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英国留学

去英国留学,中国学生比外国人多,你还去吗?

有人说,去英国留学读研,目之所及哪哪儿都是中国人,简直就是一个新东方啊。那么,中国学生比外国人多,还值得去留学吗?

想想也是哈,漂洋过海送娃留学,满屋子的东方面孔,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一看就是龙的传人。一年下来,英语没有提高,各地方言精进了不少。如果再来一个华人教授,得,这和国内上大学并无差嘛!怕是留了一个假学!!!

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基数越来越大,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加上大半个世界留学市场都是崇尚高学历的亚裔学生撑起的,而中国又是亚裔中的大多数。

热门专业留学,避开国内同胞的可能性确实不高。英美等世界一流教育强国均是如此。2019年英国大学最新申请数据,去英国留学的人数已经增加到10.6万人,其中6万是硕博生,4.6万是本科生,中国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地。

出现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

① 国民经济能力的大幅提升是关键;② 西方文化思想的熏陶使得大批父母希望通过留学”镀金“给孩子更好的未来;③ 商科、金融等热门专业”扎堆“现象明显,王牌专业、王牌院校和各大排名都是硬参考指标。④ 英国各种欢迎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但是,很多同学还是在考虑,如果出国留学,有着过多的中国留学生,那留学还有啥意义吗?这样的学还值得留吗?

其实吧,也不尽然是中国留学生,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的数据全日制研究生中,英国学生也占到了47%,所以绝不会出现全是中国人的窘境。

当然了,这也跟你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有关系,就比如以下几所学校,中国留学生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那么一丢丢:

1、曼彻斯特大学(>>录取评估)

有同学调侃:曼大商学院hr,一半中国人一半印度人,5个英国人。虽然是笑话,但可以看出整体的学生状况了。曼大共40000多学生,教职工就超过10000,每年会60000个来自世界各国的入学申请,也是全英申请人数最多的大学。2、利物浦大学(>>录取评估)

利物浦大学与中国的多个大学有联合办学项目,因此每年都会有大批中国留学生前来深造。3、伯明翰大学(>>录取评估)

据说,伯明翰大学的商学院的 MBA和经济学院的各个硕士专业,差不多每个班的中国留学生都占到了70%以上。尤其是会计专业、营销专业、银行学和金融学,每个班的中国学生都占到了90%。怪不得说伯明翰大学最挣钱的学院是商学院、经济学院和公共政策学院呢!4、谢菲尔德大学(>>录取评估)

中国留学一多半是来学习谢菲尔德大学的商科,金融管理、工商国际管理、新闻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商科的华人学生“人满为患”。尤其是中国学生偏爱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新闻专业,基本占全部学生的一半。除了以上院校受中国留学生欢迎,还有鼎鼎大名的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卡迪夫大学以及耳闻能详的考文垂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在专业的选择上,商科,管理会计金融,法律,艺术设计,经济学无疑都是留学生们的最爱,无论在哪个学校,必然会碰到中国留学生的。

怎样才能避免“留学撞衫”呢?

如何才能避免中国人扎堆,那只能避免那些热门的专业,避免大家都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但是这个方法很牵强,也不建议大家这样做:为了国际生的比例去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冷门专业和学校。当然中国留学生多不全是坏事啊,有相对多的中国学生,意味着在留学最初的缓冲期更方便互相帮助。毕竟出门在外,一个人孤苦伶仃,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生活,有一个黄皮肤的同胞,更为亲切,也更容易发展革命友谊,经历过最初的缓冲期,再主动跳出一定程度的舒适圈,在异国主动寻求当地学生交际,参加社团,打工兼职,还有更多机会接触世界各地的人,怕啥呢?而且,同胞同学在将来碰面的几率会比外国学生更大,人脉资源更为稳固,没准就是你未来事业的中国合伙人呢!「对不起,我们只要天才」2019美国高校申请信号

2019全球生活成本最贵城市,英国5城入围!

留学欧洲哪些大学最省钱?来看欧洲生活费最低大学排行榜!

现在去美国读研究生一年30万还是40万,需要准备多少够用?

展开
收起

英国留学你找到自己真爱了吗?这份英国大学生恋情研究有点意思!

大学是一座知识的殿堂,千千万万的学生在那里秉烛夜读,但同时它也可以是爱情的伊甸园,催生出无数的亚当和夏娃。我想,去英国留学的小伙伴们,肯定或多或少地期待过找一个英国男朋友/女朋友吧?毕竟在异国他乡,如果能找一个人陪伴自己,那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如果最后还能修成正果,那岂不是太太太美妙了,对不?!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话,那一定要看看下面的内容,因为它会用科学的依据告诉你——在英国,哪个城市的大学生最有可能在大学期间找到真爱?哪所大学的学生最希望与另一半修成正果?哪个专业的学生最后悔大学时和另一半分手?

英国大学恋情研究

这项研究是由One Day University Love League发起的,起因是为了纪念爱情电影One Day。电影One Day 改编自英国作家大卫·尼克尔斯(David Nicholls)的畅销小说《一天》(One Day)。

这个浪漫喜剧故事是关于两个爱丁堡的毕业生——德克斯特(吉姆·斯特吉斯饰)和艾玛(安妮·海瑟薇饰),他们在毕业晚会那天相识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可是第二天他们就要面对新的人生旅途,所以他们约定成为好朋友,然后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们每一年都在这一天见面。

20年中,出身工人家庭的艾玛努力地工作,想让生活变得美好,但一切并不如她所愿,而有钱的花花公子公子德克斯特的生活也逐渐陷入了困境。俩人的人生不断地相交再分开,相交再分开,其中贯穿了陪伴、争吵、希望和失落。在最后,两个人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寻觅的人其实就在身边,然当这时其中一方却遭遇了车祸….(尽量给没看过电影的同学留一个悬念啊,哈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来看看。)

真爱大调查

尽管在电影里,男女主角并没有在大学里就相爱,但现实中,可有不少的同学真的爱上了自己的同学喔:One Day University Love League调查、采访了两千多个英国毕业生,最后得出数据:有20%的英国学生在校园里找到了他们的真爱。比如我们最熟悉的一对——剑桥公爵威廉和凯特。他们就是在圣安德鲁斯大学里相遇、陷入热恋,然后一起步入了婚姻。

根据数据,在爱丁堡的毕业生中,只有16%的人在大学里遇到了心仪的另一半,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是最后结婚了。不过也不用会这剩下的四分之三而感到遗憾,因为他们当中还有一部分人,会在多年后擦出对老同学的火花~~有趣的是,在采访的人当中,相比女生,男生更有可能在3年的大学学习中遇到另一半。并且他们也最遗憾没能和对方走到最后。并且,他们更有意愿和对方结婚(54%)。(um…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女生们不缺人追,hhhh~不过也为男生们的专情点赞!)

此外,数量相当多的男生承认“不排除重燃大学旧情的可能性”(47%)、在一次偶然的相遇后,也许会和大学里的旧情人重新在一起(39%)。我们再来看看女生的数据,相比之下,女生就显得更矜持,仅有13%的女生愿意考虑旧情人~

专业差别

研究的结果发现,分别有20%的男生和18%的女生认定他们的大学男/女朋友就是他们一生的true love。这个数字也会随着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那些最有可能在大学里找到真爱的人,一般都是旅游tourism或者交通transport专业的学生(37%)。而其他专业的数据则是:Business / Management (27%),Social / Policy (27%),Languages (24%),Marketing / Comms / Media (21%),Religious Studies (21%)。令人遗憾的是,有一群人是非常“不幸的”,他们的专业是最不可能找到真爱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同学...

对此,爱丁堡大学的关系学专家DrLars Penke解释说,“如果你的学科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性别比例,会更容易找到另一半。这也是为什么学物理的人和学计算机科学的人很难在大学里找到另一半的原因之一。”

另外,其他有意思的研究结果还包括:

1. 宗教研究专业的学生最可能在毕业后与恋人结婚(80%),其次是商科/管理类专业(73%)。为什么学宗教的学生结婚比例这么高?难道是因为他们冥冥中知道了对方就是对的人?

2. 商科/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是最后悔大学分手的一群人,其中52%的学生认为他们曾经找到了爱,但最后弄丢了。面包和爱情,不可兼得啊~

3. 戏剧专业的学生是最“无情的”,在“你是否为大学里的分手而后悔?”的比例中,他们最低....咦,是不是有句话叫做“戏子最无情”来着?开个玩笑啊!

地理位置的差异

看过了专业差异后,咱们再来看看地理差异。你认为哪座城市的大学生真爱比例最高?答案是,牛津(35%)!而且牛津的同学们也是最可能嫁(娶)那个TA的一群人(79%)。我最初还以为是剑桥,毕竟关于英国大学的爱情故事,我只能想起那位写过《再别康桥》的徐志摩先生。他也是写情诗的一把好手喔~

其他的城市还有:York (29%),Durham (25%),Liverpool (23%),Manchester (21%)

而表现较差的城市有:Warwick (11%),Glasgow (11%),London (14%),Cardiff (14%),Nottingham (14%),大都市伦敦竟然只有14%!那里的同学们都忙着去看博物馆、看展览了咩?

还有别的调查显示,杜伦大学的同学结婚比例多达70%。在大家看来,这已经是一个特别高的数字了。要理解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首先你需要了解下杜伦这个城市,它在英国是一个比较小的城市,小到什么地步呢?就是你去约会的时候,如果你坐在Bailey餐厅靠窗的座位,那么你的室友、你的好朋友,甚至是你的爷爷奶奶都可以看到你。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它很小,才促使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同一个人待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的相处不产生深厚的感情才怪吧。

对于这项研究,Dr. Penke总结说:“你最可能从那些你晨昏相处的人当中找到另一半。大学生们,确实处在寻找爱情的年龄,他们很幸运,因为他们周围有太多的可能性。他们周围的人大多有着和他相同的学历背景、对某一学科的热爱。而这两点,对于一段长期关系的建立,是很重要的。”

你呢?你现在心里的ta是你的同学吗?你会愿意嫁给/娶你的大学同学吗?

来源:英国留学中心

展开
收起

出国留学的都是学习不好的吗

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人觉得出国留学的都是学习不好的,高考没考好的,大讲堂只能说你想多了,现在世界之间国与国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是因为这个国家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想去日本留学是因为喜欢动漫;想去韩国留学,是因为想要学习韩国化妆品的制;想去英国留学,是因为当地的绅士教育。而且想要出国还是非常难的。

想要出国,首要的工作就是学习当地的语言,如果是留学韩国,那么韩语能力考试(TOPIK)3级(本科)或在4级(插班生或研究生)以上成绩取得者。这样才可以获得出国留学的资格,当然了,如果你的韩语能力考试成绩高,入学还是可以获得奖学金的,如果在校成绩非常好,也是可以获得非常高额的奖学金。但是在国外的大学读书,需要成绩合格,而且要有作品,这些都需要自己用心去做,用心去学。

高考不是检验成绩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国内,高考的作用对自己的人生影响确实很大,高考考不好,到不了211,985好大学,但是选择留学,却可以到全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读书,最后获得证书还是国内教育部认可的证书,何乐而不为呢?

TOEFL, SAT, GRE等考试一年会有多个场次,同学们有机会适应考场,调整到最佳状态。此外由于考试场次多,每场的参考人数也会少一些,所以不会有太强烈的竞争感和压力,这有利于容易紧张的考生正常发挥。并不像高考,十年磨一剑,全靠一次考,再次复读的话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大家对身边出国留学的人不要抱有偏见。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但是到达终点的时间却不一样,每个人都在过程中拼尽全力,只是获得的结果不同,而且出国留学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所以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学有所成。

展开
收起

以家人之名:子秋提出留学,李海潮为何会生气?谁先说出来很重要

《以家人之名》是一部亲情味很浓的电视剧,而像李海潮这样善良的父亲,注定会被一群孝顺的儿女环绕,幸福安康的生活下去。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李海潮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收养毫无亲缘关系的贺子秋,只是因为他心疼这个叫过他爸爸的孩子,不想看着他在乡下种地,所以出钱出力养育他,把他当亲儿子对待。

后来赵华光来了,打算用100万买回儿子,还要带子秋去英国留学,被李海潮一口拒绝了。因为赵华光对李海潮全无感激之情,这样拿钱买断关系就是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李海潮不可能为了钱卖儿子。

李海潮不答应,赵华光就来捣乱,他不是害得李海潮面馆停业,就是害得尖尖摔下楼梯,手段极其恶劣,看来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子秋对赵华光完全没有感情,也不接受他的一切馈赠,对孩子不闻不问了这么久,哪有一来就能和好如初的。人就是人,是有感情会怨恨的,谁值得孝顺,孩子心里都有一杆秤。而且去英国,就意味着离开李海潮和尖尖,他是不会答应的。

可是后来李海潮累病了,子秋为了减轻他的负担,慢慢开始改变主意,决定接受赵华光,离开李海潮,去英国留学。

李海潮也是经历了很多思想斗争,也听了几个人的意见,终于他下定决心了,放子秋去英国留学,而且决定劝说子秋答应。

既然子秋和李海潮都想好了,而且决定是一致的,那就是去英国留学,那为什么当子秋先说出来时,李海潮反而情绪突变了呢?因为这件事太敏感了,由谁先说出来很重要,这是门艺术。

在此之前,李海潮见过了贺梅,他终于想通了,让子秋走是为他好,去留学的确能让他变得更好,而强留就是限制他的发展,出于对子秋的爱,李海潮决定让他走。

李海潮还听过凌和平的意见,只不过凌和平比较在意李海潮的得失,不想他做一只替别人孵蛋的傻鸟,所以他的意见比较中肯,觉得李海潮不应该放子秋走,怕子秋一走不回头。

可是李海潮很乐观,他相信子秋是一只认窝的小鸟,翅膀硬了会自己飞回来,那么短暂的离开,就只是为了羽翼丰满,是一件好事。同时,他觉得子秋一定不会同意离开,所以做好了准备,打算劝说他答应。

如果这件事是按李海潮的想法顺序进行,那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没想到正当李海潮准备开口的时候,子秋先说了出来,李海潮的逻辑和信任被打乱,他陷入了犹豫中,情绪一下就跌落了。

按照常理来说,赵华光那么有钱,他能让子秋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事实无论对子秋还是李海潮,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而子秋接受这一切,也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只要他不忘记李海潮就行了。

李海潮怕就怕子秋被撼动,毕竟金钱的诱惑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颠覆一切情感。还好子秋不是那种人,李海潮很欣慰,他以为子秋不会离开他,不会答应去英国,没想到子秋主动说出要去英国,所以才让李海潮情绪失落。

他没有想到子秋愿意去留学,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坚定不移坚决不走,他准备好了的一车话都没机会说,子秋就已经有了主意,这样的变化让他有一丝不安。

如果是他劝说子秋走的,那么子秋就是听话孝顺,但如果是子秋自己提出的,那么李海潮就有可能会胡思乱想,会犹豫,因为一颗想飞的心,还会不会再回来很难说,所以李海潮沉默了。

其实,子秋只是不想增添李海潮的负担,他负担尖尖一个孩子就已经很辛苦了,培养一个大学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再说了,赵华光的钱不用白不用,用他的钱让自己有个好前途,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子秋有良心,他不会忘了李海潮,会回来孝顺李海潮。如果子秋没有良心,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就是绞尽脑汁也会走的,谁又留得住?

所以李海潮放也得放,不放也得放,强留性质就变了,结果也不一定好。但这件事,如果由李海潮先说出来,效果会更好,起码不会产生误会隔阂,大家觉得呢?

展开
收起

超详细!2020年英国留学生看病+拿药指南

在英国留学期间

如果身体抱恙,该如何应对?

莫慌!

下面就让颇有经验的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说多了都是泪ε=(ο`*)))唉。。)

至于我为啥会有看病的经验,那必然是我之前生病了然后去被迫看病了TUT(大家不要紧张,这个跟病毒无关哈)。

事情开始于一次非常奇葩的过敏,就是我某个非常平常的晚上突然觉得右眼皮有点痒,于是乎就轻轻挠了一下,然后眼皮就红肿了。

当时没太在意,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情况不太妙,我的两个眼皮+上下嘴唇+左右手都神奇地肿了起来,就仿佛被马蜂蜇了一样。

发现这一情况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肾脏出问题了,紧张到不行开始胡思乱想。最担心我不能继续在英国留学而要被遣送回国。

我当时真的是吓到懵逼,然而孤身一人在外,凡事只能靠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去看病了。

这个时候,我就非常庆幸自己之前提前在校医院注册了GP。说来也是巧,我当初注册的GP主要是想去配眼镜和预防我牙套出问题,没想到提前派上了用场。

想来很多来英国留学的宝宝都听说过GP,但很多人感觉并不是很了解。那接下来就插播一下它是个啥~

英国GP

英国的基础医疗对于民众来说是免费的。这里的基础医疗指的就是你居住地所在的GP,相当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英国想要看病的话,必须首先在居住地附近一家GP进行注册,类似于医保定点。一般如果是在校学生的话,学校网站上都有注册的信息,操作都是在网上进行。不过英国这边感觉比较严格,你只能在你注册的这家GP看病,而且需要提前预约。除此之外就只能去附近的walk-in center看病(一般每个镇都有一个,不用预约直接过去就好)。

注册GP后收到的确认信

英国的医院据我了解是不能直接过去的,必须是先去GP看病,GP觉得问题他们解决不了,才会把你转到当地的医院。

英国的医院规模都比较大,在雷丁有一家伯克郡属医院,离雷丁大学伦敦路校区比较近。从外表看像一个帕特农神庙的翻版。虽然在国内大家基本上都是有病就往医院跑,但是在英国还是不希望大家有去到医院的机会,毕竟去了就代表情况真的不妙了。

我是在学校的校医院注册的GP,叫做University Medical Practice,在学校Benyon那片宿舍区附近。

我当时过去的时候真的是心急如焚(生怕自己真的是肾出了毛病),想都没想就直奔过去了。

然而到了之后才发现,来这里看病是必须要提前预约的,需要在当天早上8:00打电话预约(真是无比古老的方式)。也可以网上预约(通过Patient Access和其他APP),不过需要先填一个表格,注册在网上的账号才可以(这个表格直接询问GP的前台就可以,填好后拿给前台,等一周左右就会收到有注册信息的邮件了)。

校医院的信息,这个小单子在GP那儿就可以拿到

无奈之下,我只好选择去镇上的walk-in center看病,这个地方位于镇中心,在Broad Mall商场里面(第一次听说一个看病的地方在商场里hhhh)。

这个就是镇上的walk-in center

看病

流程:预约(除walk-in center以外) -> 前台挂号 -> 检查室测体温etc -> 领处方/找医生看病

到了之后流程同国内类似,先是去前台挂号。

护士会通过你的生日和其他基本信息在系统里查到你的档案(所以来这里看病也是需要提前注册GP的哦),然后记录你的电话和其他信息。

之后她会大概了解一下你的病情,记录在你的电子病历里。一切都完成后,护士会给你一张A4纸,右上角标有你今天的号码。等到你的时候会跟国内看病一样叫号。

排号的单子

我去的时候是工作日的上午,因而看病的人并不多,不像网上说的那样需要等两个小时。

我首先进去的房间是一个诊断室,里面的姐姐非常耐心地听我语无伦次,紧张兮兮地说完了病情后笑着安慰我说不要紧张,她认为大概率就是过敏。之后她便出去拿了一个缓解过敏症状的小药片示意我服下,让我1个小时后回来看症状有没有好些。

不幸地是这个小药片对我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小姐姐观察了下我的情况后开始给我做检查。我记得有量体温,测心跳。然后是看嗓子红不红。小姐姐非常nice,一直看着我笑,安慰我说问题不严重,也许是看出来了我非常紧张吧。

除此之外还闲聊了一下,问我是不是雷丁大学的学生。听闻我现在是一个人在这里上学,父母都在中国,她还挺心疼我的hhh。

整个检查的过程大概持续了10多分钟。由于我的症状比较突然,小姐姐也不完全确定我是不是过敏,因此让我进入下一步,就是去看专业的医生。

不过我不需要重新挂号,只要还回大厅等着再次叫号就可以了。这次的叫号是大屏幕,会说Number XX to Room X(no.)please。

这次给我看病的医生是一个老爷爷,跟小姐姐一样nice。他比较确定地说应该是过敏。

然后问了我一些更细的问题,同样安慰我说就是普通的过敏,没什么大不了的(大概我满脸写的都是紧张),最后给我开了药。英国这边的处方是绿色的,一共四面跟一个小册子一样。大概五分钟左右就看完病啦。

英国的处方~

之后我的过敏又出了新情况TUT,于是乎就有了第二次看病。

这次没有去看医生,只是开了新的药,是医生出来直接把开好的处方拿给我。

第二次去在检查室碰到的还是上次那个温柔的小姐姐,她这次建议我说可以去GP预约个抽血之类的检查了(第一次看病的时候我曾经要求过,但小姐姐说这边在第一次看病时是有规定不能给抽血的,只有当病情反复的时候才可以。这点跟国内上来就各种检查不太一样)。

类似于Blood Test之类的检测必须要去你注册的GP做,需要去GP看过医生后请医生帮忙预约。

因此我就开启了我的第三次看病。

预约好时间后去前台报生日和名字,他会告诉你去哪里等候。我当时去的是level 1 的waiting room,同样有一个显示屏负责叫号。

这次的医生是个阿姨,比之前的小姐姐和老爷爷还nice。她告诉我说这个只是简单的检查,一般人的结果都没事。如果要想做过敏原测试的话,需要等看6个月之后情况还会不会反复。

拿到申请单后需要再次去前台预约时间,预约好后会给你一个小纸条。本来我是想借此机会体验一下在英国抽血的,不过这段时间爆发了那个可怕的病毒,保险起见就取消了。取消的流程也很简单,在预约前一两天左右,GP会给你发一条短信提醒你。如果你想要取消的话,回复“CANCEL”即可。

可爱的预约小条hhh

三次看病下来,很明显感觉英国对医疗资源的使用非常谨慎。

专业的医院和医生资源会尽量留给那些严重到必须看医生的病人,能不给你做检查就尽量不做。

这点也许跟英国医疗是免费的有关。

拿药

流程:给处方 -> 告知低保号码(如果有的话)/ 付钱 -> 拿药

在英国这边拿药就比看病要简单多了,拿着处方直接去boots就好。不过记得要去有prescription的boots哈,只有beauty的迷你boots可能会没有药房。

药房一般在店的最里面,需要进门一直走到头。非处方药有一个专柜,相对较小;处方药的柜台比较大,上面会有prescription的标志,过去排队就好啦。我去了两次,还都是工作日的上午,每次都排了几十分钟的队,所以来这里需要耐心哈。

拿处方药的地方

里面有一个装药的大转盘,还挺有趣的哈哈

等到你的时候把处方递给里面的护士就好,然后她会问你有没有付过款。

虽然在英国这边看病基本上是不花钱的,但是开药的费用还是要自己承担。这个时候就体现低保的好处了!

如果你办下来了英国这边低保的HC2,那么就可以免费拿药了。

方法就是把有你个人信息的HC2单子递给护士,她会在处方上记录你的HC2号码,当然你也可以提前自己在上面写好。我第一次来拿的药只有1磅多,懒得等了就没有用低保;不过第二次的药比较贵(很明显普通的药对我不起作用TUT),用了低保省了9磅哈哈哈(露出财迷的微笑)。

拿到的药的样子,小纸袋子很可爱。注意上面的NHS levy!!

护士帮你找到药后会给很细心地用一个小纸袋子包好,写上药的用量什么的。拿到药后就大功告成啦~

总体感觉服务还是很贴心的,唯一的缺点就是emmm….效率确实有点低(我排队的时候听见站在我后面的大叔叹了好几次气2333)

英国低保

流程:去GP拿册子 -> 填好放进免邮票的信封 -> 找个邮筒投进去 -> 耐心等三周

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英国这边的低保。

英国这边的社会福利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作为留学生是符合办低保的条件的。

有了低保就可以免费拿药,免费看牙,免费配眼镜等等,反正就是福利多多。

办低保的流程也很简单,去你居住附近的任意一家GP拿一个册子,填好上面的信息寄过去就好(信封也是免邮票的)。之后大概等三周左右就会收到NHS寄来的certificate。

如果是HC2的话,基本上就是全免;如果是HC3的话,就是部分免。

按照网上经验,一般你的生活费写每月小于1000磅差不多就可以拿到HC2了(具体是多少不太记得清了)。

HC2的单子就长这个样子

具体册子里的信息如何填写直接Google就好,网上有很多非常详细的填写指南~

以上就是我这次奇葩的过敏经历导致的三次看病经历~

基本上所有流程都走了一遍,整体感觉还是挺不错的,相对于国内的诊所来讲没有那么冷冰冰阴森森的感觉。

缺点就是效率稍微有点低,而且这边GP的医生和护士都是不戴口罩的(也许在正规的大医院会戴,也许经历了这次病毒之后会戴233)。

总之,说了这么多,就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在英国的小伙伴啦~

但话说回来,大家独自在外,还是要注意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尽量别生病哦^^. 也希望这场病毒的肆虐早日结束,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平平安安的!!(内容源自网络侵删)

展开
收起

大学教授被亲生儿子杀害,已在境外被捕!有才无德照样是“废人”

现在的父母,都在为自己孩子的未来奋斗着。比起子女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子女是否成人,有才无德照样是废人。最近又发生一起令人心痛的案件,一大学教授及丈夫疑被亲生儿子杀害,今天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

▲大学教授被亲生儿子杀害,已在境外被捕!

8月4日,广西民族大学一名教授与其丈夫在广西南宁家中遇害。据悉,遇害的陈姓教授,是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其丈夫姓黄,是当地某知名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另据媒体报道,杀人者疑为两人儿子黄某,8月4日黄某作案后,将空调温度调低,拿到钱后潜逃,在柬埔寨被抓。据一名接近黄律师的同行介绍,黄某此前在英国留学,回国后因要再次出国与父母发生矛盾。20日,南宁警方称,目前案件在侦办中。

看到这个事件,感觉太可悲了,其父母倾尽全力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包括联合发表论文、送他去英国留学……男子的行为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毫无人性的残酷,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即使会有矛盾,但是都是至亲,又有什么化解不开的。家庭矛盾中,找到父母与子女的平衡点才是关键。

他的母亲是教授,学生说她为人和蔼可亲;他的父亲是知名律师,在圈子里也有名望。按理这样的父母,孩子应该教育得不会差啊!乌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一个人最大的教养就是善待父母,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但这位儿子恰恰相反,父母含辛茹苦把他养大,送出国留学,希望的是他能够早日成为国家栋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会断送在儿子手里。犯罪嫌疑人罪大恶极,手段残忍,杀害父母后完全没有悔恨之意,卷钱逃往海外,可谓是丧心病狂的恶魔!希望警方能够尽快查明此案,严惩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儿子黄某阳1998年出生,今年才22岁,正是应当为未来的人生努力奋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下,回报父母这22年养育之恩的时候,却因为父母没有答应其出国的要求,就将屠刀狠心砍下。如此狠心,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柬埔寨被捕时,他身上带了3部手机、1台iPad、2个行李、17个戒指、1个包、2张身份证、10张银行卡和2张SIM卡。在柬埔寨居住的酒店,位置在市区,评分还挺高的,房费在每天150元到200元人民币左右。

这说明,即便是在逃亡过程中,黄某阳也没有放弃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许是平时的生活太过优渥,他从没体会过那种需要隐姓埋名、省吃俭用的生活,才会选择一个性价比如此高的酒店,还拿了父母这么多的钱财。又或许是他知道自己终将被抓获,所以想要在这段时间里尽量享受一下此前未曾享受过的生活方式。

父亲知名律师,母亲大学教授,惨案发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除了震惊,只有震惊。一个没有真正长大的子女,学识再高也不过是一个脑子里装满知识的坏人,比普通坏人更要恐怖。据了解黄某在杀害父母后,曾经在房子待两天!4号谋杀,6号才离开。这该是怎样的心理,才能在父母冰冷的身体边待两天两夜。

至于6号黄某离开时,为什么要把房间内空调温度调低,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黄某想拖延父母尸体被发现的时间,给自己逃离国内创造时间!炎热的夏天,如果不开空调,按照广西的气温,父母的尸体几天就会腐烂发臭,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调低空调温度,可以减缓尸体腐烂速度,从而让自己可以顺利逃出国内!

▲有才无德照样是“废人”

一个本应幸福美满的家庭,就因为黄某的一时冲动而彻底毁灭了!血浓于水,黄某的内心是有多么冰冷才能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下此毒手!善恶到头终有报,迎接黄某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不只是责任同时也是一场考验。怎么把孩子抚养成人,怎么把孩子教育好,怎么培养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不要一味地把孩子变成自己生命的延续,让他去做你想做没做或者未竟的事业。他是他你是你,负好你的责任该沟通沟通,该尊重尊重!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交流分享你的看法。

展开
收起

不慕浮华的华罗庚:英国留学归来,不忘报效祖国

1936年,华罗庚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这本来是改变华罗庚人生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毕业后一切顺利,他完全可以选择留在英国。然而仅过了一年时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华罗庚想也没想,便毅然放弃在英国深造的机会,满怀着抗日救国的热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开始在西南联大数学系任教。

海口《海南日报》报道,在当时的西南联大教授中,华罗庚的家庭负担可以说是最重的。因为在此之前,妻子吴筱元已经为他生下了两儿两女,全家人仅靠华罗庚一个人的微薄薪水艰难度日。最初,他们家和闻一多家共同挤住在一间仅有16平米的偏厢房里。由于两家的人口都不少,实在拥挤不堪,后来华罗庚在昆明西郊大普吉附近找了一个牛圈,用最便宜的价钱把牛圈上面堆草的木楼租了下来。

搬家那天,华罗庚还特意作了一首小诗,记录了当时的经历:“挂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此诗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两家人住在一起时,生活虽然艰辛,但却有着共同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时间不长,随着第五个孩子的降临,华罗庚一家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穷困中的华罗庚却依旧笑对生活。当时,他给新生的儿子起名为“华光”,他常常开玩笑地对大家说:“华光华光,全部花光……”虽然是玩笑话,但也从中看出华罗庚的生活确实过得不太如意。

抗战胜利后,华罗庚再次得到了去美国讲学的机会,幸运的是,这次他被伊利诺斯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当时,妻子吴筱元也带着3个孩子一起到美国生活。在美国,华罗庚时来运转,他不光收入很高,而且家住洋房,出有小车,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完全和之前国内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大家都以为华罗庚会一直在美国生活下去,过有钱人的生活。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在美国只待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再一次选择回到了国内。

这次回国的原因非常简单: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华罗庚听到后非常兴奋,他立即意识到,自己报效祖国的机会到了!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后,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于1950年回到国内,准备用自己所学来助祖国腾飞。华罗庚的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事后,有人不解地问华罗庚,国外的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何会选择回到国内“受苦”?华罗庚异常平静地回答道:“祖国培养了我,我当然要时刻记得报效自己的祖国。一个人只有踏实做事,不慕浮华,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展开
收起

在英国留学的莆田人: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戴口罩

图:网络

文:小恣

2个月前,澳洲的朋友担心我回国,2个月后,我担心起澳洲的朋友。这次疫情,海外亚裔成了最大连带受害群体。身处同一片天空之下,却不同地区的中国人,现在究竟经历着什么?也许,要先从这句话说起:“不是该不该戴口罩,而是敢不敢。”

“姐,在班级只有我一个人戴口罩。”

我弟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读书,最近他身边的同学都回国了。他怕耽误学业,还是戴着口罩去上课。

但是,全班只有他一个人戴。

当时,听到我弟这句话,我也是万般滋味在心头。新闻上讲的事情,真的发生在家人身上,算是切实感受到国外民众的心大。

疫情带来的歧视

美国超市货架上口罩已经售罄 图:网络

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戴口罩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在西方国家,戴口罩的人走在路上,外国人会投来一种困惑、好奇夹杂着嫌弃的表情。

他们或是盯着你瞧,或是有意避开你的目光,或是远远躲着你,让人心中不舒服。

这是疫情带来的另一种副产品——歧视。

澳洲超市的货架

1月底,我从澳大利亚回莆田过年,之后听同学说,在澳洲有些亚裔学生在校园被辱,只要看到戴口罩的华裔学生,外国人就大喊“滚回中国”,导致有些华裔学生不敢戴上口罩。

听到全班就弟弟一人戴口罩那一刻,我觉得他身上闪着光芒。

截至今天,英国已经累计确诊5018例新冠肺炎患者,这两天英国学校开始停课,我弟也囤粮在家,不出门了。

为何外国人不戴口罩,还歧视戴口罩的

图:网络

在欧美国家,口罩并不等同于保护自己,也不等于有礼貌,而被认为是“患病的人”,会让他人对其敬而远之。

曾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标题为“中澳差异:健康人到底是否需要戴口罩”。我抱着一探究竟和虚心求教的态度,读了下去。

文中提到,外国人不戴口罩,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病就没必要戴。他们认为口罩戴30分钟以后就会变湿,口罩变湿,健康人就有感染病毒的风险。

有个卫生部健康推广官认为“民众可以自己选择戴不戴口罩,但更重要的是勤洗手,减少群体活动。这比戴口罩更有效。戴口罩只是防护的一部分。”

图:网络

这说法是没错,但同时说明戴口罩是有效的。有效为啥不戴?

文中还提及,有些人甚至是因为担心自己戴口罩受到歧视,就不愿意戴。

我通篇看下来,总结两字,自私。就是因为自私才不戴口罩。

暂且抛开买不到口罩的那拨人。觉得没病不戴的,不就是因为戴口罩让自己不舒服,戴了让自己更有感染风险,戴了有可能让自己受到歧视才不戴的吗?

戴不戴口罩是你的自由,等你染病了还会不会喊自由。

真的没啥可替他们辩解的。戴口罩首先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然而,大部分外国人大概从没想过别人,只想着自己。

如果你在国外,你会怎么做?

戴口罩取外卖的上班族 图:TIME

戴不戴口罩,现在对于海外生活的亚裔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我了解到,很多在澳洲留学的中国、中国香港及韩国的年轻人中,大约有四分之一不戴口罩,因为他们担心随着病毒的传播,加剧了种族主义或仇外心理。

不过,大部分华人仍坚信口罩能在一定程度预防疫情。

图:网络

我不禁在想,如果当初还留在澳洲,我会怎么做?

面对着歧视,面对着与国内迥乎不同的防疫措施,面对着身边人与自己之间巨大的认知偏差,我会怎么做?

在没有实际处身在这些国家的具体语境,我还是不能不负责任地作出假设性的回答。

这场传染病,对所有地球人来说都是威胁。人们需要团结一致,以同理心战胜恐惧,而不是让恐惧滋生更多仇恨、不宽容与种族主义。

如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的那般:“此时此刻,需要事实,而非恐惧;需要理性,而非谣言;需要团结,而非污名化。”

展开
收起

孩子在国外留学50万能负担,但要回国上学,家长称拿不出3万学费

现在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在一些父母看来,国外的教育水平是非常不错的,因此将孩子送去国外留学是不错的选择。许多学生自己也觉得国外教育水平较高,所以,现在有很多留学生。说起留学生,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大学的留学生,其实也有很多小留学生。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国内的许多人。国外的疫情持续加重,这给许多中国留学生带来了很多不便。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许多留学生纷纷回到中国。回来的留学生中最令人关注的是从小学习就在外国留学的孩子,今天就来讲一个从英国回来的小留学生。由于疫情,这个在英国留学的孩子选择暂时在国内的小学继续学习。然而其父母觉得他从小就在英国读书,担心现在不能适应中国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建议这位家长让孩子去上私立的国际学校,心想那里的教学方式也许更适合孩子,但是这位家长却说承担不起每年的3万学费。看到这里,大家都不相信表示留学一年至少也得几十万,这才几万的学费就受不了?实在令人难解。其实,这位家长就是觉得孩子在国外会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而和这位家长类似的也有很多,他们宁愿花高价让孩子在国外上学,也不愿花几万块让孩子在国内的私立学校上学,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认为不值得。都知道在国外留学是要花很多钱的,首先学费就得几十万,再加上日常的开销就可能是上百万,但是孩子如果是在中国上学,每年学费最贵也就几万块。但是父母想要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觉得国外教育是最好的,觉得花几万块钱孩子学不到东西,觉得这是十分不值得的。第二,对国内教育的偏见。很多家长觉得送孩子出国是最好的选择,即使是比国内学费贵了十倍,为了孩子也觉得值得。反而,他们对国内的一些学校存在着一些偏见,觉得就算是几万块钱的学费在国内还是不划算。

其实家长这样想是没错,但是孩子那么小,他们独自在外留学并不是件好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在外留学有哪些“坏处”吧!

首先,容易亲情缺失。因为许多孩子在外留学都是一个人,而他们的家长都需要留在国内继续工作。孩子长期不和家长接触,就容易使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变淡。其次,孩子无人照顾。孩子在外读书,难免会生病,父母又不在身边,即使有老师同学关心,但是有时候父母在身边会不一样吧!另外,孩子缺少管教。孩子在外读书,身边又没有父母的管教,有些孩子就可能会往不好的方面发展。

在很多人看来,其实国内国外教育也好,最好的教育还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不知大家怎么看呢?

展开
收起

22岁留学生为再出国杀害父母,为什么留学垃圾越来越多?

近年来,留学生的队伍在不断扩大,站在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好事情。但我们大概也留意到了,留学生的名声,似乎越来越不好。

很多父母花费百万把孩子送出国,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有些人去了国外留学,却混成了不学无术、花天酒地的“留学垃圾”。他们不仅不回馈父母的付出,反而像吸血虫一样不断啃噬。

最近,又一起留学悲剧发生了。

一位22岁的留学生残忍杀害父母,然后捐款外逃十几天。

事情发生在南宁市。

2020年8月10日,有人报警称,某学校宿舍楼有1男1女夫妻二人在自家屋内死亡多日。

这对夫妻都是当地高级知识分子,男主黄贵普是律师,而且拥有自己的工作室,而女主陈丽琴是一名博士后,是广西民大的教授,两人有一个儿子黄某。

网传,这对夫妻家境殷实,年入百万。

那么,这样一对夫妻,怎么会命丧家中呢?

警方赶到后勘察现场发现, 受害者儿子黄某阳有极大嫌疑,且已逃往国外。

8月17日,柬埔寨警方通报,在多方合作下逮获了一名中国籍嫌疑男子。

8月20日,黄某阳在柬埔寨被逮捕。

据知情人士,黄某之前在英国留学,回国后因要再次出国与父母发生矛盾。

矛盾激化后,黄某将父母杀害。

随后,他将家中空调温度调低,拿走了家中的钱财逃出国。

还有人透露细节,黄某父亲黄贵普刚进门就被杀害,连口罩都还戴着。

这不得不令人唏嘘,夫妻两人耗费大量财力送儿子出国留学,最后竟然落得这个后果。

然而,这种恶性事件却一再发生。

海归儿子啃老10年,扬言砍死父亲

去年7月,南京市发生一起“海归儿子要那刀砍60多岁父亲”的事件。

据当事人王先生介绍,自己是个生意人,经济条件不错。十多年前送儿子去英国留学,耗费百万,还给儿子买了路虎车及房子。

没想到,儿子学成归来之后,一直游手好闲,在家啃老。

王先生不满意儿子一直无所事事,就将买给儿子的路虎车卖掉作为惩戒。

知道此事后,34岁的儿子非常恼火,就把父亲的车给砸了。

王先生更加愤怒,跑到儿子家,一通狂砸,留下满地狼藉。

儿子当时不在家,等得知此事后,便扬言也要砸了父亲的家,甚至还嚣张道要拿刀砍父亲。

为什么留学垃圾越来越多?

留学垃圾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大家普遍认为是那些花钱出国留学却不学无术混日子也不关心自己出路的人。

留学垃圾的出现其实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就是这类人在出国前就已经被打上“坏学生”的标签,有些条件不错家庭的父母仍然执意要将子女送出国,他们认为国内教育已经难以改变自己的子女了,或者是出于面子或攀比的心态,期待国外的教育能让山鸡变凤凰。

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送孩子出国留学,那大概率他就会成为大家口中的“留学垃圾”。因为到了国外,更加没有父母的约束,这部分人只会继续变本加厉的堕落下去。

杨振宁曾说过:美国的社会是一个放纵的社会,好处是它容易促进一个人个性的发展,可是走得太极端了。一个中学生到美国,不管他进哪一个中学,都会有很多吸毒的同学。年轻人受了这些同学的影响,可能堕落,而且这个堕落是一下掉下去,就回不来的事情,这种危险是很多把小孩送出去的中国父母没有想到的。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留学,国外的月亮也不一定就比国内圆,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是不上进、挥金如土、没有人生追求,那么即便是出国留学也只会变为“留学垃圾”。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