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意大利

万万没想到,从中国到意大利我竟然要经历两次疫情

我和娃在意大利被当做疑似隔离

Quarantine time

1月25号我决定踏上了回意大利的航班,大年初一,就三十看了一个春晚,这个年就没了。我仅仅在国内才呆了12天而已,本以为会让我的仅16个月的娃能体验第一次中国的新年,结果就这样连年都没过,在远在意大利的老公沃先生无比担心不断催促下匆匆忙忙的返回了欧洲。

1月26号,我带着娃大悠悠在意大利的家开始了自我隔离状态,大沃按原计划飞去迪拜处理公司事宜。

1月29号我和大悠都很早就入睡了,突然凌晨1点大悠开始哼唧,钻进我的怀抱,我一摸脑袋,天啊滚烫的。立刻给意大利婆婆发消息,婆婆给医院打电话,医院建议立刻送过来,同时婆婆也通知了医院我们刚才中国回来。

救护车来了,大悠被全副武装的救护人员抬上了救护车,此时他刚醒,简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婆婆陪着我和大悠上了救护车,进了医院,医院一片手忙脚乱,所有医护人员和过道闲杂人等全部带上了口罩,然后通过医院仓库后门我们被抬到了感染科的重视监护室。

折腾了一晚上,见了不知道多少穿着太空服的医护人员,抽血、化验喉咙鼻腔、量体温、CT等等,我、娃、婆婆轮流结果检查,那个场面至今我都不会忘,折腾完了之后医护人员把我们层层关了起来,婆婆也不让走了,一起关了起来,气的我婆婆在隔离病室大叫:"我家还有条狗,你们把我关起来,没人带它出去拉屎拉尿喂食了,我没有病,我要回家照顾我的狗,它是一条流浪狗,我刚收养的,不能再被遗弃了!”。

大悠吓的哭天喊地,估计至今他都不明白那晚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场面。意大利的医院好就好在,住院的话,管吃管喝管宝宝的奶和辅食尿不湿,我们有单独的卫生间,反正总之吃喝不愁。这一切都不花钱。不管你是合法居民还是游客。也因此我睡了一个很踏实的觉,大悠也趴在我身上睡的很香。

1月30号下午4点前,所有医护人员进出我们房间都穿着防护服太空人,在我们按照医生的叮嘱给宝宝定时喂药之后,宝宝的烧终于从39度逐渐退了下了,结果下午4点多点,一个医生直接用手推开门告诉我们:”你们全部都可以回家了,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宝宝有流感,是普通的意大利流感,现在我们会安排救护车把你们送去对面的儿童医院,把任务转交给那边。”

我和婆婆欢天喜地。在儿童医院,医生检查完说,孩子的嗓子发炎了,红肿,这应该就是发烧的原因。我突然想起来1月29的下午我带大悠出去玩在滑冰场附近他乱蹦跳还在地上乱摸之后把手指头放进嘴里。

在儿童医院,医生还是建议我们在医院住一晚上,观察一下,孩子还会不会反复发烧。1月31日,早上的医生复查后,一切稳定,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就这样,乌龙真相了,后来被大沃和他的朋友们笑谈,我错过了成为意大利居民1号新冠人物的机会。

1月31日大沃也是连夜紧急临时买的机票从迪拜赶了回来。看到我和娃完好,他哭笑不得。大沃告诉我在1月30号早上,意大利卫生部(Servizio sanitario nazionale - ASL)给他打了越洋电话,详细询问了我的所有行程我的出行轨迹,他和我的接触情况,如果一旦我和娃确诊意大利还需要向阿联酋通报我老公在迪拜,同时卫生部也给婆婆打了电话,详细询问了我在意大利的活动范围。

其实就像意大利是最先取消中意直飞航班的欧盟国家的举动那样,意大利真的很在乎这个新冠病毒,而且是付出行动的在乎,并不是政治作秀。因为意大利人对于健康和生活以及饮食真的很重视,甚至重视到有些矫情。

他们国家的医疗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我只举例我了解的儿童医疗系统,首先每个住宅区都会有儿童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半天。普通的儿童疾病,看家庭医生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直接进急诊,在意大利没有门诊,国内门诊就相当于了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进入急诊之后,先是有一个医生兼护士一样的医生接待,她会先望闻问切,做一些基本的检查,然后把情况一字一字的输入电脑,再根据具体病情,叫来第二位医生,比如如果宝宝是吐奶了意味着消化道问题,第二位医生就是专门擅长消化道的医生来问诊,如果第二位医生认为病情有可疑之处或者其他相关联的问题,会叫来第三位专业的医生,等等以此类推,一次大悠有一天连续吐奶,我们进了急诊,在把孩子的吐奶稳定住的前提下,前前后后叫来了五位医生来问诊大悠,最后发现不是肠道问题,是有小儿疝气,直接又叫来了两位疝气大夫,一位是手术师一位是医院的副院长专治小儿疝气,立刻安排了第二天的手术。

这就是意大利的医疗,也是我自从被大沃骗来意大利之后对意大利最满意的地方了。很负责,很专业,治根治底,治不好不让出院,最关键的出院那天我们只需要拍拍屁股走人就可以了,一分钱不用付。

可能会有杠精说国内也有很多医院这样啊,可是我想说的是,据我对意大利所知所接触整个意大利的医疗都是如此,不管你生活在多小的城镇。

/疫情中的意大利和我们Coronavirus Iatalia

带着阴性的证明回了家,我也就此光明正大的解除了自我隔离的道德标准。日子过得平静,舒服,幸福。

但仅仅不到一个月而已。2月21号意大利媒体报道,意大利出现了5例新冠,在米兰南部的几座小城。

妈妈咪呀,大沃很紧张,我更紧张,我辛辛苦苦大老远的带着娃回意大利,竟然又要从头经历一次新冠了。之后的情况,国内外媒体都已经知道了,到目前我正在打字的时候,意大利的确诊突破了1000例。

这期间我也首次主动申请去加入一些在意华人的微信群。从21号开始到今天,我不仅见识了意大利新冠病例的突飞猛进,也见识了在意华人群里造谣的新高度。各种谣言满天飞。几乎国内关于意大利的新闻大部分都是参水分的。有些光看标题就已经不想看了,骗人连草稿都不打一下。

放上一篇文章辟谣的文章:谣言下的正解为什么意大利会突然爆发新冠?他们不是最先取消中意直飞航班的欧盟国家吗?听说意大利人都不戴口罩,华人带口罩被歧视?听说华人在意大利又被歧视了?意大利疫情爆发,意大利是不是特别危险了?等等等很多疑问,我也每天都在找答案。

我跟着大沃追了几天新闻之后,大沃突然不追了,也不在乎究竟多少人感染了,每天都出门,清晨去Bar喝他的咖啡,意大利人没有钱也不能没有咖啡,去超市购物,去约朋友打网球。

那个之前好像比我还紧张的队友,突然就不在乎了。除了每天回家回十分认真洗手以外,我真的没感觉他有在乎了。就在我每天被意大利不断上升的新冠数字搞的瑟瑟颤抖的时候,队友大沃接了他在比萨好友的电话,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两个小时,从中国新冠聊到意大利新冠土耳其对叙利亚的战争聊到最近值得关注的足球网球比赛又聊到政治聊到意大利的政客二货的模样。

我突然理解了很多疑问。意大利现在确实几乎无人戴口罩,最起码在我这个距离米兰一个半小时的北方小城是真没有。因为官方和媒体以及医生和专家都在告知民众,如果你病了才戴,没病不要戴。欧洲国家都是这样的标准,前几天法国政府借专家也做了如此宣传,并且强调戴口罩保护不了你,因为病毒的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手面接触。意大利电视媒体最初几天每天都在反复强调,必须洗手,还教人们怎么样正确洗手。

生活一切如常。恐慌存在,但是民众普遍相信专家和医生的声明。

意大利为什么会爆发新冠,数字为什么会不断上升?

意大利的1号人物,是一个社交达人,社交广泛,光他一个人就牵连了米兰南部10多个小城,还包括了都灵。还有去世的第一位老人,他和大部分意大利老人的生活轨迹很像,每天都会出门溜达,在酒吧看球喝咖啡,和几个老人在广场一起排排坐的悠闲日子,所以光他两个人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再加上按照中国的标准,意大利除了几个大区省会城市能称作城市外,其余的小城小到可能就是国内几个小区加起来那么大,在小城里大家都互相认识,互相眼熟,互相会有交集,人口密度紧凑,来往密切。

还有一个重要一点,就是虽然意大利那么重视,但是因为欧盟的一些规定导致他们只能有权去检查和中国有关的人员,而不是本土居民,导致错过了发现及时扼制病毒的最佳时间。

另外,意大利确诊数字为什么会不断上升?因为意大利真的在查,真的在测,真的在把这个病当回事,医院也真的在救人。

在意大利还没爆发新冠之前,意大利政府就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在查新冠感染者身上。举例说明,意大利在新冠没有全面爆发之前就进行了上千(据媒体报道不完全统计有3000多次)新冠核酸检测,而法国政府只做了300多次而已。

La Repubblica报道,2月中旬,意大利派了一个军机和医疗队,去武汉专门接一个17岁的有发烧症状的意大利籍的少年,落地意大利之后,救护车。警车、军车、消防车外交部部长全部出动,带这个少年隔离做检测,最后结果阴性。虽然这件事让我笑了一天,但是仔细想下意大利真的把病当病去看待。

再去看欧盟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一个国家这样去做了吗?意大利政府这次反应很快,一发现爆发点,立刻对11个小镇进行隔离,意大利北部学校全部停课,病例个位数的大区停课一周。后来几个大区先后宣布恢复学校课程,教育部长是这样解释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意大利知名记者眼中的新冠Sharing point of view

一位很著名的意大利记者Andrea Scanzi, 在疫区跟踪报道多天之后,他发表了这样一个个人言论,在意大利的社交网上以及意大利的新冠频道上被大量点击,通过我的理解简单整理翻译一下:

新冠有两个特点:首先这是一场大型流感,任何流感都有死亡可能,特别是对于老人,据意大利医疗系统统计普通的流感有0.3%死亡率,如果把新冠归位流感的话,这个新冠有0.6%死亡率,意味着是普遍流感死亡率的两倍。普通流感本身就是危险的,新冠比流感两倍的死亡率,但是如果你免疫力好抵抗力强,又身处在一个发达的医疗系统国家,那么你不需要极度担心你的生命危险,平常心面对,相信自己的身体基础和医生的专业。

其次,众所周知,新冠传染性非常强,这是新冠第二大特点。那么,为什么大家都在恐慌,最大最危险的问题在哪里 —— 医疗资源。如果有几个人同时感染了新冠病毒,然后他们继续出门社交工作看球看电影看歌剧逛超市日常生活,那么根据新冠的第二个特点,新冠会在短时间内感染整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口,如果大家同时感染了,在医院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那么死亡率就会迅速增加,因为会出现大量本来在医生的帮助下可以治好的病人,因为医疗资源的短缺,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而离世。所以其实可怕的本身不是病毒,而是不管多么发达的国家都只有有限的医疗,同时如果病人饱和甚至超出饱和,就会导致国家医疗整体瘫痪,医疗再发达也无计可施,救人就救不过来,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我们听到的读到的所有媒体新闻,都是Mass Media Hysteria(我不知道中文该如何正确翻译,请自行翻译之后领悟),全是一场媒体建立的恐惧,导致人民开始恐慌,清空超市,抢夺口罩等等,这样让人类智慧归零的行为。

目前在意大利所有被感染者中,一半都是症状轻微的甚至几乎无症状患者,不需要特别的住院治疗,只需要在家正常休息正常作息生活饮食根据医嘱服药自我隔离就能恢复,一部分是真的病了需要治的,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在家坚持吃药的情况下自愈,只有可能10%-20%的重症患者真的需要在医院进行监护治疗。

他用了一个这样的词,我很喜欢Collective Delusion(集体妄想)。他还说,真正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会不会被感染,而是这个国家什么时候会感染。在这样的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有国家都会被殃及,大部分的我们都会有被感染的风险,甚至很有可能有一天我们都会被相继感染,问题只是什么时候我们会被感染。这是一场让人类优胜劣汰的病毒,在自然规律面前,无人能逃脱,适者生存。

视频里他还提到了,意大利一些政党利用新冠造势,反对执政党派,赢得关注与投票基础。所以你以为没有报病例的地方就是安全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巴黎、伦敦、柏林等等这样世界人口流通巨大的欧洲都市早就有隐患了,只是看谁家政府会真的去重视去查去公布而已。

在意大利死亡的病例目前看来全是70岁甚至大部分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有的是癌症晚期,有的是本身就有很多基础病情的。意大利政府说他们还有待和WHO专家一起确诊这些病人是不是真的因为新冠而离世的。目前在感染严重病情者集体住院的四天后,意大利已经集中治愈了40多例。

婆婆也是这样告诉我的,要相信她们的医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主次轻重,比如你不可能让新加坡这样一个世界经济交通的hub去严控封城,那么全世界多少无辜的企业和个人会遭到严重影响,新加坡要背负多少骂名,一个国家每做出一个决定都是从宏观角度考虑的。你也不可能让意大利这样一个散漫无忧无虑的民主国家、曾经文艺复兴中心主导国家、曾经的古罗马帝国,去照抄来自东方国家作业(我个人其实特别不喜欢抄作业这个说法,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没人会去真愿意去抄作业的,全部是我们一厢情愿而已)。

话说回来,这次意大利真的跟WHO学了中国很多经验,只是很多经验在本土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和无知无关,却和民智大开有关。

/关于排华Discrimination

这两天在华人群体里,闹得沸沸腾腾的威尼托大区主席(职位相当于国内的省书记/省长)说中国人都很脏,意大利人都亲眼见过中国人吃老鼠。

首先有个背景我需要交代一下,这位威尼托大区的主席出生的地方,在一战的时候他们有一个有趣的盛名(曾经有个纪录片描述过),这个地方的人,在战争时代会把老鼠烤干吃掉。有时候喜欢去指责别人的人,也许是往往有相似问题的人,或许这就是丑人多作怪吧、恶人先告状转移视线吧。

那位主席的言论,确实很辱华的感觉,一开始我也很气愤。告诉大沃,大沃说他的哥们在群里也聊了,大家听见这位主席这么说,都乐坏了。大沃告诉我,在意大利政客们的话听听就行了,政客在意大利是人民茶余饭后的笑料,有点脑子的都不会把这位政客的话当回事。大沃说,意大利正是因为这些无知的政客的存在才让意大利有了江山日下的今天。

关于其他排华事件,比如打砸华人商店这样的都是谣言,已经被证实。不过,身在海外的我确实承认,现在全世界确实有排华的现象,都对中国和中国人有出离的愤怒,但是大部分都是不动脑的人缺失独立思考理性思考的人。

其实慢慢的随着疫情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理性客观看待新冠这个问题,并且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全球问题,是人类共同造成的危机,而不再仅仅是属于中国人的问题。在危机面前,疫情当前,互骂,互相指责,互相推脱责任其实都只不过是走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分享一段最近看到的最有触动的文字

在文章的即将结尾时,我很想分享一段最近看到的最有触动的文字: (以下转自微视意大利 译者:邵静怡)

这段是由意大利《共和报》发表的文章提到了米兰某高中校长为孩子们写的一封信,

"我在《约婚夫妇(Promessi Sposi)》中找到了今天疫情恐慌的影子,对无辜之人的迫害: 曾经是日耳曼人,现在轮到了中国人”

“曾经在几十年前的战乱时期,学校依旧是上课的:要是上着上着,像空袭这样的情况发生,老师和孩子们就跑进防空洞避难。所以米兰政府作出关停学校这样的决定,让我意识到目前情况的严重,也让我想到了曼佐尼。在他的《约婚夫妇》中讲述的关于米兰瘟疫年纪事里,我找到了今天新冠病毒下我们恐惧的影子: 那种寻找“敌人”的焦虑,曾经的靶子是日耳曼人,而今天,轮到了中国人。“

我给我的孩子们写了一封邮件,表达了这样的想法。现在,对于未知病毒来源的猜疑,逐渐恶化成 “狩猎传播瘟疫者”的野蛮氛围,因为只有在失去理智的时候,人们才会觉得一切的“外来者”都是威胁。这肉眼不可见的病毒,最毒的地方,是它对于我们和谐社会生活的威胁。”

多梅尼克.斯奎拉奇(Domenico Squillace),卡拉布里亚56年生人,目前已经就任米兰沃尔塔高中校长六年。在疫情来袭停课之时,他向学生们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他提到了像曼佐尼(Manzoni)和薄伽丘(Boccaccio)这样的文学巨擘们,曾经笔下描述的这片受瘟疫折磨的土地,与今天所发生的有着惊人的相似 之处–野蛮的威胁、被一抢而空的商店。

《约婚夫妇》的第三十一章讲述了米兰1630年的那场瘟疫。

“在那几十页的文字里我们能够找到所有今天的“关键词”,对于外来者的恐惧,对于当权者的抵抗,对于专家的猜疑,以及对于零号病人近乎偏执的‘狩猎式’追寻,荒诞偏方的流传,假新闻肆溢……”校长在邮件中这样写道,他希望学生们不要被恐惧冲昏了头脑,要小心谨慎,但不要失去自己生活的节奏。

他还写道:“去散步吧,去读一本好书吧。不要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也不要跟风去超市扫货!病毒在人与人之间,如此之快的传播,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即使竖起千米高的‘围墙’,也阻止不了病毒!”

校长想表达的其实是,“就像曼佐尼和薄伽丘讲述的,瘟疫这样的灾难为我们的带来的最大威胁是它对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人类的求生本能让我们在受到威胁之时恐惧未知,病毒看不见摸不着,也就让人觉得它无处不在。 然而我们并非生活在野蛮时代,相比起十四和十六世纪,我们有现代医学的保护。我们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和谐包容的社会生活,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遗产,也是最值得我们用理智来保卫的东西。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我们就真的被‘瘟疫’打败了。孩子们,我在学校等你们回来。” END

结束语

这里,我无意为意大利洗白, 只是想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了解到的身边的意大利,或许代表了很多意大利人的想法。平时我也会当笑话一样的吐糟意大利,但是这次我不想批判目前我生活的土地,因为这不是我的国家,我只是这里得住客,这个土地的主人们都对我这个住客很友好,我的家庭医生也对我很关照,意大利人虽然看起来缺心眼,但是所有接触到人都对我很友好,我没有感受到什么歧视,我接受他们的文化,每天都在吃他们的食物,学习着他们的语言,尊重他们的文化和历史岁月沉淀下来的民族属性。

今天在发文前,我问正在准备出门办事的队友,我的老公大沃先生-----一位百分百的意大利人、有着让他自豪的职业与专业人生经历背景并且拥有高等教育的意大利人。---- “你对这次意大利政府对待新冠的策略满意吗?”

我以为这位平时对自己的政府满是批判的民主先生会直接给一个否定态度,结果,他一边穿鞋,一边非常认真的回答:这次政府做的不是简单的好,而是too good(好过头了),过分重视了,导致我们成了欧洲唯一把病毒当回事在坚持上报疫情的国家,去认真对待治疗患者的国家,然而这导致意大利被国际各种嫌弃,我们成了被唾弃对象了,谁都不要意大利了!你以为其他欧洲国家都安全吗?NO!我们早就都被病毒包围了!这次谁也别想躲过去。

防杠提醒:皆为个人经验,个人经历,不做引导,仅为个人分享,求同存异。

展开
收起

从打骂华人到感激中国,意大利人态度大转变!

从“中国人吃蝙蝠,恶心!”到“我们现在必须感谢他们”,2020年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见证了意大利普通人对华人和中国态度的转变。

起初,不少意大利人跟风一样地歧视中国人,甚至有中国老人戴口罩在意大利遭到毒打。华人走在马路上会被指着骂“病毒”。一家意大利电视台竟公然说“这种病毒会在中国大肆感染,是因为他们的医疗不先进”。身边意大利朋友的慰问电话一个接一个。有的人确实很温暖,但也有人是在暗示本报记者不要与他们会面。

在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络上,意大利一些无知的年轻人,发表“中国人吃狗肉,吃老鼠,现在吃蝙蝠!恶心”等言论。尽管评论中不乏理性的驳斥,但很快会被一些歧视和谩骂华人的话语淹没。意大利北部地区某市长在自己的脸书账号上,用非常粗鲁的言语谩骂中国人,并称“应该只有他们(中国人)去死!”并在结尾加上了5个感叹号。

然而,随着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扩散,法国等邻国很多人也开始用有色眼镜看待意大利人,意大利人也尝到被无端歧视的滋味。

很多意大利人开始醒悟,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称,“在对别人做了那么多年不宽容的事之后,现在换我们难过了,对吗?”“我们应该向中国人道歉。如果他们允许的话,因为我们是一个荒谬的,没有最低限度的尊严和民族自豪感的民族和国家。”

11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飞赴意大利,除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他们还带去了救援物资。对此,很多意大利人都表示了感激之情,一些人还表示对此前的言行“很惭愧”。

来源:环球时报

展开
收起

从《中国》到《寻找<中国>》,意大利记者跨越40年的寻访

【环球时报记者 毕梦瀛】五集系列纪录片《从〈中国〉到中国》是一部关于纪录片的纪录片,来自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的4位外国友人作为寻访者分别讲述了各自眼中跨越40年的中国故事。该片3月16日—20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反响不俗。正值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之际,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3月19日为该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集意大利篇《寻找〈中国〉》举办放映会。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Franco Amadei)、《从〈中国〉到中国》主创人员、意大利商会代表及国内外媒体等出席活动。

把没讲完的故事讲完

说起《从〈中国〉到中国》系列纪录片的拍摄背景,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2年,意大利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访问中国,拍摄了一部纪录电影《中国》。此后,又有一些西方的纪录片导演来到中国,完成了多部反映中国社会的纪录片,包括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与夫人法国导演玛塞琳·罗丽丹拍摄的系列纪录片《愚公移山》、美国导演默里·勒纳拍摄的记录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访华之旅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日本导演牛山纯一拍摄的反映上海张家宅地区居民生活的《上海新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些纪实影像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最重要的窗口之一。然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高速发展让这些印象变得模糊起来。40年后,来自意大利的老高、来自法国的斯坦、来自美国的大卫·斯特恩(艾萨克·斯特恩之子)和来自日本的牛山徹也(牛山纯一之子),作为寻访人,沿着父辈的足迹,以40年前4部纪录片为线索,重访片中的故地和故人,重新发现和记录“中国”。这就是该系列纪录片的主要内容。

《从〈中国〉到中国》总导演朱允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末,改革开放40周年临近,她和其他主创聚在一起讨论,以怎样的作品呈现祖国40年来的变化。他们认为,在70年代拍摄的纪录片基础上,重新拍一系列纪录片去对比40年前,是再自然不过的表达方式了。邀请与当年影片有关的外国友人重访片中的中国人,可以客观、细微地展示中国的变化。精心准备后,他们于2018年2月开始调研,10月左右拍摄完成。“这几位外国导演70年代的作品就像一个个证据,记录了当时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我们想把这些大师没讲完的故事讲完。”

迟到30年的公映

《寻找》是《从〈中国〉到中国》的意大利篇。47年前的纪录片《中国》是其主要线索。1972年,安东尼奥尼受周恩来总理邀请来中国拍摄纪录片。那时,中国与意大利建交不久,安东尼奥尼希望其作品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他在中国拍摄了5个星期,用镜头记录了当时中国城市及乡村普通中国人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影片第一部分的场景主要集中在北京,拍摄了小学、医院、工厂等场景。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在河南林县参观红旗渠、集体农庄,在苏州和南京等地观察到的中国面孔。第三部分反映了上海民众的生活。

经过6个月的剪辑,这部时长超过3.5小时的纪录片问世了。该片于1973年在意大利罗马首映,受到西方世界的好评。但当时有中国领导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并不欢迎此片。1974年在江青的指示下,中国掀起了批判《中国》诋毁中国形象的风波。

“安东尼奥尼得知被批判的消息后,完全垮了。他为这部影片耗尽心血,制作过程真的是饱含对中国的爱。”安东尼奥尼的夫人、《中国》的导演助理恩丽卡·安东尼奥尼在《寻找》中讲述道,“当中国政府批判他说:‘你是我们的敌人’时,他伤心欲绝,那仿佛要了他的命。”1979年,中国外交部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关于肃清“四人帮”在批判〈中国〉影片问题上的流毒,拨乱反正的请示》,这场批判风波终于停止。

2004年,该片在北京电影学院首次公映,吸引800多人观看,一票难求。安东尼奥尼在致辞信中表示,漫长的等待后,得知自己的作品终于在中国公映,他感到十分欣慰。“他喜欢和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一起看自己的作品,观察观众的反应。但那时他丧失了语言能力,没能出席那次公映,”恩丽卡在《寻找》中回忆道。2007年,这位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离开了人世。

重访马雍喜

“我想,每一个意大利人刚开始接触中国的时候,最先找到的资料可能就是安东尼奥尼的《中国》,”这是意大利记者加布里埃尔·巴塔利亚在《寻找》中的独白。巴塔利亚50多岁,旅居中国8年,人们亲切地称他“老高”。在该片中,他承担了寻访者的角色。

《寻找》的导演刘维夫告诉记者,整个影片中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高找到马雍喜的片段。在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年轻的马雍喜当时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大菜园村的村支书,现已年近八十。这位老人双手握住老高的手表示欢迎。马雍喜表示,自己在电脑上看过安东尼奥尼的片子,认为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情况。谈起这几十年的变化,马雍喜的脸上溢满了笑容。他说自己以前住的是很小的土房子,之后搬进一个大点的房子,再搬家就住楼房了。“当我握着马雍喜的手,我感觉中国真的变了。那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信任。”老高与马雍喜告别时,在片中独白道。

展开
收起

到了意大利就会很明显的感觉到与国内的不同!

大家好,欢迎来到A美女旅游记。其实在意大利没去多少地方,闺蜜需要在那不勒斯上课,我们语言不通,也只能在那不勒斯逛一逛。而且意大利人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多数情况下,在超市、餐厅这样的公共场所讲英语他们是听不懂的,必须说意大利语。

但是到了意大利就会很明显的感觉到与国内的不同。他们比我们热情许多、自在许多。“开放”这个词只是在国内的时候我们才会常常挂在嘴上,真正出去之后,你其实是很难用“开放”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生活状态的。他们太自在了,会让你觉得人生好像就是应该以这样的态度活着。

他们会在路上走着走着不知什么原因而起舞;马路边的音乐人会把旁边闲置的琴拿给你,很奇怪的是,那种情况下,即使你是一个对乐器一窍不通的人,也并不惧怕拉响手中的琴,即使再难听,所有人也都会为你鼓掌,因为勇气;他们的音乐节也是,有古老的酒神祭祀的迷狂。这些东西都是在国内很难见到的。

想想国内的生活,突然觉得太硬了。闺蜜说在意大利呆了两年,每次回家都要花好几天来适应,她说越来越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礼仪之邦,最终把礼仪变成了冰冷的壳子。别这样说,每种文化都有温情在,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

展开
收起

中国专家组到意大利行程满满 抽空与来自武汉的确诊同胞见了个面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程渝

意大利时间3月12日晚,来自中国的抗疫医疗专家组抵达了意大利首都罗马。尽管意大利与中国有6个小时时差,但专家们却顾不上舟车劳顿以及时差的影响,第二天一早就投入了马不停蹄的工作当中。与意大利专家见面,了解当地疫情,和意大利外交部长一起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在3月14日一早他们还来到了斯帕兰札尼医院。

这所医院曾在1月30日接诊了来自中国武汉的一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游客夫妇。这对夫妇是意大利首次通报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

来自中国的专家们与这所医院的医生们进行了交流,还顺便来到病房探视了仍住在该所医院中的同胞。

分享经验是为了让意大利同行少走弯路

由于目前意大利的疫情发展相当迅猛,因此中国医生的到来让意大利媒体相当兴奋。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意大利媒体提到最多的一类问题就是:中国专家来意大利的任务是什么?有没有带来一些特效药?中国是如何做好防控和治疗的?

参与过SARS、甲流救治工作的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此行的任务:“我们来这里的目的首先是要分享我们的经验。我们在湖北省武汉市工作了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积累了很多第一手的临床经验。其中有效果很好的,当然也犯过错误。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来这里和意大利的同行们分享我们的经验,这样的话就可以少走弯路,快速掌握那些被证明是有效果的措施。”

中国专家团队不仅带去了临床的经验,而且还有实物:“我们带了一些单抗药物。还带来了第七版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这是综合我们的治疗经验而编写的。这个最新版的手册不仅提供了治疗的方案,还有控制和防止疫情传播的手段。另外我们还带来了一些中药,能够在病人患病的第一阶段缓解症状的药物。”另外,针对意大利媒体提出的是否会在短期内有疫苗的问题,梁教授表示目前疫苗仍旧在临床研发的阶段:“我们可能会加速,但是不能保证。”

与治好了两名武汉游客的医生展开对话

1月30日,有两名来自中国武汉的游客在意大利确诊患上新冠肺炎,他们被立刻送往了斯帕兰札尼医院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帮助。目前,这两名患者已经痊愈,不过仍旧住在该医院中继续观察。

而目前这所医院也建有一个面积超过700平方米的“野战医院”,被戏称为意大利版的“火神山”。中国专家组3月14日就来到了斯帕兰札尼医院,与治愈了这两名患者的医生们展开了对话。他们相互之间分享了在病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了解了意大利方面是如何对于患者展开救治的。在对话结束后,专家组的成员还专门来到了病房,探望了两名同胞。

据意大利媒体的报导,一名专家组成员表示:“亲眼见到这对中国夫妇痊愈,我们很高兴。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治疗,治疗的结果也很出色,没有并发症。他们的精神也很好。”

而在目前意大利的情况之下,需要做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采取隔离手段来阻止疫情的传播。这是我们在中国所用的手法,我们现在意大利现在也在用。这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方法,而是全世界的国家在紧急情况之下都会采用的方法。”专家组的成员介绍说。

据意大利媒体报道,中国专家组会在罗马工作10天左右,之后会前往疫情更加严重的北部城市帕多瓦、米兰和贝尔加莫等。

抵达第二日 罗马所在大区无新增死亡病例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12日晚抵达意大利首都罗马,13日开始了他们的工作,而在14日清早,罗马所在的拉齐奥大区通报了13日的情况,简直让整个拉齐奥大区的人民打了一针强心剂。

拉齐奥大区总共确诊的病例为357例,相比于前一天增加了80例,但是目前拉齐奥大区的重症患者数量不多,25人目前正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目前,拉齐奥大区的死亡人数为13人,而在13日当天没有新增的死亡病例。3月16日,来自中国的专家团队还将与意大利的医生们召开重要会议,探讨意大利疫情的控制情况。

中国专家帮助意大利抗疫,在意大利的留学生们则是心疼专家们刚从武汉前线下来,又来帮助意大利,所以主动请缨帮助专家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罗马第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虾虾同学(化名),因为帮中国专家组专家当了一次“小跑腿”有些小激动了。虾虾说,因为3月11日当地疫情新闻发布会之后,除了超市卖生活必需品的,很多商店都关门了。

中国专家组一行需要的一些个人物资,就拜托虾虾和她的同学想办法才采购。虾虾说:“中国专家组过来意大利,华人都很激动。大家都觉得只要能出力帮上忙的就一定尽全力所以我们也没有干什么大事,就尽了我应该做的。”

展开
收起

疫情严重地区华人还能回国吗?中国专家组带着31吨物资去意大利了

意大利已累计确诊病例12462例,四川已派出医疗组支援,中国和意大利将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合作?《新闻1+1》今日疫情分析,白岩松特邀中国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李军华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沈骥进行解读。

为什么关注意大利?它现在是除了中国之外新增确诊病例最多的一个国家,到2月24号的时候,它的新增确诊病例变成了221,到昨天为止累计确诊12,462,死亡827,病亡率是很高的。接下来我们就要连线中国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李军华。

30多万中国人仍在意大利 情况如何?

1、从大使馆的角度来说,咱们现在怎么去研判意大利疫情的态势和走向?

中国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 李军华:意大利现在的疫情是快速发展,非常惊人,从仅有三例,迅速飙升到了1.2万多。从现在看,蔓延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根据当地的专家判断,还需要数周时间,至于什么时候能出现峰值或拐点,现在还很难判断。

有那么几个特征,从北部几个小镇向南部蔓延,全国飘红。第二是死亡率或者病亡率偏高,多集中在老体弱老年人的群体上面。第三就是民众的意识在不断加强,政府的措施也不断改进,非常希望随着全国封城令的实施,这种蔓延趋势能够得到扭转。

2、30多万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其中留学的和经商的是两大块,他们现在反映怎样的需求,需要怎样的帮助?

中国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 李军华:在意大利目前有32万多的中国公民,其中29万多是华侨,26,000多是留学生,还有数百名的中资企业员工,所有这些中国同胞都非常希望目前的疫情能够得到尽快的扭转。对侨商而言,他们更希望的是能有一个正常的营商环境,他们希望能从意大利政府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对于留学生来讲,他们最希望的就是他们的学业少受干扰,他们能如期完成他们在这的学业。确实所有的留学生的家长在国内都非常牵挂着他们,同样使馆也非常惦记他们。从疫情爆发之时,我们就马上向意大利的教育部长和教育机构发函,我们也同有中国留学生的高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我们针对留学生特殊的群体也邀请在意大利进行交流、讲学的中国医生,来做搭建一个专门的平台,为中国留学生免费进行咨询和辅导。

3、从大使馆的角度来说,是怎么看待有一些华人想要回国的?如果非要回国的话,是否需要去大使馆进行一定的报备?

中国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 李军华:确实疫情爆发之后有相当一些华侨、留学生对疫情的威胁感到忧虑和恐慌,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我们角度讲,我们觉得在当前情况下,不流动是最大的安全,不出门是最好的保护。所以我们跟所有的中国同胞都发出一个共同的信息,希望他们在当前的情况下,认真的谨慎的分析当前的疫情,做出自己明智的选择。

那么如果他们要是非常渴望也做出了决定。要回国的话,我们再次提醒他们,根据国内现在的规矩,根据国内的要求,他们必须向居住地的基层政府登记注册,我们希望他们在行前在大使馆里面进行报备,为的是方便他们的入境。

4、意大利几乎史无前例的这种封城令,如果跟中国比较起来,相同的地方大致是什么?不同的地方又在哪?

中国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 李军华:相同的都劝所有的居民宅在家里面,尽量不要出门,尽量不要搞去聚集性活动,尽量不要到人群比较多的地方进行交流。不同点,我觉得可能最明显的就是我们国家所采取的这种禁令,是得从上到下严格的执行。在这个国家执行禁令的时候,是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的,比如这种交通工具还在继续运营,比如居民还可以走动。第三,只要是情况允许,只要是他们有需要,他们还可以到商场去购买东西,这个是跟我们最大的不同。

5、现在意大利在整个防疫方面,难题挑战是什么?缺什么?

中国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 李军华:最缺的是两项,一个是物资,第二是经验。现在意大利在国际市场上四处寻购他们急需的医疗设备,在意大利库存和商场里面已经找不到了。从意大利的医院医生角度讲,他们非常缺乏在一线诊治和治疗这种病人的经验,最大的难点,就是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到足够的这种设备,也尽快的和他们在国际上的同行进行交流。

6、再过几个小时,中国政府和中国红十字会向意大利派遣的抗疫专家组就将到达意大利,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中国驻意大利兼驻圣马力诺大使 李军华:我们中国政府派出的由国家卫建委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共同组成的医疗专家小组将随机过来,这也是应意大利方向上提出的要求和希望。现在意大利非常稀缺的,就是能跟国际的同事们去分享,在诊断救治患者的这方面的经验,中国的医护人员在一线挽救了大量的生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于意大利的医生,非常需要这种知识或经验,我们的医疗队到这之后,他们会深入的全面的向意大利同行进行专业性的交流,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中国抗疫专家组9人赴意大利

今天下午5点的时候,在上海有一架,中国的包机飞往意大利,在包机上有31吨的物资,还有9位是中国政府和中国红十字会向意大利派遣的抗疫专家组。

1、接下来我们马上连线四川省卫计委党组书记沈书记,您好,在这次我们派出的医疗专家组当中,有五位都来自于四川,这种选择的针对性是什么?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沈骥:我们这次派出的专家主要是这一次在抗疫前线的,比如梁宗安教授主要是呼吸病的全国的知名专家,也是我们省的专家组组长,他对整个病人救治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唐梦琳护士长,她是ICU的一个重症的护理学专家, 工作经验都是非常丰富的。童文彬教授,他主要是我们核酸检测微生物方面的专家,在这一次四川检测的标准和方案中,他都是第一主持人,所以专家是经验非常丰富的。

2、我们到意大利更多的是要提供经验,还是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性,可能也会参与临床?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沈骥:专家组是一个经验分享的专家组,他带的不仅是四川这么几百例病人和大量防控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又是我们四川医疗队派到湖北在大量的病人防控方面的经验积累。此外,实际上这几位专家对全国的救治和防疫经验都很丰富,对国家标准、国家技术方案掌握得也非常丰富,他应该是带去了一个中国的经验,中国的一个治疗防疫方面的经验的分享。

这次是做好了长期的准备,我们希望和意大利的同行们共同在那个地方,要实现我们50天前那样,在疫情最高发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挺身而出,能获得比较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些专家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并凯旋。

3、31吨物资也是在专机上一起去意大利,我们在准备相关物资的时候考虑是什么?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沈骥:这个考虑是中国红十字总会从各方面的捐赠选出来我们意大利它需要的,比如说一些设施设备医疗方面的,比如说一些防护的用品,比如说一些药品和一些诊断方面的。那么除了总会准备的,我们四川人也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准备了42箱有关的医用的防护的相关物资,希望送到意大利,和他们一起能共同用这些最急需的物资、物品。

4、刚才您为什么用了一个感恩之心?这时候也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次支援意大利相当重的成员构成是选来自四川的?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沈骥:意大利和四川的医疗卫生的交往是比较长的,但是两个关键点我觉得想要分享一下,在1988年,意大利政府无偿捐助了我们四川,建立了最大型的急救中心,30多年来急救中心都发挥很好的作用,为四川的医疗服务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在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记得意大利的专门的红十字会以及他们医学会派了14名急救专家,驻扎在我们四川的绵阳的重灾区,为我们抢救伤员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有900多个伤员是在意大利专家的指导下,能实现了转危为安。所以四川人一直抱着感恩的心,这三个专家都是主动报名、主动请缨,觉得咱们要在危难的时候,要有一个回馈一个回报。

5、昨天四川也有一个大新闻,因为昨天凌晨的时候从伊朗包机有100多人在四川降落了。现在我们整个在集中隔离进行观察的时候,是否出现了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情况怎么样?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沈骥:对,这是在前天凌晨的时候,伊朗一个包机146位,我们祖国的同胞,主要是我们四川的老乡在那边工作的,他们得到了比较妥善的精准的检疫检查和隔离观察,到今天核酸检查全部出来都是阴性,所以应该来说第1次检查结果反映,这一批回国的这些同胞们都是没有染上新冠病毒肺炎的。

展开
收起

从打骂华人到感激中国,意大利人180度大转变!

从“中国人吃蝙蝠,恶心!”到“我们现在必须感谢他们”,2020年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笔者见证了意大利普通人对华人和中国态度的转变。

由于父母移民的原因,笔者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随家人定居在意大利,记得刚刚到米兰的时候,华人基本都居住在唐人街一带,家人为了让笔者能快速融入到当地的生活,选择居住在意大利人的社区里,选择的学校也是华人寥寥无几的环境。

由于选择的地区华人较少,意大利人把我们当成了社区的一宝,走到哪里都像是看到了大熊猫一样珍贵,邻里之间相处融洽,见面尽管不认识也会微笑打招呼,会互相帮助等等,社区所属的警局工作人员,会微笑着并非常有时效的给我们办理业务。

在学校,作为整个年级唯一一名中国人,笔者也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同学到老师,甚至是校长。那时候的笔者面对一张张和善的面孔,对这个国家很有好感。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国人在意的数量开始飞速增长,意大利遍地开满中餐厅,中国百货店等等,由于经营理念的差异,大部分中国菜和商品都是以物美价廉,低消费作为进入市场的优势。于是在意大利人心里开始种下了这个思想:中国的=便宜=档次低。

这种思想一旦形成非常可怕,比如学校里,当中国同学带着美味的中餐来参加聚会,意大利人会啧啧称赞中餐的美味,却不认为是上档次的菜肴,而意大利同学捧着一个简单的意式甜点,却会被放在餐桌最显眼的位置,作为高档次的象征。

在工作中,中国人吃苦耐劳的天性,会让意大利同事刮目相看,中国人性格随和、会与人相处和谐,往往成了团队中的老好人,但久而久之,会被一些比较偷懒且狡猾的意大利人欺负,若是不发脾气就会被看作好欺负,若是发了脾气,则引起“你们中国人态度差”的舆论,开始言论上做出国家民族的区分。

随着移民数量的增长,政府机关,警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态度也会慢慢变差,变得没有耐心。由于语言的差异比较大,大部分中国人和其他外国人比起来,学习意大利语的速度比较慢,发音也不精准,经常在办事过程中遭到工作人员的恶劣对待。

意大利著名的搞笑节目经常会拿中国产品进行调侃,讽刺某东西质量不好,就会加上“因为这是made in China”。

以上的例子举不胜举。大致是2005年开始,许多意大利人对中国人的态度逐渐变的不耐烦,嫌弃,甚至是歧视......

笔者有时看着少部分素质不高国人的举止,也会有些许无语,毕竟是在别国领土上,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是代表着自己个人形象,也同样代表着国家形象。但固执的意大利人不会像我们一样懂得分析辨别,他们会将所有中国人统统归类在一起,面对近几年很多国人在意高消费及有素质行为,他们会偏执地认为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即使是真正了解了事实,也只会加上一句“只有有钱的中国人才会这样”。常年做奢侈品行业的笔者,最常见的意大利人态度就是“中国人就是提款机”。

2020年初的席卷全球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短短的几个月,正在让意大利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起初,许多意大利人跟风一样地将病毒的来源强加在每一个中国人头上,中国老人戴口罩遭到毒打。华人走在马路上会被指着骂“病毒”。某电视台的采访竟公然说“这种病毒会在中国大肆感染,是因为他们的医疗不先进”。身边的意大利朋友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来慰问关心,看似很温暖,实则是有的意大利人真正关心的是我们不要近期见面传染给他们(虽然只是少数人)。

在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络上,意大利一些无知的年轻人,发表“中国人吃狗肉,吃老鼠,现在吃蝙蝠!恶心”等等言论。尽管下拉评论里有些理性声音在解释:“还有人吃生鱼,吃生生蚝,吃脑……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但很快会被一些歧视和谩骂华人的话语淹没。

意大利北部贝加莫省索多科利纳市市长毛里齐奥迪斯在自己的脸书账号上,用非常粗鲁的言语谩骂中国人,并称“应该只有他们(中国人)去死!”并在结尾加上了5个感叹号。严重的歧视开始愈演愈烈。

近期,随着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高峰期来临,不少欧洲临近国家开始逐渐紧张起来。由于欧盟内陆畅通无阻的交通条件,邻国开始将意大利人统统归在感染人群中,有色眼镜也开始在欧洲内部流行起来。意大利人首当其冲成为了被“歧视”的对象。

首当其冲就是与意大利经常互相攀比并且互看不爽的法国,法国某娱乐频道(canal+)的广告中:一名披萨师傅正在烤制披萨,但他突然开始咳嗽,并且吐了一口绿色的浓痰在披萨上,最后烤出来的披萨特写,配上字幕标题“corona pizze”(新冠病毒披萨),配上绿白红颜色的字体,也就是意大利国旗的颜色,旁白更是肆无忌惮的说“新冠病毒披萨,将在世界各地流通的新型意大利披萨”。视频赤裸裸地表达了这家法国电视台对意大利的嘲笑。

顿时,意大利人坐不住了,意农业部部长强烈要求法方道歉,称法国不是讽刺,而是贬低整个国家。外交部部长迪马约也表示“无法接受,这是对意大利人的不敬”。

这种落井下石的行为,由己推人,至此,部分意大利人开始醒悟,开始审视自己先前对华人的态度,在推特上,有意大利网友留言:

“我们不是对中餐厅做了同样的事吗?脑残。”

“在对别人做了那么多年不宽容的事之后,现在换我们难过了,对吗?”

“之后,我们应该向中国人道歉。如果他们允许的话,因为我们是一个荒谬的,没有最低限度的尊严和民族自豪感的民族和国家。”

早前在某视频网站上,一名意大利男子在视频中说自己的姐姐感染了,但是没有医院和床位,他一直在家里守着,打电话求助也没人接听,姐姐的呼吸越来越困难,肺里充满了黏液,意大利的呼吸机像金子一样珍贵,这名男子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给姐姐做人工呼吸,但效果微乎其微,他绝望的在视频里说“没人给我回电话,我们玩了,意大利放弃我们了。”

在这种情况下,是中国向意大利伸出了援助之手。3月11日下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名专家随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飞赴意大利,并携带相关人道救援物资,支援意大利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面对中国医疗队对意大利的援助,意大利外长迪玛约在接受意大利国家电视1台采访时,表达了对中国的感谢:困难时期,我们彼此互助,现在他们以同样的团结之心回馈我们。而意大利日报、意大利mediaset电视台等媒体也都纷纷开始正面积极的报道,“中国人来了,带来的最先进的医疗团队,带来了医疗物资,有经验的团队来了,几周后将有约1000台呼吸机投入使用。”

在社交媒体上,意大利网友的态度则更为直接,有人反省先前的歧视态度:“想想那些来帮助我们的人就是我们得罪了很久的人”,“我们侮辱和殴打他们,他们说,让我们学习”,“对中国人五体投地,意大利指责他们的一切,他们却拯救意大利人,完全的尊敬。”

也有人将美国及欧洲邻国的态度与中国放在一块对比:“美国派士兵”,“中国派医生”。“让我们记住现在谁在帮助我们,让我们记住这一点。”

“让我们看看,是否仍有许多人有勇气歧视他们,我们现在必须感谢他们。”

“我依然非常安心的去中国人那里买东西,甚至两周前还去了中餐厅吃饭,他们一如既往的和蔼可亲,谦虚和微笑从来没有缺少过,伟大的民族。”

“在这些结束后,我们要记住。”

几天前,意大利驻欧盟大使在美国政治新闻网站上刊登署名文章,抱怨没有一个欧盟国家相应欧盟委员会的呼吁(帮助意大利),只有中国作出了双边回应。希望这一次中意携手抗疫的经历,能够带来意大利人对中国和华人态度的根本转变。

来源:补壹刀/米兰的小铁刀

展开
收起

中国人旅游都爱去哪些欧洲国家?意大利最受青睐

中国侨网6月28日电 据《欧洲时报》意大利版“意烩”消息,赴欧旅游度假,意大利一直深受中国游客青睐。近年来,中意旅游发展不仅增速明显,中国人到意大利旅游所选的目的地也有所变化。

据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报道,意大利国家旅游局近日公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意大利成中国游客最喜赴欧目的地。2019年预计将有逾300万人到意大利旅游,这一数据超越法国、德国和西班牙。

据悉,这个报告是意大利国家旅游局研究办公室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意大利银行、国家统计研究所、欧盟统计研究所、Forwardkeys公司的数据结合国家旅游局在全球的30个办事处的数据得出的结果。

报告指出,2019年赴意旅游的预测是非常可观的:预订量比往年增长了超过20%。春季和夏季选择出游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去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传统城市/知名城市“打卡”,反而对意大利南部城市以及一些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萌发出浓厚兴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庞贝城,阿马尔菲(Amalfi)和阿格里真托神殿之谷等。

据调查,赴意旅游的中国游客有从上海和北京出发前来的,也有从广州和成都来的。游客大部分为25岁至34岁的中国女性,最喜爱的赴意旅游月份为2月、7月和10月,最受欢迎的大区为拉齐奥、威尼托、托斯卡纳、伦巴第、艾米利亚-罗马涅和坎帕尼亚等大区,四大最受欢迎的城市分别为米兰、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展开
收起

中国以德报怨感动意大利,这些意大利城市都值得一去

疫情爆发初期,意大利出现了一些歧视华人的声音。知名歌手法奇内蒂称:他亲眼目睹一位“中国老人”(后来被证明是亚裔,并非中国人)因为病毒受歧视并遭到当地青年殴打的场面,他制止未果后扇了青年两巴掌。令人欣慰的是,意大利也还有法奇内蒂这样的见义勇为者。

数十日过去,国内抗击病情的形势逐渐好转,意大利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却居高不下,中国没有袖手旁观,更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派出了专家组和医疗物资到意大利进行支援。

意大利网友纷纷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官方网站留言,“谢谢”成高频用词,有意大利网友表示“我们欠中国一个道歉”、“非常感谢中国为意大利所做的一切,你们的支持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团结起来,一起打败病毒”。

从意大利成为欧洲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国家以来,笔者一直关注那些曾经去过的城市和著名景点。其实意大利也是个色彩丰富的国家,但是它又不像某些国家、比如摩洛哥,只以色彩而闻名。既有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罗马,也有兼具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的威尼斯,既有五彩缤纷、令人目眩神迷的五渔村,也有时尚之都米兰。

罗马的著名景点数不胜数,每个人记忆中的珍珠都各不相同。就个人而言,我最喜欢万神殿和斗兽场,也许是下意识觉得这两者更能代表古罗马的特质吧。万神殿开创了穹顶建筑的先河。意大利富丽堂皇、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教堂不胜枚举,但是看过了万神殿,你就知道什么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它的正面是个长方形柱廊,前排有八根罗马柱,内部是个圆柱体,顶部是穹顶,穹顶下面是整齐排成五排的小凹格,仅仅利用线条的排列就摆脱了单调,跟其他的教堂、神殿比起来可以用朴素来形容了,极其令人震撼。全部采光都靠穹顶上的直径9米的圆洞,但是白天参观拍照,光线足够,并不感到幽暗。

五渔村不是一个村子,而是五个村子,就是位于意大利的拉斯佩齐亚的五个挨着的小渔村。就位置而言,算意大利的中北部。五渔村按离拉斯佩齐亚的距离远近排列,分别为:里奥马焦雷、马纳罗拉、科尔尼利亚、韦尔纳扎、蒙特罗索。如果有可能,五个村子游玩三天比较合适,要是只有两天,建议放弃第五村蒙特罗索,这是唯一一个有沙滩的村子,但也是景色最为普通的村子。

五渔村自从上了美国《国家地理》后,就成功出圈,成了全球旅游者心目中的圣地,它还被誉为“悬崖上的圣托里尼”。其实我觉得应该叫“彩色版圣托里尼”更合适,虽然蓝天、大海的因素跟希腊的圣托里尼很相似,但是五渔村更色彩缤纷。

不要错过里奥马焦雷的日落,听说马纳罗拉也是看日落的绝佳地点,但我们只看过里奥马焦雷的日落。当夕阳即将落入海面,努力把最后的光辉洒向里奥马焦雷海岸边的红房子,房子的表面瞬间被点燃,如果不是亲眼得见,不知道经过落日阳光的加持,红色居然可以这样明艳。

一双好奇的眼,一张吃嘛嘛香的嘴,一颗八卦的心,一刻不愿停止的脚步。这里是馋猫儿去旅行,不加个关注吗?

展开
收起

“我亲身感受到,意大利和中国是亲密的朋友”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帮助过我们、所有仍在中国和意大利努力抗击病毒的医护人员,致敬两国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

北京,2020年3月22日。

March 22, 2020,Beijing.

其他时候,日期或许并不那么重要。

Dates might not be that important, in other times.

但是对我家来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我们邀请了朋友共进午餐。

But today, today was a special day at home, as we invited our friends to have lunch.

这些朋友当中有的一直待在北京,还有些和我们一样:2月回到了意大利,于3月初返回北京并刚刚度过了隔离期。我们在北京一起度过了春节假期,然后因为中国的学校停课,并且需要参加几个商务会议,所以返回了意大利。为了在远离病毒的同时还能和家人在一起,一路上我们都戴着口罩和手套,尽管当时意大利乃至欧洲的情况还没有那么显而易见。

Some of them stayed in Beijing for the whole time, some of us went back to Italy in February, and like us just completed the quarantine after coming back at the beginning of March. Some of us were together on holidays for the Chinese New Year, and we went back because the schools were closed in China, and for some business meetings. We travelled with masks and gloves through different places, to stay away from the virus and to get close to our families. But the situation was not that clear in Europe and in Italy.

△ 3月17日,“封城”后的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广场只有寥寥数人,绝大部分居民已选择在家隔离。(图片来源:NY Times)

我的家乡非常靠近意大利的第一个重灾区,现在那里正病毒肆虐。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借鉴了“中国经验”,避免参与一切高风险的活动。我们在意大利的中国朋友率先做出了减少外出的决定。我和亲友一起在家乡度过了几个美好的夜晚,我们在家玩纸牌、享用意大利葡萄美酒。

My home town is very close to the first red zone in Italy and is now badly hit by the virus. We were lucky, but we used our “Chinese experience” to avoid the most “dangerous” activities. Our Chinese friends in Italy were the first who decided to limit going out. We had some nice nights together in my hometown, playing cards and enjoying Italian wine at home!

我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我很清楚中国政府为了抗击疫情付出了多少努力、投入了多少资源。今天,我和意大利的姑姑通话时,建议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待在家里,就像很多身在中国的人们至今仍在坚持的那样。居家隔离并非易事,尤其困难的是没法做一些平日里经常会做的事,也不能和家人朋友见面。

I have been in China for long time, and I think I know th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sourc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ut in place for fighting the virus. I spoke today to my aunt in Italy and recommended that they should stay home at all times, like everybody is still now doing in China. Quarantine is hard, especially when you are restrained from doing the usual things you do during your day, and you cannot meet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我的国家正在经历一个异常艰难的时刻,确诊人数疯狂上升。我知道那代表的不仅仅是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病人和医护人员。在意大利,“封城”一词听起来很吓人,人们尝试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来抵制它,所以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我在意大利的公司在疫情刚发生时就迅速做出了反应,现在员工们都在家办公。然而我们并不知道疫情还将持续多久,也不知道这对经济会造成怎样的打击。

My country is facing a very difficult time, numbers are going up like crazy, and I know those are not just numbers, they are people. Patients and medical personnel. “Lockdown” in Italy is the most horrible word, and we have tried to resist to it with all possible means, but this is it, right now. My firm in Italy reacted very swiftly to the first signals and we are now all working from home. We do not know how long this will last, and what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will be 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

△ 2020年3月14日,意大利斯帕兰扎尼医院的医疗主管弗朗西斯科·瓦尔亚(Francesco Vaia,右侧身着白大褂)与抵达罗马的中国红十字会医学专家相互交流、分享抗疫经验。(图片来源:EPA)

意大利曾在湖北抗击疫情时伸出了援手,就像中国人现在对意大利人也施以帮助一样。社交媒体上偶尔出现的种族主义行为和排外情绪,我以前没看过,现在也不会去关注,我只是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意大利和中国是亲密的朋友。

Italian people have been close to Hubei people, just like Chinese people are now close to us. I did not look before and I do not look now at those few, small episodes of racism and xenophobia going around on social media, I just know from experience that we are close.

没有哪国政府、哪个公共卫生系统可以提前为这样突然而至的疫情做了充足的准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重要的是我们有朋友可以相互依靠,这是双向的,无论是对意大利还是中国。

No government and no health system can be prepared for something like this. And people make mistakes, everybody does. What is important is that we can count on friends, on both sides, Italy and China.

2002至2003年非典期间我就在北京,但面对现在的疫情,我仍然毫无准备。今年2月我回到意大利,意大利人也没有为此做好准备。就像1月时我在北京还会毫无畏惧地出行一样,2月份我们在意大利也是如此,因为那时我们相信病毒已经被遏制。但这就是全球化的另一面,病毒今天在这里出现,明天可能就会蔓延到别处,形势刻不容缓。

I was in Beijing during SARS in 2002/2003 and I was not ready for this. During my stay in February in Italy, we were not prepared for this. Like I went around in Beijing in January without fear, we did the same in Italy in February, trusting that containment was successful. But this is the flip side of globalization. Today here, means tomorrow there, in no time.

△ 在意大利罗马附近奥斯蒂亚的一栋居民楼的窗外悬挂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一切都会好起来”(图片来源:EPA)

眼下,我家的狗狗倒是挺开心: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待在家。但是我有几个在意大利的亲人已经确诊,我还非常关注加利福尼亚的情况,因为我的父亲和兄弟都在那里。

The happiest is our dog now: we are most of the times at home. However,my family had a few cases in Italy, and now we are looking at California, as my father and my brother are there.

来自各地的口罩和手套正被运往世界上各个需要帮助的地方,这也是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依靠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Masks and gloves, coming from different places, are exchanged, through the world, where help is needed. This is the good side of globalization: you can count on friends from different places.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依靠国际合作,友邦之间交流经验,就像意大利和中国数百年来一贯坚持的那样。

And mostly, you can count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mong friends, exchanging experiences, as Italy and China have been doing already for centuries.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帮助过我们、所有仍在中国和意大利努力抗击病毒的医护人员,致敬两国间的友谊和相互支持。

This is dedicated to all the doctors in China and in Italy who fought for us and are still fighting against the virus – and for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and support.

作者 / 萨拉·马尔凯塔(Sara Marchetta)

系意大利凯明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现居住在北京。

翻译 / 高婧

译审 / 王寓帆

编辑 / 文思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