从宠物犬哈士奇到蜥蜴,八哥等等养了不少,爸爸妈妈从小就非常支持他这样的兴趣爱好。逢年过节,他经常会去乡下爷爷奶奶家,也经常会去田间地头,了解那里的自然生态世界。在那里,他发现了很多很多的小世界,比如昆虫,尤其是像蟋蟀这样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它们的生活状态,都记忆在了脑海里,最终在作品集中用艺术的形态展现出来。

    在申请文书中,他讲了自己如何从昆虫身上受到启发,真实地还原了这段经历,使得他的申请显得非常真实可行且有连贯性。

    MARTIN作品《四季》

    给MARTIN辅导作品集的美愿教育创始人张荣老师点评这组作品认为:这是一组非常出彩的观察类水彩作品,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昆虫蟋蟀不同季节的生存状态。四幅小画各有特色,组合在一起又十分协调,在展现该学生扎实的绘画基础的同时,也表达出他对小生命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完美展现命题作品让他实现梦想

    说到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可以说是无数打算就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心中的“艺术殿堂”。

    但在最初的时候,MARTIN父亲希望他选择学校时以综合性大学为先,所以罗德岛设计学院当时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此错过了ED(早申请,需捆绑)阶段。但是,张荣老师鼓励MARTIN 去尝试申请,好好地准备学校的命题作品,这是学校用来考察学生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的佐证。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MARTIN选择了命题作品中的“变化”为主题的命题作品的创作。根据MARTIN的个性从小养昆虫的特点,张荣老师建议他选取观察蚂蚁这样的小昆虫的特性下手,最终完成了作品从观察到变化的整个过程。这样与整个基础部分的15-20幅作品相得益彰,配合完美。

    MARTIN作品《巢》

    MARTIN作品集的整体统一是最大特色,让招生官见到时感觉真实、可信。该作品选取了蚁穴作为创作对象,运用泥塑进行展现。不同形状的蚁穴组合在一起既抽象又具象,每个蚁穴微妙的颜色变化与树叶相呼应,传达出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可以说,这不失为一个优秀的装置创作。

    MARTIN说,他从高一就在美愿教育进行美术培训,多年的积累为最终完成作品集打下良好基础,跟专业老师彼此熟悉最终在申请上完成了大满贯。他认为,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扎实的基础是未来获得成功的最大的保障。

    【来源:钱江晚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查看全部
  • 哥大口述史音频上线,顾维钧、孔祥熙等人珍贵录音带重见天日

    数十年来这些磁带一直堆积库房,乏人问津。直到最近哥大获得梅隆基金会的一项资助,全面将校内各馆旧藏声音及影像文件数字化保存,中国口述史的录音带这才重见天日,大放异彩。

    音频1:顾维钧口述音频,完整版已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站向全球无限制公开。这段录音为顾维钧回顾清末变法运动及张之洞引领的“中体西用”思潮。

    顾维钧口述。这段录音为顾维钧回顾清末变法运动及张之洞引领的“中体西用”思潮。

    凡留意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中藏有一份“中国口述史”资料。这项工作由哥大发起,自1958年到1976年,有计划地采访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留下十六人的传记,成为近现代历史研究的基本资料。今年(2020)五月,哥大珍本手稿图书馆口述档案部(Oral History Archives at th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完成了当年中国口述史采访录音的数字化整理,现在音频文件已经在哥大数字图书馆网站公布,供全球研究者利用。

    笔者在哥大求学五年,做实验之余常到图书馆闲逛,因稍稍留意其馆藏故旧,访看前人遗迹,于此中国口述史资料颇为熟悉。录音整理既成,哥大尚因疫情封校,东亚图书馆馆员知余素来关心,特发邮件相告。笔者大喜之外,深觉录音意义重大,又念尝见国内学者涉远来访,难得门径,故愿稍为敷叙,将中国口述史录音整理的原委、现状、使用方法与重大意义,为诸君作一介绍。

    胡适在接受口述历史访谈。1958, 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collection; Box 13 Folder 8. |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哥大中国口述史

    哥伦比亚大学所存中国相关口述史主要有四种:一曰中国口述史工程及其档案收藏(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collection),二曰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工程及其收藏(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Oral History collection),三曰中国传教士口述史(China Missionaries Project collection),四曰张学良口述史及其档案收藏(Peter H.L. Chang or Zhang Xueliang Oral History collection)。本文所称的“中国口述史”单指第一种。

    哥伦比亚大学与近现代中国关系匪浅,历史上许多大人物都曾在哥大求学。1950年代以后,中国旧日许多政治与社会要人避易海表,此番又回到纽约。1957年,哥大从事东亚研究的教授韦慕庭(C. Martin Wilbur,1908-1997)看准时机,参照内文斯(Allan Nevins,1890-1971)领衔的“美国口述史”工作,酝酿开展一项“中国口述史”工程,对这些人进行记录采访。正好当时哥大经济系任教的教授何廉,乃是故南开大学代校长,又曾在国民政府的中央设计局任职,交接九流,声望卓著。韦慕庭教授于是拉何廉一起,韦氏统筹学术,何氏擘画人事,纠合当时校内中国史专家,自1958年始,到1976年止,为16位重要历史见证人作出口述史及传记

    [1]

    今将这16位受访者主要履历,及受访相关文献在中国之出版情况简介如下:

    张发奎(1896-1980)

    ,1912年加入同盟会,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抗战期间历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等,参与淞沪、武汉、桂柳等会战。1949年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旋辞职寓居香港。1965年受访。(《张发奎口述自传》,张发奎口述;夏莲荫访谈及记录;胡志伟翻译及校注,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

    陈光甫(1881-1976)

    ,民国时期著名银行家,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抗战期间受国民政府委任赴美借款。1954年以后定居台湾。1961年受访。陈氏日记分藏上海档案馆及哥大,现已整理出版(邢建榕,李培德编注,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不过口述访谈资料尚未出版,惟邢建榕《陈光甫和》等文有所介绍。

    陈立夫(1900-2001)

    ,国民党重要政治人物,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1951年去美国,1969年以后返台湾定居,1968年受访。

    蔡增基(1890-?)

    ,1915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归国历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金融管理局局长、铁道部管理司司长、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秘书长等,于铁路交通等领域颇有贡献。蔡氏1970年受访,初将回忆录交与哥大,后又接受口述访谈及书信访问,遂有《蔡增基回忆录》

    My China Years,1911-1945:Practical Politics in China after the 1911 Revolution

    ,Peninsula Press,1973中文版《蔡增基回忆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何廉(1895-1975)

    ,著名经济学家,归国后创设南开经济研究所,倡导研究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并编制多种指数。曾任国民政府经济部常务次长、资源委员会代理主任、国民党中央设计局副秘书长等职,主持经济改革。1949年以后任哥大经济系教授,1966年受访,其口述自传已有中文译本。

    (《何廉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音频2:何廉口述音频,完整版已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站向全球无限制公开。这段录音为何廉谈论社会科学课程应教授关乎真实生活与问题的研究,不能仅谈及外国的肤浅情状。这与何廉后来所在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发展方针一致。

    何廉口述。这段录音为何廉谈论社会科学课程应教授关乎真实生活与问题的研究,不能仅谈及外国的肤浅情状。这与何廉后来所在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发展方针一致。

    胡适(1891-1962)

    ,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领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驻美大使等。1958年受访,《胡适口述自传》名闻遐迩,人所共知,兹不赘述。

    黄沈亦云(1894-1971)

    ,沈秉钧之女,黄郛之妻。辛亥时组织上海女子军事团,与黄郛结婚后,随黄氏参加众多政治活动,闻见颇多,亦富争议。1950年以后赴美。1962年受访,其《亦云回忆》由唐德刚协助整理,涉及家世、丈夫及个人之生活

    (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岳麓书社2017)

    ,不过口述内容亦有不同,出版时即已声明。

    顾维钧(1888-1985)

    ,著名外交家,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归国从事外交工作,出席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旧金山会议等,1957年以后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院长。顾氏回忆录篇幅极巨,且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英文稿达一万一千页,持续十六年之久(1960-1976),中译本十二巨册出版后引发热潮,亦久为学界所熟知。

    孔祥熙(1880-1967)

    ,近代著名银行家、政治家,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主理国民政府财政。1948年赴美定居,1958年受访。

    李汉魂(1894-1967)

    ,国民革命军时期即在张发奎麾下,抗战期间任六十四军军长,因击败土肥原部受勋。1949年任总统府参军长,后随李宗仁赴美国。1962年受访。

    李璜(1895-1991)

    ,历史学家、政治家。宣传国家主义,创中国青年党,九一八事变后策动长城抗战等抗日活动。1949年以后定居香港。1972受访,其《学钝室回忆录》

    (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

    早已出版,然口述资料尚未经详细挖掘。

    李书华(1889-1979)

    ,著名物理学家、科技史学家、教育家,先后任中法大学校长、北平大学区校长、教育部长等。1961年受访。其《李书华自述》(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为其在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发表之文章选集。

    音频3:李书华口述音频,完整版已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站向全球无限制公开。李书华批评中国许多事情上面交给下面应付,好坏下面负责,教育上的大学区制度如此,东北沦陷也如此。

    李书华口述。李书华认为旧时中国的一个弊病,是许多事情上面交给下面应付,好坏下面负责,教育上的大学区制度如此,东北沦陷也如此。

    李宗仁(1891-1969)

    ,国民党桂系首领,抗战期间指挥徐海会战。1948-49年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旋去职赴美,1965年返回北京定居。1961年受访,由唐德刚整理之《李宗仁回忆录》,亦久为人所共知。

    蒋廷黻(1895-1965)

    ,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归国后任教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犹以近代外交史研究闻名。后与胡适创立《独立评论》,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行政院政务处长等。1965年受访,其口述回忆现已中译出版。(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岳麓书社,2003)

    左舜生(1893-1969)

    ,与李璜同为中国青年党首脑、与蒋廷黻同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名家。早年与毛泽东等人发起少年中国学会,长期鼓吹抗日战争统一战线,任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1949年以后任教香港新亚书院等校,1961年受访。

    吴国桢(1903-1984)

    ,周恩来南开中学时期同窗,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中央宣传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等职。1962年受访,其口述内容已译为中文。(《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 吴国桢口述回忆 1946-1953》,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中国口述史工程采访时,中英文兼用,由录音机现场录音,而后转写翻译成英文文字稿,由工作人员与受访者一道反复订正。哥大并且鼓励受访者捐出一些档案资料,作为口述史的补充,所藏亦蔚为大观。现在,中国口述史的英文打印清稿(transcript)与档案(archive)都收藏在哥大巴特勒图书馆(Butler Library)六楼的善本手稿馆(Rare Books & Manuscript Library)中。各界人士无论是否在哥大求学工作,均可在哥大图书馆网站()以受访人姓名加“Chinese oral history”或“reminiscence”为关键字查询预约,并到馆内直接翻看这些清稿与档案的原件。以何廉档案为例,除去其自传,其档案共有两大箧:中有一册1946年的英文清稿《战后第一期中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First Five-Year Program for China’s Postwar Economic Development)、一册1946年的中文装订稿《物资建设五年计画草案(提要)》(上印“极机密”)、两张何廉受访时的照片、何廉讣告报纸、以及何廉打印或手写的多通书信。

    https://library.columbia.edu/

    这批口述史的传记与档案自上世纪起已为国内学者注意,杨天石(1998)、王成志(2007)等学者已有详细介绍,本文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韦慕庭与何廉原本计划采访的名单更长,实际进行采访的也不止此十六人,但其余的并未最后完成,其中原因还待考察。韦慕庭曾在私人信件中向人介绍:有时受访者所说太过离谱,屡正屡偏,访问就不得不终止,这可能是废弃一些访谈的原因。另外,宋子文的访谈也不见踪影,或有当事人机密考虑,亦未可知。

    口述史录音的整理与使用

    那么这些口述史的珍贵磁带又是如何保留至今的呢?

    此次口述史整理的负责人之一哥大东亚图书馆档案员黄颖文女士(Yingwen Huang)向笔者介绍,原来当日哥大口述史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保留原始录音文件的习惯,录音磁带常常抹掉再做他用。偏偏韦慕庭教授独具远见,特意为每位受访者保留了一些采访时的录音。在1967年的一通致斯坦福大学Michel Oksenberg教授的信件中,韦慕庭介绍他做口述史的方法,提到“我们为每位作者(传主)保留一份录音以为声音样本,此外并不保存磁带”

    [2]

    。这样,才有了我们今天能听到的声音。

    五年前笔者初到哥大,到图书馆看宝贝之余,尝询问图书馆员是否有中国口述史的录音,馆员一头雾水,记录阙如,答曰亡有。后来相识图书馆中文部主任王成志博士(Chengzhi Wang),才知道原来哥大既是老大学府,积藏深厚,而经年历久,管理疏慢,这些磁带一直堆积库房,数十年来乏人问津。整理口述史资料需要专业人才全职工作,且耗资巨大。数年前黄女士任职哥大图书馆,开始专门整理中国口述史的相关文件,重新关注这些录音带。会2019年哥大获得梅隆基金会(The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的一项资助,全面将校内各馆旧藏声音及影像文件数字化保存,中国口述史的录音带这才重见天日,大放异彩。

    何廉(左)受访现场及其使用的录音机,采访者系Crystal Lorch Seidman(右)。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collection; Box 24 Folder 7 |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到今年(2020)五月,中国口述史工程中统共有十人的录音数字化完成,公布在

    哥大数字图书馆网站

    (https://dlc.library.columbia.edu/),我们按录音年代简介如下。除了少数著名人物仍惯用旧式拼音外,大部分受访者资料可用汉语拼音或简体汉字进行检索。一些人物的音频已向全球无限制公开,可免费下载进行研究;另一部分人物的音频因版权限制,只允许到馆当场使用,而目前疫情期间特许哥大教工、学生、校友网上使用,未来或有变化。

    1. 孔祥熙(H. H. Kung),1958,英语/汉语,1 段, 23.0分钟, 哥大仅供;

    2. 王正廷(Zhengting Wang),1960,英语,1 段, 19.2分钟, 哥大仅供;

    3. 陈光甫(Guangfu Chen),1961,汉语,4 段,87.6分钟,哥大仅供;

    4. 李书华(Shu-Hua Li),1961,汉语,1段, 25.0分钟,无限制公开(别有9段现误置于李宗仁名下);

    5. 李宗仁(Tsung-jen Li),1961,英语/汉语,10段(疑有错置), 哥大仅供;

    6. 左舜生(Shunsheng Zuo),1961,汉语,3 段,101.2分钟,哥大仅供;

    7. 蒋廷黻(Ting-fu Fuller Tsiang),1965,英语,12段,730.4分钟,无限制公开;

    8. 何廉(Lien Ho),1966,英语,19段,1078.5分钟,无限制公开;

    9. 蔡增基(Choy Jun-ke),1970,英语,6段,342.2分钟,哥大仅供;

    10. 顾维钧(Vi Kyuin Wellington Koo),1975,英语,89段,4993.4分钟。

    这些录音每段长至一个钟头,短至十数分钟,应为当日多次录音自然长度。整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先将录音带转成数码,然后交予图书馆档案员进行辨认声属阿谁。现在公布的所有十人录音,虽逾半世纪之久,而声音清楚动人,字字可辨。因为整理工作刚刚完成大端,目前的录音偶有错置在他人名下的,图书馆正在改正。黄女士并且告知,图书馆还在继续听辨整理录音内容,将来会提供更详细的每段内容提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口述史中剩余六位受访者的录音此次未能发现,不过哥大图书馆要扔东西甚不容易,录音带料应尚在馆内,我们亦可期待它们未来得到适当的整理。

    口述史录音的意义

    中国口述史的文字清稿过去有部分曾以影印或翻译的形式在中国各地区出版,此次新整理的口述史录音非只是同样内容的别一版本而已,乃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首先,口述史录音文件可以补足文字传记,使“口述史”重新完整起来。“口述史”之为“口述史”,并不只是写传记的草稿而已,受访者发言缓急、举动静躁,都是重要的内容与信息,共同构建语义,并且是解释“史”的背景——这些是文字传记无论如何不能完全留存与转译的。哥大中国口述史开展于口述史学初起阶段,观念与技术并不完备,最终落为传记形式,虽然弥足珍贵,到底失去了“口述”的许多重要性质。此番中国口述史录音重见天日,难能可贵,将这样一部重要的“口述史”重新补足,透过口述音频追想先辈风采,并玩味其口述背后之可能心态特征,可使这些史料更增价值。

    利用这些录音,学者或亦可对比检讨通行汉译本传记的阙漏。举例来说,国内风靡一时的唐德刚著《李宗仁回忆录》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与《顾维钧回忆录》

    (中华书局,2013)

    虽译自他参与访问的哥大中国口述史,但唐氏著史多有主见,现在我们可借完整的顾维钧录音作一对照。何廉的基本汉文史料《何廉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亦从哥大中国口述史译出,但并非全本,今后学者既能直接利用录音及传稿,料能大大推进何廉相关研究。

    其次,中国口述史的录音,可说是“口述史学”和“口述史学史”的重要教本。我们知道,口述史的采访是一门学问。在目今有过的所有中国人口述史中,哥大中国口述史的受访者尤显特殊:他们绝大多数占据过中国权力津要,知晓关键秘密,而社会关系深厚——要这些人物吐露情伪,谈何容易?哥大口述史的采访者大多训练有素,又与受访者多有故旧,此次公布的录音中即可清楚地听到他们充满技巧的访问,可说是中国人口述史上相当有意义的案例。

    哥大中国口述史工程中贡献卓钜的采访者是史学家夏连荫(Julie Lien-ying How,1926-1982)。夏氏乃上海旧家,夏连荫祖父夏瑞芳(1871-1914)是商务印书馆的创办者之一,父亲夏鹏(1896-1976)亦是沪上名流,夏连荫与多位中国口述史的受访人本来就认识。夏连荫入读哥大,系韦慕庭的高足,她英语精熟,谈吐优雅,在上述十份录音中,她主持访问了孔祥熙、王正廷、陈光甫、左舜生、顾维钧(部分)统共五位。笔者能从录音中感到,夏氏访谈时总好像家人叔姪聊天一般,受访者心情舒畅,而夏连荫引导话题甚有技巧。对上海老乡陈光甫,夏连荫全以上海话访问。山西人孔祥熙自道少时脾气不好,夏连荫马上笑道:“孔先生是有名的和气,对人很好!……孔先生是客气了!”中国青年党魁首左舜生答问有点挤牙膏,夏连荫似乎准备了许多资料文献在手边,常抛出问题引导方向。大外交家顾维钧口若悬河,夏连荫则很少插话,任他侃。张发奎录音虽未得见,但从其接受夏连荫四百余次访谈来看,情况当亦类似。如此种种,在各访谈录音中所在皆是,今日我国有志于口述史学以及口述史学史的学者,必能借这些录音大窥堂奥。

    1958年,当韦慕庭与何廉在纽约开始中国口述史录音的时候,伦敦正上演大戏剧家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新作《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Krapp’s Last Tape)。那时节录音磁带还是新鲜玩意,贝克特借它探讨人类存在的问题,而哥大中国口述史项目却仰赖这古旧的录音磁带,给我们记录下生动的历史。哥大中国口述史项目是历史上了不起的史学工程,当日进行的艰辛,今日很难想象。韦慕庭曾总结说,哥大中国口述史采访九年间共花费约20万美金,期间安排人事烦难,端赖全体哥大史学家的共同努力,方克完成[2]。今天笔者听到前人这些南腔北调的英语与汉语,殊觉旷代而慨,亲切非常,真要感激哥大两代史学家的眼光、胸襟、与苦功,而哥大中国口述史工程,也实实在在是中美民间交流之难忘的一页。

    参考资料

    [1] 王成志. (2007). 历史宝藏: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研究资源.图书资讯学刊,5(1&2), 91-105.

    [2] Letter from C. Martin Wilbur to Michael Oksenberg, June 1, 1967. Box 2 Folder 6. 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collection.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查看全部
  • 驻拉各斯总领馆发布调整领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通知

    中国侨网8月5日电 据中国驻拉各斯总领事馆网站消息,近日,驻尼日利亚使领馆联合发布《关于提醒经有关国家中转赴华乘客根据要求做好核酸检测的通知》。中国驻拉各斯总领事馆在复核过程中,发现为数不少的无效核酸检测证明。为维护申领核酸码中国公民利益,确保复核工作准确有效,自8月8日起,驻拉各斯总领馆领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将做以下调整,届时将不再为名单以外检测机构出具的核酸检测证明进行复核。

    一、私立检测机构(共4家)。实行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供自愿选择,使领馆不参与定价、收费等任何环节。

    拉各斯州:

    1.机构名称:54 Gene实验室

    地址:No 17, Sybil Iroche Street, Lekki Phase1, Lagos

    联系方式:070 0054 4363(公共咨询及检测预约),070 6313 1057(实验室主任Ijeoma Onuoha)

    承诺检测结果反馈时间:采集样本后48-72小时

    收费标准:50,400奈拉/次

    备注:可提供上门检测服务,服务收费可能根据州政府指导价及市场情况有所调整

    2.机构名称:O2 Medical Services

    地址:Plot 134 A, Festac Access Rd, opposite THE PLACE Restaurant, Amuwo Odofin, Lagos

    联系方式:080 2395 1033(公共咨询及检测预约);081 3137 3402(实验室经理秘书Opeyemi Oladunjoye)

    承诺检测结果反馈时间:采集样本后48-72小时

    收费标准:50,400奈拉/次

    备注:可提供上门检测服务,服务收费可能根据州政府指导价及市场情况有所调整

    3.机构名称:Medbury Medical Services

    地址:B, Admiralty Road, Off Admiralty Way, Lekki Phase 1, Lagos, Nigeria

    联系方式:090 7036 6247,070 8460 7780

    承诺检测结果反馈时间:采集样本后48-72小时

    收费标准:50,400奈拉/次

    备注:在河流州、三角洲州有分支机构。可提供上门检测服务,服务收费可能根据州政府指导价及市场情况有所调整

    4.机构名称:SynLab

    地址:9 Egbeyemi Street, Ilupeju, Lagos

    联系方式:070 0026 7662;070 0079 6522;070 3178 7236(联系电话),081 6151 3386(联系人Martin)

    承诺检测结果反馈时间:采集样本后48-72小时

    收费标准:检测费用50,400奈拉/次,3人以上免费上门取样,驻点检测每次50,000奈拉后勤保障费

    备注:可接受拉各斯以外地区取样检测;可提供上门检测服务,服务收费可能根据州政府指导价及市场情况有所调整

    二、尼日利亚疾控中心所属实验室(共12家)提供免费检测服务,但通常仅针对有新冠肺炎症状及疑似症状人员,排队等候检测和结果反馈时间较长,且对阴性结果一般不出具检测报告。

    1.阿夸伊博姆州:Akwa Ibom State Molecular Laboratory

    2.阿南布拉州:Accunalysis Medical Diagnostics

    3.三角洲州:Delta Mobile Laboratory

    4.埃邦伊州:Alex Ekwueme Federal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5.埃多州:Irua Specialist Teaching Hospital

    6.埃多州:University of Benin Teaching Hospital

    7.伊莫州:Everight Diagnostics

    8.奥贡州:Afriglobal Medicare

    9.翁多州:Federal Medical Centre, Owo

    10.奥孙州:African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Genom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1.河流州:Rivers State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12.河流州:University of Port Harcourt Teaching Hospital

    驻拉各斯总领馆从未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代理、代办或者组织核酸检测工作。请拟赴华人员直接与上述机构联系,凭本人护照办理核酸检测事宜,谨防上当受骗。

    上述名单如有调整,中国驻拉各斯总领事馆将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拉各斯之声”及时公布。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