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德国的关系

德国与中国的对比

一、德国与中国对比

1.基本信息

德国与中国的对比

2.GDP详细比较

历年GDP比较人均GDP走势图

3.文化差异

备注:蓝色为德国,红色为中国

中德文化比较 ─ 聚会

聚会

中德文化比较 ─ 对待愤怒

对待愤怒

中德文化比较 ─ 对待新事物

对待新事物

中德文化比较 ─ 准时

准时

中德文化比较 ─ 想像中的对方

想象中的对方

中德文化比较 ─ 意见

意见

中德文化比较 ─ 周日的街景

周日的街景

中德文化比较 ─ 处理问题

处理问题

中德文化比较 ─ 淋浴的时间

淋浴时间

中德文化比较 ─ 排队

排队

中德文化比较 ─ 时尚

时尚

中德文化比较 ─ 旅游

旅游

中德文化比较 ─ 胃疼时的饮品

胃疼时的饮品

中德文化比较 ─ 美丽的标准

美丽的标准

中德文化比较 ─ 孩子

孩子

中德文化比较 ─ 自我

自我

中德文化比较 ─ 老人的日常生活

老人的日常生活

中德文化比较 ─ 在餐厅

在餐厅

中德文化比较 ─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中德文化比较 ─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中德文化比较 ─ 心情与天气

心情与天气

中德文化比较 ─ 三餐

三餐

中德文化比较 ─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

中德文化比较 ─ 领导

领导

严谨刻板的德国人,对中国人多维的思考方式、从善如流的灵活变通处世、个性张扬外露的国民性等,并不完全接受认可。

二、 德国

1.现状

住房

住房拥有率低到40%,年轻人租房比例高到70%;

城市均衡发展,没有资源过度集中

每个城市群都有差异化的特殊产业集群:注重城市的均衡发展,11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以一个核心城市为中心,辐射多个周边中小城市使大多数德国居民分散在重点城市周边的众多小城市中;

发达的城际交通网络;

通胀低,经济稳定,购房“先存后贷”

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就是控通胀,维持物价稳定;

德国居民必须在银行存足相应款项,才能得到贷款批准;

购房未满10年,需缴纳25%所得税;

2.房地产

四大法律遏制投机,租金稳定自购少

住房建设法:大力推动福利性公共住房建设;住房补助金法:根据家庭收入、人口、房租给与房租补贴;住房租赁法:房租涨幅不得高于合理租金的20%,否则房东就构成违法行为;私人住房补助金法;3.工业

德国工业4.0比较中国制造2025

德国制造业很发达,相比之下,互联网产业不像中国这样火热,接下来德国企业需要将制造业更多互联,形成物联网,万物相连,其中互联网只是工具,而中国是用互联网去改变传统行业。两者在终级目标上,区别不大。

4.社会福利

全民免费教育

公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免费教育,大学阶段(包括本科和硕士),根据父母收入情况,可以申请助学金,一个月有从200到800欧不等的教育补贴。进入博士阶段,和雇主签订正式合同,根据专业和合同的不同,可以拿到每个月1000-2000欧不等的补贴。

医疗保险

所有在德居居住的人都必须投保医疗保险。德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是一种公共保险体制,根据个人的收入情况确定公共保险费用。德国的医疗保险分公立保险和私立保险。在校学生,公司职员必须投保公立医疗保险。其中公司职员的医疗保险费用由雇主和职员共同承担。医疗保险机构支付治疗费用,此外还有药品、辅助工具、住院医疗费用及卫生预防措施,看牙医时补牙拔牙等大部分费用也由医疗保险机构承担。此外,保险机构还承担疗养的全部或部分费用。

养老保险

法定养老保险是德国社会福利保障的支柱,保障职员退休后有一个安详无忧的晚年生活。德国根据法律规定,所有受雇员工都必须参与养老保险,而自由职业者(包含自主创业,企业经营者和自主经营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与养老保险。

护理保险

一旦投保人生病在家休养,需要专业医疗人员护理,医疗保险公司将派遣护理人员在投保人家中提供全面护理以及基本生活护理。

失业保险

所有受雇员工都必须参与失业保险,失业保险费用由雇员和雇主各承担一半。领取时长和金额根据申请者失业前交保险的年限和具体的工资情况。失业金通常为在职薪水的60%(如果有1个孩子则为67%)。失业金获取时限视年龄而定。

生育金

生育津贴是政府给产妇的补贴。一般可以拿到休产假前三个月税后工资的平均值,其中保险公司每天支付13欧元,剩下的由雇主补足。

家长金

在德国生小孩的父母可以从德国政府领取家长金,用来弥补照顾小孩期间损失的工作收入。如果申请人在宝宝出生前没有工作,则宝宝出生后每个月可以拿到300欧的基础家长金。如果是父母双方申请,则最多可以拿14个月,可以分别休或者一起休。若父母一方申请,最多可拿12个月。母亲可以在产后领取生育金),若妈妈们生产前有工作,产后拿到的生育金超过父母金则不能重复领取,父母金要等到生育金结束后再开始拿。若从事一定时长工作,则改为领,领取时间为两倍,即4-28个月。

儿童金

在德国境内的每个孩子每月可从政府领取180欧元的儿童金;第四个孩子开始,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200欧元。这笔钱至少可以领到孩子年满18岁;如果年满18周岁,处于上学或职业培训状态,则最长可以领取到25周岁;若年满18周岁处于求职状态,则可以领取到21周岁。

住房津贴

按照联邦住房津贴法的规定,住房津贴是对有合法要求者的租金或者由于个人购房而造成的经济负担的一种补贴。通过提供住房津贴,使租金和购房负担不要超过家庭或者单身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住房津贴只向收入比较少的家庭提供。而且,德国人喜欢租房,有专门的租房公司提供长期租房,合同按年签,只要遵守合同规定,不存在房东不高兴撵租客出去的事情。房租在东部各州为400欧左右(90平米为例),西部和南部各州为700欧左右。房租分为暖租和冷租,即为包水电费和不包水电费。当然在德国你也可以买房,一般的独栋房屋花4---10万欧元就可以买到,德国的住房大多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所有的住房都配备有暖气片,一般在10月过后就有暖气提供,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德国家用电压为220V,跟国内相同,但是电源插座为欧式圆孔插座,国内的平口插头需自带转换器。

参考文档:

经济:http://www.sohu.com/a/204727627_638860

http://www.sohu.com/a/219270344_100110525

文化:https://www.aboluowang.com/2012/1020/264743.html

人口: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10/571228.html

展开
收起

中华民国时期,德国为何与中国关系那么好?事情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中华民国时期,德国为何与中国关系那么好?事情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在清末到民国初年,要说哪个国家和中国的合作最频繁,那非德国莫属。虽说德国也曾参与八国联军入侵过中国,不过在那之后,关于德国的东西好像就经常的出现在中国很多重要的地方。例如清末时期,北洋水师的巨舰有很多都出自德国,还有陆军武器的订购量最多的也是德国。

到了民国时期,两国的合作程度就更加紧密了,当当其军火的订单量就占据了德国的一半,还有不少的德国军官成为了民国政府的军事顾问,而且当时我国的军事精英大多数都会被保送到德国进行进修。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国民政府还保留了几个德国机械师参与了淞沪会战。不过后来因为德国和日本结盟,应允日本方面的请求德国才停止了对民国政府的援助。那为何德国和民国政府会走得这么近呢?

小编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德国发展军工的需要

一战结束后,受《凡尔和合约》的影响,使得德国的军工产业发展停滞了20年,因此急需资金投入到武器研发中,那么这笔资金来自哪里呢?刚好当时的中国由于武器落后,而又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对于进口武器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有着如此大市场容量的中国也就自然成为了德国的照顾对象。

二、德国对于中国有难兄难弟般的认同感

虽说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是在《凡尔赛和约》中却并没有顾及中国的利益,恰恰相反,当时的西方列强还打算将德国在山东的既得利益转让给日本。所以,在德国人看来,中国和德国都是这些老牌资本主义的受害者,是一同被挨宰的对象。也就在感情上对中国有更多的认同,因此才会和中国的关系走得这么近。

三、民国政府需要德国的人才和技术

在当时,民国政府积贫积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可德国不同,因为德国的军事发展受限,因此有着大量的军人无处安放,而德国毕竟是一个列强,军事基础发达,这些人才就是中国所需要的,所以民国政府非常的欢迎德国的人才来中国帮助我们发展。德国政府自然也愿意,毕竟可以解决那些退伍军人的去处,减少国内的就业压力。就这样两国一拍即合签订军事合作协议,于是关系就越走越近,最后慢慢地就渗透到了经济、工业、农业等领域进而全面合作。

在南京保卫战时期,国军还曾经出现了一支由十几辆德国“潘泽尔——马克1型”坦克组成的坦克连队在南京城内抗击日寇,而这种坦克是德国在1934年才服役的新式坦克,在整个波兰战役中德国都将其作为主力来使用。由此可见,当时的德国和中国的合作有多么深入。

展开
收起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现状 目前其对华态度如何?

本文来源:股城网

这几年时间里,美国政府也是千方百计想要拉拢欧盟共同对付中国了,然而美国方面的施压,在德国这个欧盟最重要的国家身上却显得很不顺利。不少人会好奇,目前中国与德国的关系现状如何呢?德国对华的最新态度是怎样的?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近日,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民主不是贸易的唯一导向”,“我们不是世界的道德导师”,对中国这样的态度也是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和争论了。在美国媒体看来,德美关系闹掰之后,默克尔正带领德国靠拢中国。

其实,这也是有迹可循的。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自2005年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统以来,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5倍,截止到2019年,两国贸易额达到了2057亿欧元,至此,中国也连续第四年成为了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可见,与中国保持密切的关系对于德国政府方面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
收起

反对孤立中国 德国政要这次与美 “ 不同调 ”

来源:参考消息

作为欧盟“领头羊”之一的德国,越来越不甘于配合美国的表演了。

尤其近期以来,当准备举办七国集团(G7)峰会以及就香港国安立法对华施压的美国频频想纠集盟友选边站时,从总理默克尔到外长和财长等多位德国高官的表态,却是频频与美“不同调”。

▲资料图片:在德国柏林拍摄的美国大使馆(前)和德国国会大厦(后)。(新华社/美联)

不愿陪特朗普“作秀”,德国两度拒绝美国邀请

在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多次试图对外界展现“美国并无大碍”的姿态。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光自己卖力吆喝,还希望得到盟友的站台背书。

比如一个多月前,5月下旬,特朗普就突然宣布要在原定的6月底举办G7峰会。当其他国家还在犹豫时,德国总理默克尔首先表态,拒绝赴美参会。德国政府发言人当时说:“考虑到疫情的总体情况,默克尔不能同意亲自前往华盛顿赴会。”

此番表态可谓直戳美国“痛点”却又无可辩驳。特朗普后于5月30日表示,G7峰会将延期到9月以后。

▲资料图片: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社/美联)

没给特朗普面子的不仅是默克尔,还包括德国政府其他高官。德国《明镜》周刊7月9日援引德国和美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希望邀请G7各国外长和财长于7月29日前往华盛顿出席会议,但柏林方面“很快予以拒绝”。

不过这次德方选择了一个比较婉转的理由:时间不巧。

据报道,财长朔尔茨7月底需要暂时领导内阁,而外长马斯也被其他事务缠身。但这或许不是重点,《明镜》周刊文章指出,从欧洲的角度看,美国更看重作秀而非对话——德国显然不愿意配合白宫“作秀”。

无奈,美国政府只得再次取消了会议安排。

德国高官接连表态:明确反对孤立中国

在G7峰会问题上,德国没有给美国捧场;而面对有人鼓噪对华施压,德国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在港版国安法公布实施后,美英澳等对此横加干涉,指手画脚,还试图拉拢其他盟友集体对华施压。但与美英等国相比,德国直言“反对孤立中国”。

7月11日,德国联邦能源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就明确表示,他反对因所谓“人权问题”制裁、孤立中国。

阿尔特迈尔称,他“不是世界的道德导师”。

他还指出,旨在促进稳定、减少冲突的国际合作与贸易非常重要。或许正是出于此种考虑,阿尔特迈尔拒绝了不让中国企业参与扩建德国移动网络的要求。他说:“我们不会把华为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排除它。”

▲资料图片: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新华社/路透)

在阿尔特迈尔表态翌日,德国外长马斯也在被《法兰克福汇报》问及“德国政府为何没有批评北京”时回应称,他已经对此作出非常明确的表态。此前,马斯在就香港问题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与中国保持对话。

同上述两位相比,德国防长卡伦鲍尔的表态更加简洁明了:“我们知道要想用词强硬一点很简单,也会让你内心感觉良好,但我们也知道,这样的做法会阻断所有的联系,妨碍后续所有可能的影响。”

三位德国高官接连表态与美不同调,在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看来,德国人比较务实,他们已经看清,中国的经济体量庞大,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极为重要,而德国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同样密不可分。

“所以德国认为没有必要与美国绑在一起,把对华关系搞僵,而是要选择对自身比较有利的态势,这也体现了德国的战略眼光。”丁纯告诉小锐。

专家:德国对华政策总体较为理性

事实上,从总理到高官接连与美“不同调”背后,正是德国对美关系的重新思考。

上月底,特朗普表示计划减少驻扎在德国的美军数量,并再次批评德国没能将军费开支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随后默克尔回应称,如果美国自愿放弃其作为世界大国的角色,那么德国必须“从根本上好好考虑未来的跨大西洋关系”。

本月初,在欧洲议会演讲时,默克尔重申,欧盟及不少成员国虽然致力于发展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但在变局之中欧盟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并且需要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命运。

默克尔近期的一系列操作,在外媒看来是在发出提醒:美国应该重视欧洲。但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引述专家观点称,在当前情况下,全球注意力聚焦在中美之间,而欧洲注定是“缓缓熄灭的篝火”——还能熊熊燃烧,但需要在适宜情况下。

▲7月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会上致辞。(新华社)

丁纯也表示,欧洲的精英阶层实际上已经意识到,随着美国的战略收缩,欧洲在美国的战略视野中重要性已明显下降。欧洲国家在失落之余,也在考虑更加独立自主,以自谋出路。

但他同时指出,德国毕竟是西方社会一员,与美国的同盟具有坚实基础,德国内部对于维持跨大西洋关系的呼声一直存在,如何权衡这种关系,对于德国领导人也是一种考验。

“总体来说,目前德国对华政策总体还是比较理性、清晰的。”丁纯说。

展开
收起

《八佰》背后的国际关系,德国为何能在中日两国之间左右逢源

电影《八佰》在时隔一年后的成功上映,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无数抗日先烈为保卫祖国所做出的牺牲,掀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也引起了人们很多的反思和思考,今天作者想在这里和大家探讨的便是《八佰》背后的国际关系。

伤不得的德国人和德械国军师

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影片中有一幕人们顶着一面德国的纳粹旗帜向四行仓库守军运送物资的场景,在这个片段中,日军军官专门嘱咐日军狙击手注意不要伤害德国人。

对于这个片段,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二战中德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既然两国是同盟,那么日军对德国人的格外保护也就不足为奇,这一点与后来日军战机扫射租界内的英法美公民可以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与日军极力保护德国人相对比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剧中不断出现的“德械装备”与“德械师”的概念。

这两个概念主要由谢晋元团长和日军指挥官在剧中反复提及,以强调这支守军的战斗力。

那么在此便出现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作为日本盟国的德国,为何会帮助国军训练和装备军队呢?这不等于是在帮助朋友的敌人吗?同时,剧中那些德国人冒着枪林弹雨,顶着一面纳粹旗去给守军送物资,不更体现了对盟友的轻蔑?但日军却依然极力的保护德国人,这又是为何呢?

按理说,作为交战双方的第三方,要么像英美一样作壁上观,要么就一边倒的加入战争一方,但德国为何做到了中日两国之间左右逢源?

中德渊源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西方殖民者对于中国的侵略中,在满清的时候,德国作为殖民侵略者的一员,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从满清开始搞洋务运动,到后来的预备立宪,无论是军事装备的配发,还是军工厂的建立,亦或是军队的训练,乃至预备立宪时的模板,满清的改革从里到外都充满了浓浓的德国的味道。

比如满清自我装备的第一支近代步枪汉阳造,就是完全按照德国的毛瑟枪进行的仿制。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李鸿章也被称为是东方俾斯麦。清政府的立宪考察团更是将德国当时的制度称为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

满清覆灭后,取代满清没有多久的北洋政府,便审时度势的加入了协约国,与日本一起作为了一战中对德国的战胜国。

与其他战胜国不同,中国在这场盛宴中并没有从德国谋取到任何利益,换种说法便是德国在一战后的破落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一战后德国人被压制的怒火和不满主要是针对欧美各国,特别是英法两国。

及至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急需建立一支更为先进的军队来抵御外辱,而薄弱的工业基础使得国军不过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训练和装备出这样一支军队。

放眼世界,日本侵略中国之心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可能帮助中国,而英美等西方国家又以严守中立和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也不可能大规模援助中国,最后便就只剩下一个和中国一样被排斥在西方国家之外的德国了。

此时的德国早已走出了一战后的阴影,经济、军事实力再次起飞,并且一再挑战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那么对于德国而言,如此强大的他们为何又要选择援助弱小又遥远的中国呢?

日德渊源

日本与德国的关系同样可以追溯到近代,作为后来的西方殖民者,德国几乎没有对日本造成伤害,相反,日本在进行明治维新改革的时候,将德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几乎照搬到了日本。

这一方面源于日本对德国的好感,另一方面则在于日本所要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也是要巩固皇室的权利,这一点同时期的满清几乎是同一个想法,而德国则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之后日德之间虽然发生了三国逼迫还辽和一战等不甚愉快的经历,但大体上而言,日德之间因为地理位置遥远,双方实际上并没有过多的冲突。

一战后,随着英日同盟的逐渐解体,日本急需在欧洲强国之中找到另一个军事同盟,而被孤立的德国无疑是其最好的选择,那么德国会在中日之间如何决策呢?

德国的选择

共和国时期

实际上,进入20世纪2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红色苏联的崛起,世界局势已经较之一战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德国在一战后的迅猛发展,让德国人心中始终憋着一股想要复仇的劲儿。

德国人吸取一战的教训,明白想要复仇,在欧洲战场就要全力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那么此时就需要在东方找到一个盟国来牵制苏联,也就是曾今的沙俄。

此时的德国正处于共和国时期,正好遇上了急需建立先进军队的国明政府,两者一拍即合,随即签订了相关的军事合作协议。

在当时的德国人看来,中国这个看似贫穷落后的国家,实际上则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最主要的是与苏联大面积接壤,将中国军队训练成更为先进、更为有战斗力的军队,在苏德战争爆发时,中国军队能够有效的牵制住苏军的力量。

如此一来,中德的这种准军事同盟关系逐渐形成,德国以派出军事顾问和向中国出售军事装备,接受中国军队学员的方式,在1937年抗战爆发前帮助中国训练出了20个德械师。

纳粹时期

然而纳粹在德国上台后,德国的对外战略变得更为激进和明显,发动战争的步伐逐渐加快,他们希望在东方能够找到一个盟友可以迅速的牵制住苏联的力量,很明显,缓慢发展的中国明显已经不再符合纳粹德国的要求。

日本自然成为了纳粹德国的最佳选择,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日德关系开始不断靠近,德国对中国的援助开始逐渐减少。

但此时,在德国内部,纳粹尚未完全建立在德国的独裁统治,德国军政内部支持中国的声音依然强劲,中德关系还依然维持在一定的友好程度上,而日德关系虽然紧密却也还未到结盟的地步。

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德国虽然在日本的压力下逐步断绝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但是在外交和人道主义援助上却一直在或多或少的支援着中国,直至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而国民政府与德国的断交则要延迟到1941年之时。

可以说德国对中日两国这种左右逢源的关系,既是对当时国际形势的考虑,也是对实力的一种选择,是正常不过的国际政治关系。但德国民众对于抗战初期中国百姓的帮助,无论是电影中坚守四行仓库的情况,还是拉贝日记中的现实记录,都是一种人类最真挚的友谊,这一点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展开
收起

英媒:德国拒绝美国,寻求与俄罗斯和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虽然这家英媒的文章充满了满满的“意识形态”,但笔者还是从中读出了味道,正如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先生用“棱镜门”赏给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力挺华为那样,据泰晤士报11月27日报道,在英国赫特福德郡举行的北约峰会前几天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更多的德国人希望加强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而不是与美国和英国的关系。

抑或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北约定位“脑死亡”,让这次北约峰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据报道,法国一位高级安全官员26日亦用同样的语气警告称,由于北约对俄罗斯的战略存在分歧,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欧洲的敌意言论,北约正处于政治危机之中。

该英媒写道,由于土耳其不顾西方的指责“入侵”叙利亚北部,和围绕军费开支的争端,以及德国和匈牙利等成员国对中国日益开放的态度,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美国是否愿意在受到攻击时保卫欧洲各国首都的怀疑与日俱增,美国和德国的关系本周出现明显恶化,两国围绕德国温和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严重的争执。

如果这也是一个例子的话,从报道来看来,上述英媒显然选择遗忘了“棱镜门”和正身在俄罗斯的“斯诺登”,但德国人不可能忘记,据斯诺登透露,美国当局在当时的6年间通过网络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更包括多名国际政要,当然也包括德国总理默克。阿尔特迈尔先生说,“棱镜门”被曝光时,他是默克尔的幕僚长”,他公开对媒体表示,美国政府是多么“不可靠”和“不可信任”。

不仅此,据昨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2%的德国人愿意继续受到美国的核保护。这项由德国政治智库科尔伯基金会对1000人进行的调查还说,66%的受访者支持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而中国、英国和美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0%、51%和50%。

上述英媒说,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将于下周在英国赫特福德郡郊外的一家酒店举行会议,纪念北约成立70周年。而土耳其正在考验北约的凝聚力。据报道,土耳其26日阻止了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防务计划,直到其它成员国正式将其在叙利亚作战的库尔德民兵组织(YPG)定为恐怖组织。“(土耳其人)正在劫持东欧人作为人质,阻挠军事计划的批准,直到他们得到让步,”一名外交官表示。

在战略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形容北约为“脑死亡”,他正在推动与俄罗斯和解,并建立一支更强大的独立的欧洲军队。德国和挪威决心保持北约目前的形式。美国官员坚称,尽管特朗普要求盟友做出更大贡献,但华盛顿仍将继续参与其中。

虽然法国国防部国际关系司司长吉顿(Alice Guitton)在昨天说,北约并没有死,但她强调,现在它已经被搞得四分五裂,而且缺乏采取行动的集体意愿。 她说:“从军事上讲,效果不错。”“但它也正在经历一场政治危机。”

美国驻欧洲部队前指挥官布里德洛夫将军则“挑拨”说,不要冒险让俄罗斯和中国进一步削弱同盟关系。他说,团结不是“礼物”,而是“我们每天都要为之奋斗的东西”。

文/梁石川

展开
收起

二战前德国与中国的不了之缘

中德合作

二战前的中国内部派系林立,政令不通,征伐不断,外部被邻国欺辱,可谓内外交困,但是这时德国却主动上门,开启了中德之间的一段蜜月期。

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投降,为了防止德国东山再起,英法等战胜国在同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时,疯狂的抢夺德国的土地和资源,要求德国割地赔款,瓜分那些给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基本上等于把德国阉割掉。同时由于《凡尔赛条约》要求对德国的军事力量进行了重重限制,规定德国军队数量不能超过十万人,这无异于拔掉德国的牙齿,把德军关进条约的牢笼。

希特勒上台扩军备战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开始同美国华尔街资本大佬借款开始振兴德国,大力发展军工业和基础设施,提供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数,并且大力生产军备物资,但是国内根本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供求他们进行生产,他们只能向其他国家进口。而生产军品的钨、锑等战略资源是德国最为紧缺的原材料。钨是作为具有特殊军事用途的稀有金属矿产,在军工上主要用于生产特种钢,提别是常被用于制造穿甲弹、飞机的引擎以及枪炮身管,而锑是制造弹药雷管及引线的必要材料。当时的情况,英法等国自然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强的大的德国重新崛起,所以,军工产品所需要的核心材料和原材料英法等国都是处处限制和提防。

德军四处侵略

西方不亮东方亮,东方的中国这类资源异常丰富,据探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矿资源储藏国和生产国,占世界总储量66%,中国还是世界上锑产量占了全球的84%,而且价格也相比西方国家低很多,于是德国便将目光瞄向了中国。当时的德国已经放弃了在华权益,并且1921年,中德两国正式签订《中德协约》,宣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恢复友好和商务关系,从此中德关系迅速升温。德国需要中国低廉的武器原材料,中国需要德国的各种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双方一拍即合,迅速签订了各类协议,用原材料换取德国的技术、装备和德军军事顾问。

看看当时的双方互组都取得了什么样的实惠和利益。

德军开始运用闪电战中国的钨锑矿产才是希特勒最感兴趣的

从德国获利来讲。据公开数据显示,当时德国所需的桐油、猪鬃等战略物资几乎全都来自中国,所需的90%的锑和50%的钨就是从中国获得的,在1938年德国撤出顾问团后仍与中国达成口头协定,由中国每月向德国提供数目不等钨砂、锡和锑等物资,德国则继续向中国提供中国需要的贷款和工业品。在合作期间,德国的军工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把中国当成了新式武器以及作战理念的试验场,很多新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战术在中国战场上得到了实战检验,为下步德国扩军备战提供了很多借鉴,

国民政府的德械师

从国民政府获利来看。随着合作的逐步深入,国民政府在德军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建立我国自己的军工业体系,利用十年时间准备重建国军打造一支德系装备的现代化的军队。至抗日战争爆发,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中央军已经有30个师基本上实现了德械化,接受德军古顾问训练并且装备部分德械的中国军队大约有30万人,中国军队在质量上已经有了一个很明显的提升,并且在长江流域初步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国防工业,这为当时的抗战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当时的英国驻东京大臣毫不避讳地说:是德国人在组织中国军队展开抗日战争。

轴心国开始形成

但是这种合作关系最终由于日本的强制干涉不得不中止了,1938年5月,德国外交部发布通知要求全体德国顾问撤出中国,中德军事技术交流结束,陆军上将法肯豪无奈带领顾问团返回德国,中国开始了以空间换时间的艰难抗战,德国也由于倒行逆施资源枯竭第二次战败。

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我是绿色旋风,期待您的关注!

展开
收起

事态剧变,德国正式宣布:深化中国关系了!

媒体18日消息,德国表态了:深化中国的贸易关系。

据悉,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宣布:渴望深化中国的贸易关系。据了解,在领导美国的总统特朗普施压德国之后,德国不仅没有表现出对美国的顺从、对中国采取不友好行为或发言,反倒表现要加强合作。据悉,15日,德国经济部长表示,德国渴望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这符合两国的利益。编者认为,这体现的是德国对大趋势的优良判断 以及对欧洲自身战略位置的深刻理解。

德国要深化中国关系:是对大趋势的优良判断

未来的中心到底在哪里?2019年11月28日情报,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公开表示:”几个世纪以来,世界一直以西方为轴心在运转。如今,轴心已经移向了东方。”他指出,现如今的美国已经不是那个可以为盟友指出出路的那个强大的国家。实际在这次疫情期间的表现也是如此,美国现如今对待疫情的表现,完全不像是一个能为盟友指出出路的国家,反倒是关键时刻拒绝出口给加拿大口罩。所以,德国这次表示要深化中国关系,正是反映了对大趋势的优良判断:德国知道未来世界的中心在哪里。

德国要深化中国关系:是对自身战略位置的深刻理解

其实,看看地图目测就可以知道,德国在地理上距离美国,和距离中国,其实反倒是和中国更加接近,而且德国离着中国有着陆地相连,和美国还隔着一个大西洋,在如今欧亚大陆基建建设不断完善下,陆运经济逐渐崛起的背景下,相比海洋,和中国之间的往来将更加迅捷和高效。而且归根结底,德国是欧亚大陆的一分子,而不是北美洲的附属品。因此,德国要深化中国关系,也是对自身战略地位的深刻理解:德国是欧亚大陆的成员国,而不是美国的附庸。

展开
收起

西方国家的一股“清流”,唯独德国对中国保持“沉默”,为何?

众所周知,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持有“偏见”。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努力遏制中国的发展,但是一些西方国家已经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印象。

有一些西方国家希望阻止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例如美国。为了减少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美国在香港和其他问题上一再“颠倒黑白”,带领“小弟”英国对中国的华为动手动脚。但是,并非所有国家都愿意与美国在一起,德国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西方国家的“清流”,德国为什么对中国“沉默”?

据有关消息称,德国媒体此前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主要指责德国政府在香港等问题上保持“沉默”。

最近,德国媒体就与中国有关的话题采访了德国经济部长奥特迈尔。

在采访中,记者问德国经济大臣:“为什么德国不像当年对俄罗斯那样考虑对中国实施制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阿尔特迈尔回答:“我们不是世界的道德良师”

在谈到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的“华为问题”时,阿尔特迈尔说:“如果没有查明华为将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的化,政府将不会故意打压华为公司。”

由于德国政府对中国问题的态度相对保守,德国已经有舆论认为德国政府为了商业利益``出售''而价值观的理论。针对此事,德国国防部长凯伦·鲍尔予以否认。

最近,卡伦·鲍尔在论坛上谈到“中欧关系”。他说:“中国是欧洲国家的重要经济伙伴。”同时,他认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须说,德国是在许多欧洲国家之中,从客观角度看待中国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其他的欧洲国家,只会附和美国的声音。有的只是在口头上谴责中国,但有的国家已经对中国采取实际行动了。这些国家沦为美国针对中国、针对俄罗斯斗争上的马前卒,不仅会受到我国制裁的影响,而且有可能被美国趁机捞一笔。

自德国总统默克尔上任以来,中德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现在,中国已成为德国最大的出口国。

现在,世界正处于全球化趋势中,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在这个时代发展和发展,与其他国家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为了实施所谓的“单边主义”,美国继续与其他国家作恶,甚至吸引盟友镇压其他国家。德国选择成为中国的伙伴,这绝对是最好的方式。相信时间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展开
收起

德国和日本同为法西斯国家,为什么却一直在帮助中国的发展

一般人提起德国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重工业发展非常得好,德国生产的一些产品如枪支,汽车等的质量都是非常好的。其次想到的就是二战时期德国的种种行为和希特勒,在很多人眼里德国就是一个十足的大反派,而且实力非常强劲。

我们都知道二战就是德国一手挑起的,而他们和日本也是出于一个阵营的,这样来说也就是我们中国和世界共同的敌人。但是中国和德国的关系并不算差,相反,德国一直以来都给我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甚至在中日战争中也没有停止。

早在清朝末年中国就与德国有着合作,虽然当时欧洲列强入侵中国,德国也参与其中,但是德国依然是向中国出售武器最多的国家,一直到民国时期。德国依然和中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武器,德国制造就占了一半以上。

要说为什么德国个给中国提供帮助,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一战后德国是战败国,而中国作为战胜后并没有欺负德国,也没有得到任何优待,而在战后中国和德国都继续发展,中国市场庞大,对于德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合作对象。

其次就是因为中国富饶的资源也是一个重点。尽管当时中国非常落后,但是如果和中国达成一个非常友好的关系,这样就能轻易地取得大量的资源,这对德国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是由于日本是德国的盟友,德国绝对不会放弃跟中国的关系的。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