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哪里用英语怎么说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出炉记 翻译专家来自这两所北京高校

2018年1月25日讯,昨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100多本市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也送进了会场,送到了受邀旁听大会开幕式的驻华外交官和境外驻京媒体记者手中。

下一步,市外办还将向各国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提供这份英文版政府工作报告,为外国朋友了解北京发展成果、分享北京治理经验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34页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从中文变成一串串英文字母的?充满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内容如何能让外国朋友充分了解其中含义?

识政君独家采访了英文版报告的翻译团队,第一时间为你揭秘。

英文报告是如何炼成的

近年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翻译工作,都是由市外办翻译中心负责牵头组织完成。识政君(微信ID:PoliticalInside)了解到,今年的翻译团队中,除翻译中心的业务骨干之外,还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和外交学院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专家和老师加入。

“整个翻译任务从我们拿到初稿到会前交稿付印,仅有半个月时间,必须马不停蹄地抓紧工作。”市外办翻译中心主任助理袁方媛告诉识识政君(微信ID:PoliticalInside)。

“如果对原文吃不透,

译文可能会差之千里”

拿到初稿后的第一步,是“切块”。由牵头人通读全文,对报告整体的篇幅长度、结构、思路进行初步把握,将文本拆分成块,分配任务给每一位译者。

“在初稿翻译过程中,大家如果遇到特殊专用名词、重点、难点及时沟通讨论,讨论后仍然存疑的,就需要向各市属单位咨询求助了。”袁方媛回忆道:“比如,‘严格落实拆建比、拆占比’,我们查阅了各类资料,都没有为‘拆建比’、‘拆占比”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义,集体讨论也没能得出一个合适的结论。如果对原文都吃不透,那译文可能会差之千里。于是根据对市属部门的了解,相关负责同志立即致电有关部门,电话咨询了六个相关处室,耗时两个小时后,才最终确认‘拆建比’是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而‘拆占比’与之意思相近,只不过比对的参数不是建筑面积,而是占地面积。

“处处小心谨慎,

完全不能‘想当然’”

初稿完成后,由牵头人负责统一校对,一方面针对专有名词统一译法,避免出现一个专有名词多个版本译文的情况,令读者产生困惑;二是对重点、难点的翻译进行逐一“扫雷”排查,纠正翻译错误,特别是由于对文本研读不到位造成的理解错误。

“不得不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是一项特别‘烧脑’的工作,要处处小心谨慎、字斟句酌,完全不能‘想当然’。”袁方媛说,例如,“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增加学位17万个。”这里的“学位”是指学校里可接纳学生的位置数量,如果理解成毕业后获取学历那个“学位”,而翻译成degree就要闹笑话了。再比如,“巩固推进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这里就需要思考,“国家卫生区”的“区”是一个什么概念,是类似于“示范区”“功能区”的area/zone,还是一个区域性的region,还是“海淀区”“朝阳区”的district呢?经过反复查资料确认,应该是district。

“无限努力去靠近翻译的理想状态”

扫清误读、误译错误之后,稿件将交给特聘译审专家,进行润色、修改,让译文更加地道、更容易被英文读者理解和接受。

如何保持两种语言之间的平衡,对报告翻译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带有浓重的中国特色,包含大量中国特有的政治语汇,如果完全按照字面直译,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被指责是Chinglish(中式英语)。反之,如果处理得太过于灵活,又会牺牲原文的表现力、甚至造成读者理解的偏差。取舍的分寸需要译者谨慎把握斟酌。

谈到翻译的评判标准,袁方媛介绍表示,“大家普遍认为,翻译要达到‘信达雅’,但我个人相对而言更倾向于推崇另一种理论,即‘读者反应理论’,简单的来说,理论上,成功的译文应该实现:让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与原文读者在阅读原文时所获得的同等的信息、并且对信息产生同样或类似的反应。当然我们都知道,鉴于语言本身的特点、文化背景的差异,这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只能无限努力去靠近这种理想的状态。”

“外事翻译首先是政治任务,

其次才是翻译任务”

专家完成基本定稿后,就将迎来2至3次中文原稿的修改、调整,翻译团队需要配合中文的修改,对译文进行比对修改。一般修改的篇幅不会太长、且大体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但大多比较琐碎,会针对一些具体的表达进行补充、删减甚至推翻,需要译员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韧劲。

“为了把这最后一步走稳,我们加班到半夜的情况也是有的。”刚刚完成一轮修改任务的袁方媛笑着说。

“总结一下,翻译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外事翻译首先是政治任务,其次才是翻译任务。每一位译者能够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除了语言能力、政治素养也同样重要。今年报告的发布适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不久,因此遵循了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借鉴了十九大报告的思路,一些专有名词的表述也出自十九大。我们翻译团队在正式启动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任务之前,也深入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和报告英文版,获益匪浅。得益于十九大报告英文版的启发,今年在报告的英文翻译中,我们也首次采用了“译者注”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语汇表述,例如“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专有名词,都在页脚加了注释。”

“配合市“两会”,讲好首都故事,传播首都声音,这就是我们的英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们很荣幸成为翻译团队的成员,同时也深感学无止境,要想交出高质量的译文,非多学、多听、多看、多思考不可。”

外国使节看北京

今年,来自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法国等37个国家驻华使馆的38名外交官,应邀旁听了开幕式。此外,包括英国路透社、美国彭博社、日本共同社、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有线电视台、香港南华早报、澳门澳亚卫视等27家境外主流媒体的45名境外记者,参与了开幕式报道。

多年来,旁听市人代会已经成为驻华外交官和驻京境外记者了解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他们有些刚到中国不久,有些已经是在京生活多年的“北京通”。

大气污染治理、创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对外开放……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些“热词”,也是外国朋友们关注的焦点。

加拿大驻华使馆公使杜欣丽已经在北京工作生活了3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市人代会的开幕式,“报告里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对加强加拿大同北京、同中国的交流合作很重要。北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城市也越来越开放,这些重要的变化我要第一时间带回去分享。”

报告金句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We have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pursued progress while maintaining stability.

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惠民生,推动首都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We have come a long way in modernizing the capital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functions, a new growth model, bett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topgap measur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life improvement programs.

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五年的变革是深层次的,北京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发展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城乡面貌亮丽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

Our achievemen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have beenall-dimensional and profound. Inspiring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Beijing: the quality of growth has improved; the eco-environment has turned better; urbanand rural landscapes have become more beautiful; and the people have a stronger“sense of benefit”.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

We must disseminate the Xi Jinping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n Beijing and translate it into practices.

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优化提升“四个中心”功能

Implementing the new Municipal Mater Pla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apital’s function as “four centers”.

推动职住平衡

Promote employment near homes.

坚定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Implementing the special operation of upgrading through function transfer and remediation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Building Beijing into a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reating an advanced economic structure.

雷厉风行抓落实,功成不必在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条措施落到实处。

We must act resolutely and swiftly to prioritize enforcement, willingly create foundations for others’ success, make down-to-earth and sustained efforts, and have the perseverance to hammer away until a task is done without compromise.

撰文︱高枝 摄影︱饶强

来源:北京日报识政

编辑:TF003

展开
收起

来自英语的暴击,你过了吗?准考证号忘了怎么办?

官宣:2019年下半年全国四六级考试成绩2月21日10点开启查询!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奋战已久”的考试成绩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

请广大考试登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官网,并按相应步骤查询即可

方法二:中国考试教育网

网址:http://cet.neea.edu.cn/cet

请考生搜索中国考试教育网,点击成绩查询,点击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输入个人信息,查询即可。

方法三: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网址:http://www.chsi.com.cn/cet

请考生搜索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点击四六级查分,输入个人信息,查询即可。

方法四:支付宝

在支付宝搜索四六级查询,并点击英语四六级查询,并输入个人信息即可。

那么,以上的方法都需要准考证号,对于第一次准备四六级的同学或者有一些粗心大意的同学有可能会把准考证弄丢了,或者没有及时做备份,又想尽快知道自己的成绩,这时该怎么办呢?

别怕,小编教你一招:在浏览器上搜索英语四六级官网,点击进入,找到考生服务中的成绩查询,点击进入,在界面的右侧有一个常见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忘记准考证号怎么办,点击进入,并按步骤输入基本的个人信息即可找回。

那么小编就在这里先恭喜过了的同学们,如果这次没有拿到自己理想的分数的同学呢,也不要气馁,相信自己,下一次一定高过!

你们的四六级成绩查到了吗?欢迎再评论区讨论留言啊!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谢谢

展开
收起

英语冷知识:你知道“羊毛税”的起源来自哪里吗?

今天分享的这首童谣《Baa Baa Black Sheep》起源于中世纪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当时英格兰的羊毛驰名全欧洲,出口非常大。

国王爱德华一世看到了这里面的财源,开始征收“羊毛出口税”。

因此人们辛苦养殖绵羊,羊毛剪下来后,一份要交税给国家,一份要交给教会,最后自己辛苦劳动就只得到了三分之一。

这首童谣已经流传了280多年,在欧美国家家喻户晓,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会唱。

这首童谣非常的朗朗上口,很适合低龄幼儿学唱,在了解了童谣的背景后,和豆豆君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01:19

Baa baa black sheep

黑绵羊咩咩叫

Baa baa black sheep

黑绵羊咩咩叫

Have you any wool?

你有没有羊毛?

Yes sir, yes sir

有有有,先生

Three bags full.

我有整整三袋毛

One for my master,

一袋送给男主人

One for my dame,

一袋送给女主人

And one for the little boy

一袋送给巷子里

Who lives down the lane.

住着的小男孩儿

词汇——

black [blk] adj. 黑色的

sheep [ip]/[ip] n.羊,绵羊

wool [wl] n. 羊毛

full [fl] adj. 满的,完整的

master ['mɑst]/['mst]n. 主人

dame [dem]/[dem] n. 夫人,女主人

lane [len]/ [len] n.(乡间)小路,小道

拓展——

1.句型;

Have you any wool?

你有羊毛吗?

这是英式英语的表达。

我们接触得更多的美式英语一般说

Do you have any wool?

2.小知识

goat 、 sheep 和 lamb 都是羊,到底有什么区别?

简单讲:goat 是山羊,主要生活在山区;

sheep 是绵羊,身上有厚厚的羊毛( wool );

lamb 用英语解释是 a young sheep ,小绵羊。

豆豆君今天的趣味分享就到这里啦!

一起坐等明日更新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便,请联系删除。

编辑:蓝希

展开
收起

10个来自中考英语试题的句子,很长,很难翻译,不信试试吧

引言:

同学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最怵头的就是遇到比较长的句子,因为这种句子结构复杂,稍有不慎,就会翻译成相反的意思,导致出错。今天我从往年中考试题上找到10个较长的句型,来讲一下翻译的技巧。大家可以先根据我的解析自己尝试着翻译一下,再和我给出的译文对比,译文在文末给出。

(1)

It’s interesting to have a chance to teach English abroad because you se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education system.(19words)

解析:这是由because引导的主从复合句,because前面的是主句,后面的是从句。前面的句子是我们初中的重点句型结构:It’s +adj+to do sth 做某事怎么样的意思。

(2)

I am teaching in Belgium (比利时) this year and I have realized that there are some big differences.(17words)

解析:这是一个有and连接的并列句,前后两个句子地位一样,没有谁是主句谁是从句的区别。但是and后面有一个宾语从句,就是后面that引导的句子是realized的宾语。

(3)

As I am working with older students who are aged from 16 to 18, I have also noticed that they have more subjects than I did at their age.(29words)

解析:这句话逗号的前面是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这个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是who,修饰前面的students;后面是一个含有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由that引导。

(4)

The first reason I love swimming is that I feel totally relaxed whenever I leave the pool.(17words)

解析:这句话比较复杂,里面出现了好多从句。“I love swimming”是定语从句,修饰reason;is后面的that到最后是一个表语从句,表语从句里面还有一个whenever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5)

Not only is it good for your health, but you never know when you’ll need your ability to swim.(20words)

解析:这句活有一个not only引导的倒装句,把is提前了,同时还是not only but also组成的复合句,know后面还有一个宾语从句。

(6)

Just as you are reading letters and find meaning in them, musicians read notes and create meaning in the form of music.(22words)

解析:as在这里是“和……一样”,逗号前面讲的是人们通过字母获取意思,后面一句话说的是音乐家从乐谱中创造音乐。

(7)

I can read the ideas or hear the works of someone who lived hundreds of years ago, which is really exciting.(21words)

解析:这里面有两个定语从句,一个是有who引导的,修饰前面的someone。一个是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前面整句话。也就是说which指代的是前面这句话的内容。

(8)

In the same way, styles of music are different around the world, giving us the chance to understand many different cultures.(21words)

解析:这句话的难点在最后一部分,giving一直到最后在这里做伴随状语。

(9)

When I’m happy, I want to sing and dance to a happy song to celebrate my happiness; and I listen to slow and quiet music when I’m feeling down.(31words)

解析:这句话虽然单词个数最多,但是并不难,句型结构比较对称。When引导两个时间状语从句。

(10)

However, when the Ming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建立), the army caught Ma Wenhe and took him to one of the emperor’s sons, Prince Zhu Di.(24words)

解析:这句话有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后面的主句有两个并列谓语,一个是caught,一个是took。

译文:

(1)有机会到海外教英语是有趣的因为你会看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系统。

(2)今年我在比利时任教,我已经意识到有一些很大的不同。

(3)当我和那些16到18岁的更大一点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时候,我也注意到他们拥有比我在那个年龄更多的科目。

(4)我喜欢游泳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我离开游泳池的时候我感到完全放松。

(5)不仅它对你的健康有好处,而且你从不会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游泳的能力。

(6)就像你阅读字母从中发现意思一样,音乐家阅读乐谱创造音乐形式的意思。

(7)我能读懂千百年前的那些人的想法和听到他们的工作,这真的是令人兴奋的。

(8)同样,世界各地的音乐类型不同,这也给了我们理解许多不同文化的机会。

(9)当我开心的时候我想唱快乐的歌和跳舞来庆祝我的开心,当我感到消沉的时候我听缓慢的和安静的音乐。

(10)然而,当明朝建立的时候,军队抓走了马文和把他带给皇帝的一个儿子,太子朱棣。

展开
收起

这些英文单词来自中文!你竟然不知道!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英文单词来源于法语和阿拉伯语,但你知道吗,其实还有很多英文单词来自中文!

什么?Ping pong?

错啦!不能只根据读音来判断这个英文单词是否来自中文,而要考察起源。

比如乒乓球是驻印度的英国军官发明,原名是 table tennis,20世纪初一个美国制造商用拟声词申请了 ping-pang 作为商标名。后来传到中国,乒乓两个中国字,原有其字,也是象声词,正好借用,这才有了"乒乓球"。

什么?"Ketchup 番茄酱"来自中文?

没错!番茄酱是西方国家很常见的调味品,也叫 tomato sauce。

但是 "ketchup" 这个单词其实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一种叫鲑汁的调味品,根据厦门话发音,拼作 ke-chiap。后来被广泛传播于东南亚,拼法略变形为 kecap。后来被英国人带回英国,将主料改为番茄,成为了西方最常见的调味品。

在这个文化交融的时代,中西方文化相碰撞,总有一些惊喜之处,而当英文当中没有能够合适描述的词汇,音译就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

· Ramen 拉面

· Dim Sum 点心

· Tai Chi 太极拳

· Feng shui 风水

· Mahjong 麻将

除了音译,按照中文意思翻译成英文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新词汇创造方式。

比如:

· 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 Brainwash 洗脑

· Lose face 丢脸

你还知道哪些来自中文的英语单词?欢迎留言分享给我们!

展开
收起

中英双语阅读:巧克力来自哪里?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中英双语阅读,巧克力来自哪里?这段时间实际上还在把之前的草稿内容不断整理出来,过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原创课程内容出来了。

英文原文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ere the chocolate in your favorite candy bar comes from? Chocolate comes from the cacao tree, which grows in warm, tropical areas of West Africa, Indonesia, Malaysia, Mexico and South America.

Who eats the delicious chocolate made from the cacao grown in these places? The majority of chocolate is consumed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his probably sounds like a familiar story—developing countries produce cheap raw materials that are produced and sold as finished good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Generally, that is what happens with chocolate. Large chocolate companies buy cacao beans at a low price and produce cocoa and chocolate products to sell at a high price.

But the familiar story has a new chapter. Beginning in the 1980s, some consumers learned that cacao farmers were living difficult and uncertain lives. The farmers received money for their crops based on world markets, and the market price for cacao was sometimes so low that farmers received less for their crops than the crops had cost to produce. In response, groups of consumer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e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s to make sure that farmers of cacao, as well as coffee and tea, would receive fair and consistent prices for their crops.

Fair trade organizations help farmers by buying cacao beans or other products from them directly at higher-than-market prices without“middle men” such as exporters. Fair trade organizations also encourage farming techniques that are not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or to farm workers, for example, growing cacao without chemical pesticides or fertilizers in the shade of rain forest trees.

One organization, Equal Exchange, helps farmers set up farming cooperatives in which they can share resources and work on projects such as community schools. Another, Fair Trade Labe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FLO), guarantees that products bearing its label meet standards that improve the lives of growers and producers.

The results of fair trade are a better standard of living for some farmers and nicer chocolate bars made with organically produced cocoa that consumers don’t feel guilty about buying. And although fair trade chocolate is somewhat more expensive than other chocolate and now makes up only 1% of chocolate sold, the fair trade idea is spreading quickly. You may soon see fair trade chocolate right next to the more famous bars in your favorite store.

中文翻译

你可曾想过你最喜欢的巧克力糖果从哪里来?巧克力来自可可豆,可可树生长在温暖的热带地区——西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和南美。谁吃过生长于这些地区的可可做成的美味巧克力?大量的巧克力销往欧洲和北美。这或许听起来像一个熟悉的故事—发展中国家生产廉价的原材料用于制造并且最终以成品销往发达国家。通常巧克力的生产过程就是这样。大型巧克力公司以低价收购可可豆,然后生产出可可和巧克力商品,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售。

但是熟悉的故事有了新的篇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消费者得知可可农民生活困难且不安定。农民根据世界市场情况靠农作物赚钱。可可市场价格有时候太低以至于农民收到的价钱比农作物成本低。为此欧洲和美国的大量消费者成立了公平贸易组织,以确保农民的可可、咖啡和茶将获得公平一致的价格。

公平贸易组织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农民们的可可豆和其它商品以帮助他们,而不用经过中间商如出口商。公平贸易组织还鼓励发展那些对环境和农民无害的农耕科技,例如,种植可可时雨林的范围内不使用化学杀虫剂和化肥。一个名为“公平交易”的组织帮助农民建立农业合作社,他们可以共享资源、共同完成项目,如社区学校。另一个国际公平贸易标价组织(FLO)则确保带标价的产品达到标准从改善农民和生产商生活。

公平贸易带来了好结果。有些农民生活标准提高了,有组织地生产出更好的巧克力棒,这让消费者买起来不用再内疚了。虽然公平贸易的巧克力比其他巧克力贵,只占据了巧克力销售的百分之一,但是公平交易的理念迅速传播开来。你也许很快就会在喜欢的商店里看到你喜欢的巧克力了。

我是大刘,希望和你有更多的交流。微信ID:大刘的英语世界

展开
收起

考研英语阅读题真题都来自哪里?这些国外期刊你都听过吗

考研英语的真题多做几套,发现阅读题的内容涵盖题材十分丰富,主要都是来自英美国家一些享有较高声誉的权威报刊杂志,文章题材具备时效性,文章内容包罗万象,主要针对当年的热门话题,包括了社会、自然、人文、科学等各大领域。那到底都来源于哪些期刊呢?新与成商学院小编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吧!

1、《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在全球发行。《经济学人》的文章一般没有署名,而且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杂志的写作风格十分有特色,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

一般人把《经济学人》看作是一份杂志,因为它每周出刊一次,而且采用杂志专用的光面纸印刷。但是《经济学人》认为自己是一份报纸,因为它每一期除了提供分析与意见外,还试图报导整周发生的所有重要政经新闻。

2、《时代周刊》(Times)

《时代周刊》又称《时代》,是在1923年正式创立,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创办的的宗旨是要在忙碌也有余力接触世界大事,该刊的特色是将一周的新闻加以综合组织、有条理的分类,并提供背景材料,进行分析。

作为美国第一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打破传统垄断的大众性期刊,经常会大量使用各类相关性的图片和精确数据制成的图表穿插在文章之中,这种编排风格深受广为国内外新闻杂志的喜欢,并纷纷为之效仿。

3、《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传统的版面风格高贵、严肃,但拘谨保守,版面上一片灰色,被称为“灰贵妇”。在新闻报道方面《纽约时报》将自己看作是一份“报纸记录”,但假如它真的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报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

《纽约时报》的社论在业界都是被认为相对开通的,但是实际上它的社论是由许多观点迥然的作者撰写的,所以整体的观点并不统一。《纽约时报》在美国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它是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晨在上班前,从地铁站花2美元买一份《纽约时报》已经成为许多美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4、《新闻周刊》(News week)

《新闻周刊》(Newsweek),创立于1933年2月17日。《新闻周刊》是美国时政杂志中因评论优秀而获得荣誉最多的周刊,与《时代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称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它在美国大众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仅次于《时代》周刊的。

《新闻周刊》曾在克林顿性丑闻、“911事件”等负面报道中一马当先,让政府下不来台。考虑到近年来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强劲复兴的大背景,《新闻周刊》在派系斗争中光荣挂彩也显得顺理成章。

对于我们考研人来说,了解这些国外大环境的整体背景,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对于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全局思想非常有用。从体裁上看,大纲要求考生能够顺利读懂四类文章,分别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应用文。

不过,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大多为说明文或者议论文。针对这两类文章,大家应该研究出有不同的阅读重点和策略。另近年来文章的趋势,时效性越来越明显,所以我们阅读的范围也就小了很多。多了解这些杂志期刊,你会发现英语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展开
收起

英语起源于哪种语言?事实上所有的欧洲语言都出自同一语系!

大家好,这里是史说佳话,今天我们带大叫了解一下欧洲的语言。语言是文明的象征,也是文明传播的基础,但因为地域的阻隔,各自国家也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的语言,不同的语言的文字不尽相同,但在结构上肯定会出现相同之处,其中英语因为其结构的简单性在语法上很容易学习,但因为庞大的词汇量而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而汉语却恰恰相反,所需词汇不多,但在语法的变换上十分复杂,这也就导致了中西方的不同思维模式。英语的起源是在欧洲,但它也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而且罗马帝国时期欧洲的语言远没有现在那么繁多。

罗马帝国当时主要使用两种语言,东边是希腊语,西边是拉丁语。希腊语的流行很容易解释,毕竟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泉,而拉丁语的流行也有它的道理,尽管最初只有罗马人说拉丁语,但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大,在西罗马帝国覆盖之下的地区也都开始说拉丁语,包括现在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这种语言的流行不是来自于国家的推行,而是人民的自发行为,一方面是因为罗马皇帝对于国家的控制不像东方君主那样专制,另一方面是因为臣民切实感受到了罗马帝国对自己的保护和便利,因此拉丁语盛极一时。

但拉丁语也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产生了口音的变化,在意大利说的拉丁语和在法兰西说的拉丁语口能就不一样,西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拉丁语也开始跟着分裂,因此这些不同口音的拉丁语又被统称为罗曼语系或罗马语系,也就是现在的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之后日耳曼民族开始入侵欧洲,因此欧洲北部日耳曼语开始流行,当时的同一国家境内南北可能说着不同的语言,主要是罗曼语和日耳曼语,但还有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等小语种被少数国家使用。但这些语言都由印欧语系演变而来,“欧”是指欧洲,“印”是指印度的梵文也是出自印欧语系,真实一个庞大语言家族!

日耳曼民族征战欧洲,但对于欧洲的大致语言格局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不同的语言有所混合,在当时又没有来自学校或者国家的权威去纠正,因此语言的发展愈加复杂。但是在英国日耳曼语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因为英国经常被外族侵略,大多是日耳曼民族,维京人说的也是日耳曼语,于是英语也渐渐从中产生。英国第三次被入侵带队的是法国诺曼底的威廉公爵,他们说的是一套独特的法语,属于罗曼雨鞋,但其中有很多拉丁词汇,于是英国在威廉公爵的长期统治之下,初见雏形的英语中有加入了大量的法语词汇,英语词汇数量陡增,毕竟是多种语言混合的结果。

说回拉丁文,尽管在罗马帝国时期兴盛,但因为拉丁口语在民间的逐渐消亡,拉丁语只能单纯的作为书面语言使用,当时的教育工作并不发达,大家主要使用的是口语,而书面语言拉丁语对他们来说就像一门外语一样,于是地方上的书面语言开始崛起。但尽管诸多学者想要恢复拉丁语往日的繁荣,他们的努力却是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地方语言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因此拉丁语逐渐像罗马帝国一样变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植物学上“属”“名”的命名方式也是来自于拉丁语。

展开
收起

你知道吗?其实英语中这些词都是来源于中文(上)

不同的语言之间会相互的影响,曾经被嘲笑的“chinglish”(中式英语),也会对英语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翻身做主人”,被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广泛接受。今天羚羊君(aa-acad)来带大家看看英语中有哪些来自中文的“舶来词”吧!

1.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这个表达方式在英语国家出现得十分高频,其实就是地地道道的“chiglish”,相当于一个字一个字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羚羊君(aa-acad)在英国的时候,和朋友打招呼的时候除了会说“alright mate”也经常用“long time no see”,不少英国人美国人也常常使用。

2.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你行你上啊,不行别哔哔

2014年,这个表达已经被专门收录各种英语俚语的线上字典urban dictionary 收录。据说这个表达的来源是这样的,2014年春晚后,方舟子发表微博质疑小彩旗没有转圈转够4个小时,方舟子称:“这不科学。镜头没拍到小彩旗的时候,她一定在休息!”。冯小刚回复:“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i bi”。

3.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

这个表达也是直译的中文汉字,羚羊君(aa-acad)认识的英语为母语的朋友们,基本上用起这个成语来都是轻车熟路。比如春运期间去高铁站坐车的英国朋友,也会感叹一句 “ Oh my gosh!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4.niubility——牛逼

这个词巧妙运用中文“牛逼”的发音+英语的“lity“作为后缀,让羚羊君赞叹:“高!实在是高!”这个词本身也很“牛逼”,因为它被牛津词典正式收录了哦。

5.zhuangbility——装逼

和niubility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个流行词汇就是zhuangbility了,同样也是中文发音+英语后缀的巧妙结合。

展开
收起

TutorABC英语课堂:我来自中国用英语怎么说?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达

关于“我来自中国用英语怎么说”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我们学英语的时候,往往第一课老师就会教我们我来自中国用英语怎么说。其实,关于我来自中国用英语怎么说的答案可并不只有一种。

当有人问“Where do you come from?”你来自哪里?

我们可以自豪地回答:I come from China.我来自中国。

除了这个回答,我们还可以说I am from China.我来自中国。

当然,如果你想说我是中国人,也可以说I am Chinese.

其实在英语里,有很多相似的意思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平时不妨做个有心人,学习一句话的多种说法,这样不仅可以训练我们的英语能力,还能够增长英语词汇量。

例如,如果我们要去洗手间,中文我们会说去方便一下,或者说上个洗手间,也可以说人有三急,而英文里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

英语中厕所的说法有toilet(厕所),public lavatory(公厕),bathroom(浴室),rest room(洗手间,休息室),water closet(水冲厕所,这个就是W.C.的来历,不过国外基本上已经不用这个词),powder room(化妆室),ladies’room(女厕所),women’s room(女厕所),ladies’lounge(女厕所),men’s room(男厕所),gentlemen’s room(男厕所),loo(私宅中的厕所),John(厕所,属于俚语)。

是不是没想到光是解决个生理需求,还能学到这么多关于厕所的英语单词。再说到如何问路找厕所,英语里也有很多“文雅含蓄“的表达方式。

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re the loo is?

请问,厕所在哪里?

如果你在朋友家做客,想上厕所,不如直接这样问男(女)主人,相信他们一定会为你指路的。

Where‘s the John?

男厕所在哪?

John是个在美国极为常见,甚至通俗到烂大街的名字,如果有人问你 Where‘s the John?可不是在找人啊,其实是询问男厕所在哪里。相对应的,the Jane被用来指代女厕所,Where’s the Jane?就是在问,女厕所在哪里?

I have to make myself comfortable.

我想要去放松一下。

这句话非常形象,忙碌的我们有时会不会觉得,去厕所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放松一刻呢?

May I wash my hands?

我可以洗下手么?

去洗手间洗手,的确是很应景也委婉的说法。类似的说法还有,Anyone wants to wash hands? 哪一位要洗手?其实就是在问,有没有人要去厕所?一般似乎女生们都喜欢成群结队去厕所,这一点国内外都没有差别。

还有些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说法,经常让初学英语的我们要思索好久。

I must see a man about a dog.

这句话乍看之下似乎是在说要为了狗的事见个人,而实际上却是委婉地表示说话人因为一些不方便直说的原因将要紧急地离开,例如去上洗手间等。有时候,人们也会用“see a man about a hors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其实,因为doghouse这里指代厕所,因此,说话人其实表达的是我要去上厕所。这句话一般男士说的比较多。

男士们有时也可以说,I have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我不得不去响应自然的召唤,或者直接说Nature calls me.大自然在呼唤我。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可不就是响应自然的号召么?

如果女生想要优雅地进行表达,就可以说I want to pick some flowers.这里的摘几朵花,其实说的就是想要去洗手间一下,有时女生们也会说上洗手间去补个妆,英文里类似的说法就是,I would like to powder my nose.

学了以上的各种说法,以后交流就不是干瘪的一句话啦!通过不断地积累,同一种含义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英语来表达,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