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闪击波兰

二战的开端——纳粹德国闪击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划归波兰,被辟为自由市,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原本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位于“走廊”之东的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飞地。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他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由于众所周知的“绥靖政策”,法西斯德国的扩张终于到了露出獠牙的时候了,在希特勒的精心策划下,德国正式拉开了侵略的序幕,而波兰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为了消灭英法在中欧的主要盟国波兰,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补充军事经济资源和建立进攻苏联的前进基地,波兰成为了首要的目标。

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格但斯克),有权在“波兰走廊”修筑公路、铁路,但被波兰拒绝。3月21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并于31日给予波兰安全保证,这更坚定了波兰的信心。4月3日,德国最高统帅部颁布了《关于武装力量一致准备战争的训令》。

德国方面

共投入44个师,其中包括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另外还有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总兵力达到88.7万人。

波兰方面

共投入7个集团军、4个战役集群、870辆坦克和装甲车、400余架飞机,共30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总兵力达到100万人。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数量庞大但装备陈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

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

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据希特勒的译员希米德回忆,当希特勒接到英国的最后通牒时,他沉默静坐不动。而戈林则回过头来对他说:“假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作答。

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晚,希特勒将他的办公地点从柏林的总理府移到了“亚美尼亚”号火车专列上,乘车去前线视察,并在火车上处理东线和西线的战事。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以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为中路主力,以李斯特的第14集团军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以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19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集团军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

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1939年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

有说法声称在围歼波军的作战中,被围的波军显然还不了解坦克的性能,以为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是用来吓唬人的。于是波兰骑兵蜂拥而上,用他们的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的坦克发起猛攻。

德军见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用履带碾压波军。波兰人想象中的战场决斗化成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然而经考证,骑兵对阵坦克只是德军的欺骗宣传。

古德里安战后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道:“到1939年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我们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架桥纵列在撤退中被捕获,其余全被歼灭。”

至1939年9月4日,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0人,伤700人。第二天,希特勒来到第19装甲军视察,古德里安在向希特勒谈论这次作战的主要经验时说:“波兰人的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令人吃惊的。但在这次战役中我们的损失之所以会这样小,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坦克发挥了高度威力的缘故。”古德里安对于坦克集群的结论,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

波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就此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波军首脑)的思想落后了80年。”

而波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战略纵深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

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被消灭之时,西线也正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

9月6日,波军总司令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防线。波兰政府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冯.伏尔曼上校对希特勒说:“剩下来的只不过是打一只兔子,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至1939年9月7日,龙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集团军的前锋霍普纳的第16装甲军于1939年9月8日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

博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1939年9月8日,北路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1939年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

1939年9月14日,南路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

至1939年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李斯特的第14集团军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

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939年9月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路集团军群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1939年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939年9月16日越过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1939年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3万人阵亡,13.37万人受伤,91.1万人被俘(其中,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21.7万人),10万人逃至邻国,而德军仅阵亡10600人,受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收复寇松线以西波兰所占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

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地区。

1939年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1939年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会师。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1939年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

1939年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集团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

1939年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

1939年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

1939年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

1939年9月29日,莫德林要塞投降。

至1939年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

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地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德国在实施武装力量的动员与展开措施中,采取了先机制敌的方针。德国武装力量对波兰的军事行动说明,预先组建的陆军和空军集团出其不意的实施密集突击,有着显著的作用。

在战争过程中,坦克和空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了突破敌军防御,首次使用了快速重兵集团——坦克军、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与航空兵密切协同作战。出现了以快速重兵集团在防御纵深对敌人实施迂回和合围的机动条件。这样能扩大战役进攻纵深,提高战役速度。

关于这场基本上没有悬念的战争,后来的史学家都冠以“闪电战”的成功范例。德国人成功的运用了这一战法,使得空地协同第一次以强大的突击力量的形式出现在战场上,为后来的一系列军事变革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例。

只是,历史上对于德国占领波兰的过程的描述,往往倾向于德国人的成功,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波兰的军队做出了英勇的抵抗。与此同时,作为波兰的盟友,英法静坐在西线的“奇怪战争”,最终导致了后来法国的溃败。

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的战术思想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德国人,士兵的顽强抵抗并不能改变上至军队高层下至普通军官的思想僵化,这一点在随后的法国战役中也有所体现,只是德国人取得的巨大战果震惊了世界,当时的人们已经无暇去追求其深层次的原因。

或者说,大规模的溃败掩盖了局部的顽强抵抗。德国军队以先进的战术理念迅速击溃了欧洲所谓的“军事强国”,人类的历史因此被改写。

展开
收起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攻打瑞士

在纳粹德国铁蹄席卷欧洲的时候,英国被炸成烂摊子,法国蒙受亡国厄运,丹麦、瑞典、挪威、荷兰等国更是纷纷被“秒杀”,但富得流油且夹在法、德、意之间的瑞士却有惊无险地保持了国家独立。为什么?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瑞士足够“硬”。瑞士曾经是一个扩张性极强的战斗民族,二战爆发前夜,虽然瑞士早就挂上“中立国”的牌子,但全民皆兵的传统没丢。德国吞并捷克后的第二天,瑞士率先发布强硬声明“谁妄图觊觎我们的领土与主权,迎接他的将是战争。”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当天,就有50万瑞士男人拿起武器,3天后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德军凭“闪电战”横扫欧洲后,又是瑞士率先站出来,1940年夏,轰炸法国的德国空军就惨遭瑞士空军多次截杀。法国亡国后,瑞士军队部署重兵,摆出要和德国死磕的架势,就连瑞士国内的亲纳粹组织也被一口气端掉。

瑞士底气之所以这么足。其一,瑞士三分之二的国土是山地,空军的实力也不弱,德国机械化部队在瑞士难以施展,想夺制空权也不容易。第二,对军事物资消耗极大的德国来说,瑞士的产业能力有着极大的利用价值。二战中,瑞士一共向德国输出了价值10多亿瑞士法郎的军工产品,包括弹药枪械及瞄准器、光学仪器、炮弹引信、定时器等技术装备。第三,是其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纳粹德国在1940年至1945年抢掠来的黄金,90%都是通过瑞士中转,从而使其成功冲破同盟国的封锁。给轴心国采购他们急需的军用物资。

展开
收起

二战时德国有多无奈,为何要选择东西两线开战

文/寂寞的红酒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国宣战,双方进入敌对状态。法国战役中,英法被德国击败,英国退守本土。不过尽管英国被德国搞得焦头烂额,但仍然继续和德国硬杠,搞得德国也非常不好过。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德国还没有摆平英国,竟然又跑去打苏联,造成了东西两线开战的被动局面。德国的战败和两线开战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二战时德国有多无奈,为何要选择东西两线开战?

其实德国选择两线开战真的非常无奈,完全是形势所迫。二战前,德国大肆扩充军队,不断向外扩张,而英法由于惧怕战争,所以一直迁就德国,实行绥靖政策,导致德国胃口越来越大。德国不仅吞并了奥地利,还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力暴涨,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和军事强国,具备了挑战英法两大巨头的能力和野心。

1939年,德国把目标转向波兰,和苏联合伙瓜分了波兰。德国之所以和苏联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德国不知道苏联的底细,没有把握击败苏联;另一方面,德国没有信心单独对抗强大的英法,所以要拉苏联入伙给自己撑腰,同时解除后顾之忧,好与英法放手一搏。1940年,德国在法国战役中大败英法,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西欧的霸权。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德国席卷欧洲,得到了法国、巴尔干、北欧、低地、波兰等地,还拥有意大利、罗马尼亚等盟友以及西班牙、土耳其、瑞典等准盟友,对苏联形成半包围的态势,这时候德国取得了对苏联的优势,完全有能力干掉苏联。如果这时德国和苏联单挑,苏联真的无力回天。

但德国获得压倒苏联实力的代价就是和英国结仇,因为德国占领大半个欧洲触及了英国的底线,英国不可能允许德国吃下那么多利益,所以不管德国怎么示好英国都无动于衷,非要和德国死磕到底。德国没办法,已经没法回头,所以只能选择同时和英国、苏联两国同时开战。其实,德国真的很无奈,在外交形势较好时没有能力打垮苏联,也没有意愿进攻苏联。在有意愿、有能力时,德军必须要把英美得罪死,这就意味着双线作战。德国能在美英和苏联的夹缝中发动世界大战,是真心不容易。

参考资料:《二战史》、《全球通史》、《东进:苏德战争 1941-1943》

展开
收起

二战时闪击波兰的只有德国自己?波兰其实是被苏联和德国瓜分的

一提到1939年的波兰,人们就会不禁想到的是,德国闪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波兰被德国法西斯占领等等历史课本上耳熟能详的事件,可是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也是1939年的波兰。与大家的认知不同,今天讲的波兰是被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和二战功勋苏联同时瓜分历史事件。

苏波恩怨

首先就给大家讲下大家最疑惑的关于苏联与波兰之间的恩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横冲直撞同时进攻很多个国家,以至于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德国身上,但事实上波兰与苏联的关系一直很差,甚至有历史渊源,有个说法是俄国与波兰有五百年的恩怨,比中日的恩怨还深。

波兰与俄国在语言,文化甚至血统上可以算得上是一家人,同是斯拉夫人。而且在历史上波兰一度非常强大,是东欧的强国,在16世纪后期俄国和波兰就开始反复厮杀,尤其是围绕白俄罗斯的控制权方面,不惜大打出手。最终波兰反败为胜成为东欧最强的国家,波兰甚至一度杀入莫斯科,对俄国人杀戮,反反复复多次。而更夸张的是在18世纪末,在普鲁士,奥地利崛起之后,俄国联合两国在19世纪之前就前前后后瓜分波兰三次。1910波兰才在协约国的帮助下复国,总之可以说俄国与波兰之间的恩怨是长期的并不是一时的。

波兰战役爆发前的世界局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后割让了大量的领土,其中就有一块战略要地划给了波兰,通过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德国一分为二,这让德国人对此耿耿于怀。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报仇,他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借助德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

而在德国法西斯扩张的初期,由于英法两国不想再卷进战争的漩涡,实行了知名的“绥靖政策“,就是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德国法西斯,以此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历史证明,这个政策不仅没有限制法西斯,反而加剧了他们嚣张的气焰。

于是在1939年3月在占领了捷克斯诺伐克之后,英法仍实行绥靖政策,没有制裁德国法西斯,这导致为了消灭英法在中欧的主要盟国波兰,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补充军事经济资源和建立进攻苏联的前进基地,波兰成为了首要的目标。

苏德密谋,英法的退让,波兰全境被两国瓜分

在整个1920年前后,苏联和德国都在国际被排斥,这也导致了在此期间苏德产生了特殊的互助关系,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德波关系前所未有的恶化。1939年希特勒派外交部长秘密的前往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还有一项密约就是两国瓜分东欧就包括波兰,而且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后,英法一定会向德国宣战,苏联将保持中立。

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格但斯克),有权在“波兰走廊”修筑公路、铁路,但被波兰拒绝。3月21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并在31日给予波兰安全保证,这更坚定了波兰的信心。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德军以其4个轻装甲师和6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至此英法向德国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德军分,北 ,西,西南三线全线进攻。

德军装甲部队

德军的闪电战很快将波兰打蒙,由于一些战略的失误和对局势的误判,波兰方面将大量的军队放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抵抗德军的第一波的进攻就能换来西线上英法联军的支持。并最终取得胜利。有人说德波军队将领的战争理念差了有80年。德国利用机动化的装甲部队打的波兰措手不及,这是波兰,也是全世界第一次感受到闪击战的威力。

德国法西斯

并且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东面苏联也于苏联的入侵波兰的时间是1939年9月17日凌晨5时40分对波兰境内发动猛攻。在维尔纽斯、比亚维斯托克等地区波兰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毕竟力量悬殊。苏联7个集团军、一个机械化集群、8个航空兵群及一个独立步兵军共60多万人越过波兰边境,进驻波兰境内。

此时波兰腹背受敌,沦陷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让波兰寄托希望的英法呢?在西线部队上,英法在德国边境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丧失了对德国进攻的大好时机,等到德国结束波兰战线后腾出手转过头来对付英法的时候,英法两国也为自己的犹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仅27天后波兰首都华沙陷落,波兰被瓜分,波兰灭亡。

1939年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3万人阵亡,13.37万人受伤,91.1万人被俘(其中,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21.7万人),10万人逃至邻国,而德军仅阵亡10600人,受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波兰彻底被瓜分。

本文由一历史趣味知识原创@一一历史趣味知识,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
收起

二战初期的德国为什么那么强?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欧洲战场拉开序幕,英法相继对德宣战,但却未能实质性的遏制住德国的攻势。9月底,德军占领波兰全境,随后的几个月内,德国横扫半个欧洲,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之后,德国入侵英国受阻,一年后,德国又开始将触手伸向苏联,并在初期的交战中打得苏联满地找牙。

可以说,在1942年之前,德国在局势上对其他国家有着完全的压制。抛开意大利不是很强的战斗力,二战初期,德国为何能以一己之力对抗欧洲多个国家呢?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一、准备充足

实际上,在德国入侵波兰前,英法和波兰都没有准确地料到德国会发动战争。在这之前,英法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结果捷克斯洛伐克向德国靠拢,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对波兰有三面包围之势。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波兰还是觉得问题不大,一是自己的武装力量不弱,二是身后有英法撑腰。英法此时的态度其实是观望,就像当初对捷克斯洛伐克一样,英法对波兰的承诺并不保险。苏联这边,德国则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打算一起瓜分波兰。

波兰看起来已是待宰的羔羊,只是除了德国自己以外,谁也没预料到波兰会沦陷地如此之快。

二、压倒性的军事力量

1934年,法国在陆军和空军实力上碾压欧洲,英国稍微差点,但海军更强势。之后德国摒弃《凡尔赛条约》,大力发展军事力量,1939年,德国在陆军和空军上已经碾压对手,只是海军还难以跟英国抗衡。

德国在这几年作出了大量的战争储备,不仅兵力充足,武器装备也更先进,像波兰这样的国家是完全抵抗不了的。紧急动员的缺点是士兵往往经验不足,但德国军人的素质和意志可以弥补这个缺点。

三、全新的作战理念和方式

德国的闪电战是德国在战争初期傲视欧洲的资本,准确地来说,是德国用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和快速的陆军和空军兵团协同作战打蒙了整个欧洲。

实际上,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全新的战争方式。受一战的影响,当时欧洲的主导是阵地战,认为防御比进攻更重要,只有德国敏锐地意识到了飞机坦克的作用,也确定了闪电战的作战方式。

拿法国来说,法国花了很大精力修筑的马奇诺防线不仅是战略防御的体现,也给法军带来了很多消极的信息。物质上,法国没有花钱在军队现代化上,却用在了军事防御上,如此大的工事,还需要人守卫。

心理上,法军也认为自己已经被保护了起来,不会遭到任何人的入侵,这种意识形态,也让波兰在被入侵时,他们只是在观望。

一战的惨烈程度让英法等国心有余悸,这种守态也是为了照顾国民的反战情绪,但这种战争理念无疑太过时了。

展开
收起

二战爆发的隐秘真相:希特勒欺骗整个世界,纳粹施毒计闪击波兰

(图)希特勒正在检阅纳粹军队

为了要欺骗德国国内民众,更是为了要蒙蔽全世界的舆论,证明1939年9月1日纳粹闪击波兰是绝对“正当”的一次进攻,依照纳粹元首希特勒的命令,党卫军联合海军上将卡纳里斯领导的情报部门,蓄谋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挑衅事件。卡纳里斯和其手下的纳粹帮凶们,秘密制定了邪恶的希姆莱作战计划。他们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特地从党卫军和德国监狱里挑选出一些穷凶极恶的刑事犯,并让他们穿上波兰军服,向位于德国城市格莱维茨的电台站发动攻击。以便能够倒打一耙,制造波兰对德国具有侵略性的假象,将战争责任强加给波兰这个被入侵者,好让纳粹能够名正言顺地吞并波兰。

(图)波兰骑兵用血肉之躯迎击德军坦克

海军上将卡纳里斯将这个挑衅任务交给了最亲信的两个手下:军事侦查部门破坏与罢工处处长拉胡森将军和保安处安全助理恼约科斯。这二人下令准备了波兰军服、波兰的身份证件和波兰军队的武器。随后,恼约科斯带领着手下的秘密行动队员们秘密前往格莱维茨,并开始在那里静待开始实施突袭的秘密信号。希特勒的命令是:迅速夺占电台站,并一直扼守到会说波兰语的德国人不再发言为止。1939年8月31日晚上8时许,这些鬼鬼祟祟的纳粹信徒开始执行这个邪恶的挑衅计划。纳粹临时招募的这些党卫军和刑事犯,此时都已经化妆成为波兰军人,并开始实施对电台站的进攻。

(图)闪击波兰

这一过程显得极为火爆,因为“波兰军人”显得勇猛且无畏,他们经过与“德国警察”的一顿对射后,最终“英勇”地占领了这座电台站。紧接着,一个“波兰军官”迅速跑到麦克风前,当众宣读着盖世太保早已经准备好的稿件。这其中有这样一句极有煽动力的话:“波兰反德战争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而当“波兰军官”刚刚读完这篇稿件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一名跟随在他身边的纳粹党卫军分子立即就将其枪杀。而稍后,这具尸体将会被当成死于电台站里的“波兰军人”来向德国公众展示。

(图)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德军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翌日,几乎所有德国媒体都发布了这样一条新闻:波兰军人进犯德国,国防军”被迫“进攻,用以回击波兰的入侵。就这样,纳粹军队终于得到了希特勒允诺给他们的入侵波兰的战争借口。8月31日下午2时,已经集结在波兰边境的纳粹德军各司令部,都已收到了关于开始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发难,率先从陆、海、空三方面向波兰发起闪电式的全面袭击。德波战争就此爆发,并最终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战争灾难的降临,二战开始了。

展开
收起

二战那些事:严谨的德军也玩套路,德军闪击波兰借口你可知道?

1939年8月31日晚,一批身穿波兰军服的德国党卫队队员,“袭击”并“占领”了紧靠波兰边境的一个德国城市格利维策。他们炸毁了一座桥梁,在该城的电台用波兰话辱骂德国,并丟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的德国因犯的尸体。

当晚,德国所有电台都广播了所谓德国遭到了波兰的突然袭击的消息,在国际上制造了入侵波兰的借口。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德军大的套路和野心下爆发了,也是迄今为止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人员伤亡,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战争,一举奠定了维持至今的世界格局。

历史从未如此撩人,更多精彩的历史小故事,请关注哦!

展开
收起

闪击波兰,二战德军闪电战战术粉墨登场

原著 :J.F.C.富勒

译者 :胡毅秉

“‘谁说我会像1914 年的那些蠢货一样发动战争?’希特勒咆哮道,‘我们的一切努力不都是以避免这种情况为目的的吗?大多数人是没有远见的…… 他们对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事物视而不见,就连那些将军们也是死脑筋。他们被自己的技术知识束缚住了,而善于创新的天才往往总是置身于专家组成的小圈子之外。’”(《希特勒谈话录》赫尔曼·劳施宁著,1939 年)

1939年9月1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解除对敌国贸易禁运的整整20年后,德国解除了对战争的禁令。虽然在西线,这年夏天大炮产生的雷霆又一次在道道战壕上肆虐,但是在东线这一次,德军运用了全新的战术——闪电战:在一场仅仅持续了18天的冲突中,波兰,这个面积3倍于英格兰、居住着3000多万勇敢的人民的国家,像一座纸牌搭成的房子一样崩塌了。

各种数据表明,与人多势众的步兵相比,德军投入的航空兵和坦克兵数量很少,但是却在作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只要研究一下他们的战术就不难发现为何波兰军队的崩溃会如此迅速。

闪电战战术

9 月1 日凌晨4:40,德军的进攻以全面空袭的形式展开。这一行动完全出乎波军的预料;因为相对而言,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1914 年的慢节奏战争上:骑兵展开以掩护主力,侦察队发生接触,双方在谨慎试探中前进,并为国内的总动员争取时间。简而言之,他们以为只会发生轻骑兵先头部队的交战,在敌军重骑兵发起冲锋时才如梦方醒。因此,波兰军队作战的大脑在开战后48 小时内就瘫痪了。

德军这次空中突击的首要目的就是夺取制空权。只要将波兰空军同时歼灭在空中和地面,就能够达成这个目的。因此,他们集中攻击波兰机场,逼迫波兰飞行员要么升空接受以寡敌众的战斗,要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飞机被摧毁。此外德军还攻击了防空阵地、修理厂和广播电台。

德军采用的战术如下:以一架或多架侦察机引导,每9 架轰炸机组成一队, 以战斗机为掩护,在大约1 万英尺的高度飞向目标。在接近目标时,它们的高度会降低到约3000 英尺,以3 架为一组,在目标上空投下炸弹。完成轰炸后, 这些飞机再俯冲到离地面只有几英尺的高度,用机枪扫射可视范围内的任何飞机或人员。有时,在实施轰炸前,会有一架侦察机低空飞行,用一道白烟把目标围起来。

在掌握制空权之后(实际上此时战斗打响才不到24 小时),航空兵的任务立刻转变为阻止敌军在地面的一切活动。在空中突击的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位于维斯瓦河弯曲部的铁路和铁路枢纽,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破坏德军自己会用到的桥梁。公路上的行军纵队和车队也遭到了攻击,而为了鼓励波军后方的怠工和变节行为,德军还实施了几次空降,投放了一些伞兵。据说“在一些战例中, 从天而降的特遣队攻击了敌后的军队指挥部或保安部队”。

结果,波兰军队的整个指挥系统陷入一片混乱,动员工作被搅成了一锅粥。大部分波兰军队甚至还未来得及抵达其集结地域,而且有好几支部队的集结地在开战后几个小时内就被德军占领了。

德军航空兵的第三个目的是协助和推进地面部队的前进,尤其是在德军所有主攻方向上担任先锋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正是这些部队完成了由空中突击开始的打乱敌军组织和打击敌军士气的任务。他们在此时失去指挥的波军战斗部队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在大多数时候,德军步兵只要稍作战斗就能占领前锋已经通过的地区。

德军的装甲战术主要立足于速度而非火力,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加速制造混乱。所以,他们通常把目标定为纵深突破。因而他们通常会避开敌军抵抗据点、筑垒地区、反坦克阵地、丛林和村庄,专找抵抗最弱的路线,插向敌军后方。在突破之后的发展方向是敌军纵深,而不是法军条令规定的较为稳妥的侧方。不过,向纵深发展风险很大,因为面对斗志旺盛的敌人,向纵深发展的部队很可能会被切断。德军清晰地意识到,在投入装甲师之前可以通过空中突击摧毁波军的斗志。每个师都要在不考虑友邻部队位置的情况下勇往直前,各部之间的缺口都要交给后方的部队来保护。在遇到抵抗时,要尽可能绕道,把敌人留给尾随的步兵来解决。德军认为空军和装甲师之间的协同是根本,而轰炸机、强击机和坦克编队之间的协同是补充。此外,他们也非常倚重火炮,包括自行火炮和牵引式火炮。

在战斗的初始阶段,如果无法绕开敌军的抵抗,那么坦克部队的战术通常如下:第一步,排成楔式队形在宽度为3 ~ 4 千米的狭窄正面推进,对敌军的防御体系实施突破;第二步,由跟随坦克前进的步兵突击队守住突破口;第三步,坦克部队中的一些生力军通过突破口,向两侧呈扇形展开,另一些部队则径直前进,向纵深发展。

但是波军的抵抗实在太微弱,以至于这些战术一般可以简化为这样的程序:坦克部队只管向前推进,而步兵组成的主力在后方10 ~ 20 英里外尾随。德国第4 集团军就是这样从波美拉尼亚一直推进到华沙郊外的,“纯粹依靠第1 机械化梯队的突击,该部在8 天内前进了240 千米”。

华沙守军坚持到了27 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指挥官请求停火,30 日,包括12 万军官和士兵在内的守军列队出城,交出了武器。

德国机械化大军闪击波兰

德军在这场惊人的会战中损失异常轻微,而且考虑到他们取胜速度之快,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希特勒宣扬的数字的准确性—只有10572 人死亡,30322 人负伤和3400 人失踪。对波军的损失我们只能推测,但德军宣称他们抓获了694000 名俘虏。而这场会战最大的战利品是波兰本身,德军占领了这个国家在皮萨河(Pissa)、布格河和桑河以西的国土,共计129400 平方千米,而苏联吞并了其余部分—200280 平方千米。

在战术方面,这场短暂的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短暂的持续时间本身就是对它的礼赞。它不仅检验了瘫痪式攻击战法,而且从极为清晰的战术视角揭示了一个道理:在机械化战争中,首要的作战手段是速度,而不是火力。因此,攻击的目的主要是制造混乱,而不是破坏。速度让德军按计划完成了作战,而缺乏速度正是波军无法调整自身计划的原因。决定这场会战胜负的不是数量优势,而是航空和装甲部队作为一支整合的力量进行作战的速度。

这场会战还表明,在机械化进攻面前,线式防御已经过时了。事实上,任何形式的线式防御,无论是由永备工事还是匆忙挖成的战壕组成(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次又一次地阻止了进攻者的工事为代表),都是可资利用的防御体系中最差的一种,因为一旦防线被装甲部队突破,守军是不可能集中己方部队实施反击的。他们就像一个人伸展双臂来面对一个摆出战斗姿势的拳击手,只有先把手臂收回来,才能格挡或反击。不仅如此,此役也表明掩护部队—旨在监视和迟滞敌军,而不是与其进行阵地战的部队—必须具备尽可能高的机动性,这样他们才能快速地前进和后撤。此外,他们还应该配备强有力的反坦克武器。

最后,这场会战清晰地证明了,在机械化部队建立的战术态势下,由于部队是高速机动的,战机稍纵即逝,指挥权与以往相比必须大幅度下放,以使下级指挥官能够因时制宜即刻实施行动。因此,协同应该通过大概的构想来实现,而不能依靠死板地遵循计划,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条令;但无论如何,速度必须以共同的目标为指导,而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对这个目标有明确的理解。

本文摘自战争艺术系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战略与战术》

展开
收起

二战轶事:德国闪击波兰,日耳曼民族主义泛滥,张伯伦很尴尬!

路德教会表达出盛行的普鲁士-日耳曼民族主义。“旧普鲁士新教教会联盟”(the Protestant Church of the Old Prussian Union)与波兰“福音堂”(Evangelical Consistory)正式与致问候时,欢迎这些宗教同行重归全国性教会,承认“在波兰和西普鲁士等现在被解放的教区,福音堂从未停止斗争,这几个星期来的事件让21年来的斗争合法化……”不管在短暂的军事行动和占领期间发生过什么,都有正当理由。教会为感恩节丰收庆典发表的公报说,“感谢您,古老的日耳曼领土获准重归祖国,我们的日耳曼兄弟又一次得到自由……感谢您,在您的慈悲关怀下,数十年的不公已成过去,您为新的民族秩序、荣耀的和平和公正开辟了道路。”

波兰话题在德国迅速消失,到1939年10月中旬,一位流亡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秘密报道员发现,“几乎没有哪个人还谈论在波兰取得的‘胜利’”,此时距希特勒在华沙检阅胜利部队才两个星期,距教堂不再敲钟庆祝才一个星期。由于波兰已被侵害,如今与波兰的争执已经获得解决,人们再次希望与西方强国重建和平关系。

10月6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讲话。CBS驻柏林记者威廉·夏伊勒(William Shirer)注意到,这是“一个宜人的秋天,气候凉爽、阳光明媚,让每个人的心情更加愉快”。希特勒强调他的和平意愿,再次坚持宣称对英国和法国没有领土要求,再次向西方国家提议和平。他甚至提出在波兰残余土地上建立一个国家。希特勒老调重弹,指责“某些国际犹太资本主义和新闻媒体”是战争贩子,让英国人感受到如果继续选择战争,得到的将是死亡和毁灭。他强调,无论结果如何,德国永远不会投降,“1918年11月在德国历史上再也不会重演”。

在这个由歌剧院改成的会堂里,夏伊勒和其他媒体都在顶层楼座。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注意到希特勒“自从1936派兵进驻莱茵兰地区后,每遇一次征服就在这同一个讲台上说出几乎完全一样的话语……尽管这已经至少是第五次了,尽管说的内容和诚挚的语气都差不多,但如果向大多数我接触到的德国人说,他们给很多人带来痛苦而不自知,因此外界不会再相信他们时,他们竟然感到无比惊讶”。德国报纸充分利用希特勒的演讲,纳粹党的党报《人民观察家报》(Vlkischer Beobachter)用通栏大标题呼喊,“德国希望和平——对英法没有战争企图——除了殖民地以外,德国不再提出修正(凡尔赛和约)要求——裁减军备、欧洲所有国家合作、提议举行会议”。或许吧,夏伊勒厌烦地评论说,“如果纳粹是真诚的,他们应该在发动‘反击’之前来说这些甜言蜜语。”

10月9日那个星期一,部分军队自波兰返回维也纳,此时传来英国政府辞职和战争结束的新闻。第二天早上,当军列驶过伯林近郊时,激动的平民向车上的士兵们报告这个美妙的消息:“你们能回家了,战争结束了!”当新闻在首都传播时,人们跑到大街和广场上庆祝。学生们从教室冲出来,自发举行会议。在柏林郊区普伦茨劳贝格(Prenzlauer Berg)的每周农民市场上,商贩们拒绝在他们的官方名单上添加新顾客,深信配给制马上会结束。在股票交易市场,这个消息抬升了公债价格。人们向德国电报电话官员询问,并得到再次证实,到10月10日上午10点30分,流言沿着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德国称Pressburg)、莱克伯格(Reichberg)、伦布尔克(Rumburg)、伊达尔-奥伯施泰因(Idar-Oberstein)、巴登-巴登(Baden-Baden)和格拉茨(Graz)的电线,已经传到全国各地。

英国和法国立即拒绝了德国的“和平条件”,德国儿童在大街上模仿电台播放的圣诞颂歌“哦圣诞树,哦圣诞树”,唱起新歌谣:“哦张伯伦,哦张伯伦,你到底要怎么办?”一道打油主祷文也传遍德国,表达了德国人的挫折和失望感:“主父张伯伦,那个在伦敦的人/愿你的名字受到诅咒/愿你的国度消失不……”希特勒提议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假装和平,真正的目的是把德国人民进一步拖入战争之路。然而帝国保安总局认为,关于停战的流言显示“公众渴望和平之心是多么强烈”。占卜算命的人生意红火,在巴伐利亚,据说孔讷斯罗伊特(Konnersreuth)的著名通灵者泰蕾兹·诺伊曼(Therese Nemann)预言,战争不久就会结束。

展开
收起

二战,德国假如没有这个人,德军闪击波兰必将失败!

  1933年,戈林已成为仅次于德国元首的第二号人物。但他爱妻卡琳因病重于1931年1 0月17日就去世,不能和戈林一起分享他的荣耀与富贵。

  卡琳的死让戈林十分悲痛,后来他把卡琳的尸体运回柏林北部豪华的新别墅中,并把别墅的名称改为卡琳霍尔,用来纪念他的妻子。

  1935年,戈林和德国女演员艾米·佐内曼结婚。由于,希特勒一直都是单身,艾米迅速成为德国第一号非官方女土,掌管德国的全部社会事务。

  戈林夫妇在柏林和乡村的别墅中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戈林在这一段时间内优游度、 打猎宴饮、聚敛了数量惊人的名人字画、珠宝、古玩。

  戈林还收藏了无数军服、勋章,其中有不少千奇百怪的制服就是他亲自设计的,用来适应不同的职务、变化不定的兴致。

  戈林的贪心越来越大,从1933年起他就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德军不少军官察觉到戈林以公谋私,建立起个人的小金库。戈林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戈林工厂。他还占有铁矿、煤田、褐煤井、沙石坑、其它各种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权,控制着德国很多工业、商业、航空企业。当德国工业家蒂森不德国的暴政离开德国后,戈林马上接管了他的全部资产,其中包括德国最大的钢铁工厂。

  戈林除了利用以上职务为自己谋取暴利外,戈林还大肆征收书籍出版税。戈林利用10的年间从过去一个贫困的老兵一跃而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1939年,德军突然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希特勒在演说中宣布,如果战争时期他遇到不测,戈林将成为他的继承人。这样,戈林就获得希特勒法定继承人的地位。在侵占波兰的战争中,戈赫出动他的机群对波兰空军突然袭击,使破烂空军很多飞机毁于地面。

  德军的轰炸机还对波兰军队的防线、城市进行狂轰滥炸,使许多城市化为灰烬。戈林的空军对加快波兰的投降,起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二战史学家称如果没有戈林的空军,波兰也不会那么就投降。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