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未来走势

赵庆明:人民币未来大概率要升值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王宁

12月22日,著名经济学家赵庆明在“中国第六届金融分析大会”上表示,从有效汇率上来说,人民币未来大概率要升值。

赵庆明谈到了“巴拉萨”效应,“巴拉萨”效应讲的是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实际有效汇率。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尽管高速增长已经过去,但是中国仍然能够维持中高速增长。如果这个高增速确实能够在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继续维持的话,从有效汇率上来说,人民币一定要升值,这个规律基本上没错。

举例来说,土耳其里拉自埃尔多安当选总理以来,其汇率是下跌的,但如果扣除通胀因素,实际有效汇率却是升值的。因为土耳其的经济增速比美国、欧洲小太多,这就是“巴拉萨”效应在汇率上的体现。

(编辑上官梦露)

展开
收起

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管涛讲《汇率十讲》,破解外汇市场误区,教你读懂汇率。

原标题: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经济观察)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夏宾)2019年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是破除“心魔”的一年。

人民币去年最为吸睛的时刻无疑是在8月份:先是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双双“破7”,后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并创下2008年4月以来最低值,离岸人民币在“破7”后的几天内发生了单日涨超1200个基点的情况,重返6.9区间。

人民币汇率经过“破7”和“返6”,市场预期仍保持稳定,企业和机构对于汇率波动风险已有清醒全面认识,而非抱着一种恐慌心理盯住汇率走势来押注单边升值或贬值,告别羊群效应和投机想法,“风险中性”的理念正让中国外汇市场愈加平稳。

“破7”之外,2019年人民币汇率的关键词还有哪些?

一方面,贬值幅度收窄。从全局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2019年全年贬值1.65%,相比前一年的贬值幅度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双向波动明显。从拐点来看,人民币即期汇率在2019年出现了“两升两贬两平稳”的阶段性走势,走势图上有多处明显转折,最高值和最低值间的差距超5200个基点。

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张云 摄

“破7”之后,2020年人民币汇率将怎么走?

“不管是贬值‘破7’还是升值‘返6’,人民币在2020年将延续近几年来双向波动的局面,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人民币汇率基本会保持在均衡合理水平上下波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社记者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直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将持续完善,人民币汇率早已摆脱过去的“死板”,双向波动已是常态,未来会比现在更具有“弹性”。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走势将贯穿2020年,那今年全年的表现能否一改此前连续两年走贬的局面呢?

中银国际宏观研究团队认为,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呈偏强双向波动。而从资本项目看,预计海外资金将继续流入中国,资本项目有望继续维持顺差,并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预测,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中国贸易和经常账户盈余均有上涨,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而投资组合流入也随资本市场开放出现大幅增长,且预计上述趋势在2020年仍将持续。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前新闻发言人管涛指出,展望2020年,人民币汇率利好因素有所增多。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已有两年时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趋于减弱,尤其是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市场信心得到部分修复。

二是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且在全球负利率资产扩容背景下,全球资本看好中国,境外投资者持续增持境内金融资产。

三是未来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均加大了美元指数走弱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较强以及逆周期外汇管理政策的持续发力,有利于防止大幅单边贬值预期的形成。

但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则给出了不同看法:目前人民币汇率仍处在技术性贬值周期的通道中。从长周期看,贬值区间还没有完全修复好,技术周期的调整还会继续。“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边波动、以稳为主、偏向贬值的趋势。”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撰文称,下一阶段,中国央行将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保持汇率弹性,并在市场出现顺周期苗头时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

展开
收起

「预见2020」专访谭雅玲:未来人民币虽偏向贬值,但仍相对稳定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9日电(薛宇飞)12月19日,由中新经纬主办的“财经中国2020V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以“创新的力量”为主题,邀请经济学者、企业代表和媒体高层等近300人与会,共同探讨经济创新发展的经验和路径。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新经纬特约专家谭雅玲在会上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专访时表示,近期人民币的升值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表现是背离的,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边波动、以稳为主、偏向贬值的趋势。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

受到外界利好消息影响,在时隔四个月后,人民币中间价在近日重返“6时代”,在此之前,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已经升破7.0关口。谭雅玲认为,市场上对该事件期待性很高,稍微有一些利好,整个情绪宣泄就会达到比较高的阶段,这种相对偏乐观的看法是正常的。

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提高国内购买力,但谭雅玲指出,汇率的上升,对进出口不见得是利好。她说:“货币贬值才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好处,当前的汇率水平对大多数民营出口企业来说,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收益率,他们更希望人民币汇率走到“7”甚至更低。现在的情况是,关税降了但汇率升了,使得市场出现了一个比较拧巴的局面。”

进口方面,她称,中国现阶段是大量进口消费品和基础生活用品,进口价格的上涨存在推高国内通胀的可能。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的双向波动,让很多人看不清汇率走势。谭雅玲说:“今年人民币又升值又贬值,跳跃幅度让外贸企业提心吊胆。这些企业采用的是会计学科管理,在汇率和金融管理方面比较欠缺,既升又贬让他们的方向感变差。市场应该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让企业对未来预期有一个判断。”

她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边波动、以稳为主、偏向贬值的趋势。“人民币曾经连续9年出现升值,上升了将近40%,从2013年起出现双边走势、以贬为主,贬值了25%,整体看,是从8块多降到6块多,又回到7块。从长周期看,贬值区间还没有完全修复好,技术周期的调整还会继续。”

谭雅玲还分析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正处在比较关键的时刻,需要脱虚向实,就是说金融层面的东西太多了,如果这时人民币升值,反而会刺激金融层面的投资。实体层面例如商品出口,需要货币贬值,不需要升值。”

她表示,未来人民币虽然偏向贬值,但仍会保持相对稳定,双边波动区间是非常狭窄的,达不到西方国家的振动幅度。

她最后指出,随着中国推出一系列金融对外开放的举措,股市、证券、债券市场逐渐放开,外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在加大,这一定程度上给海外机构做空人民币创造了空间,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加强防范,把握金融开放的限度与节奏。(中新经纬APP)

展开
收起

央行降准8000亿,未来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来源:不执著财经

2020年1月1日,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受到央行降准利好,预计短期内人民币在岸、离岸、中间价都会上扬。

就在201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43个基点,报6.9762。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805。据权威机构测算,2019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调贬1130个基点,调贬幅度约为1.65%(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8632),较2018年收窄3.4个百分点。

面对央行今天(1月1日)的全面降准8000亿,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很多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人民币汇率将会怎么走?

首先,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反弹还可能继续。因为央行降准8000亿后,国内资本市场会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人民币汇率在重回7关口后,可能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市场相信央行降准8000亿后,国内经济会快速复苏。

再者,央行通过发行央票,来回收离岸市场的流动性,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2019年,央行在香港发行了12期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品种日益丰富。从发行节奏看,5月份以后明显加快,分别在5月、6月、8月、9月、11月及12月累计发行10期离岸央票。通过发行央行离岸市场票据,就是收紧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流动性,抬高做空成本,打击投机势力。

最后,美元指数也在近期走势较为疲弱,从而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反弹。美元指数方面,2019年一季度美元指数相对平稳;4月下旬-5月中旬,美元指数小幅调升,期间累计上调1%,后走势较平稳;下半年,由于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美元指数震荡走弱,指数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调贬幅度达2.3%。美元指数走弱,在很大程度上也推高了人民币汇率。

以上是我们所説的,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是“箱体震荡,小幅反弹”的趋势。那么,中长期内人民币汇率该怎么走呢?第一,国内的经济能否持续向好,因为降准并不代表经济就会走好,经济好不好,关键要看疗效。如果降准再配以积极的财政政策,都无法剌激经济马上复苏,那么人民币汇率也贬值风险。

第二,美联储会否在2020年继续降息?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向好,失业率下降,通胀率上升,那么,美联储有可能会将降息变为升息。届时,美元指数会升值,人民币等非美货币将会受到压制。同样,如果美国经济形势不好了,美联储今年继续降息,那么,人民币汇率会进入一段升值空间。

第三,中国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态度。未来央行将会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市场化。不过,如果人民币汇率出现非理性波动时,我国央行会通过逆周期工具予以调节,力争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合理的区间之内。按照中国进出口形势,人民币汇率应该是“宽幅震荡,稳中有贬”。人民币汇率要尽可能避免出现单边下跌的趋势。

央行降准,人民汇率该往哪儿走?短期内受到各种利好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有可能会出现升值行情。但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能否长期走好取决于中国经济能否真正回暖、美联储是否继续降息,以及中国央行调控汇率波动的容忍度。如果不出意外,人民币汇率将会在“整7关口”上下波动。正如央行行长所言,“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时高一些,枯水期时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展开
收起

紧张艰难的2020,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

2020伊始,世界不太平。

军事高官被美国炸死,伊朗暴怒退出核协议,双方剑拔弩张,大战在即的味道!

人民币,同样充满挑战。

对很多人来说,人民币汇率至关重要。

对老百姓:影响着出国旅行,留学、购物。

对投资者:影响跨境贸易和海外投资的时机和决策。

2018年春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贬值约13%。

2019年,8月离岸在岸人民币双破七,创下10年来汇率最低!

但在2019年末,人民币开始升值。

今天我来说下,2020年,面对紧张局势下的人民币,会怎么走?

(注:本文较隐晦,推荐读完,或拉到最后)

1

人民币和什么有关

人民币汇率,主要受中国经济,中美谈判,美国政策,外资流入和国际局势5大点影响。

1

中国经济

经济面,是人民币升值贬值的核心之一。

国内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是不争的事实。

2019年年底,国家出台一些列逆周期调节政策措施,很明显地诠释了这一点。

2020年,会是一个去库存之年,在经济和汇率政策上,都要保持内部和外部的平衡。

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向消费驱动转移,一些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在不断缩小。

人民币汇率,和出口息息相关。

从中国净出口和GDP比值可以看出,中国慢慢减弱出口效应,净出口对GDP的推动力在下降。

说明汇率在2020年,大概率会减弱战略性的升值或者贬值。

债务方面,中国的外债余额一直在上升。

2018年,外债余额为19260.5亿美元,债务率为74.1%,为1994年以来的新高。

美债占到很大比重。

如果贬值,会加大中国的支付美债利息的成本。

所以综上所述,战略性升值或者贬值,大概率会逐渐减弱。

2

中美谈判

过去18个月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谈判息息相关。

2018年年初,人民币汇率为6.7左右。

5月6日,美国突然宣布加征关税,人民币汇率下跌。

8月1日,特朗普再次宣布加征关税,人民币十年来首次双破七。

12月13日,中美双方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当天人民币大涨。

2020年,大概率能达成部分协议,对人民币会是一个利好。

但继续大涨的概率不大,因为中美分歧依然存在,会不断的谈判妥协再谈判。

目的,就是一个平衡。

而且,人民币过强,会影响出口。

3

外来投资

中国经济虽然面对下行压力,但是,2020年GDP增速依然可以在6%左右。

2019年,全球负收益债券规模超过17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资产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属于高增速。

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转向消费驱动,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不断缩小,中国逐步放开金融,渴望继续吸引外国金融投资。

债券,是中国金融开放的主战场。

2019年全年,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都位于历史高位,人民币相对美元资产的收益率增加,这对全球资本,构成了吸引力。

2019年4月,彭博宣布,人民币计价的356只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

2019年9月,摩根大通宣布,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从2020年2月28日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

2019年12月,中央结算公司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的人民币债券面额达18769.7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自2018年12月以来,该数据已连续13个月上升。

中国外汇储备也在慢慢回升。

没有大变动的话,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资本项目有望继续维持顺差,并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

人民币的需求变多,供给平稳的情况下,外汇价格也会受到支撑。

4

美国

人民币汇率走向,和美国金融政策也联系紧密。

中美摩擦,其实,也影响了美国经济,比如美国制造业活动放缓、企业投资降温、成本升高等等。

所以,2019年,美国为了拉升经济,已累计降息三次,美元指数走低。

大概率,美联储政策仍大体维持宽松,将在2020年上半年降息25个基点;

美债收益率会下降, 美联储扩表,这些都会对美元造成压力。

另外欧洲经济回暖在即,这对美元也同样会造成压力。

特朗普一直以来,都给美联储巨大压力,为了防止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占美国便宜,多次催促降息,打压美元。

当前美国股市在最高点,美元也是相对高点,美国2020年相对其他国家,依然会保持一个相对强势的状态。

未来的美元,大规模回落可能性很小,会小幅波动为主。

2

中东局势

最近中东局势突变,牵动全球投资者的心,大大提高了市场避险情绪。

中国是伊朗石油最大的进口国,数月前伊朗央行已经正式宣布将人民币列为主要换汇货币,并替代了原来美元的位置。

这大大威胁到了美国利益。

伊朗将军刚被暗杀,国际局势紧张,美元开始小幅回升,人民币结束3连涨开始一周以来最大跌幅。

随着伊朗领导人态度的缓和, 1月9日,在岸人民币开盘后大涨,

除了黄金,外资开始涌入中国, 香港的北向资金5天累计净流入268.74亿元,创去年8月以来新高。

同时美元指数开始下跌。

3

2020年人民币

那,2020年,人民币会怎么走?

1月底,春节前,中国出口商和其他企业会抛售囤积的外汇,在组团结汇的带动下,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在1月出现升值,会达到6.9左右。

有对外投资,对外购物,出国旅游、购物的朋友们,请抓住这个窗口期。

2020年第一季度,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望正式签署,气氛相对会比较缓和。

2020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预测区间为6.85--7.21。

预计到2020年末,人民币汇率中枢或将小幅抬升至6.7--6.9之间。

但是!

想法总是好的,黑天鹅一直在蠢蠢欲动!

短期内人民币以稳为主。但由于外部环境仍有变数, 美伊冲突在未来,美国在实力上具有绝对优势,大概率开始会小范围冲突。

但是,如果伊朗被逼到山穷水尽,不排除破釜沉舟同归于尽。

伊朗经济受重创是大概率事件,在此背景下,人民币与伊朗的局势呈现正相关性,人民币受到影响!

伊朗事件不确定性加大。

如果不打仗,一股指跌、油价涨、货币跌、金价涨。

但如果开战,那么金价、油价、股指都会下跌,只有美元涨,这会对人民币造成影响。

未来,美联储处于降息通道,近期再次启动国债购买计划,货币再次宽松。

中美协商将分为几个阶段,如果谈判达成,人民币会升值。

但是,谈判不会一次达成,会反复的胶着。

黑天鹅下,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肯定的。

更多犀利、客观、深度的郑州楼市分析、团购活动、人文教育等,请关注微信平台《郑州楼市》,这是一个媒体。

米宅:米宅旗下,专业研究全国房地产的宏观、前策、户型、房企、景观、运行、营销、成本等领域,有案例、有分析有数据、是你了解房地产、购房置业的好帮手!

展开
收起

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面临下跌压力!

来源:小白读财经

“新四万亿”能否扛起经济复兴大旗?

当前全球,疫情肆虐,全球确诊人数已经达到110万,美国确诊人数已经超过30万,再加上西班牙、意大利、印度、日本,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有许多外贸订单被取消,而在中国靠对外贸易养活自己的人口有1亿多人,此次疫情使得欧美许多国家的需求大幅降低,自然订单急剧下降,如果疫情继续恶化的话,中国将会有5000万人离开这个行业,另谋生计。

当然,面对疫情,中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最近,央行3周之内连续2次降准、年内第3次定向降准、12年来首次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设立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共计释放资金4万亿左右。

“新四万亿”能否支撑起中国经济复兴大旗?我们需要再观察。

我们知道,3月份以来,美联储是火力全开,宣布无限制购买国债、MBS、市政债、ABS、企业债、ETF,反正只要能买的都不会放过。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美国已经进入了货币扩张周期。

而在2008年之后,美国一直在进行强力去杠杆,一直到当下,美国居民、金融机构杠杆率并不高,只是企业与政府、资管机构的杠杆率比较高。

中国货币市场不太一样。

2008年之前,我们正处于金融周期的底部,中国的房价也没有涨起来,企业的债务也不多。

2008年之后,中国逐步进入金融周期的顶部,一直到2015年,中国达到金融周期的最高峰。在这个时候,中国开始去杠杆,而到2018年的时候,中国国内经济状况并不太好,信贷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白马一些上市公司(康得新)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中国开始局部去杠杆,这与当时的美元金融周期并不一致。

这种情况,就使得中国在美联储无限量QE的时候,并不敢于放开手脚去跟,而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财政刺激的方法来调动中国经济的积极性。

在中美金融周期步调不一致的时候,两者之间不能形成有效互动,在贸易往来的时候,自然会擦出火花。

首先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

理由很简单,由于中国处于金融周期的高峰,而美元仍处于相对低谷,人民币就存在被高估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叠加石油价格下跌,只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估计有人不明白,为何石油价格下跌,会造成人民币贬值压力过大呢?

国外石油价格下跌,而国内石油价格并没有明显下跌,这种相当高昂的石油价格必然由运费转移到商品价格上,中国商品价格的性价格就会下降,为了刺激出口,只能使人民币贬值,才能增加中国商品的国外吸引力。

当然,我们知道,当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开放期,而中国法定基准利率相对西方国家的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比较高,比如说,存款基准利率在1.5%,房贷利率在5-6%之间。

相对外资而言,人民币资金成本也不具备吸引力,国内企业有可能纷纷向外资金融机构融资,这只会加大中国金融机构的降息压力。

当然,以上是我重点在金融市场上做的分析,未来3年,中国金融市场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再加上国内正在靠自己产业升级,中国经济要实现凤凰涅槃,需要多努力。

展开
收起

人民币未来长这样?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三个情景猜想

来源:上观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未来数字货币这样用。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央行数字货币,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这里想象了3个场景,带你管中窥豹,一睹央行数字货币的模样。

碰一碰就能付钱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些只收现金的小店,不能用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此时没带现金就非常尴尬。

未来,如果你手机里有央行数字货币,不管有没有网络,只需与店主的手机碰一下,就能完成转移或支付。

除了“碰一碰”,央行数字货币也支持“扫码支付”,这一使用体验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并无二致。

那么,为什么店主愿意收呢?因为它本质上也是现金,只是数字化了而已。

从理论角度看,央行数字货币全称是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 ,简称DC/EP,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统一。它和传统纸币一样由央行发行,本质上替代的是流通中的现金,只是换了种形式存在了数字钱包里。如果你认现金,那么就没有理由不认DC/EP。

从实际角度看,不少小店以前有一种观点——手续费太高,不能为银行、支付宝、微信打工。过去,客户刷银行卡店家要付手续费,而支付宝们提现手续费一样不可避免。从目前情况推断,DC/EP与支付宝们不同,互相小额转移支付不会收手续费,即便从数字钱包大额转移到银行账户,应该也不会收取手续费。毕竟,你见过去银行存现金还要付钱吗?

当然,DC/EP的推出,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小店收不收现金的问题。它最终的愿景,肯定是在发行和流通环节替代传统的纸币,以达到节省发行流通防伪成本、便利跨境清算等目的。但可以预见的是,二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

“画家”们要失业了

看过郭富城那部电影《无双》的人都会感叹,那位“画家”仅凭一支画笔,就能把“美元”复制得以假乱真。

只是,DC/EP普及后,这些假钞制造者们就要失业了。

相较于现金,DC/EP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比如不用造纸、不用印刷、不用存储、不用运送。

既然纸都不用了,这也就意味着,像假钞等问题,可能会大大减少。

不用复杂的花纹,不用精妙的防伪,DC/EP本身就变成了一串独一无二的“密码”。从研发伊始,密码学技术就是整个DC/EP的基础,其将在发行和流通环节起到关键作用,最终实现DC/EP的防伪造、防篡改、防复制。据推测,区块链中常见的密钥形式,可能会被应用其中,避免数字货币在生成和流通过程中被恶意篡改。总之,想要破译这一“密码”,难度很大。至少,过去那些造假钞的方法,将被彻底丢进垃圾桶。

但的确有人担心,这一新生事物涉及面太广,一旦出现问题如何处理?甚至有人质疑,在未来量子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面前,DC/EP的密码学设计能否确保万无一失?

可以看到,央行对于DC/EP的态度一直非常谨慎,一研究就是6年。也正因为兹事体大,所以目前央行仅从几个小范围试点开始测试,逐步推进。

毕竟,官方数字货币在历史上,并无先例可循。想要往前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和比特币不一样

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关注度的提升,不少炒币者叫嚣,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要开始大涨了。不要怀疑,这是妥妥的想要“割韭菜”。

实际上,DC/EP和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一是技术不一样。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代表作,央行也曾表示,在原来设计的时候,有过用区块链的设想。但后来央行发现,区块链解决不了高并发的问题。什么是高并发?就是交易量一大,区块链处理不了。2018年“双11”时,网联的交易峰值达到了92771笔/秒,而比特币最快只能每秒7笔,以太坊是每秒10笔到20笔。也就是说,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虽然有其优点,但根本无法满足中国零售级别的应用需要。如果像比特币一样做一笔交易要等半天,那整个超市门口都要排长队了。所以,DC/EP的技术可能部分借鉴了区块链,但区块链绝不是唯一的技术。

二是模式不一样。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特点是什么?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大多数都是采用了挖矿的模式进行发行产出,没有单一的发行方,没有统一的监管方,只是以区块链上的各个节点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但央行的数字货币,恰恰是中心化的。DC/EP由央行统一发行,也遵循了传统的从中央银行到运营机构的双层投放体系。重要的是,为了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DC/EP更加会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三是属性不一样。虽然都叫币,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本质上只是一种虚拟商品,其每天价格起伏波动很大,并没有任何的货币属性,无法充当合格的一般等价物。而DC/EP官方货币的地位毋庸置疑,其背后是国家信用,与传统人民币现钞价值是1:1的对应关系,具有法偿性,是真正的货币。

所以,奉劝那些炒币者,不要再借DC/EP进行炒作。央行数字货币,绝不是币圈“割韭菜”的工具。

栏目主编:张杨

文字编辑:张杨

题图来源:王美杰

文中配图作者:王美杰

展开
收起

韩会师:金融机构投机可能主导人民币未来走势

来源:新浪财经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韩会师     

银行结售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大为削弱

2000年以来,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银行结售汇市场,特别是银行代客结售汇市场的总体格局和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基本一致的。即顺差对应升值,逆差对应贬值。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虽然以商业银行自营盘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投机交易,但如果来自客盘的结售汇力量长期处于单边状态,无论是长期的单边顺差还是单边逆差,金融机构反其道而行无疑是增大自身的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是银行结售汇市场的主力,但受内部激励机制影响,一般而言,大行是没有特别大的动力在银行间市场大规模搞汇率投机的,除非这些大行交易员想把手练熟之后再跳槽。但即使如此,也会受到交易授权的严格约束。

如果大行在满足客户的结售汇需求之后主要选择在银行间市场平盘,这也就意味着结售汇市场的总体格局(顺差或逆差)会很快在银行间市场得到反映,进而对即期汇率造成影响。

除非央行直接介入,完全承接结售汇市场施加的压力。

举几个例子。

案例1

2005年7.21汇改之前,受结售汇持续顺差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很大。汇改之后直到2013年底,每年银行结售汇都是大规模顺差,相应地,人民币也是年年升值。

案例2

到了2014年,银行结售汇市场继续大规模顺差,人民币理应升值,但此时监管当局通过高价承接银行间市场美元卖盘的方式,以大规模增加外汇占款为代价,扭转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

2014年1-5月,银行结售汇市场累计实现顺差1729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市场累计实现顺差1780亿美元,但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累积贬值3.1%,同期央行外汇占款增加9092亿元。这是一个经典的通过市场干预扭转市场走势,进而扭转市场升值预期的案例。

案例3

2017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2014完全相反的案例。

2017年,银行结售汇市场持续逆差,人民币理应贬值,但监管当局通过低价满足银行间市场美元买盘的方式,以大规模抛售外汇储备收缩外汇占款为代价,扭转了人民币的贬值趋势。

2017年1-8月,银行结售汇市场累计实现逆差1132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市场累计实现逆差819亿美元,但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累积升值5.3%,同期央行外汇占款减少4327亿元。

人民币坚定的升值步伐对当时弥漫市场的贬值预期情绪造成重大打击,9-12月,银行结售汇格局随之扭转,银行结售汇累计实现顺差15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累计实现顺差129亿美元。尽管顺差规模很小,但与此前的大规模逆差相比,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但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19年以来,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渐稳定,央行也逐渐退出常态式的外汇市场干预,但银行结售汇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却在明显降低。进入2020年,银行结售汇市场似乎已经失去了对汇率波动的主导地位。

2020年1-5月,银行结售汇市场持续顺差,银行结售汇单月顺差最高额达到239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单月顺差最高额达到201亿美元,均发生在5月。

根据历史经验,人民币大概率应该是升值的,但实际情况是人民币在5个月内累计贬值了2.5%。

是监管当局在引导贬值吗?无论是从一线交易员的市场感觉还是从外汇占款的数据波动上都没有发现监管引导的明显证据。

例如,1-5月,央行外汇占款累计减少了515亿元。前文说过,外汇占款减少往往发生在结售汇逆差,央行卖出外汇储备来来满足市场美元需求的时候,而现在银行结售汇总体是顺差的,谁在买入美元呢?那就只剩下银行间市场的参与机构了。

机构投资者增持美元意愿上升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前景的担忧。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民币从6月开始反弹。

从结售汇市场数据看,6月的数据并不好。银行结售汇顺差从5月的238亿美元萎缩至不足9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则从5月的201亿美元顺差变为逆差30亿美元。

比较差的结售汇数据之所以伴随着人民币的回升,可能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关注重点逐渐转向经济的复苏前景。到了5、6月份,国内外研究机构已经普遍预期中国经济的反弹将领先全球,这进一步稳定了市场情绪。机构投资者“囤”美元的意愿随之削弱,转为在银行间市场抛出至少是部分存货,从而抵消了结售汇市场顺差大幅度萎缩的影响,拉动人民币攀升。

2019年以来,央行已经基本推出了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基于市场预期的汇率投机对人民币的影响力无疑会增大。

随着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的不断增大,银行结售汇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可能进一步趋于下降。毕竟在实需原则的约束下,银行结售汇市场的规模受到跨境贸易和投资规模的硬约束,而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机在没有实需约束下,理论上交易规模可以无限扩张。

人民币汇率可能正在由企业和个人的结售汇行为主导,转向以商业银行自营盘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主导,这是监管当局需要慎重面对的新局面。

展开
收起

从一个独特角度,预判粮价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

本文是我4月6日《只要有简单的逻辑知识,就知道油价、粮价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的继续。上一篇文章分析了油价,今天分析粮价和人民币汇率。

关于油价,先简单总结一下上一篇文章的结论:

以美元衡量,在可预见的未来,油价将徘徊在低位,而粮价也比较稳定。

我始终认为,每桶20多美元的油价是底价。但在4月21日左右,国际油价大跌,5月份的期货价格居然跌至负37美元,受此影响,美国的国际原油价格也跌至每桶6.5美元,实在是出我意料,一度让我对我的结论产生动摇。

不过,后来的走势说明,油价跌至十几美元乃至10美元以下,是多种因素造成的。5月份以来,油价已经稳定在每桶25美元左右。

既然已经“探底”,那么以后应该会在此基础上逐渐上涨。因为当油价打至20美元以下时,一部分美国页岩油油田,已经绝望地被迫停产了。反正在30美元以下他们都不赚钱,甚至很多企业在40美元以下都不赚钱,所以断无复产的道理。这在供给侧形成了限制。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已经在西方达到顶峰并逐渐消退,有利于恢复生产,有利于石油消费。所以,在需求侧比较乐观。

因此,除了4月下旬油价跌至恐慌的20美元以下的极端情况,已经可以确定:目前20多美元的价格,就是油价的底部。

粮食价格,以美元计价,也比较稳定。我在《只要有简单的逻辑知识,就知道油价、粮价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中也分析过,不再多说。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超市的粮食价格,已经涨了大约50%了,这难道不是大涨吗?

我的回答是:不是。

这是因为,我国的粮价始终偏低。比如一袋5公斤的大米售价20元左右,就算涨50%,涨到30元,也不贵吧?咱们多算一点,每人每月平均吃掉15公斤大米,也就90元,不贵吧?

白面稍微贵点,但是平均来说,每人月平均吃掉米面100元,一点都不贵。

这已经是涨了50%的情况了。就算在此基础上再涨50%,月均150元的主食,也不贵吧?

不是粮食太贵,而是之前,粮价太便宜了。

所以涨50%或者一倍,很多人不适应。

人们之所以觉得贵,一方面是短期涨价明显,因为不仅是米面在涨,所有食品价格都在涨,都涨30%以上,这就有点受不了了。另一方面,瘟疫以来,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在下降。

是的,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在下降!我在《假如实际收入下降一半,大多数人将怎样生活?》中已经说过,不再多说了。

价格上涨叠加收入下降,对于米面的价格上涨,就会觉得更受不了了。

粮价的便宜靠什么支撑?靠我国外汇盈余,购买国际粮食来支撑,这以前我也说过。鉴于2020年我国的外汇还能撑得住,所以今年的粮价,不用担心。

今年。

那么以后呢?

归根结底,看创汇能力。

如果有外汇,就能购买石油和粮食。只要汇率稳定,国内价格也会比较稳定。

那有外汇吗?

这要看两方面:1、产业链是否还在中国。2、人民币汇率是否会保持稳定。

如果这两点没问题,当然就没问题。可是,从2018年开始,这两点都开始陆续出了问题。

可能很多人会说:如果不是瘟疫,我国在去年的创汇也挺好啊?而瘟疫总会过去的。至于汇率,即使从2018年初的一美元兑6.9元,上升到现在的7.1,也没升多少吧,汇率基本是稳定的。

说得都很对。

但是网上不是有个帖子吗,说泰坦尼克那么大的轮船,撞了冰山后到沉默,也有三个小时,足够你做准备的(假如可以充分准备的话)。何况一个比泰坦尼克大几十万倍的国家?

我们要看趋势。

而在趋势开始扭转的时刻,会形成拉锯,变动是缓慢的。

然后,就是断崖式的变动,如下图所示。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战争。

大多数战役或战斗,都有一段相持阶段。但到了分际,就会有一方兵败如山倒。

巨大的损失或收益,实际上发生在这一阶段。

举个例子,明末的松锦战役,洪承畴率领十几万精锐的明军,对阵十几万精锐的清军。打了一年多,明军凭借火炮优势和稳扎稳打,居然在大多数时间小占优势。不断积累小胜,逼迫清军不断后退。

双方的损失都不大,因为清军统帅多尔衮也很能打仗。他一看硬拼不行,就会主动小幅后撤,避免清军遭到更大损失。多尔衮总想发挥清军的野战优势,但明军根本不给他机会。

所以,双方打了一年多,损失都不大。

在明军方面,都靠洪承畴的出色指挥和治军严明。洪承畴的思路是:充分发挥明军的火炮和粮食优势,步步为营,把国力相对较弱的清军耗死。等清军的粮草生产跟不上了(实际上已经发生),饿着肚子的清军必然会战斗力大减。那时,将是明军全面出击的机会。

洪承畴在耐心等待清军土崩瓦解的时刻。

但是,崇祯多次逼其冒进,洪承畴不得不从,他不得不过早地把战线前推。

而明军战线的过于前推,让皇太极看到了机会。他让清军包抄后路,断了明军的粮道。

而粮道一断,明军的军心就彻底乱了。于是在三天之内,明军土崩瓦解。突围和撤退,变成了一窝蜂的逃命。阻击和追击的清军,这时已经不是在和明军战斗,而是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大屠杀。

三天之内,明军战死五万多人,而清军只损失二三百人。

所以,巨大的损失和收益,都发生在对抗过了分界线之后。

经商也是一样。

现金流突然没有了,公司看起来再赚钱,也只有倒闭或被收购的命。这时只能任人宰割,估值极低。

而现金流,如果被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打断,神仙也没招啊。

比如正做着生意呢,瘟疫来了,都不能上街,都不能生产和消费了,生意怎么做?

另一方面,企业还得给员工发工资,还得交房租。时间一长,现金流断掉是迟早的事。

企业当然可以从国家获得贷款,甚至是利息很低的贷款。但是,贷款是要还的,如果不能有现金流,不能盈利,靠贷款总不是长久之计。

好了不扯远了,回到刚才两个关键方面:1、产业链是否还在中国。2、人民币汇率是否会保持稳定。

我上面谈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两个问题做准备的。

现在,至少大部分产业链还在中国。但是,如果你是老板,你在意生产会被突然停顿吗?

我相信,任何老板都会在意的。

有人说,瘟疫不可控,这是没办法的事。

嗯,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美国在有140多万人感染新冠的情况下,美国50个州,已经有48个州宣布脱离紧急状态,要陆续复工了。

美国的疫情缓解了吗?下图是截止到5月12日的趋势图,大家看看缓解没有。

回答是:目前(5月13日前后)貌似达到了疫情高峰。但是否真是高峰呢?还得观察一段时间。

但在目前平均每天仍然新增两万患者的情况下(与此同时也能治好约一万多人),美国居然有48个州,要陆续复工了。

复工后的情况将如何呢?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6日的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研究模型预测:

1、如果现在美国全面复工,但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到6月底,美国会死35万人(目前死亡8万多)。

2、如果继续封闭,则“只有”11.7万人死亡,但失业人口会达到1860万。

3、如果完全不管,爱咋咋地,到6月底,美国会死95万人,但会增加410万就业。

美国现在选择的,是第1条路。

也就是说,美国已经做好了再死20多万人的准备。

如果美国继续采取上述第2条路,死亡人数会只增加3万多人,但是失业人口会暴增到1860万。

美国的居家隔离措施比我国宽松多了,但以美国3.6亿人口,也会产生1860万的失业。我国14亿人口,隔离措施比美国严厉得多,又将有多少失业呢?

大家可以自己估计,我也不知道。

和美国相比,我国现在的情况仍然是:

只要某个城市发现几名或累计几十名患者,立刻高度戒备,基本上全面封闭,甚至进入“战时状态”。

比如,吉林省舒兰市,截止到5月12日24时,出现了累计22个确诊病例,现在戒备森严。

具体措施是:

城区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各小区原则上封闭管控,每个小区仅保留一个出入通道(确保消防、救护等特种车辆通行),外来人员及车辆一律禁止进入。已经复学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恢复网上授课模式。

舒兰的现状,就不用上图片了,和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区都差不多。

而且不是舒兰一个小城市,它所属的吉林市都高度戒备了。

根据目前的形势,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夏季基本上已经不用担心。但是到了今年秋冬季节,如果新冠再次在我国发生,我们是不是再次进入大规模严防死守状态?

到了今年秋冬季,如果新冠再次爆发,一方面是欧美已经有上千万人感染过,逐渐开始进入“群体免疫”状态,或者至少在这方面比我们好得多。另一方面,在大家应对新冠的经验都很丰富的情况下,欧美绝不会因为一个城市出现区区几个病例就大惊失色、出现区区几十个病例就实际进入封城状态,那么请问:

如果你是老板,你愿意在哪里投资?

请注意,我这里不涉及道德判断。我只能说:每种防疫措施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我只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问的上面这个问题。

答案,应该是显然的吧。

严防死守的防疫,实际上应该立足于一个思路,那就是:

毕其功于一役。

也就是说:虽然这次严防死守,经济损失大一点,但是没关系,只要瘟疫能永远消失就行。

但是,这种思路,对于新冠来说,目前来看,有些太乐观了。

如果瘟疫反复来去,难道次次都严防死守吗?

那么,从长期经济角度考虑,显然不如在防止医疗资源崩溃的前提下,逐渐进入群体免疫的措施要好。

重申:我这里不涉及道德判断,也不涉及什么贸易战,什么国际纠纷之类的问题,我只是从资本角度考虑。

如果我国的防疫思路不变,那么,一个资本家,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撤出产业,布局到对瘟疫不太敏感的国家和地区。

甚至,中国以现在的防疫思路,做得越好,反而给资本家以撤出产业的机会。

因为,随着瘟疫反复来去,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瘟疫的敏感性越低;而我国却始终处于“高敏感”状态,一有疫情就进入封城或准封城状态,大家都戴口罩不敢出门,请问资本受得了吗?

别说资本受不了,大多数靠工资为生的普通老百姓,恐怕也受不了吧。

那么,我国的防疫思路,未来会变吗?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看不到这种趋势。

进一步的分析就不展开了。如果,我们的防疫思路不变,那么:

产业链,还将继续迁出。

很多工厂,会利用夏季的疫情缓解,继续迁出。

因为他们对今年秋冬季节的防疫思路,摸不准。

就算我们要奋力承受欧美现在已经承受的一击,但欧美的高峰已经过去了,所以还是迁出比较好。

得出这个结论,我很难过。

但理性分析就是这样的。

于是,进一步的结果就是:

我国的创汇能力明显降低,失业情况更加严重。人民币汇率,也将经受更多考验。

当然,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坚信,今年全面实现小康,没有任何问题。

展开
收起

人民币走势未来怎么看

人民币肯定有升值空间,但是这个得看长期,不能看短期。

短期还是稳中有贬比较好。

1.有利于外贸行业。短期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疫情已经折磨的所有国家都无法呼吸了。今年的外贸估计除了医疗行业暴涨外,其他行业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严重影响。目前还只是开始,随着各国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恶化,必然导致各国购买力暴降。对于外贸行业必须做好周密的规划,以防大面积关厂倒闭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升值是不太明智的。

2.美元要开始下跌。从美元角度讲,美元无限量供应,直到2022年都不会结束美元的宽松。美元汇率已经反应比较明显,从最高点的103点降到现在只有97点附近,已经跌了不少,中长期下跌的趋势已经走出来了。美国是中国主要贸易国,跟随美元汇率下跌,将对美国市场有更大的价格自主权。

3.抑制通缩的可能。随着疫情全世界蔓延,中国经济即使恢复也会受很大影响。国内居民购买力都会下降。从CPI走势就很明显,2月CPI是5.3%,3月CPI是4.5%,4月CPI是3.5%,5月CPI是2.5%,而全年CPI目标是3.5%,照这样跌下去,下月都不一定能保住2%。适当贬值,进口将会因为贬值而有所上涨,从而适当抑制一下通缩。

但是长期看,人民币的升值空间还是很大的。

1.中国更加强大将使人民币使用更广。就像美元当年推向全世界,中国在实力增长中,人民币的使用量必然增加。

2.中国产业升级进展会推动消费升级。中国由低端生产转向高端生产,世界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会继续增加。自然价格会逐步上涨,低端商品会逐步降低比重,世界对中国的外贸需求会继续扩大。

3.中国定价权的份额将逐步增加。包括原油、铁矿石、猪肉等众多大宗商品期货的上市,人民币的定价权将会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人民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将会增多,他们可以用人民币在中国买到各种大宗商品,不用再用持续贬值的美元了。

4.中国开放政策将扩大人民币的使用。中国早年就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包括金砖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还有未来可能的中日韩自贸区等等,众多政策逐步推进发展,都有希望推进人民币的权重提升。世界各国将会加大人民币的储备,需要人民币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5.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动有利于人民币的在全世界的应用。推动数字货币落地成熟后将会极大方便人民币使用,各国人民都不用携带纸币,区分假币的麻烦。而且这个技术成熟越早越有利于领先全世界。

未来是看好人民币继续升值的。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