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理财产品收益率

郑煤机(00564)斥1.5亿元购买中信银行理财产品

来源:智通财经网

智通财经APP讯,郑煤机(00564)发布公告,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人民币1.5亿元购买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赢利率结构30748期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为3.95%,自2019年11月29日至2020年5月27日。预计收益金额为292.19万元。

展开
收起

金辰股份使用闲置募集资金2000万元在中信银行购买理财产品

来源:挖贝网

挖贝网 2月22日消息,金辰股份(603396)发公告称,于2020年2月20日在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口分行购买了理财产品,具体情况如下:

据了解,截至本公告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存续期内的理财产品本金金额合计为人民币12,000万元(含本次)。未超过董事会对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批准投资额度。

据挖贝网资料显示,金辰股份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

来源链接:http://www.cninfo.com.cn/new/disclosure/detail?orgId=9900030574&announcementId=1207317026&announcementTime=2020-02-22

展开
收起

中信明明:调降存款基准利率的时机逐渐来临

来源:金融界网站

存款基准利率会调降吗?

由于近日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引发了企业票据以及高等级信用债发行利率下行,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却并未显著下降,二者利差的扩大可能使得部分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后存入银行或购买理财产品。

中信明明团队认为,银行资产负债收益的不匹配的加剧,银行利润不断承压,央行或在货币宽松的同时调降存款基准利率,以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

从历史经验看,“债券发行-理财利差”的增大会引发理财产品规模的扩张。

观察企业中短期票据发行利率与同期限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的历史关系,可以发现二者的利差同银行理财资金余额以及企业结构性存款增速基本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从过往利差看,企业中短期票据与同期限银行理财收益率的利差往往在±1%之间波动,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与发债利差已经逼近历史最高值。

“企业借债买理财”取决于理财收益率、央行货币政策态度以及实体经济活动利润率。

经济活动中需要融资进行产业投资的企业占比多寡是分析“企业借债买理财”问题的关键,实体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会推升资管产品的配置需求。“企业借债买理财”本质上是企业部门赚取了央行以及银行的利润,企业通过低成本发债赚得央行提供的流动性溢价,同时通过存款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割裂分享了部分银行的利差。

企业融资端成本下降速度显著快于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速度。

春节结束以来,政策层始终强调降低社融成本,央行也不断推出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从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执行来看,相关企业融资成本均显著低于2019年末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74%)。目前仅依靠央行降准降息难以令银行负债端成本调整速度追赶上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速度。在实体融资需求承压的情况下,社会资金的配置压力会直观的压降各类资产的收益率。

商业银行或迎来不良率上升的冲击。

本轮疫情冲击对小微企业的冲击较大,政策层也通过推出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相关政策。虽然中小微企业广受优惠,延期还款付息期限至6月30日,但其生产经营恢复的程度犹未可知。目前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仍处50荣枯线下,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银行信贷不良率可能逐渐走升。

不良贷款的冲击大概率是渐进式的,商业银行利润承压。

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历史经验看,即便是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较大的2014、2015年,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比例也从未出现过单季度的快速跳升,更多的还是以逐渐暴露的形式体现。目前银行不良形势总体可控,但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也逐渐下降至170%左右,贷款拨备率也上升至3.5%左右,商业银行净利润可能承压。

债市策略:

本轮货币政策宽松为债券市场营造了舒适的流动性环境,但随着疫情冲击的逐渐消弭,部分中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有可能逐渐暴露,进一步冲击银行稳健经营。目前市场对于调降商业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的讨论较为热烈,我国通胀环境也有所缓和,银行稳健经营的压力也有所加大,调降存款基准的时机逐渐来临。因此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可能在近期到来,在经济拐点出现之前预计货币政策将维持宽松。

明明团队表示,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区间2.4%~2.6%的判断不变。

展开
收起

23万亿银行理财云图!这份权威报告与每一个你都息息相关

您买过银行理财产品吗?

您知道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正在改变以往预期收益型产品的主流形态,逐渐向公募基金之类的净值型产品转型吗?

您了解自己所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的投资方向是什么吗?它的风险等级如何,投资收益水平又如何吗?

接下来,这份就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下称报告)所展开的深度解读,将为您解开相关的大部分疑问。

《投资时报》记者获得的这份报告显示,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新规)发布,近几年来,银行理财市场积极拥抱变化,银行理财业务总体稳健运行、健康发展,并呈现出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2019年,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9255.8亿元,有效满足了投资者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明显增加了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产品规范转型;随着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持续双降、理财产品平均期限的增加,更意味着银行同业间的风险传递、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下降。

银行理财产品云图九大特点

综合报告中披露的各类信息及数据可见,2019年,银行理财业务总体稳健运行、健康发展,并呈现出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从整个银行理财市场的全貌看,2019年主要呈现出九大特点。

其一是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稳健增长。2019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计有4.73万只,存续余额23.40万亿元,同比增长6.15%。

其二,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不断推进,净值型产品发行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净值型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0.96万亿元,同比增幅67.49%;截至2019年末,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加4.12万亿元,增长68.61%。

其三,理财产品募集形式以公募为主。从募集形式看,2019年末,公募理财产品余额22.33万亿元,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高达95.43%。

其四是理财子公司发展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末,共有17家理财子公司或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10家已开业,6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5家国有大型银行下设的理财子公司均有存续产品,余额合计0.80万亿元,均为净值型产品。

其五,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持续双降。过去多年来,同业理财一直被认为是银行业潜在风险点之一,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银行业果断转型,至2019年末,同业理财余额0.84万亿元,同比减少0.38万亿元,降幅为31.00%,较2017年末减少2.40万亿元,降幅高达74.08%;占理财产品余额的3.59%,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较2017年初的高点23%更是下降了逾19个百分点。

同业理财规模的压降,意味着“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同业间的风险传递。

其六,新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增加。2019年,新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86天,同比增加约25天,期限在3个月(含)以下的产品累计募集资金2.43万亿元,同比下降53.36%。随着理财产品平均期限的增加,意味着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下降。

其七,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产品为主。2019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94.86万亿元,占比高达85.02%。

其八,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是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资产。穿透后来看,理财资金投向存款、债券(含同业存单,下同)及货币市场工具的余额,占全部投资余额的71.75%。其中,债券资产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59.72%。

其九是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更加透明。随着中国理财网·理财信息披露平台正式推出,银行理财产品将拥有权威的第三方信息披露渠道。

股份行存续余额占比42%居首

如何理解上述九大特点?庞大的23.40万亿元数据背后,银行理财市场的大体格局如何?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存续数据看,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37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共存续4.73万只,存续余额23.40万亿元,同比增长6.15%。受季度考核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余额在季度内呈现“前高后低”的变化趋势,月末存续余额最大值出现在11月,为24.25万亿元。

上述37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续余额23.40万亿元是如何分布的?这一数据的背后,某种程度上,暗含着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银行理财“江湖”中的地位。

据记者了解,2019年末,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内的6家国有大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53万亿元,同比增长0.20%,市场占比36.46%。

国有银行是否是银行理财产品总量中的“NO.1”?仅从不同类型银行的存续余额维度看,答案是否定的。

数据显示,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在内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续余额为9.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6%,市场占比最高,居各类银行之首,达到41.52%。

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存续余额为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5%,市场占比17.20%;农村中小银行存续余额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7.50%,市场占比4.36%。

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超四成

于很多基金投资者而言,对净值型产品都不陌生,基金产品几乎都是以净值型形态存于世。银行理财产品则不然,过去很长时间,预期收益型产品皆为主流,即投资者购买之前,大致知道这款产品的预期收益。

不过,这一延续多年的习惯,正在改变。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进而推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回归资管本源。2019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明显增加了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产品规范转型,净值型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19年,净值型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0.96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万亿元,增幅67.49%;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占全部产品募集资金的45.67%,占比同比上升20.03个百分点。

《投资时报》记者同时注意到,2019年,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及占比持续快速增长,预期收益型产品明显减少。

截至2019年末,预期收益型(非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13.27万亿元,同比减少2.74万亿元,降幅17.13%;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加4.12万亿元,增幅达68.61%;净值型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3.27%,同比上升16.01个百分点,其中,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占全部净值型产品比例为81.13%;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4.16万亿元,占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1.04%,同比上升1.93个百分点。

分机构类型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净值型产品占比相对较高,分别达到56.45%和45.69%;农村中小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相对较低,为28.94%;国有大型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为28.60%,占比最低,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净值型产品划转至理财子公司,若合并计算,国有大型银行占比为34.71%。

根据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规定,依募集形式不同,可将理财产品分为公募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其中,公募理财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2019年末,公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2.3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95.43%,其主要客群为广大个人投资者;私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0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57%。

公募理财产品95.43%的占比,充分体现了银行理财业务服务于广大个人投资者、促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特点。

除了公募、私募这一维度的划分外,封闭式、开放式是另一个划分理财产品类型的维度。简单而言,开放式理财产品可以随时申购赎回,封闭式理财产品一般均有一定期限的封闭期,封闭期内,不能申购赎回。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6.9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2.36%,同比上升4.72个百分点;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6.4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7.64%。

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看,2019年,新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86天,同比增加约25天。新发行3个月(含)以下封闭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2.43万亿元,同比减少2.78万亿元,降幅53.36%;占全部新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17.45%,同比下降11.65个百分点。

从长期限产品的募集情况来看,2019年,期限在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0.97万亿元,同比增加0.47万亿元,增幅93.93%;占全部新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6.96%,同比上升4.18个百分点。

长期限产品发行量的增加,和短期限产品发行量的减少,意味着资管新规出台以来,在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的投资者教育下,投资者对长期限银行理财产品接受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的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下降。

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及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

重点配置锁定债券占比最高

作为一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您知道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投资的方向是什么吗?您平时会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仔细分析它的风险等级吗?以下信息与您购买的产品投资去向、产品风险等级、产品收益水平等,关系紧密。

根据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末,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8.2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8.06%;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5.05万亿元,占比为21.59%;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为0.34%,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占比较少。

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2019年末,非保本理财穿透各类资管产品后,持有资产余额26.24万亿元。其中,存款、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余额占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71.75%,同比上升5.48个百分点。

债券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在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中占比最高,达到59.72%,同比上升6.37个百分点。在投向存款、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占比上升的同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及权益类资产的占比同比分别下降1.79和2.32个百分点。

进一步来看,理财产品持有的债券资产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占非保本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8.05%;商业性金融债券、同业存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QDII债券和外国债券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51.67%。

值得留意的还有产品的风险等级。

记者注意到,2019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94.86万亿元,占比为85.02%;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0.16万亿元,占比为0.14%。

这意味着,85%的银行理财产品处于中低风险以下,相比其他类型的一些投资产品而言,整体风险等级较低。

产品收益,是投资者关注的另一项核心信息。

报告显示,从收益角度看,2019年,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9255.8亿元,有效满足了投资者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其中,公募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8779.9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的94.86%。

分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大型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2948.4亿元,占比31.85%;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069.1亿元,占比43.96%。

2019年,封闭式产品按募集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44%,同比下降约53个基点。2018年以来,随着市场利率的下降,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同步下行。由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期限大多集中在3—6个月,产品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延后半年左右,2018年下半年起逐步下行,总体与市场利率走势相符。

(文章来源:投资时报)

展开
收起

“炒股不如买基金”!指数涨8%,基金却大赚40%,更有4只翻倍,仅用7个月!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A股前7月是一波结构性牛市,相应的公募基金的业绩也新鲜揭榜!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内外股市巨震中,相对上证指数8.52%、沪深300指数14.61%的涨幅,偏股混合基金和普通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均超过40%,表现较好。其中医药、科技、消费等主题基金表现优异,最赚钱基金已经翻倍,更有4只产品年内收益超100%,这一速度超过2019年。

炒股不如买基金

更有4只基金收益超100%

2020年前7月A股市场震荡不休,整体是出现一波较好的结构性行情。

从上证指数来看,1月份,上证指数从去年底的3052.12点涨至年内高点3127.17点,科技股涨势尤其凌厉。但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恐慌情绪蔓延,年后开盘第一天出现超7%的大跌,上证指数降至2700点附近,随后市场信心恢复,回到3000点上方。无奈3月份,疫情开始在海外蔓延,市场再度现连续下跌,直至3月下旬市场信心逐渐回复,缓步攀升。尤其是到了7月份之后,上证指数突然大涨,一股强势的牛市气息。不过7月中下旬开始震荡,目前上证指数已经突破3300点,年内涨幅达到8.52%。

从主流指数看,今年表现最好的是创业板指,表现可谓神勇,创业板指年内涨幅高达55.46%,频频创出新高。其他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中小板指今年以来也表现较好,涨幅达到30.75%、14.61%、37.02%。

可喜的是,公募基金整体交出了一份不弱的成绩单,在结构性行情中,抓住了医药、科技、消费等领域的机遇,继续上演“炒股不如买基金”。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权益类基金(包括混合型、股票型、指数型;剔除今年新成立基金、分级基金仅计算母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9.52%,整体表现好于上证指数、沪深300等。

若剔除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收益率达到了31.02%,超过沪深300涨幅。其中最低仓位在60%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为40.76%,而最低仓位在8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41.43%,整体收益可观。

更重要的是,医药行业飙涨,引起一批基金业绩暴涨,今年已经有4只权益基金的收益率超过100%,分别为招商国证生物医药、融通医疗保健行业A、易方达生物科技、招商医药健康产业。今年出现“翻倍基金”的速度要超过2019年。

业内人士表示,自2016年以来,A股市场开始回归到更加看重上市公司基本面和业绩增长的投资“审美”上来,价值投资的理念得到普及和青睐,而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经营状况,以及上市公司所在行业的景气度发展趋势,行业竞争格局的深度和前瞻性研究,正是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所擅长的,他们通过对细分行业景气度的提前预判,对行业细分龙头的深挖,通过深度研究在不断创造投资的价值,这也是公募基金超额收益明显的重要原因。

普通股票基金前50强

医药、消费、科技占据主流

在今年前7月的业绩排行榜上,医药主题基金强势霸榜,此外消费主题、科技主题基金也斩获不俗收益,位居收益排行榜的第二梯队。

前7月表现较好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基金(剔除C类)

混合型基金

前50大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内外股市震荡影响下,医药、科技股表现亮眼,混合型基金的前7月的前50强榜单,也成为医药和科技主题基金的大放异彩的舞台。

非医药类基金也斩获不俗收益

除了霸屏排行榜的医药主题基金之外,非医药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也有不少表现较好品种。

基金君剔除“医药”、“医疗”、“健康”、“养老”、“生物”等出现在基金名称中的品种,也有一些非医药类收益率在70%之上。廖瀚博管理的长城环保主题、长城久鼎,广发高端制造、长城久富、华泰柏瑞激励动力、广发利鑫等表现较好。

2只指数基金收益翻倍

医药、创业板领域基金表现突出

2020年充满波动的市场,结构性行业突出,这也带动了相关指数基金业绩差异。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若分级基金仅算母基金,今年以来指数基金收益为23.83%,而有106只指数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了50%,更有2只实现业绩翻倍。而也有101只基金出现亏损。

按照中信证券一级行业指数分类,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指数正是消费者服务,今年以来涨幅达到69.47%,紧随其后是医药,涨幅也超过60%,达到62.14%,此外,食品饮料、国防军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的涨幅也超过40%,分别达到47.84%、44.41、42.82%。

具体来看,今年业绩领先的是医药基金,表现较好的是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易方达生物科技,收益率均超过100%,达到107.58%、101.73%。此外,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汇添富中证生物科技、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联接、汇添富中证精准医疗等表现也不错。

除了医药行业指数基金之外,表现较好的是创业板基金,因受益于创业板今年以来涨幅超55%,因此不少创业板ETF也有55%左右收益率。

而今年以来表现最差的行业是银行、石油石化、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而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不好的指数基金也主要是跟踪房地产、煤炭等行业的指数。

前7月表现较好的指数基金(剔除C类)

债券基金

平均收益2.84%

原本在一月下旬表现波动的债券市场,因疫情蔓延导致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避险资金纷纷涌入而至收益率下行,给债券基金一季度带来较好收益,然而在二季度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了债券基金收益,不过整体前7月仍有稳健回报。

WIND资讯数据显示,将指数型、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纯债基金等纳入其中,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2.84%。具体来看,目前收益率超过20%的产品达到24只(各类型分开算),表现较好的有鹏华可转债、金信民旺、光大添益、宝盈融源可转债、富安达增强收益、中银转债增强等产品。

从基金类型来看,去年表现神勇的可转债基金,今年也受益于权益市场行情而走牛,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此类债券基金整体收益高达15.49%。而纯债债券基金、普通债券基金、指数债券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1.56%、4.91%、1.54%。此外,定期开放式纯债基金、定期开放式普通债券基金、封闭式纯债基金、封闭式普通债券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1.92%、2.89%、1.91%、4.12%。

此外,今年前7月货币基金(含短期理财产品)也获得了1.16%的收益,整体收益率处于下行通道之中。表现较好的是嘉实定期宝6个月、长城收益宝、红土创新优淳、大成货币、兴业14天理财、鹏华安盈宝、华夏沃利、华夏理财30天等。

QDII今年实现“V”反转

权益型业绩超15%

QDII在今年前7月出现了大的“v型”反转。先是因为新疫情在海外多国扩散,海外市场各类资产均大幅调整,一季度来各类型产品出现较大跌幅;随后市场在疫情逐渐好转、流动性推动之下,美国市场等出现大型反转,从大幅下跌转为大涨行情,因此给QDII权益基金带来较好收益。。

具体来看,QDII布局较多的是港股和美股市场,截至最新数据,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今年以来涨幅为19.76%、1.25%。港股市场上,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今年以来跌幅为12.75%、10.1%。银河证券数据显示,剔除今年新成立基金及分级基金,股票型QDII和混合型QDII今年以来收益分别为7.12%、24.66%。

具体来看,不少QDII权益基金表现神勇。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富国蓝筹精选,这只去年8月2日成立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68.74%,该基金二季报显示重点布局了港股和美股,前五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新东方、春丽医疗、康希诺生物、信达生物制药等。

广发全球精选也表现较好,年内收益达到65.89%、汇添富全球消费收益也达到65.58%。此外,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华夏移动互联人、华泰柏瑞亚洲企业、华夏新时代也表现较好。

债券QDII也受到海外债券市场波动而起伏。一季度之际QDII债券型基金一度亏损超7%,而到目前,今年以来收益达到0.9%。今年表现偏好的是国富美元债、富国全球债券、博时亚洲票息、长信全球债券等。

而布局原油、黄金、房地产的另类投资类QDII,是这一次最为受伤的QDII基金类型。虽然近期有所反弹,但是整体表现仍很惨淡,整体出现17.71%的亏损。这一波表现较好的是黄金类QDII产品,数据显示,诺安全球黄金、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嘉实黄金,今年以来收益差不多都在25%、26%左右。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展开
收起

工行中信等8家银行累计遭罚1970万元:半数存理财产品数量漏报

金融虎讯 5月9日消息,今日,据银保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等8家银行分别因多项违法违规被重罚,累计被罚金额达1970万元。其中,农业银行两张罚单共被罚430万元。需要指出的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四家均存在理财产品数量漏报的行为。

具体而言,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理财产品数量漏报;资金交易信息漏报严重;贸易融资业务漏报;分户账明细记录应报未报;分户账账户数据应报未报;关键且应报字段漏报或填报错误等六项违规行为,被罚款合计270万元。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理财产品数量漏报;资金交易信息漏报严重;贸易融资业务漏报;信贷业务担保合同漏报;分户账明细记录应报未报;分户账账户数据应报未报;关键且应报字段漏报或填报错误等七项违规行为,被罚款合计260万元。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分户账明细记录应报未报;关键且应报字段漏报或填报错误;向检查组提供与事实不符的材料;账户设置不能如实反映业务实际等四项违规行为,被罚款合计160万元。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资金交易信息漏报严重;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漏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漏报;贸易融资业务漏报和错报;分户账明细记录应报未报;分户账账户数据应报未报;关键且应报字段漏报或填报错误等七项违规行为,被罚款合计230万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资金交易信息漏报严重;贷款核销业务漏报或错报;贸易融资业务漏报;分户账明细记录应报未报;分户账账户数据应报未报;错报总账会计数据;关键且应报字段漏报或填报错误等七项违规行为,被罚款合计190万元。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理财产品数量漏报;资金交易信息漏报严重;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漏报;贷款核销业务漏报;分户账明细记录应报未报;分户账账户数据应报未报;委托贷款业务应报未报;关键且应报字段漏报或填报错误等八项违规行为,被罚款合计270万元。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理财产品数量漏报;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漏报;贸易融资业务漏报;分户账明细记录应报未报;分户账账户数据应报未报;关键且应报字段漏报或填报错误等六项违规行为,被罚款合计160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资金交易信息漏报严重;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漏报;贸易融资业务漏报;分户账明细记录应报未报;分户账账户数据应报未报;关键且应报字段漏报或填报错误等六项违规行为,被罚款合计230万元。同时,农业银行还因“两会一层”境外机构管理履职不到位;国别风险管理不满足监管要求;信贷资金被挪用作保证金;未将集团成员纳入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等行为被罚款合计200万元。

展开
收起

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最新市场情况变化的讨论

来源:任博宏观论道

作者:任庄主

本报告结合7月16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从市场角度全面剖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最新变化情况。

一、整体情况:理财报告已累计发布11期,但分类口径多次调整

(一)2020年7月16日,中国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2013年至今理财市场报告已发布11期(每半年一期、其中2015年和2018年未发布半年报)。目前来看虽然这一报告时效性不强(发布时间严重滞后),但在历经种种期待之后终于还是问世。

(二)从历史来看,理财半年报或年报呈现出发布时间不稳定、发布页数偏短、分类口径多次调整、前后可比价值不高、指导意义不强等特。

这主要是因为理财半年报或年报披露的信息多数有一定滞后,理财市场的部分最新信息实际上也可以从银保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中获得。鉴于分析的有效性以及出于对理财业务的发展考虑,建议后续理财报告有必要固定发布频率、发布时间以及发布内容和相应口径,这是监管部门的责任,也是业界的共同期盼。

(三)由于2013年以来银行理财政策频繁、口径多次调整。例如,2018年开始顺应资管新规要求对非保本理财进行专项分析以及2019年起不再沿用之前的客户分类法(即没有分为个人理财、私人银行理财、高净值客户理财等),而是按照资管新规提及的公私募理财、开放式与封闭式、银行类型、底层资产类别等等,同时2019年年报还新增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数据。

二、市场变化情况分析

(一)非保本理财:逐步进入正轨、余额创新高,逼近26万亿

虽然《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披露截至2019年底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的非保本理财余额为24.20万亿(理财子公司为0.80万亿),较2018年底的22.04万亿有明显增长。

但是根据2020年5月18日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披露的信息,截至2020年4月商业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5.90万亿,已经逼近26万亿,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对于主流商业银行而言,理财业务的发展已经逐步迈入正轨(非保本理财余额在曲折中已由2018年6月的20.88万亿重新进入增长通道),而主流银行与非主流银行的差距也极有可能在进一步拉大。

(二)同业理财:规模压降至0.80万亿,三年来累计压降超过5万亿

同业理财本身属于影子银行及高风险业务,带有典型的资金空转特征,同时也是银保监会近年来重点整治的业务类别。2016年同业理财余额最高达到5.99万亿,2019年底已压降至0.84万亿(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余额的3.59%),也即三年来累计压降了5.15万亿。

(三)现金管理类理财:首次公开该项数据,余额为4.16万亿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首次公布了现金管理类理财数据,截止2019年底,现金管理类理财余额达到4.16万亿,较2018年年底的2.35万亿同比增加1.81万亿。事实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一直是资管新规后商业银行着力推进的一类业务,但近年来在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接连受到监管高压后,2019年12月27日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开始从投资范围、流动性管理、集中度限制、杠杆和组合久期等方面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进行规范。

(四)发行端:规模逐步恢复,并缓慢践行政策导向

1、股份行与城商行2019年合计净增1.31万亿

2019年,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与农商行的非保本理财余额分别为8.53万亿、9.72万亿、4.03万亿和1.02万亿,较2018年分别净增0.02万亿、0.92万亿、0.39万亿和0.08万亿,可以看出2019年股份行与城商行的非保本理财余额净增较多,合计净增1.31万亿。

2、公募式、开放式与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

(1)2019年公募式产品和开放式产品在整个理财市场中的权重进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公募与私募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22.33万亿和1.07万亿,占比分别为95.43%和4.57%。同样是截止2019年底,开放式与封闭式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16.93万亿和6.47万亿,占比分别为72.36%和27.64%。

(2)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由2018年底的6.01万亿升至2019年底的10.13万亿,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提升至43.27%,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中开放式比例为81.13%。

3、理财产品的平均发行期限有所延长

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均鼓励延长理财产品的期限,以匹配底层资产,避免期限错,目前这一政策导向正在得到实践。2019年上半年,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期限为185天(超过3个月),同比增加近50天。不过2019年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期限为186天,仅略有延长。

4、零售端理财地位逐步提升

虽然2019年半年报和2019年年报均未披露理财客户分类数据(之前均会披露个人类、机构专属类以及同业类理财的规模情况,2018年后便再也没有公布过),但有两个理由可以支撑零售端理财地位正逐步提升的结论(零售端理财主要包括一般个人类理财、高资产净值客户类理财、私人银行类理财等三类):

(1)同业端理财规模出现下降,降至0.84万亿。

(2)主要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募理财产品保持着明显增长。

基于此我们认为大致可以判断同业端的压缩以及公募理财地位的提升等两个因素应和零售端理财地位的提升相对应。

(五)投资端:债券配置比例提升至60%、非标配置降至16%以下

目前银行理财资金的资产投向主要有债券、非标债权、权益类资产、同业资产、现金及银行存款、公募基金、理财直接融资工具、QDII、金融衍生品、商品类资产以及另类资产等等,因此构建大类资产配置体系仍然值得探索。

1、2018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的宽松以及市场利率的下行,债券资产在理财资产中的比例逐步提升,目前已提升到59.72%,接近60%,较2016年6月累计提升近20个百分点。

2、非标债权在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中进一步降至15.63%的水平,较2016年底的17.49%下降1.86个百分点。

3、目前债券和非标债权的配置比例合计达到75%以上,剩余25%则主要配置在货币市场和权益市场,其中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降至7.50%左右、货币市场资产则提升至12%左右。

(六)收益端:理财收益率普遍趋于下行,中长期仍将继续趋于下行

1、在经过2013年以来两个周期的超始变化之后,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2018年以来便和无风险收益率一样开始趋于下降,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的收益率分别从2017年底的4%以上降至目前的1.373%和1.693%。

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既和市场利率相关,亦和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一定程度也取决于银行自身类型(通常情况下客户基础较为薄弱的中小银行收益率要高一些)。不过2019年以来,1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降至3.50-4%的区间内。

我们认为虽然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且政策和业界均有此诉求,但下行的空间以及持续的时间目前来看均存在不确定性,大概率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将会和LPR报价基准利率以及无风险利率(含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保持一定的稳定利差,而在供给端、政策端以及中小银行抢夺客户资源的冲击下,理财产品收益率短期内有可能会保持稳定(中长期仍将超于下行),这既是对需求侧的反应,亦是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理财产品收益率某种上也会提高金融体系以及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权益市场的发展)。

三、39家上市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合计近20万亿、千亿以上银行24家

我们统计了39家上市银行2018年与2019年的非保本理财规模情况,余额分别达到19.87万亿和21.89万亿,2019年同比增长10.14%。

请注意这里没有包括广发银行(2018年与2019年非保本理财余额分别为2482.38亿元和2595.49亿元)、北京农商行(2018年与2019年非保本理财余额分别为352.48亿元和369.47亿元)、上海农商行(2018年与2019年非保本理财余额分别为851.59亿元和1124.92亿元)等主流非上市银行。

(一)非保本理财余额超过万亿规模的银行有9家

截止2019年底,非保本理财余额在2万亿以上的银行有两家,分别为工行和招行。非保本理财余额在1万亿-2万亿之间的银行有7家,分别为建行、农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行、中信银行和交行。也即非保本理财余额超过万亿的银行合计有9家。

(二)非保本理财余额在1000亿-1万亿之间的银行有15家

其中5000亿元至1万亿之间的银行有5家(分别为民生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与平安银行)。1000-5000亿元的银行有10家,从高到低依次为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重庆农商行与青岛银行。

(三)非保本理财余额在500-1000亿的银行有6家

这6家银行分别为广州农商行(793.60亿元)、贵阳银行(772.89亿元)、哈尔滨银行(656.57亿元)、盛京银行(613.28亿元)、中原银行(566.24亿元)与长沙银行(500.25亿元)。

(四)个别银行理财增长较快,少数银行理财规模压缩

39家上市银行中,只有浙商银行、北京银行、哈尔滨银行、九江银行等少数银行的理财规模有所压缩,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重庆农商行、青岛银行、中原银行、成都银行等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余额增速均在20%以上。

四、理财子公司:今年新增4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合计21家已获批)

截至2019年底,理财子公司的非保本理财余额为0.80万亿元。

(一)2020年以来,已有4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分别为青岛银行的青银理财、重庆农商行的渝农商理财、华夏银行的华夏理财以及广发银行的广银理财,至此已合计有21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14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

(二)21家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具体包括全部6家国有大行、7家股份行、6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和1家合资理财子公司(汇华理财)。未获批理财子公司的股份行还有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与渤海银行,6家城商行则分别为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与青岛银行,重庆农商行也成为第一家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的农商行。

其中,重庆农商行成为唯一一获批的农商行,广发银行成为第一家未上市的获批银行,汇华理财成为第一家合资理财子公司(中银理财的孙公司)。

五、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已成定局

资管新规涉及到50万亿左右的存量资产整顿,稍有处理不慎便会对市场造成重大冲击,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产生显著打压,因此关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问题也一直是热点。

(一)2019年8月原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应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至2021年。

(二)2020年1月14日表示“对个别机构适当的给予灵活安排”。

(三)2020年2月,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到2020年年底确实难以完成处置的,允许适当延长过渡期”。随后因存量资产规模较大且平均剩余期限比较长等原因,监管部门在征求了多家大型国有银行意见后,前期拟定了初步方案:对于2020年末依然难以处置的存量资产,处置时间或将延长到2021年末。

(四)2020年2月7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正在对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进行技术评估,存在可能性”,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则表示“正从实际出发进行评估,很快会公布”。

(五)2020年7月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建议应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包括现金管理产品在内的各类新产品监管标准,将资管新规发布后发行的不符合监管标准的“新产品”还原至老产品,同时建议按延长后的过渡期重新明确压降要求以及2020年至2022年压缩每年比例不低于30%、2022年底压缩至零。

(六)2020年7月10日,央行新闻发布会在延长过渡期的表述上比较包容和开放。不过无论延期多久,站在当前阶段来看,均不应抱侥幸心理,特别是对于很多银行来说,存量资产一味压缩并带动整体理财规模下降而无动于衷是着实难以理解的,规模的起点优势仍是未来大资管行业竞争格局的最主要支撑,毕竟在理财子公司的申设以及市场认同方面,结果是最为重要的。

六、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背景下的刚兑打破是大趋势,但短期来看阵痛仍然难免

今年5-6月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导致数十家银行的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均出现了下跌,引起市场一片热议。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打破刚兑并非是口号,随着净值型理财产品比例的不断提升,理财产品的净值将会和投资资产估值的变化保持基本同步,这意味着相较于以前,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幅度加大将会是常态,理财产品的基金化特征也会越来越突出,这期间必然经历一些阵痛,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者均是,而前者更甚。这种情况下通过强化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来提高资产配置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显得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中长期方向。

事实上7月10日的央行新闻发布会也提出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风险责任意识,准确评估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这实际上也是监管部门打破刚兑的一种呼吁。

展开
收起

银行理财 vs 信托产品,看完你就明白啦

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产品是资产管理产品中非常重要的两类,也都是重要的理财途径。经常有投资者提出疑问,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有什么区别?今天,咱们来讲讲这个问题。

Part.1 什么是信托

信托是一种特殊的非银行财产管理制度,与银行、保险、证券构成了中国的金融四大产业支柱。信托业受“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受“一法三规”的制度约束,还有行业协会、信保基金、中信登等组织保障。

中国信托行业协会成立于2005年5月,是国内信托业的行业自律组织,接受银保监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发挥着信托公司与监管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投资人可以从信托行业协会的网站获悉最新数据资料和行业要闻。特别是在“投资者教育”板块,有基础的信托知识、答疑环节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内容丰富实用,方便初学者参考。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26日对外宣告成立,是由银保监会监督管理、提供信托业基础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定位为我国信托业的信托产品及其信托受益权登记与信息统计平台、信托产品发行与交易平台、信托业监管信息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对于投资人而言,更实用的功能是在“投资者综合服务”一栏中,查询2017年之后备案登记的信托产品,每份信托理财合同的封面上均印有产品编码,输入即可查询。

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是获国务院同意在2014年设立的,并明确由银保监会负责监管,同年12月银保监会与财政部共同制订并发布了《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是信托公司共同筹集用于化解和处置信托业风险的非政府性行业互助资金。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15亿,管理资金规模1500亿左右,资金主要来源于:1、信托公司按净资产余额的1%认购;2、资金信托按新发行金额的1%认购;3、新设立的财产信托按信托公司收取报酬的5%计算。

Part.2 信托和银行的关系

信托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银行卖出去的,为什么?

购买信托产品的客户必须满足合格投资者的标准,且信托公司不像银行理财产品那样可以在全国各地银行分支机构的柜台向广大理财客户公开发售。因此,在发行信托产品时,除了通过理财经理与客户进行一对一推荐,有时候还需要借助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代理销售。不过,虽然这些金融机构可以代销信托产品,但购买信托产品的客户仍需要与信托公司直接签署信托合同。

银行购买信托产品,用来做什么呢?

信托是银行理财非常重要的配置方向,银行购买信托产品可以获得较为稳健和可观的收益。

快问快答

问:信托和银行理财的投资方向有何不同?

银行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一般通过结构化投资的方式配置到其他金融产品上去。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通常会投入到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工商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问:信托和银行理财的投资门槛有何不同?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来讲具有低门槛、低收益的特征,比较大众化。信托理财产品门槛较高,投资信托产品的客户必须满足合格投资者的标准。一般而言,信托投资最基本的门槛为100万,但由于受“单支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这一规定的限制,对于规模比较大的信托产品来说,实际投资门槛往往会更高。

问:信托和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有何不同?

近年来,银行理财收益跌跌不休,年化收益率多在3%-4%之间。信托产品虽然难逃下跌趋势,但收益率表现相对稳定,年化收益率大部分在7%-9%之间。有些信托公司还推出了高流动性的短期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率也往往会超过5%。

问:信托和银行理财的投资期限有何不同?

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有短有长,可以灵活选择。而信托理财产品的期限通常都在一年以上,且由于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有效的产品流通平台,如果在信托产品运营期间想转让信托产品,通常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随着信托行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深入,如国投泰康信托等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信托公司,已相继在打造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文章来源:国投泰康信托

展开
收起

银行理财子公司抢滩养老金融 收益率高于普通理财产品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彭妍

养老理财市场向来被看作“一片蓝海”,其发展空间也备受关注。如今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获批开业,养老金融成为不少理财子公司布局的重心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截至7月13日,银行理财子公司登记的养老理财产品共计39款,其中国有大行发行数量最多,达37款。

理财子公司

发力养老理财产品

自去年以来,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开始频频布局养老理财市场。随着开业的理财子公司陆续增加,今年以来,养老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有所放量。

据悉,今年以来,两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首款养老型理财产品,分别为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具体来看,4月份兴银理财推出养老型理财产品——“安愉乐享1号”,该产品采用5年期封闭式管理,且全部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基准为5%-5.5%;此前,光大理财也推出一款5年期封闭式净值型公募理财“阳光金养老1号”,1000元起投,业绩比较基准为4.7%-6.1%。

除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外,据《证券日报》记者整理,目前已有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养老理财系列产品。而上述理财子公司在今年仍继续发力,推出了相关的养老产品。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8日,已有16家银行(含子公司)共发行了122款养老理财产品。其中国有行的发行数量明显增加,达35款,均由国有行的理财子公司发行,而在2019年,国有行发行的养老型产品数量仅为18款。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梳理发现,建信理财养老理财产品登记数量为16只,位列第1。中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位列第2位至第4位,登记数量分别为15只、4只和2只。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理财子公司还待发力,养老理财产品发行量偏少。

值得注意的是,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相比一般的理财产品要高一些,业绩比较基准多在4%-6%之间,在资产配置和组合上,多以长期限+封闭式产品为主。从产品风险等级分布来看,养老型理财产品以三级(中)产品为主,二级产品占比三成。

从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类型来看,大部分仍以固收类资产为投资主体,但目前也正在加速布局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等资产的多元化、全品类投资。特别是7月份以来,随着股市回暖,不少理财子公司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于权益类资产或间接通过FOF的形式投资股市。

中信证券首席组合配置分析师刘方表示,当前银行发行的养老型理财产品投向主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投资策略上比较保守,主要集中在“固收+”策略维度,部分公司开始了目标风险策略的尝试。随着理财子公司的陆续开业及养老型理财产品的持续推进,在净值化转型以及权益类资产拓展的进程中,预计理财子公司将成为养老型理财产品的中坚力量,产品投资策略设计上有望向公募基金看齐,逐步从“固收+”策略转向更具养老资产配置特征的“目标日期”、“目标风险”策略。

养老金融

将是银行未来发力方向之一

普益标准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居民可支配资产的不断增加,国民经济与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有“三大支柱”。目前,第一支柱收支缺口扩大,发展遇到瓶颈,第二支柱也面临覆盖面窄、企业经济负担压力较大、缺乏持续加入的能力和意愿等问题。因此,充分发挥第三支柱的作用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满足居民个人的养老金融需求将是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而养老理财产品恰是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的重要工具。同时,养老理财产品更有利于发挥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和风控体系方面的优势,对于优化其自身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平滑因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带来的阶段性风险,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财子公司加速布局养老理财市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养老金融需求增长,带动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加速;二是从客群需求角度,中老年客群具有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稳健收益的特征,而银行理财在固收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及非标资产配置等方面经验积累丰富,具有天然优势;三是从银行自身转型发展角度来看,资管新规背景下,禁止期限错配、池化运作等要求,需要银行理财子公司创设资金端期限相对更长的产品以实现更好的资产配置,与养老理财资金端特征高度契合。

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在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中表示,要引导银行理财和信托业稳妥转型,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养老理财不但可以对我国的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进行壮大和完善,还可以为资本市场输送长期资金。

华泰固收张继强团队认为,理财子公司或将依托自身庞大的客户基础、成熟的账户管理体系、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和非标等资产的投资经验,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证券公司展开竞争,加入到养老保险市场的争夺战中。一方面以养老金投资管理人或投资标的的角色参与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另一方面将发力养老理财产品深度参与第三支柱这一蓝海市场。

在王一峰看来,未来理财子公司应做好以下养老理财类产品的着力点:首先,基于客群优势并结合老年人口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在“固收+”基础上,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养老金产品,借助母行网点布局、综合服务、品牌美誉等优势,打造一揽子养老金融服务,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客户粘性;其次,综合化经营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搭建以母行为主体、理财子公司为引领,基金、保险、信托等子公司为支撑的养老资产管理体系,开发更多的投资方式、避险工具等产品来吸引客户增量资金,做大资管AUM;再次,结合海外资管机构客群构成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后续如果监管政策支持,理财子公司还可以考虑打造成为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

展开
收起

招银理财、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先后亏钱 这是怎么了?

招商银行理财子公司旗下两款产品跌破本金的消息,在业内尚未讨论完。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3天下跌1.36%的消息,再次引发讨论,共同点是,两款产品均以债券类资产作为主投资产。

银行理财怎么了?债市怎么了?是围绕在投资者心中两个大大的问号。

中信银行理财3天跌了1.36% 招银理财两款产品跌破本金

中信银行作为管理人的理财产品“乐赢成长半年开”在3天的时间内,跌幅为1.36%。

新京报记者通过查询中信银行APP发现,该产品在6月3日产品净值1.1458,而到了6月8日,净值跌至1.1302,也就是3个交易日(排除周六日),产品净值下跌了1.36%。根据产品设计,6月10日为产品的开放日,产品净值显示的为6月8日的价格。不过,6月11日,中信银行APP显示产品价格略有回升,6月9日的净值回升至1.1350。

资料显示,这款产品的风险等级为R3,中等风险,显示在最不利情况下,投资者所投投资资金部分或全部损失。起投金额是100万,最短持有6个月,产品类型属于“公募、开放式、固定收益类”。

从资产种类来看,该款产品主要投资两类,其中货币市场类和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其他符合监管要求的债权类资产不低于80%,权益类资产和其他类资产等投资比例0-20%。

几天前,招行旗下理财子公司“招银理财”管理的固收类理财产品中,同系列两只产品均出现了跌破本金情况。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招行银行APP信息显示,招银理财产品“代销季季开1号”近一月收益率为-0.33%,近一月(截至6月3日)年化为-4.42%,该产品于4月17日成立。

该产品100%主投固收类资产,不参与股市,通过票息收益积累。该产品运作方式为定期开放式,自成立日起每3个月为一个投资周期。

同系列另一只“季季开2号” 也是浮亏状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0.63%。自该产品于5月13日发售至今,累计净值下跌了0.11%。同系列第三只产品“季季开3号”于6月8日起售,目前仍在募集期,业绩比较基准为3%~4.3%。

债市大跌为主因 6月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或仍下滑

为何会出现多个产品净值下跌?固收类产品从业者李强(化名)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主要原因是成立时点正好赶上市场调整的前期,刚建完仓,立马赶上债市频繁大跌。”

中信、招行的遭遇不是个例,受债市大跌影响,债券基金广泛地被冲击。

李强给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一组数据,从5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债市震荡:债券型基金的普遍回撤在1%—2%。从公募基金的固收类产品来看,过去一个月,个别产品做得较好的回撤在0.4%左右。

分析债市大幅震荡的原因,方正富邦基金固定收益基金投资部总经理王靖表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央行收紧了银行间资金价格。由于5月之前,资金价格处于历史性低位,这一定程度造成了资金空转和金融体系内套利的现象,从5月份起,央行明显加大了对于资金价格的管控,现在直观的感受也是市场资金充裕,但是价格偏高。

“目前央行加强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防控,市场对于债券不乐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逐步恢复后,对于债市的不利因素会增加,下半年债市可能进入一个阶段性的防守阶段。”王靖表示。

目前的债市,要不要买固收产品?王靖表示对净值化产品来讲,建仓时点比较重要。目前这个时点,对新成立的理财产品影响不大,因为央行是要管控资金空转的现象和加高杠杆的泡沫,但毕竟经济尚未企稳,因此暂时不会出现资金离场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债券收益率上行仍有天花板,不会大幅度上行,否则容易造成企业的负担变相增加。

还要不要买银行理财呢?李强对记者分析称,目前,银行理财类产品相较于同期的公募产品的报价还处在相对高位,净值类产品出现跌破本金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最近这一个月债市大跌。“在低利率时代,央行会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6月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仍可能小幅下滑。”另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分析称。

实际上,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创新低。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332家银行共发行了6914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80%,较上期减少0.08个百分点,收益创近43个月新低。在前四个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一路下滑,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4.01%、4.01%、3.96%,3.88%。

在5月,仅1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30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是环比下降。

新京报贝壳记者 张姝欣 编辑 陈莉 校对 李世辉

记者邮箱:zhangshuxin@xjbnews.com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