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汽车质量好

都说丰田本田好开保值,为什么一线豪华品牌,却没有日系的影子?

车子房子越来越多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车很多时候从单纯的出行工具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开国产车盼着开合资车,开了合资车就盼着开豪车... 如今消费者购车更加的看重品牌,就好比口碑极佳的日系两田“本田”和“丰田”在10-30万原价格区间,有多款产品力极佳、口碑爆棚的车型。“两田”中的丰田,我们是比较熟悉的,丰田车省油耐用抗造的特点也是被国内车主口口相传,妇孺皆知,很少看到车主除了配置对丰田车有其他什么不满的地方。

反观德国车不管是大众还是奥迪,车辆的小毛病随着年限的增加相对还是比较多的,像消费者比较介怀的“简配门”、“烧机油门”就发生在这两个品牌身上。纵然现在这些小毛病少了很多,但是消费者对于大众“神车”的质量争议一直不断。 除了车身质量,在一个就是油耗问题,在如今油价一直处于高位的情况,买一辆省油的车,成了很多消费者购车的一个重要指标。德系车车重油耗高,日系车省油耐用人人皆知;从车身质量上也普遍认为日系丰田车质量要好过大众车,但为什么在国内反而卖不过德国车呢?我们看看老司机给出的答案。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外观,虽然大众家族式的套娃战术令人生厌,但是凭借大众自帕萨特时代“官车”的影响,还有桑塔纳、捷达奠定的坚实群众基础,为大众在国内取得极佳的销售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朗逸、帕萨特、迈腾、途观依旧热销,常年保持汽车销量榜的前几位。反观丰田,则呈现两个极端,轿车造型多是圆润保守,比较居家过日子,少了一股稳重的气场在里面,可能是消费者对这么多年帕萨特、奥迪营造的官车形象所影响吧。虽然,这一两年丰田发布的新车开始趋向于年轻化;外形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大胆、动感超前,但是被民众接受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因此,从外观对比来看,德系大众车赢得一局。

其次动力方面,丰田省油耐用动力弱,德系大众动力澎湃小毛病多;这就导致了在不同用车情况下,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在城区代步通勤,当然自吸的日系车比较好,但是对于经常跑高速长途驾驶的车主来说,选择底盘厚重涡轮增压操控性强的大众车更直接一些。日系车尤其是丰田在涡轮增压发面比起沉浸多年的大众是有所不如的,大排量的自吸对于油价高涨、讲究节能减排的今天有些显得格格不入了。所以,从动力匹配方面,德系大众车又赢得一局。但关于大众不得不说,虽然大众的双离合几乎是市面上做的的最好的,但是从顺畅性、耐久性上是远不如日系车来的靠谱。

最后,操控方面,众所周知日系车因为居家属性的设定,悬挂调整的都比较软,悬挂对路面的反馈比较模糊;所以会存在部分车主说的操控“差”、高速发飘的迹象。而大众车,因为中国是其主战场,所以德系大众对中国消费者研究的还是比较透彻的,车辆的驾乘感受相比起日系车更加符合国内路况,指向精准底盘紧绷,驾驶起来相比方向虚位较多,强调舒适为主的日系车更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此局德系车又胜,所以说在国内汽车市场,虽然丰田的口碑极佳,销量也不错;但终究还是卖不过德系大众的原因所在了。

说到最后,其实不管是日系车还是德系车,每个品牌的车都有自己所坚持的品牌调性;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他们也一直没停止外观设计和技术的革新,我们每个人用车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对车辆的需求也是千变万化。不管哪个品牌都是各有长缺;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品牌之间也不存在高低贵贱,只是定位不同,不能说豆腐乳低端而牛排就高端了;相信大部分车主选车都经过了重重对比,选择了就好好对待,未来会更加美好!

朋友们,对于日系车和德系车,丰田和大众你有什么看法?你更喜欢哪个品牌呢?

展开
收起

为什么德国很少发生车祸?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德国司机才是真司机

大家好,我是小编唐宋元明清,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汽车的小知识和驾驶的小技巧,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关注小编,也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给小编出谋划策,哈哈,你们的支持就是小编最大的动力!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买汽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发生的车祸也在不断的增多,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小编就会看到哪里哪里又发生了车祸,而且发生车祸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人为原因。而世界的另一头德国却很少发生车祸,德国的大众和奔驰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车企,而且德国也是最早开发攻速公路的国家之一,为什么德国的车主这么少呢?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德国司机才是真司机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德国的驾照考试十分严格!国内的驾校培训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考试来的,考试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培训学员,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员通过考试,很少传授一些真正的驾驶技巧给学员,而德国的考试就囊括了大部分驾驶能遇到的突发情况,不仅要会开车,还要会处理事故!这一点就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第二点:德国的汽车质量好。底盘稳定性好,不容易侧翻,发动机也好,汽车质量让人放心,这也是德国车的口碑,所以德国人在驾驶的过程中都不用怎么担心汽车出毛病。

第三:道路质量好,德国的高速公路基本上都是泊油路,而且道路也宽敞,车辆也没有国内这么多,更重要的就是高速公路也很直,这也让司机在驾驶的时候省了不少心。

最后一点就是德国人开车都很守规矩,该让行的时候让行,该减速的时候就减速,大部分的紧急情况他们都能够从容应对。而且德国的高速也是不限速的,所以技术不太好的司机都不太敢上路,生怕干扰到别人的驾驶!这么高素质的司机,所以说德国的司机才是真的司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
收起

日本车、德国车、美国车优缺点分析,看完之后你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很多要买新车的朋友,不知道要选择要买哪个国家,哪个品牌的车型,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下目前在中国比较好卖的日系车、德国车、美国车,看完之后你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日本车

最大的优势就是经济,省油,因为发动机不错,而且车身很轻。动力也很好,车内电子系统更是领先全球。日本车,继承日本民族特性,做工精细,外观好,省油。日本总是在为市场而造车,日本是岛国,所以资源困乏,车用燃料都是高价进口,所以日本车必须省油,日本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所以外形设计更符合亚洲人的审美观,日本人善于做小事情,但是却能把小事情做精,日本车空间设计更符合亚洲人的体型,所以在东南亚地区,日本车是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日本国土狭小,所以日本本土卖的车都是小型车。

缺点: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如用料,底盘、发动机、变速箱、钢板、焊接工艺、防撞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安全性,这些日本车都做的不好。壳子软,容易变形,但也有一种说法是日本车的外形理念是吸能理念,也就是可以允许车身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来卸除外力从而保护乘客和司机的安全。

安全问题,我觉得至少日本原厂的车,安全方面做得还不错,只是在我国的质量体系标准比较低,日本方面为了节省省成本也就没有按照欧美或本国的高标准生产。

德国车

德国车,汽车工业发源地,高速稳定(德国国情,高速不限速),做工扎实,用料上乘,安全性好,机械方面好。德国人比较严谨,所以德国车机械精密,外形比较古板。

我觉得是最中规中矩的,无论单一从哪方面比,德国车都不能拿到第一,就是没有特殊的优点,但是德国车也没有明显的缺点。动力来说,无论对比日本车和美国车,都没有绝对优势 但是油耗比美国车少很多,日本车多一些,坚硬程度,车子比日本车硬得多,和美国车差不多。耐久度,也许是最好的,总之,德国车是集大家之所长。

德国车本身而言,而不与其他车系相比来说,德国车用料精良,做工考究,而且细微之处更显示出其一丝不苟的态度,这和其德国以往的贵族生活很相近,这种生活态度已经深入到了。平民百姓的意识之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哲学,或者是对待别国的态度,都显示出一种以往的贵族气质。所以德国车是贵族之车,不是形式上的豪华,而是骨子里的精神。

缺点:德国车座椅较硬,减震也较硬。

美国车

动力一流,外观则普遍很嚣张,车也很皮实,无论从发动机耐久性,还是外壳坚硬程度都很好。美国车,符合美国人性格,追求享乐,优点:乘坐舒适,音响好,用料好。美国人喜欢大车,尤其是大排量汽车,因为美国的路况好,很多人更愿意长途穿越旅行,美国车,车身宽大,驾驶和乘坐都是偏重于舒适,外形设计比较豪放,大大咧咧,不修边幅,美国车的做工不太好。

缺点:人车沟通方面没有德国车直接,引擎也不如德国人的,还有些废油,油耗太高,美国车普遍都是大马力,高油耗。

欧美车(韩国车挂美标的除外),通常性能比较均衡,用料扎实,有时候会比较另类但一般来说不太适合上下班代步,因为低速下油耗较高,不经济。凡事有利就有弊,一般来说欧美车适合跑长途,跑高速,我的车在高速上140和100和80感觉没区别,很稳。更高速我没跑,不安全,据说也挺稳。我算了一下,在高速条件下,我的车每公里油耗四毛多点,城市里就得一块一左右了。

日本车的特点就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每一款日本车都让中国人立即觉得很漂亮,不像欧美车得慢慢欣赏。日本车的工艺也很好,超过大多数的紧凑级欧美车。日本车的油耗也低,但这指的是城市状态,出去跑高速、国道就和欧美车没区别了。但日本车,主要是紧凑车安全性能让人不放心,结构强度可能不够,车身轻,高速飘。撤了安全疑问外,日本车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例如装个铝轮毂,但去掉了碟刹,或是减小了刹车盘直径。但日本车还有一个大大的优点,就是售后服务好。

其实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理念,就好比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一样,对文化和理念的认知,会直接体现在他们的产品上面,没有好或不好,只有你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的问题。所以,每款车都有自己的定位,各有侧重,不会满足咱们的每一个要求,买车前先要把咱的用途和目标选好,然后找最符合的车型。

我是觉得,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买车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动力,第三才是省油(一年算下来,也就是一两千块钱的区别吧)。

展开
收起

买德国车还是买日本车?真的很难选择,比较一下吧

买德国车还是买日本车?真的很难选择,比较一下吧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种类的汽车,其实我感觉属德国车和日本车的市场要好一些,因为他们两个在各个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显著成就。有的人说如果自己兜里没有钱的话,建议选日本车,兜里有钱那就可以体验一下速度与激情,还是建议选德国车。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就要把两种车的种类,放在一起比较一下,日本毕竟只是一个小的国家,他们在研究汽车的时候主要着重会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其他的核心部件上面。

所以说日本车的寿命是非常长的,只不过外壳的坚硬程度就不可以与德国车相提并论了。德国车的设计理念十分超前,他们每天都在想着怎么设计符合自己心意的汽车类型,超前一些的理念总是受欢迎的。有很多的年轻人对于德国车总是心心念念,毕竟德国车的动力更强大,也更适合年轻人开。

德国车的底盘非常稳,在高速上开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如果你开过日本车的话,我觉得你还会更喜欢德国车一些。日本车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自身的发动机以及省油的这一优点,很多实用型的家庭汽车都会选择日系车。真的是非常省油,这一点我自己也亲身有体会,而且竟然说日系车的车身虽然不坚硬,但是发动机开个10年8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不会有大修的情况发生。

德系车就不一样了,德系车自身的保养费就高得吓人,如果本身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话,选德系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非让我选择的话,我还是会选择日系车,毕竟经济能力不够,而且还想选用一个非常实用型的汽车类型,只有选择日本的车辆。并不是说崇洋媚外,日系车的发动机技术我们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等到以后有了经济能力,德系车也一定会体验一下。

德系车的安全度数比较高,车身的质量也做的是日系车不能比拟的,德国的汽车行业已经有了好多年的历史,也算是老牌汽车工业的国家了。日系车属于后来崛起,但是实力也是相当,只不过两者在不同的理念上不一样罢了。不同的人群选用不同的车辆,不仅仅是这些国外车有名,中国的国产车也在慢慢崛起,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

展开
收起

日系车为啥在德国混不下去?看完德国人的描述,终于明白了!

日系车为啥在德国混不下去?看完德国人的描述,终于明白了!

作为全世界销量都非常可观的日系车,在国际市场上还是非常受欢迎的。但这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国家都喜欢日系车,就像德国人民就不怎么待见日系车。难道德国人不喜欢日系车的省油性和耐用情况吗?日系车为啥在德国混不下去?看完德国人的描述,终于明白了!

其实德国本身就是汽车的发源地,在汽车工业方面的底蕴也是非常深厚的。像我们熟知的保时捷、奔驰、宝马、大众等都是德国的车型,他们是有着自己独属的技术和理念的。但是日系车的底蕴就比较浅薄了,即便是在中国市场和北美市场比较受欢迎,但是和德国车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也就难怪德国人对日系车看不进眼里了!

德国人并不喜欢日系车,并且对日系车有相当大的偏见。他们觉得日系车只是一个翘屁股的铁皮车而已,完全就是没有生命的机器。而德国人恰好是不喜欢为了油耗而过分妥协与动力的汽车,但是日系车显然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

德国人不喜欢日系车的另一原因则是因为用车习惯和日系车的造车理念不相同。毕竟德国人还是非常享受汽车的驾驶感的,所以会更侧重于手动挡汽车,但是日系车在操控性上的表现确实是不怎么样的!

同时,他们也更支持本土的汽车工业,对于国外的汽车品牌多少有些不屑一顾,因此日系车在德国市场上自然是不会有太好的表现了!

展开
收起

汽车行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什么日本和德国能把汽车造好?

我们这么大一个市场,在汽车领域,都没有一个很牛的,全球能打的响的品牌,美国在汽车业方面,就比我们就强多了。这是一种惭愧,但是不得不提个醒,我们整个汽车业还不具备汽车意识,汽车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总成意识。

为什么日本和德国能够把汽车造得这么好?就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还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个使得他们的汽车能够在全球打响,汽车是把我们命要搭上的一个器械,是安全第一的东西,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玩的。最好的总成,最好的发动机,最好的材料。最后不一定就是最牛的品牌,最好的汽车。所以汽车业,一定要创新。一定要保持一份清醒。为什么一个个互联网大佬都站在了李斌的身后。说明他们看中了什么,看重的是它的互联网概念。互联网汽车是他以后最大的附加值。但是有一点,尤其是在中国,那么多碰瓷的,那么多横穿马路的,那么多闯红灯的。怎么样也能够在平时的马路上实现互联网汽车,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整个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水是非常深。从德国日本看得出来,那是一种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把整个系统给他做好。这是让我感动的。从汽车业这个从业现状来讲,像蔚来汽车,威马,小鹏等等一众新的品牌,对中国汽车发展是有益的。因为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太专注于我们传统的世界。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外部必须要来挑战既有的这种概念。这样中国的汽车才够在创新上,能够实现弯道超车。新的的造车的势力,一定要能够耐得住寂寞。不要把营销作为自己核心竞争力,需要以营销的手段来打造品牌。其实这一点,蔚来李彬他们做的非常非常好。还没有看到整车厂能够像他这样,更像模像样地把一个品牌打造出来,能够把消费者的用户体验诉求,能够在车上面体现出来。

尽管还是一个样品还是一个样车,毕竟他已经行动了,行动要胜过忽悠。国内的很多传统车企,要耐下心来去学习,是可以互补的。比如说比亚迪,假如说有个比亚迪加上未来,我们完全能够有能力在国内这个市场上面,甚至全球上市场上面,去跟特斯拉去跟通用去跟奔驰一较高下。看到这个话题,我也想简单谈谈自己的观点。首先,现在的国产品牌不得不说是一直在向前走,越来越好,甚至有的已经超越了部分合资车型。

优点:1.便宜,同级别的国产车永远比合资车便宜,也就是说你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配置级别更高的车。2.维护成本低,保养和配件都很便宜。3.配置高,虽然说我觉得这些个配置都不是很值钱,但就全部都有,让人感到很牛逼高大上。归根结底优点就两个字:便宜。

缺点:1.关键技术还是差了点,三大件不怎么样,就算东西用的好,调校也不咋地,因此动力啊油耗啊都不行。我弟弟之前的H6,1.5t那个就是典型例子,我开过一个月,我各种揣测变速箱的思维模式,各种迎合它的脾气,终于一个月之后把油耗从14.6L降到了13.2左右。而我的GTI2.0t的车还经常皮一下也才9个油。车重是一方面,但从驾驶感受上来看,这动力根本配不上这油耗了。2.不管你保养的再精心,上了两年后也是看着越来越粗制滥造,给人廉价的感觉。而且小毛病越来越多。3.二手保值率低,这个没啥说的,本来就便宜随时都在优惠,还指望二手车卖得到好高的价格?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国产车作为自己的第一辆车还是可以入手,但一定是新车!新车!新车!先进入车主圈子慢慢学慢慢磨,等你有自己的成熟见解和想法了,买车不需要人推荐的时候再考虑换第二辆好一点的。现在当试水。另外,合资和进口的我倒是强烈推荐二手车。选择买车之前自己心里要有定位,你有什么需求,众多需求里哪些重要哪些是可以牺牲的,再结合价格你的选择范围就会慢慢变小然后选到自己心仪的车了。比如你老婆想要suv,是为了什么?找准自己的要求最重要。仅代表个人观点,我也不是专业的,只是个汽车文化爱好者。

展开
收起

为什么德国车比日本车“开着整”?是日本车偷工减料么?

很多人都觉得德国车比较高级,即便是对于没有达到BBA级别的大众,大家也会觉得它开起来,比日本车高级。而这种高级感,归根到底就是:开起来感觉比较“整”!

那么,这个“开起来整”,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它真的代表高级吗?今天,范儿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儿。

所谓的“整”,其实就是车身的整体感。这种整体感,在过坑过坎的时候,就会变得尤其明显。

一辆德国车,不管是大众还是BBA,在通过坑或者减速带的时候,车辆的悬挂、车架、车身等所有部件,都会同步、一体的运动,仿佛一个坚实的整体。

而日本车在通过类似路况的时候,感觉只有悬挂做出了反应,车身、车架及其余地盘部件,与悬挂之间,总有一种分离感,并没有一种整体感。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日本车开起来“比较散”的原因。

以日系B级车为例,不管是雅阁、凯美瑞、天籁,在过减速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车身和底盘的分离感较强,

当车子通过减速带之后,悬挂、底盘、车身的反馈很复杂,并没有很强的一致感与整体感。

而同级德系车则不同,过减速带以及一些坑洼路面时,整个车子是一体的,底盘所反馈的信息是一个整体,而非日系车那种松散无规则的。

其实,车整就是驾驶感受带来的信心。在高速、山路、以及一些不好的路面上,德国车方向更精准,底盘更稳定、厚实,而日本车就显得很单薄、稳定性不够,所以德国车让人感觉到车身和底盘是一个整体。

就算是A0级的飞度和POLO相比,在高速时车子所表现的稳定状态,也有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高速上,就更加明显了。

正是这种驾驶感受上的差异,让很多人觉得德国车整、稳,进而觉得德国车有品质、高级。觉得德国车用料扎实、靠谱,日本车则是偷工减料,高速发飘,甚至在安全性上,都要提出质疑。

当一个人驾车出行的时候,对汽车最直观的感受,是车子在运动过程中,传递回馈给他的底盘信息,紧致扎实的底盘回馈,可以让车内的人在驾驶乘坐时,充满安全感。

但如果开起来又飘又散,驾驶者和乘坐者,就会充满危机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控翻车。相信这样的驾驶感受,没有任何人愿意将它跟品质挂钩。

相信德系、日系车都开过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这种“整”和“散”的感受。那么,日本车散,是为了控制成本,把成本用在其他更值得投入的地方吗?

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一些日系豪华车、甚至性能车,这种“散”的驾驶感受依旧存在。

即便是EVO和STI这种性能车,与类似定位的宝马M2等车型相比,在车辆整体感与紧绷感上的差异,依旧非常明显。

即便它们的悬挂都非常硬朗,但是车身整体带来的感觉,却依旧有不小的差距。

即便是日系性能车的代表作GTR,在操控的质感和底盘紧致的整体感,也不如同价位的保时捷911来的有信心。

其实,之所以德国车的底盘比日本车扎实,完全可以理解为市场驱动。众所周知,日本国土狭小,多以短距离行驶需求居多。

要知道,日本的高速公路,最高限速不得超过 180km/h,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汽车的表底,是180km的原因。即便当年的280马力君子协议早已解除,但180km/h最高限速可没有改变。所以日系车的研发重点,根本不在高速行驶的稳定性,而是经济耐用的家用基础上。

而拥有唯一不限速高速的德国,用车需求则与日本大不相同。从设计之初,就必需要考虑到车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如果不考虑底盘高速的调校,在不限速高速上开到200km/h,一阵小风或者起伏路就能带你领盒饭。

所以,德国车在底盘的调校上,以及车辆空气动力学的研发设计,的确是重于日系车。但也正因如此,德国车为了高速行驶的极致,牺牲了底盘零件的耐用性。

10万公里几乎是个大限,很多德国车在10万公里的时候,几乎都需要更换底盘的胶套垫片,甚至还有很多漏油的新闻。这都是由于底盘的寿命到了,无法为其提供最初的性能表现。

在耐用性上来看,不得不说追求经济务实的日本车,比德国车更优秀更省心,真的和网络段子说的那样,买个丰田想坏都难。

虽然如此,但也该理性看待,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车也在全球销售,为了满足各国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日本很多车企也开始投入更多精力,提高车身刚性、改善悬挂和减震设定,以及优化车身和车底的空气动力,和增加各种电子车身、底盘稳定系统。

可以说德国车是先有底盘稳定性,再迎合市场所需,调整完善耐用性。而日本车则是先有经济耐用性,再完善底盘稳定性。

至于是买德国车还是日本车,范儿觉得还是因人而异吧。不过20万以下的家用车,范儿还是建议日系车,毕竟更贴合家用,经济实惠。20万以上的预算,可以多参考一些德国车型。

展开
收起

为什么都选德国车?研发出那么多品牌绝非浪得虚名

以前有学者做过很多调查,德国有几千万人,但是却造出了几千个世界有名的牌子。而且在德国的机械等方面的运用,都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德国制造也是德国非常有力的代名词。

第一个方面就是一定要打好基础,我这里所知道的消息就是在几个月前晚上,有个人开着一辆德国普通品牌的车子(具体什么车就不说了)在很高的速度下飞奔,突然前面出来了一个人,于是他就立刻踩刹车,车就神奇的稳稳停下来了,原来这辆车的设计人员为这车加了很多的稳定系统,还有高档刹车系统以及防滑系统等等,让汽车可以立刻停下来。这点在中国的高端车上应该是没问题,但是中低端车上,应该不太常见。

这就反映出来德国汽车制作规范很高,造的车子没有那么多配置和安全措施,人家根本不让你上市销售,这种严抓汽车制造基础,使得汽车核心部位乃至其他普通部位上得能到保障,如果核心部位都没有过关,即使汽车在高档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在严格的要求下,德国消费者以及制造厂也已经习惯了,并且达成了共同的认识,如此一来无论是低端车、中端车还是高端车,在自己的国家内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籍此高标准要求反映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就是高标准的代名词。就像最近中国的一些车企也开始陆续去国外并购、收购、入股欧美车企品牌,其中德国即是主要目标地。

二十世纪刚开始,德国的一些小地方最先出现了汽车制造厂,接着一批又一批的汽车厂子扎堆建成,而就在二十世纪的几次汽车产业革命上,德国作为汽车的大国带头推进了汽车行业的改革,并以此带动了德国的其他行业的进步。德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把汽车行业做的特别好,是因为德国人自己对于基础的认识,其在每一辆车的制造的过程中,认真的对待每一处细微的节点,他们刻板的性感造成了他们必须把每个节点的综合数据达标。较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厂,德国企业自己的环节上更加的节省材料,而且每个车间的空间也要远远小于其他国家的车间的空间,在人力上也减少了好多,但是它仍然有它的核心之处,就是每个环节的供应和出货都特别的及时。

目前德国是世界公认的汽车品牌大国,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德国汽车厂商在全国构建一些汽车厂子,而且他们的成功除了以为上几点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品牌的影响做的特别的好,除了保证汽车的品质外,他们还通过营销和宣传打造了一个成熟、可靠的品牌概念,并加以大力的推广,由于那时候其他不发达地区汽车产业相对落后,所以就很容易被其占领,并把德国汽车的口碑传播了下去。

展开
收起

「严谨」是德国的标签:德系汽车为什么总会有些通病?

内容概述:匠人精神·工业发达是德国汽车的标签,严谨是「BBA」三大车企烧得一手好鸡汤。解析基础:二战纳粹为什么战败?史学家可能会从很多方面解析这一问题,而从工业领域可以从“苏德坦克大战”来分析。大部分人都认为前苏联是依靠完备的基础工业,以及难以置信的产能打造超大量粗制滥造的坦克战胜击碎德国的装甲;然而德国的「黑豹坦克」在后期也是问题频发,而且不仅仅是对温度的不适应,如果工业精神足够严谨的话,会出现这种问题吗?

德国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工业基础的扎实,或者制造业的态度如何令人敬佩;而是令人作呕的德国“美食”似乎才能体现出“严谨”吧,如果啃过猪蹄吃过香肠的话,为了美食旅行就不用去德国了。至于在生活相关领域倒是看不到一点点的严谨,年轻人同样的放荡不羁,交通秩序比日韩还差,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不见得比国内高——严谨个鬼哦。

德国汽车为什么将「严谨」作为人设?人总是哪方面弱就要刻意去掩饰,企业的文化也是相同的。比如日系汽车的品控水平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差,如果要评选出存在造假行为最多且召回频率最高的车系,日系汽车当之无愧;所以质量稳定(省心)就成为了宣传点。德系汽车也是这么个特点,虽然不能否认主流欧系汽车的性能总会更强,但是通病似乎也很多。

大众汽车在近20年里经历了什么?如果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分别为:发动机严重烧机油,推广干式双离合,车身结构用料的低水平被起底。似乎只要还有逻辑分析能力的人,面度大众汽车都会对德系品质嗤之以鼻,PPH平均200左右的汽车也算“严谨的产品”吗?如果用工匠精神评价的话,这些匠人是怎么毕业的都是个问题。

奔驰宝马省心吗?不能否认奔驰宝马两大品牌的主力车型都有不错的性能,车辆的设计以及内饰用料与细节处理也很不错。然而奔驰发动机似乎还有些渗油的通病,宝马系列性能轿车还如果是高功率选项的话,也许不用多少公里就会出现气门油封老化造成烧机油的问题……工匠精神连这种基础的金属骨架外包橡胶的零部件都造不好吗?

此时很多人就会认为这是合资车企中方企业的所作所为,然而大部分合资企业都是由外资企业主导产品规划与生产标准。所以说这些通病要就是没有技术去解决,也就是懒得去解决——说白了就是没看得起这一市场的用户,那么这些匠人即使有合格的水平,其品质也是“坏匠人”。

主流欧系汽车大部分都有些通病,德系汽车因销量保有量足够大所以尤其突出,只是很多人被“脸谱化”的品牌文化洗脑,成为了不具备分辨能力的品牌卫道士。记住一句话:人过一百形形色色,有上亿人组成的群体不会具备绝对一致的标签;即使是民族个性非常突出的日本人,去读《菊与刀》后再去实际感受日本人的个性,也会发现文字的描述会有多片面。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展开
收起

德国汽车制造业强大背后的原因和未来的危机解析

“坐奔驰,开宝马。”“如果你不知道第一辆买什么车那就直接去大众4S吧。”“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

在我读大学时,我的自动控制课的老师每次开始上课时,都看着手表读秒倒计时正点开始点名,按照她的话说就是:“我是留德的,我就这么死板”。

电工实习课的老师第一堂课的开场白是:“你们未来都是要以进入博世、西门子这样的企业为目标的,所以.....”

一次次的被教育,德国企业,德国文化,德国制造的形象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树立起来了。新婚夫妇要买一辆入门豪华品牌轿车,99%的人会在宝马3,奔驰C,奥迪A4L之间进行选择。

虽然有人怀疑是长久以来德国制造的宣传攻势造就了德系信仰,但不得不承认,德国制造在全球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汽车制造领域。

追求先进设备制造和产业升级

德国的先进设备和自动化的生产线是举世闻名的,可以说在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上有着傲视群雄的资格。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单执行的。

这一点与日本制造形成了鲜明对比,日本企业更重视“人”的作用,更相信他们培养的职业匠人,所有的自动化都是围绕帮助人的工作来实施的。这是两种理念的差异,并无优劣之分。

德国除了在生产现场追求问题的自动解决之外,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方面也能够看到其尽力减少人为影响因素的努力。德国在企业管理软件方面处于几乎垄断的地位,比如最好的企业资源管理(SAP)、生产执行系统(MES)、自动排程系统(APS)等软件供应商都来自德国,全球各大制造企业都难以避免用到这些管理软件,也难免都在向这些德国企业上缴利润。

“学徒制”与“职业教育”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德国对职业教育可谓是高度重视和全民认可,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技术工人薪水稳定优厚。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

德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双元制”特点,即不止有科班的职业教育,参加工作后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崛起的“秘密武器”。德国的产业结构、薪酬结构决定了一线的工程师、工人有可能被说服老老实实坚持一辈子搞工程技术。而在中国的企业里,大多数情况下,要想收入高“发财”,最终只能去搞管理,做“领导”。

对话语权的不放弃

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朋友可能会有体会,经常一个理论或一个模型,在寻找他最终的理论源头时经常会追溯到德国或其他西方哲学家提出的原始理论。

在美国长时间掌握世界最大汽车世界市场的近百年里,德国汽车制造依然坚持维护着自己的理论标准体系,并没有被以美系牵头的国际化标准体系淹没。相比之下,拥有全球最大汽车销量的日系却只能跟随欧美制定的管理标准。

最近汽车制造业里有个事件 ,“FMEA”标准换版,美系标准主动向德系标准进行了靠拢。这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德系汽车既不是全球销量最大的车系,德国甚至整个欧洲也并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能在汽车制造各方面牢牢坚守话语权,实属不易!

挑战

人口老龄化

德国与日本一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据统计,德国人口中位数年龄已经达到48岁。相比之下,美国是38岁,中国只有36岁。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两个:缺乏创新;产业后继无人,经验和文化无法传承。当前在高新技术领域,是中国和美国在竞争,德国已经掉队。

强大的工会组织

曹德旺在央视说过一句话:与其等着被你(工会)搞死,不如我先不做了。可见在西方,工会力量的强大。

2018年初,德国汽车与钢铁工人、工程师几十万人大罢工,最后工会与雇主达成协议,雇主为390万工程师和工人加薪8%,并将每周工作时间从35小时缩短到28小时。这必然导致各大德系汽车厂商成本大涨,竞争力下降。这种成本上涨也最终会或多或少传递给消费者。

2018年笔者在参加一次会议时,某自主车企的高层在谈这次罢工事件时说道:这样下去,中国汽车制造超过德国是迟早的事。可见在西方体制里,总有那么一种“自杀基因”。

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掌握落后于人

德国曾经押宝柴油技术,与日韩的混动技术竞争,后来的发展大家都很清楚。当前欧洲柴油技术已经停滞。

从刚过去的2019法兰克富车展就可以看出,欧洲各大厂商已经放弃柴油技术,而在欧洲各大厂商准备发力的电动技术上,欧洲厂商并不占优势。

另外,在被预测10年后会发力的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依然是日韩厂商具有绝对领先的技术能力。

写在最后

任何的成功经验都不可能被完全复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坎坷,到现在前景仍然不够清晰,还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挑战。展望未来,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是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我们绝大多数新婚夫妇首先走进4S提出来的不再是奥迪A4L,而是一辆领克03,赶超德美日不是不可能,尚需继续努力!

关注汽车制造产业链工程师自主发起的“汽车工业圈”,共同交流厂家不会或不愿告诉你的知识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