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台币汇率

@来岚台胞:方便!平潭行政服务中心也可兑换台币啦!

25日,区台胞台企服务中心台币兑换点

举行揭牌仪式。

台胞可通过“台陆通”APP

进行在线预约,

带上台胞证与现金到现场兑换。

00:29

“之前我在台湾跟朋友兑换成人民币后再来大陆,现在只需台胞证跟台币就可兑换了,真太方便了。”来自台湾新北的吕品萱成为兑换点的第一个客人,这次她用5000台币进行兑换,不到5分钟,拿到了人民币1067元。

吕品萱曾在平潭实习实训15天,因看中平潭就业前景选择留在平潭发展,目前在一家私企工作。“这次我刚来两个礼拜,这里对台的福利、待遇比较好,蛮吸引我的。”吕品萱说。

“以前我兑换钱需在银行排队,现可在‘台陆通’APP线上预约,再过来办理,不用填单提交申请,连办理手续时间也省了。”同样是台胞的赖政纬称赞。

“我们全区一年接待台胞约6万人,以旅游、投资兴业为主,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台胞投资注册公司的服务点,在这里设立兑换点,可帮助大部分的台胞直接把台币兑换成人民币,方便了很多台胞,为台胞台企在岚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捷利。”区金融办副主任杨哲安说。

兑换场所为一个独立办公室,位于区行政服务中心三层,以“台陆通”为依托,由中国银行授权,该区域主要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的客户群体,可以配备传真机、电脑、验钞机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并在该区域安装了监控等安全设备,配备2名经中国银行平潭分行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从事外币兑换工作。

台胞可直接在兑换场所进行兑换,或提前通过“台陆通”APP进行线上预约,之后携带台胞证与现金到现场进行兑换,除兑换成人民币外,也可将兑换的人民币转入微信、支付宝内。

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每人限额兑换成人民币一万元,一年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汇率以及客服电话可在“台陆通”APP查询。兑换场所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

来源:平潭网文字:林爱玲视频:林凯强

展开
收起

1万人民币能够兑换4万多新台币,在台湾能够玩多久?导游说出真相

1万人民币能够兑换4万多新台币,在台湾能够玩多久?导游说出真相

说到台湾我们都不陌生,可以说这里是很多国人都想去的地方,虽然它和大陆的距离并不是很远,但是台湾和大陆却有很多的不同。很早以前,台湾是属于福建省的,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福建有很多相同之处,远古时期的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之后因为板块运动的缘故,形成了如今的台湾海峡。

台湾本身的面积并不大,面积只有3600多平方千米,截止到2018年,台湾省的人口为2300万人。现如今,随着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很多台湾人会去大陆旅游,很多大陆人也会去台湾旅游,而两个地区使用的货币并不相同,那么物价会有所差别吗?今天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如今1元人民币能够兑换4.3351新台币,而两个地区的物价到底有什么差别呢?据当地导游介绍,当地的物价还是有一定差别的,首先是台湾当地的水果,这里的水果还是非常有名的,因为气候的原因,加上地理位置的影响,盛产很多水果,比如当地的凤梨在大陆都是非常有名的。但台湾的水果还是非常昂贵的,和大陆相比,这里的水果就像景区一样,随随便便一杯水果榨汁都需要20元人民币,还是比较贵的。

其次,去台湾旅游,当地的夜市绝对是你不能错过的地方,一般在下午5点之后就开始进入夜生活了,到第二天的凌晨0点结束。正是因为台湾的夜市非常多,所以这里有很多的街头小吃都非常有名,游客来这里旅游,如果半夜饿肚子也不需要担心没有地方吃宵夜。

那么台湾夜市的消费水平如何呢?刚来这里旅游的游客,见到很多从来没有吃过的美食,一晚上消费几百元人民币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最后都会扶着墙走出夜市。最后要说的就是台湾的住了,一般的旅馆一晚上的价格也是二三百元,当然台湾的交通还是非常便利的,公共交通四通八达,总体价格和大陆差不多。当地导游介绍,一万元人民币能够在台湾玩差不多一周左右,还是非常值得的。

1万人民币能够兑换4万多新台币,在台湾能够玩多久?导游说出真相。所以我们去台湾旅游,带上一万元人民币能够在这里玩得非常快乐,物价和国内差不多。你们对台湾的物价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下方。

展开
收起

今日台币兑人民币最新汇率查询

今日 台币对 人民币汇率最新报价:1台币=0.2306人民币元(2019年11月07日)

备注:以上台币汇率最新查询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更多台币汇率每日更新,请关注亚汇网:台币、台币汇率

来源: 亚汇网

展开
收起

8.7高分喜剧片难得佳作,好于97%的喜剧片,和94%的剧情片

17年的,金马奖的大赢家《大佛普拉斯》

是一部极其写实而情感收敛的电影,

兼具纪录片的真实与电影本身的美学,故事情节极其简单,

没有太多台词,时不时叙事旁白进来交待情节的推进,

除了偶尔几处的彩色画面之外,全剧近乎黑白的色调,名叫大佛普拉斯,实则与佛没多大关系,更多是众生百相的一幅浮世绘。

《大佛普拉斯》

影片的豆瓣评分8.7分;好于97%的喜剧片,和94%的剧情片。

这片在当年金马奖上更是斩获了十项提名——

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新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美术设计、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最佳剪辑、最佳音效。

并且获得了包括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五项大奖,风头无两。

甚至有人称它是“堪比《一一》的台湾电影里程碑之作”。

不过令许多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样一部倍受赞誉的影片,竟然是导演的处女作。

导演黄信尧,凭借这部片子也拿下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导演奖。

对于48岁的他来说,导演这个职业算不上新。

虽然《大佛普拉斯》是他第一次指导剧情长篇;

不过他此前已经有着二十多年拍摄纪录片的经验。

他的影像风格,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着极大关系。

家境平凡的黄信尧,求学时就做过汽车销售、工厂工人、地下电台主播的工作。

这些工作,让他有机会对社会有着入微的观察。

所以他的作品有着很重的写实风格,对各种荒谬和残酷的社会现象进行调侃和讽刺。

而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对《大佛普拉斯》的创作,同样有着很大的帮助。

影片的创意,来源于之前他执导的短片《大佛》。

而《大佛普拉斯》片名的含义,正是《大佛》的“plus版”。

虽然片名和宗教相关,但是影片讲的却是一个荒诞又现实的故事。

主人公名叫肚财,这在闽南语中其实也有肚脐的意思,

一个不显眼的位置,一个只有底层人民才会用的名字。

肚财属于被最容易被社会遗忘的边缘群体,自己一个人生活,主要靠捡破烂为生。

捡了一整天的破烂,也就能换个100台币,按照现在的汇率算也就是RMB21块。

肚财在白天捡破烂,到晚上经常会去找夜班门卫菜埔(闽南语为“萝卜干”的意思)聊天打发时间。

菜埔同样属于边缘群体,年过四十依旧未婚,家中还有一位患病的老妈,

下雨天家里就跟水帘洞一般四处漏水,掩盖的方式就是找一块广告布遮盖。

菜埔所在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佛像创作的工厂,白天工人干活,晚上菜埔就在一个铁皮做的保安室里值班。

平常的时候,就是唠嗑、和肚财翻翻他从破烂堆里捡来的情色杂志,所谓的夜宵则是肚财从赌徒的赌桌上收走的冰冷剩饭。

肚财在外面唯唯诺诺,低声下气,别人稍微怼一句,他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也就只有在菜埔这两平方的货柜警卫室里,肚财说话才会大声,才能找到一丝的自信

这一天,两人翻完杂志之后百无聊赖,肚财便想出个“消遣”的好主意;

他让菜埔把老板奔驰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拆下来,偷窥老板的生活轨迹。

透过行车记录仪的声音,肚财和菜埔“目睹”了黄老板一场场的艳遇。

老板黄启文,主要从事佛像文艺创作,是海归艺术家,社会名流。

他的朋友圈中有两种人,要么是权,要么是贵。

在他们的社交圈中,娱乐项目多得数不胜数;

几乎天天都是海天盛筵、天上人间。

而黄老板本身也是个风流浪荡的人;

老婆在国外定居,他就在台湾夜夜笙歌,拈花惹草。

时间久了,问题也来了。

黄老板之前的情人,发现了他的“小秘密”——

他和自己的男秘书有着不可描述的关系。

情人以此作为要挟,索要分手费。

自身的名誉遭到威逼,黄启文便起了杀心;

并且把尸体放在了还未完工的佛像内。

而这一切,都被行车记录仪记录下来。

看到这一切的肚财和菜埔两人惊慌失措。

但是他们没有去报警,因为他们知道报警意味着菜埔将丢掉自己的饭碗。

两人只是去各种求拜,希望能解除这事带来的灾祸。

而在情人失踪七天后,黄启文被带到警局询问,这事调查起来其实不难,通话记录一查就知道。

但拥有权势的这些人警察也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在副议长一句一句的“干你娘勒”,他们也只能放任黄启文逍遥法外。

这之后,很久没进保安亭的黄启文竟然找了菜埔嘘寒问暖。

而第二天,肚财却因为醉酒骑车摔死在了沟里。

对于肚财的死旁白给了三个解释:

一、喝醉酒的人一般都是把别人撞死,而不是被别人撞死,这种情况太少见了,毕竟喝醉的是肚财,不是撞他的那个司机;

二、说肚财是喝太多酒喝醉了出车祸的,但是村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其实肚财是从来不喝酒的;

三、就算肚财喝酒,可是他也没有足够的钱,能买那么多酒,多到可以让他喝醉。

总之就是说肚财喝醉酒而摔死这事根本不可能?但是谁杀死了肚财呢?

没人知道,也没人想知道,也根本没人在意肚财的生死。

只有菜埔和其他几个朋友,送了肚财最后一程。

用的照片,还是肚财生前因为“妨碍公务”被警察抓捕时,新闻中的截图。

在故事最后,制作完成的大佛被运到寺庙中,供大家敬仰。

就在这时,佛像体内传出一阵阵敲打的声音,震颤着所有人;

到这儿,电影戛然而止。

影片的开放式结局也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如导演黄信尧所言:“这个电影是最后才让观众走到电影里面,而且是走到大佛里面。”

这是个看似荒诞,实际却极其贴近现实生活的故事。

但导演却选择一种荒诞和自嘲的方式,把这个故事娓娓道来。

导演用旁白的方式,从开篇就打破了与观众的“第四堵墙”。

充满诙谐色调的调侃语气,通过这种离间的手法;

带领观众们成为一个旁观者,窥视影片中角色们的生活。

影片中,不仅故事呈现出黑色幽默的荒诞基调;

连大部分的场景都选择了黑白色调。

只有几场行车记录仪视角的戏份,才有生活本该存在的色彩。

因为那是富人的世界。

他们的眼中充斥的,永远是大千世界的灯红酒绿。

而穷人的世界只有黑与白;

他们的生活里总有解决不完的困难,光是为了捧饭碗就没力了,更不用讲那些公平正义。

一个小小的行车记录仪,反而将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阶级,联系了起来。

一边是穷人的窥视欲;

一边是富人自我保护的隐私欲。

但是不论怎样的窥视和观察,人们依然始终读不懂别人的内心。

外人眼中仪表堂堂、品行高尚的艺术家;

实际上却是个约炮成瘾、脱发不止的油腻中年人。

肚财死后,菜埔来到他的家中;

有趣的是,肚财的床被打造成宇宙飞船的形状,周围摆满了他平时抓来的娃娃,因为肚财觉得,“夹娃娃超治愈”。

菜埔这才发现,他对肚财是这样的陌生。

就算是代表着正义和善良的佛像,身体里也会藏着尸体和罪恶。

如同影片中那句经典台词所说:

虽然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类可以搭乘太空船到达月球;但却没办法看穿每个人心里的宇宙。

人人都有窥视他人的欲望,但是谁也不可能真正地看穿他人。

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座不可探知的孤岛...

展开
收起

继联电后,又一家晶圆厂预警:8英寸产能供不应求

继联电表示8英寸产能短缺以后,另一个晶圆代工厂世界先进也发出了相同的预警。

昨日,8寸晶圆代工厂世界先进公告第二季财报,世界先进董事长方略表示,在市场预期新冠肺炎疫情会在明年获得有效控制情况下,明年全球GDP会有强劲成长,客户对8寸晶圆代工需求强劲,因此决定扩增新加坡厂每月1万片产能,全年资本支出将调升至35亿元。

方略表示,下半年8寸晶圆代工需求非常强劲,但8寸晶圆代工产能无法大幅增加,所以看来下半年会是非常明显的供不应求,而且明年看起来8寸晶圆代工需求仍会维持强劲,包括大尺寸及小尺寸面板驱动IC、电源管理IC及功率元件等,将会是全面性的成长,预期8寸晶圆代工市场产能供不应求情况将会延伸到明年。

由于客户晶圆代工需求提升,加上全额认列新加坡厂营收,世界先进公告第二季合并营收季增4.9%达82.27亿元,较去年同期成长18.9%,平均毛利率季增2.2个百分点达33.2%,较去年同期减少3.8个百分点,营业利益季增17.0%达17.6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较成长5.3%,归属母公司税后净利季增0.4%达14.8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较约略持平,稀释每股净利0.90元。

世界先进上半年合并营收160.71亿元,年增16.2%,平均毛利率32.1%,年减4.4个百分点,营业利益32.74亿元,年减1.8%,归属母公司税后净利29.58亿元,年成长3.2%,稀释每股净利1.79元,略优于市场预期。

世界先进第三季接单趋近满载,预估在新台币兑美元汇率29.3元假设下,第三季合并营收介于80~84亿元之间,平均毛利率介于32~34%之间,营业利益率介于20~22%之间。世界先进预期第三季月产能季增2%达24.3万片8寸晶圆,全年产能维持年增15%约287.5万片8寸晶圆。

方略表示,第三季客户对晶圆代工需求与上季约略相同,能见度已可掌握到第三季底,客户对于电视及计算机面板驱动IC、电源管理IC的晶圆代工需求在第三季增加,至于车用相关芯片方面已听到IDM厂客户指出将由谷底翻身,世界先进持续等待春燕来临。

由于8寸晶圆代工需求强劲且供不应求,业界传出将有涨价机会。方略虽未正面回应,但表示世界先进会在产能扩张上继续努力,新加坡厂今年投入营运并扩充产能,世界先进与策略合作伙伴将会有更长期的合作,而且已有客户签订保障投片量的长约。

联电:8英寸产能吃紧,有涨价可能

晶圆代工厂联电在上月底召开了法说会,总经理王石表示,8寸客户需求强劲,产能吃紧,近期正陆续与客户谈明年涨价的可能,也证实近期市场的8寸代工订单涨价传言。

近期市场传,8寸产能供不应求,联电有意调涨代工价格,美系外资最新报告也指出,联电8 寸晶圆产能吃紧状况可能持续到下半年,主要动能来自大尺寸面板驱动IC、5G 手机电源管理芯片需求,加上客户持续建立安全库存,预期联电将对部分8 寸客户提高代工价格,有助下半年获利表现。

联电前次8 寸代工涨价是在2018 年,当时主要因素为原料成本增加,将成本转嫁至客户,因此调涨代工价格,而近来则是面临产能供不应求情况,也有利联电与客户谈涨价。对于涨价传言,总经理王石证实,由于需求强劲、产能吃紧,近期正陆续与客户谈明年涨价的可能。

据供应链之前的消息,晶圆代工厂联电(UMC.US)目前8寸、12寸厂订单爆满,现阶段已很难要到产能。

供应链透露,卫生事件意外带来远距应用终端商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终端装置大热卖,智能物联网相关硬体需求大开,联电电源管理芯片、金氧半场效电晶体、主动式保护元件等客户投片量逐月攀升,联电8寸厂接单大好,产能利用率满载。

联电12寸厂订单也同步涌进,其中,联发科因应物联网应用需求强,紧急增加联电22纳米下单量;加上瑞昱主动式降噪无线蓝牙耳机IC、扩充底座控制IC订单涌入,都是主要订单来源。

另外,三星预计8月发表新机,配合新机出货,ISP影片处理器将从9月开始追加联电12寸厂投片量,估计总量将达1万片,而且三星28纳米OLED驱动芯片需求增加,联电12寸厂持续接单。

同时,联电80和90纳米制程受惠TDDI芯片投单量增加,在三星、联发科、瑞昱等大客户订单涌进带动下,推升联电12寸厂本季产能利用率同步满载,几乎呈现爆单的状态。

联电表示,2020 年第2 季合并营业利益率为13.2%,整体产能利用率提高到98%,晶圆出货量达到222 万片约当8 寸晶圆。晶圆出货量的成长主要反映了电脑相关领域对无线连接、显示器驱动以及快闪记忆体控制器IC 的需求以及消费市场的库存回补。而联电也将持续致力提供世界级的晶圆专工服务,这样的努力也获得客户的肯定。

针对2020 年第3 季的展望,王石强调,当前的市场前景显示芯片需求仍然强劲。联电在2020 年上半年28 纳米设计定案较前一年明显增加。在第3 季预计将获得更多新的28 纳米产品设计定案,更多运用在4G 和5G 智能型手机等无线应用相关产品也将进入量产,使联电在不同的28 纳米市场领域的客户分布更多元化。因此,预估第3 季的业绩将与第2 季约略持平。至于,晶圆出货及平均销售价格也同样预期与上季持平。第3 季毛利率约落在20%,产能利用率也维持94%~96% 之间,全年资本支出则维持10 亿美元。

联电估第3 季晶圆出货量、产品平均售价(ASP) 持平第2 季,营收可望持稳表现,毛利率则将较第2 季下滑。

展开
收起

台厂竞相入股立讯 苹果之手演哪出?

苹果iPhone代工大厂和硕联合科技在22日晚间公告,代子公司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告取得有价证券,今年3月23日到7月22日以每股约达222.1元, 取得立讯精密约达1,137万股,交易总金额为25.27亿元,目前和硕持有立讯持股比例约达0.57%。

和硕解释,此取得处分的具体目的为财务性投资。

纬创17日晚间宣布将以新台币约达138亿,将旗下组装iPhone的中国昆山厂卖给中国供应链业者立讯精密。伴随纬创在22日公告旗下四间子公司藉由公开市场取得立讯股票,总计斥资人民币约达30多亿元,以新台币约达4.1969元,兑换人民币约1元基准计算,新台币约达125.9亿元,总计持股立讯约达0.81%。

几乎在同一时间,22日晚间和硕也公告取得立讯精密股份,以每股约达222.1元新台币(以汇率4.188计算),取得立讯精密约达1,137.8万股,交易金额约达25.3亿元,目的为财务性投资。时至今日,和硕集团已持有立讯约达3,985万股,持股比例约达0.57%,总金额约达86.56亿元。

业界解读,此举为纬创与和硕靠拢立讯,结成同一阵线。

苹果执行两手策略,拥抱红色供应链,带动中国供应链业者势力持续崛起窜出,立讯精密接连展开购并台厂行动,热情招兵买马,吸引台湾人才投靠,现阶段的立讯精密已被誉为中国版本的鸿海集团。

随着苹果投资战略改变,带动供应链阵容持续汰旧换新,供应链业者坦言,苹果的确不想鸿海维持独强局面,希望扶植更多供应商,最好是能够培养出势力可与鸿海抗衡的代工厂。

现阶段鸿海仍维持领先优势,鸿海之所以超前立讯,维持领先优势,主要是由于鸿海具备机壳供应链,也因此立讯积极寻找下一个购并目标,传出立讯持续在寻找适合的机壳组装业者,以达到互补效果。

和硕2020年第1季营运成绩跌破众人眼镜,由于认列子公司铠胜,导致亏损。和硕旗下两家子公司均聚焦苹果订单,然而,希望藉由紧抓苹果商机更上一层楼的两间子公司表现均不如预期,机壳业者铠胜今年第1季亏损约达13亿,IC设计业者景硕2019年亏损约达20亿。

对于和硕买进立讯股份,和硕发言窗口进一步解释,此举纯粹为财务投资考量,和硕在2019年3月也有布局立讯股份,持股约达0.79%,在2019年底处分立讯股份后,和硕集团持股约达0.4%,今年又再度买进,持股约达0.57%。(作者:黄诗闵/编辑:HQBUY.com)

展开
收起

福建经济总量首次超越台湾 聊一聊台湾经济发展史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台湾地区GDP初步数据为18.90万亿新台币,约合4.22万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福建省GDP总量达4.23万亿元人民币,自有相关统计以来,首次超过了台湾地区。目前,台湾省经济总量在各省份中排名第9位。

一、“十年超台”梦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海西(即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大发展目标:一是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即全国最发达水平);二是到2020年,闽台经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其中,第二目标虽未明文“赶超台湾”,但学界普遍认为,中央实际上已赋予福建这一“重任”。

在这之后,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卢展工表示,海峡西岸经济区已上升为中国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再经过“若干年”(2020年之前),福建经济总量将超越台湾。

2009年,也是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即通邮、通航、通商的年份。福建与台湾仅仅一水之隔,是台湾同胞祖籍所在地最多的省份,更有“五缘关系”之称,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将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历史性意义。

但是这个目标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1980年代福建的经济总量只有台湾的四十分之一;90年代初期,是台湾的十三分之一;2009年也仅仅是台湾的五分之二。相对于台湾而言,除了总量较低以外,当时福建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经济结构。福建省当时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持续攀升,第三产业的占比明显低于第二产业。而台湾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在80年代中期第二产业比重达到顶峰,在这之后服务业的优势地位逐渐加强。到了21世纪初,服务业在台湾经济总量中占比已经超过了70%。而根据2009年的数据,当时福建省第三产业占比仅为41.5%,比台湾低了27.1%,大概相当于台湾80年代的水平。

其次是教育科技水平。2009年福建省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比为9.1%,而台湾省为19.5%,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优于福建。2009年台湾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6.3%,同年中国大陆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3%。因此,无论是从人才存量还是从潜力来看,台湾省明显要优于福建省。福建省的科研经费占GDP比重为0.94%,而台湾为2.77%,可见台湾省的科研投入也明显高于福建省。

然后是对外开放程度,2009年福建省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与GDP比值)为16.77%,台湾省外贸依存度高达99%。台湾属于高度开放的海岛型经济,其开放性远高于福建省。

当然福建省也并不是完全劣势,在人口数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是优于台湾的。

那么,作为曾经“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二、蒋介石时期(1950-1975):内部土改外部援助

1、土地改革

蒋介石败退到台湾以后,十分自责,在1949年1月21日发布引退书告,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蒋介石是一个惯于反省的人,他下野之后自然也没闲着。他在日记中反省到:“甚感乡村一切与四十余年前毫无改革,甚感当政廿年党政守旧与腐化自私,对于社会与民众福利毫未着手,此乃党政、军事、教育只重作官,而未注意三民主义实行也。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主义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为晚也。”他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没有贯彻“三民主义”,尤其是忽视了“民生主义”。而在台湾实现“民生主义”的重要一步,就是完成土地改革。

台湾的土地状况和当时中国大陆的省份一样,除公有土地外,地主占有大部分私有土地,大多数农民无地或少地,不得不忍受高额的地租剥削。据统计,蒋介石败退台湾之际,地主仅占农村人口的11.69%,占有土地却高达56.01%,农民虽占农村人口的88.31%,其占有土地仅为21.57%。农民向地主的交租率一般都在50%以上,有的则高达70%。

蒋介石把在台湾完成土改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心腹爱将陈诚。

1949年初,陈诚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以后,立即开始计划土地改革的工作。但是他并不想像共产党那样采用“打土豪 分田地”的方式,而是采取了更加平缓的方法,分三步走完成台湾的土地改革——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

第一步,三七五减租。意思也就是从粮食总收获量内,先提二成五归农民,剩下的七成五由地主与农民对分。举个例子,假如收获了100单位粮食,先抽出25单位给农民,再从剩下75单位中抽一半给地主,一半给农民。那么农民获得62.5单位,地主获得了37.5单位,所以叫做“三七五减租”。结果就是台湾农业产量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许多原来的贫农开始购买田地,娶妻立户。一时之间,台湾农村称刚过门的新娘为“三七五新娘”,寄信时则纷纷购买邮局发行的“三七五”邮票。

第二步,公地放领。当时台湾省有五分之一多的耕地为公有耕地。这些土地原来为日本殖民者所有,台湾光复以后被国民党没收充公。这部分土地被陈诚以贷款的方式折价卖给了农民。土地地价为全年主要产物收获量的2.5倍,由承购农民分10年,20次,在收获季节以实物平均摊还,不负担利息。一直到1976年,即蒋介石去世后一年,台湾当局才将公地全部放领完毕。

第三步,耕者有其田。给地主划定了土地的最大所有量,超出这一标准的耕地由政府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三七五减租只是反对地主的高额剥削,减轻农民的负担,属于改良性质,而耕者有其田中的限田政策则削减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数额和面积,改变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革命意义。由于这一政策兼顾了地主的利益,地主不仅获得农民缴纳的地价,而且获得经营良好的公立公司的股票,土地资本转化为工商业资本,不少地主转身变为工商业主,投资于新兴产业。

总的来说,台湾的土改兼顾了农民和地主的利益,农民有了田地维持生活,地主获得了资本投资工商业,使得台湾农业生产增长迅速,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美国对台经济援助

这一时期台湾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美国的援助。

1950-1965年美国对台援助款项实际达到14.8亿美元,这个数字是所有受援国平均数的6倍,在受援国中位居第5名。美国对台援助的直接目的在于节省台湾的外汇消耗,弥补当时大量进口外国产品带来的贸易逆差。为了减少进口,台湾当局也没闲着,大力发展进口商品替代工业,同时采取进口管制,对进口品征收高额关税。

除了弥补贸易逆差,美国的援助还为台湾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机械设备和资金。这部分援助成为台湾最廉价的资金来源,扶植了岛内资本的成长。美国学者雅各比曾作过一番推算,认为“美援使台湾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提高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使达到1964年生活水平所需的时间缩短30年”。就这样,台湾为60年代经济起飞准备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3、60年代的战略转移与经济起飞

1960年以后,台湾的进口替代战略开始出现严重问题。其一,台湾岛内市场狭窄,进口替代工业产品销路不畅,造成工厂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其二,台湾人口增长过快,农业人口大量过剩,构成沉重压力。其三,台岛自然资源有限,能源和原料供应紧张,而且,1965年后,美国“无偿援助”改为贷款,并将中止。于是,台湾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战略,以发展对外贸易带动经济发展。

第一,调整台币汇率。1963年9月28日台湾当局宣布汇率为1美元:40元左右新台币,这一举措取代了新台币随市场调节进行大幅度贬值的做法,使新台币的汇价趋近实际,并且此汇价一直沿用多年,促使更多企业转向出口加工工业。

第二,放开进口限制。台湾当局改变了以往对进口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放开进口限制,促进机械设备、工业原料以及半成品的进口。

第三,发展出口加工区。1966年台湾当局创办了高雄出口加工区,并提供税收减免、廉价土地和基础设施、简化行政手续等便利。出口加工区获得了极大成功。1968年底,高雄加工区大大超过原定计划指标。工业区的厂房全部售出,但岛内外企业仍不断递交申请。此后,台湾又设立了楠梓与台中出口加工区。

从此,台湾进出口总额急剧增长,形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1966年,台湾进出口总值达11亿美元,1969年翻了一番,达到22.6亿美元,70年代前半期,更达到巅峰,年增长率接近40%。台湾经济真正开始起飞。

三、蒋经国时期(1975-1988):顶住压力不断调整

1975年,蒋介石去世。临终之前,蒋介石并没有急于将位子传给儿子蒋经国,而是先传给了“过渡总统”严家淦。严家淦在蒋介石生前是默默无闻的“副总统”,蒋介石死后又成了默默的“总统”,除了扮演“宪法”上的“元首”角色外,对于重大决策决定,都与蒋经国密切协商,共谋解决之道。在接下来三年里,名在严家淦,权在蒋经国。

到了1978年,蒋经国接替严家淦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大陆开始了改革开放。次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的衰退。台湾经济也未能幸免,在1973-1975年间,经济增长率由13.31%降至1.12%,贸易逆差达13.27亿美元,超过过去20余年贸易逆差的总和。“石油危机只不过是一个偶然现象,根本问题是台湾经济的结构层次太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加工出口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台湾应加速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面对经济危机,蒋经国实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升级”的方针,着手调整台湾经济结构。

1、70年代:十大建设

为减少海岛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改变轻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和原材料自给水平,增强台湾经济的应变能力,蒋经国于1973年12月25日“国大”年会作出重大决定:“以5年为限,列入管制,克服困难,加速完成中山高速公路、西线铁路电气化、北回铁路、台中港、苏澳港、桃园国际机场、大钢厂、高雄造船厂和石油化学等九项建设”。其后又加上1974年9月提出的核电站建设,总称为“十大建设”。由于所需经费庞大,需要大举借款,这一决定受到了国民党内外许多人的质疑。但是蒋经国力排众议,甚至提出了“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的论断,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十大建设。十大建设占台湾总投资的百分比由1973年的4.5%,增长到了1976年的19.6%。

1977年,台湾又宣布在“十大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十二项建设”,即完成台湾环岛铁路网、新建东西横贯公路、改善高雄屏东地区交通条件、完成台中港第二、第三期工程、屏东至鹅变鼻道路拓宽、扩建“中钢公司”第一期第二阶段工程、兴建核电二厂、三厂、加速改善重要农田排水系统、修建台湾西岸海堤工程、促进农业全面机械化、开发新市镇及每一县市建立文化中心。

70年代是台湾经济的转型与调整时期。在这段时间,台湾当局加强技术密集及资本密集工业的发展。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十大建设”还是“十二项建设”,台湾当局投资的重点领域是交通和能源。一方面发达交通网的建立极大改善了台湾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核电厂的使用也缓解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经济冲击。可以说,“十大建设”承担了脱胎换骨的重任。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台湾经济还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台湾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2、80年代:策略性工业

台湾刚刚走出石油危机,就面临着从低级外向型经济向高级外向型经济的转变。当时台湾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是新科技革命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微电子等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日等国家的产业升级使得生产初级产品的台湾逐渐丧失了优势。

二是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有力竞争。在这一时期,被称为“亚洲四小虎”的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开始发展起来,凭借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奋起直追。同时,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增速开始反超台湾,也成为了台湾的强大竞争对手。

三是美国等国的贸易保护政策。1980-1988年,美台双边贸易严重失衡,美国1988年宣布对台湾等地区和国家的29项输美产品停止免关税待遇,新增95项产品进口税。此举使台湾每年受惠额减少12亿美元,减幅达37.5%,波及132项输美产品。此后,美国还要求新台币大幅升值,从而打破20年来汇率稳定状态,极大地冲击了台湾经济,大量中小企业因此破产。

四是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1970年代以来,台湾被联合国驱逐,而日本、美国等国家又先后与中国建交,改变了对台政策,“一个中国”被更多国家认可,台湾面临严重的国际孤立。而随着台湾经济发展,岛内中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国民党政府采取的高压独裁统治越来越不满。再加上国民党内部腐败严重,政党政策僵化,高层老龄化加剧,长期通过高压统治剥夺人民政治权利,导致反抗的呼声不断增强,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党外势力”发展壮大,不断地挑战国民党的统治权威。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席卷亚洲,菲律宾、韩国、巴基斯坦等十几个亚洲威权政体在民主化浪潮和国内人民的运动中相继倒台,建立起了民主化国家,给同是威权体制且日益受到民众反对的台湾国民党政权带来了巨大压力。

台湾在80年代的经济政策是“加速经济升级,积极发展策略性工业”。1979年,台湾颁布了《科学技术发展方案》,将“科技兴台”作为未来台湾发展的主要方式,并决定每4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研究未来科技发展方向。1982年,第二次科技大会召开,制定了“八大策略性项目”,分别为资讯、能源、光电、自动化、新材料、生物工程、肝病防治技术、食品科技。1986年。第三次科技大会召开,提出现阶段的科技发展目标,基础科学、应用科学、技术开发研究三者并重,强调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采取技术合作、吸引投资等方式引进高科技工业作为策略工业。后来,台湾还兴建了新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行“经营自由化”“经济国际化”“管理制度化”改革等。

在这一时期,台湾经济再次走出低谷,仍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显著上升,尤其是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富士康(鸿海)、台积电、宏基等企业至今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也是在这一时期,台湾GDP占大陆的比重不断提高,到了蒋经国去世以后的1991年达到巅峰。当时台湾凭借一岛之力,占大陆的GDP可以达到45%,亚洲四小龙的威名尚在。

四、李登辉时期(1988-2000):民主改革后的落日余晖

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当天继任“总统”。李登辉即位以后,台湾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1991年,李登辉宣布正式宣布从次日起终止“动员戡乱时期”。1992年第二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增修条文”规定,“总统”的任期改为4年。1994年第二届“国大”第四次会议上,“总统”改由“公民直选”。因此,自1996年第九届起,“总统”、“副总统”均由台湾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台湾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蒋家父子独裁统治,真正开启了民主政治。

而在这之前,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两岸打破了从1949年开始的38年的冰封期,民间交流日益频繁。

在李登辉刚上台时,虽然台湾GDP占大陆的比重达到了巅峰,但还是面临着种种问题。

一是货币升值,80年代末台湾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造成新台币大幅度升值,1989年新台币与美元的汇率已经从40:1升至25:1。

二是股票大起大落,巨额贸易顺差带来了大量外汇收入,岛内货币供给剧增,造成股市狂飙。1987年,台湾人口不过1900万,但股票开户总数达到了400万,开始了全民炒股的年代。1986年,台股指数刚刚破1000点;到了1988年8月,台股指数翻了整整8倍,超过了8000点。由于台股暴涨,到了1988年9月,台湾当局决定干预股市,宣布从1989年1月起开始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再加上政府取缔地下非法投资公司的影响,台股指数在1990年2月达到巅峰的12682点以后一路暴跌,到1991年2月仅为2482点,这是台股历史上最严重的崩盘。

三是生产成本上涨。1988年台湾人均薪资为5948美元,到了1991年就涨到了8473美元。工人工资的上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小企业开始将生产线外移。

在这一阶段,台湾延续了之前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1990年,台湾当局确定了促进岛内经济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即资信、通讯、半导体、消费电子、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太、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品与制药、医疗保健与污染防治工业。

1991年1月,政府颁布《促进产业升级条例》,明令新兴重要策略性产业,只要创业和扩张,就得以抵减营业税等税额,其中高科技产业受惠最多。

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华硕生产的主机板,台积电的晶圆代工制造以及广达笔电代工市场占有率占到了全球第一。

但是,由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陆对外资吸引力越来越大,台商企业的生产开始向大陆转移。为避免高科技企业大量外移,造成台湾丧失研发优势和资金失血,1996年,李登辉提出了“戒急用忍”的主张。他要求对高科技、5000万美金以上或者基础建设三种对大陆的投资加以管制。但是政策只实行了4年,李登辉就下台了。

虽然在这段时间里台湾仍然能以8.8%的平均增速较快增长,但是台湾经济已经有了下滑的趋势,其占大陆的GDP比重也从李登辉刚上台时的45%下降到了27%。

五、陈水扁时期(2000-2008):WTO带来的福与祸

2000年,台湾举行第十任“总统”选举。国民党在此次大选中失利,民进党籍的陈水扁以相对多数当选台湾领导人。台湾第一次实现了政党轮替。

尽管陈水扁和李登辉一样都是支持“台独”的领导人,但在2000年12月13日,台湾当局还是批准了《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俗称“小三通”,两岸经贸联系更加密切。

2001年,美国爆发了“911”事件,全球经济又陷入了新一轮衰退。台湾经济也受到影响,出口严重受创,民间投资大幅减少,经济增速跌至-1.9%,为几十年来首次经济衰退。再加上产业外移使得就业机会流失,外来劳工争夺工作岗位,台湾失业率飙升,从1999年的2.9%升至2002年的5.12%。

陈水扁上台后,改变了李登辉“戒急用忍”的政策。两岸经贸政策确定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并于2002年开放了8英寸晶圆厂前往大陆投资建厂的限制。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电子公司前往大陆投资。在2002年,台湾前20名电子企业中有13家已经在大陆投资设厂,其中鸿海、达电、光宝科等大厂已有约8成以上生产基地在大陆,台湾母公司几乎全靠大陆工厂赚钱。

2002年1月,台湾以“台澎金马各别关税领域”的名义加入WTO。加入WTO后,台湾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实施关税减让,取消非关税贸易障碍。加入WTO虽然加强了台湾的对外经济交流,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加入WTO后第一年,台湾就面临着51亿新台币的关税损失。其次,加入WTO后,作为台湾经济主力的高科技产业开始面临着来自韩国的三星、LG等企业的强力竞争。以在美国市场为例,在1995年,台湾的市场占有率还接近韩国的两倍,而到了2005年就已经被韩国所超越。还有台湾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台湾虽然地方狭小,却有着多达2700家银行。数量过多意味着竞争激烈,同时意味着这些银行规模过小,无法与国际金融集团抗衡。

由于产业大量外移,银行业从企业获得的利润大幅减少,再加上同业竞争激烈,于是纷纷转向消费金融业务,大力推销信用卡和现金卡,造成了市场上信用卡泛滥。到2006年,台湾人口2300万,但是发行的信用卡却达到了4511万张,平均每人拥有两张信用卡。信用卡的滥发意味着全社会产生了巨额的消费信贷,刺激了消费增加,造成了虚假的消费繁荣。2001年到2006年,台湾人均收入增加不到3000人民币,但是人均消费信贷债务却增加了14000人民币。

2005年十一月,台湾双卡风暴爆发。消费者无力偿还巨额个人债务,成为了负债沉重的“卡奴”。银行无法收回贷款,产生了大量的呆账坏账,利润急剧下降甚至面临亏损。据麦肯锡估计,2005年到2007年台湾打掉了约3800亿元的呆账。另外,由于消费者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还款,以及银行为了减少损失紧缩消费信贷,民间消费受到了严重冲击,经济增速再次下滑。

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经济增速仅为4.3%,明显低于李登辉时期的8.8%。台湾GDP占大陆的比重进一步下滑,从2000年时的27%下降到了2008年的9%。亚洲四小龙已经名不副实。

六、马英九时期(2008-2016):大势所趋的无奈

2008年3月22日,马英九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以765.87万张票(58.45%得票率)击败民进党的谢长廷,并于2008年5月20日就任,意味着国民党再次掌握政权。2009年7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举行党主席和党代表选举,马英九当选国民党党主席。马英九上台后,很快确认了“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两岸协商交流频繁,签订了ECFA协议并实现了“大三通”,创造了“六十年来两岸关系最和平稳定的时期”。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这是两岸领导人66年来的首次会面,全球瞩目,将两岸关系带向新的境界,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影响。“习马会”后,国台办与台陆委会之间开通“两岸热线”,使两岸双方能够就重大关切事项尽速沟通,前所未有。

马英九上台这一年,也就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台股暴跌,经济增速再次跌为负数。

由于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度不断提高,2010年10月,台湾与大陆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这一协议被马英九视为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目的是免除台湾商品在大陆的关税,扩大台湾商品占有率。同时,台湾也必须减免对大陆产品的关税,并对大陆开放市场。ECFA的签订毫无疑问加深了两岸经济的进一步交流合作。2001年,台湾对大陆出口总值仅为49亿美元,到了2013年已经达到了817亿美元。

马英九竞选期间曾提出“633”的口号,即“平均每年经济成长率6%、失业率降至3%以下、2016年人均所得达3万美元”。马英九虽在任内努力拼经济,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最终未能达成目标。

马英九任内,台湾平均经济增长率仅2.81%,失业率则为4.47%,“633”的目标一个都没有实现,这成为绿营嘲讽马英九最厉害的标靶。此外,岛内投资状况不佳,产业结构调整并未成功,贫富差距较大,房价高,青年人薪资低、失业率高等问题确实存在,再加上马英九当局不善宣传,与民众沟通不足,而绿营和绿媒则大肆渲染、传播马当局的负面信息,使得岛内民众普遍对经济现状不满。。台《天下》杂志2016年1月民调显示,79.9%的台湾民众对于台湾经济的表现不满意,92.5%认为台湾贫富分化严重,60.1%对未来发展感到悲观。

七、蔡英文时期(2016至今):虚有其表的复苏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成为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民进党再次击败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当选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由于全球经济自2016年下半年起逐渐复苏,对外向型的台湾经济景气产生了一定刺激效果,使低迷的台湾经济出现好转,摆脱了“保一争二”的窘境。但是实际上,台湾经济的表现依然平庸。

一是经济增长不佳。2016年-2019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2.40%、1.90%、1.70%、2.70%,均低于全球平均经济增速。近几年来,无论是经济增速还是人均GDP,台湾在亚洲四小龙中均敬陪末座,已经难以再和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齐名。

二是产业结构转型无力。台湾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干、制造业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地区便陷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产业竞争力衰退的窘境。一方面,服务业比重高、规模大,但发展水平较低,无法担当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另一方面,制造业发展则主要集中于电子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增长能力差。

三是两岸关系恶化了台湾经济。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不断恶化,岛内政局动荡频繁,岛内投资环境恶化。而且蔡英文还实行弱化两岸关系的政策,限制大陆资本投资台湾,两岸经贸交流不断紧缩。而且蔡英文当局有意制造大陆游客入岛障碍,使得作为台湾经济主体的服务业备受打击。2019年7月31日,文旅部宣布全国暂停赴台个人旅游签证,更是让台湾服务业雪上加霜。

八、总结

总的来说,台湾经济经过了发展农业和初级工商业、振兴以电子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业、产业外移与服务业为主三个阶段。从蒋介石到蔡英文,台湾一共经历了六位领导人,历任领导人当政期间台湾经济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台湾经济是兴于蒋介石,盛于蒋经国,成于李登辉,衰于陈水扁,最后败给了金融危机。

蒋介石时期台湾的发展环境应该是最好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没有严重的政局动荡,美国的经济援助又让台湾获得了足够的“本钱”。

到了蒋经国时期,经济对外严重依赖的弊端就表现出来了,石油危机下台湾出口锐减。美国对台湾的援助不再,而后又玩起来贸易保护那一套,大难临头只顾损人利己。蒋经国当局先是建造了足够的基础设施,然后看中了高科技产业的潜力,台湾引以为傲的电子产业开始发展起来。

李登辉上台结束了蒋家父子的独裁统治,此时他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岛内。他延续了前任政府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做法,台湾电子产业继续迅猛发展,在世界市场上独占鳌头。也是在这一阶段,台湾开始出现产业转移,对外投资不断加大的现象。尽管李登辉是“台独”的始作俑者,但是两岸破冰使得经贸交流增加,台商投资开始向大陆转移。

陈水扁执政意味着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登上政治舞台。陈水扁继续推进“台独”政策,两岸关系依然紧张,以至于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国家分裂法》以法律形式反击陈水扁。尽管如此,在这一阶段两岸还是实现了“小三通”。台湾经济再次受到外部冲击,迫于911事件带来的经济衰退压力,陈水扁放开了对大陆投资的限制,并做出不小的牺牲来加入WTO。台湾经济搭上了大陆的顺风车,对大陆依赖度不断提高。但是产业外移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引爆了“双卡风暴”,台湾还是为虚假的消费繁荣付出了代价。

马英九上台后,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关系迎来了“回暖天”。《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得以签订,“大三通”真正实现,两岸经贸交流更加密切。但是马英九凭一己之力无法阻挡2008年金融危机的摧残,台湾经济继续下滑,这也成为其下台的重要原因。

台湾属于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几乎决定了台湾经济的生死。最开始依赖于欧美市场,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危机上下起伏,后来渐渐依赖于大陆,搭上了大陆经济顺风车。因此,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度越高,两岸发展差距越大,大陆在两岸关系上的话语权也就越大,两岸统一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展开
收起

目前人民币兑换新台币汇率为多少?10万新台币在大陆能消费多久?

台湾,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海域,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各省位居前十强,19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21万亿元,同比增长2.73%,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不过下行压力较大,因此,经济增速逐年下滑。另外,台湾流通货币为新台币,市场上流通的面值分别有100圆、200圆、500圆、1000圆和2000圆,还有硬币面额为1圆、5圆以及50圆等,其坚挺度与购买力相对人民币较弱,同时流通范围相对较狭小,换句话说,主要在中国台湾地区流通,与人民币形成鲜明对比。那么目前人民币兑换新台币汇率为多少?再者10万新台币在大陆能消费多久呢?

首先,新台币是相对于旧台币而言,1圆=10角=100分,其特征为面值较大、购买力较弱等。当然,根据最近一段时间新台币兑换人民币汇率可知,新台币一路震荡小幅上行,兑换人民币汇率突破0.236,反之人民币兑换新台币汇率达到4.217附近,显然人民币更加坚挺、值钱。另外,目前人民币兑换新台币汇率为4.2181,意味着10万人民币大约等同于42.181万新台币,而台湾消费水平虽然比不上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大都市,但却要比大陆部分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当然不同区域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当地日常饮食相对较为便宜,几百新台币能购买很多小吃,但房子与交通工具较贵,促使外来居住人口成本大幅上升。

其次,因为目前人民币兑换新台币外汇汇率4.2181,反之,1新台币=0.2371元人民币,所以,10万新台币约相当于23707.35元人民币。然而,由于大陆地区也分为经济发达省市与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促使消费水平差距较为突出,因此,10新台币在大陆不同地区能够消费具体时间各不不同,而且还跟一个人的消费水平与习惯密切相关。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10万新台币兑换人民币约23707.35元,假如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按一个月消费水平6000元估算,那么10万新台币可以消费3到4个月的时间;而按照大陆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消费水平,10万新台币对于普通人大约能消费5个月到6个月,同时该消费水平属于中等偏上。除此之外,通常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的乡镇地区,消费水平也相对越低,因此,10万新台币兑换人民币普通居民可以消费大半年左右的时间。

总的来说,目前人民币兑换新台币汇率为4.2181,跟过去相比新台币小幅震荡上升并升值,而10万新台币在大陆不同地区消费时间不尽相同,因为国内存在贫富差距的问题,当然,假如按照平均消费水平来估算,10万新台币在大陆约能消费5个月左右的时间。另外,因为两种货币汇率在时刻不断发生震荡与波动,所以,不同时期人民币兑换新台币汇率不同,从而10万新台币兑人民币也会出现变化,这跟跨地区消费密切相关。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