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原油价格

随着全球石油储能将很快被填满 原油价格再次暴跌

美国原油价格周一(4月27日)暴跌近25%,原因是人们担心,随着冠状病毒疫情继续扰乱需求,全球石油储能将很快被填满。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 6月份交割价格下跌24.56%,收于每桶12.78美元,盘中一度跌至每桶11.88美元。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6.76%,收于19.99美元。这两份期货合约都在9周内出现连续第8周的亏损。

WTI 7月份交割的期货价格下跌逾14%,至18.18美元,8月份交割价下跌逾9%,至21.50美元,这表明华尔街认为未来几个月不会出现有意义的复苏。

Rystad Energy石油市场主管比约纳尔·托诺根(Bjornar Tonhaugen)称,“市场知道库存问题依然存在,我们正朝着几周内达到油罐顶部的方向努力。”

“现在需要采取行动,因为这个问题不再是理论性的,而且不再遥远了。对于生产商来说,时间紧迫,如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我们将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WTI的跌幅超过布伦特原油(Brent),因为交易员们正密切关注俄克拉何马州库欣(Cushing)迅速加满的油罐。库欣是美国除战略石油储备以外最大的石油储藏设施。这也是合同定价的地方。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数据,截至4月17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了1,500万桶,至5.186亿桶。

在受到密切关注的库欣,石油库存在一周内增加了约10%,达到5,970万桶,比其储能上限少2,500万桶左右。

由于油价处于如此低迷的水平——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今年分别下跌了72%和68%——生产商很难做到收支平衡。周日,总部位于休斯顿的钻石海上钻探公司(Diamond Offshore Drilling)申请破产保护,分析人士说,可能还会有更多公司破产。

受散户投资者欢迎的美国石油基金(USO)表示,将从周一开始出售所有6月份交割的合约,转而出售较长期合约,这也令油价承压。

上周一,WTI历史上首次跌入负值区间,原因是5月份交割合约的持有者争相出售自己的合约。该合约将于次日到期。但是,由于石油需求预计不会很快恢复,而且没有地方储存石油,所以在另一边没有买家。最后,合约的持有者不得不花钱把它脱手。

交易员说,同样的命运可能会降临在5月19日到期的6月合约上。

“下个月我们能达到负100美元/桶吗?”瑞穗银行(Mizuho)分析师保罗·桑基(Paul Sankey)上周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很有可能。”

他补充说:“石油的物理现实是,如果没有炼油厂,它很难处理,易挥发,有潜在的污染,实际上毫无用处。”

今年4月早些时候,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产油国盟友同意从本周五(5月1日)开始削减970万桶的日产量。包括埃克森(Exxon)和雪佛龙(Chevron)在内的许多美国生产商也表示将缩减产量,但投资者担心减产的速度不够快。除了成本高昂外,关闭油井也需要时间。

花旗银行的迈克尔·薛(Michael Hsueh)称,在需求出现实质性复苏之前,油价不会反弹。

他在上周五发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我们需要看到最终用户市场(例如汽车、航空和制造商)的石油产品需求出现复苏,因为各国可能最早在5月份就会谨慎放松疫情缓解措施,但在6月份会进一步放松。”

他补充称,“我们需要看到石油库存从异常高的水平回归正常,因为炼油商首先会选择减少库存,然后才会恢复正常的购买速度。”

展开
收起

美国石油之都的原油价格接近于零

来源:金融界网站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发源地德克萨斯州,一些买家正以每桶低至2美元的价格竞购原油,较一个月前的价格大幅下跌。这增加了该州生产商可能很快就不得不倒贴客户让他们采购原油的可能性。

在需求崩溃、供应膨胀和储存能力有限的三重打击下,美国原油市场的一些小角落已经出现了负价格,第一个价格低于零的原油品种是一个名为怀俄明州沥青酸油(Wyoming Asphalt Sour)的内陆小原油流,上个月的价格跌至每桶负19美分。在德克萨斯州,价格正朝这个方向发展。

根据定价公告,上周五,Plains All American Pipeline的一家子公司上周五以每桶仅2美元的价格竞购南德克萨斯州酸性原油(South Texas Sour),而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上周以每桶4.12美元的价格竞购上德克萨斯海湾沿岸原油(Upper Texas Gulf Coast)。

如果基准的西德州中质原油期货(WTI)继续下跌,买家们对其他品种原油的出价可能会进一步下跌。周一,5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每桶15美元。

休斯顿Lipow oil Associates LLC的总裁Andy Lipow表示:“我从未见过德州原油价格向负价格过渡,但这是可能的。”

Lipow补充说,在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前所未有的需求破坏的背景下,快速消耗储存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这可能会使油价快速跌至低于零的水平。

展开
收起

原油价格暴跌,进口应该便宜了,为什么石油企业却不高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19年平均每天进口原油1000万桶,现在原油气价格下跌到10~20美元。相信大家应该高兴才是,但是似乎石油企业却很”害怕“,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原油生产企业“不高兴”?

第一,我国的石油企业仍然在生产。按照现在的原油价格是生产一桶亏一桶,可是为了保障我国的原油安全尽量少受制于人,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2015年,我国的原油开采成本是14.3美元,原油开采的资本成本却高达15.6美元,合计29.9美元。即现在我们国家的开采成本已经在30美元之上了。是现在,美国原油期货连续的价格只有15美元左右,4月21日原油价格曾经下跌到6.5美元。因此,石油企业生产压力很大。如果我们将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企业和石油开采企业分开,说不定几天石油开采企业就倒闭了。也就是说,为了原油的安全,我们采取的是将炼化的利润转移到石油开采上,保障我国还能有石油不断的开采出来,不能全部受制于人。

第二,原油存货亏大了。实际上,我们的石油炼化企业将原油从进口到炼化,再到变成汽油,进入加油站,加到大家的油箱中,这一套时间需要30天到60天。也就是说我国的石油企业至少要储备30~60天的原油。原油价格从2月份的54美元跌到现在的14美元,跌掉了3/4。

每天1000万桶原油,45天是4.5亿桶,存货价格至少200亿美元。按照1500亿人民币计算,跌掉3/4,至少要去掉了1100亿元。

第三,经营成本在增大。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各个企业的经营成本肯定会提升。各个石油企业是经营着数以万计的加油站,在疫情防控期间,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而且要确保供油安全。毕竟石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2~3月,因新冠肺炎影响很多加油站的生意降低了30%~50%,但是人工成本和防疫成本压根没有降低,也让这些石油企业叫苦不堪。

我们能多进口原油吗?

像这样原油低迷的时期,几十年遇不到一次。我国并没有未卜先知的建立起太多的原油储备,一般只有60天到90天。原油不能倒在游泳池中存放的。要想增大原油储备,需要建设储存库,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原油储备也需要储备成本,再加上建设成本。有的时候算起来很不划算。

特别是我们虽然有一定的原油储备库,实际上原油下跌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增加库存。原油价格跌到不足10美元,实际上我们也没有多少库存间了。这也是为什么4月20日,美原油5月份期货价格暴跌300%,最低达到负的43美元。因为很多多单压根就没有石油储存空间了,根本无法交割,所以必须平仓。为了信誉,亏钱他们也要平仓的。

实际上,尽管世界原油价格很低,但是像沙特等主要原油生产国家,他们生产出来的原油都是有配额额的。我们想扩大进口,他们都不会卖。沙特的原油主要供应欧洲和美国,供给我们国家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想要增加进口必须要经过人家审批的,不同意,有钱也买不到原油。

尽管原油价格下跌,对于我国的石油企业却不是什么好消息,所以有人也就形容他们“害怕”了。

展开
收起

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中石油一季度净亏损162亿元:网友评论很扎心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大跌,几乎跌破了20美元一桶,这让一些主要依靠出口的石油输出国日子难过:因为价格暴跌,导致利润暴跌甚至亏损。但是对于一些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的石油输入国来说,这却是一个天大的利好:原材料采购价格大幅度降价,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举个例子来说:因为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原先购买一桶油的钱,现在可以购买3桶油了,换句话说,现在只需要花原来的三分之一的钱,就可以买到和原来一样多的原油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虽然也有自己的油田,比如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但是我国自己的油田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绝大多数的原油还是要依靠进口,进口的原油占到了国内总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所以看到国际油价大跌,不少网友觉得,现在我国的石油企业正是抄底国际原油的好时机,大量购入低价原油,可以大大提高石化企业的盈利。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前几天,中石油披露了一季报的经营情况,结果2020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62.3亿元,而且中石油中石化这几天几乎天天开会,应对面临的经营危机。

而看到这个消息,不少网友感到懵逼,不少网友也发出了质疑:国际原油价格大涨你们亏,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咱们的原油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了自然我们的成本就高了,但是现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你们还是喊亏,这是怎么回事?

有网友甚至调侃称:哎呀,这可真难为你们啦!要不你们去别的地方高就,两桶油市场放开给外资进来,狠狠的亏他们一波,赚个贸易逆差,岂不美哉?

还有网友称:国际油价下跌有史以来最便宜的时候,我国按国内市场平均5.5一升可以说以经是暴利了,还亏?哪个环节亏的给介绍介绍,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其实大家也许不知道,国际石油贸易中很多时候都是购买的期货,也就是说要提前两三个月就下单,虽然现在市场价格很低,但是我们购买的价格却没有这么低。另外我国自己还有一些石油开采业务,成本每桶要五六十美元,这就导致一些开采业务亏损了,当然了,有些明白的网友表示:你自己成本高可以关闭油田啊,别的国家都顺势而为关闭国内油田了。你也可以等到国际油价比国内高的时候重开油田。

其实关闭油田没有网友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关闭后一些石油就会凝固在设备上面,导致设备受损。当然有网友提出:两桶油业务要细化,不要大包大揽,能放开民企就放开,这样也让自己减少一点亏损。

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中国石油一季度净亏损162亿元:总体来看,网友评论很扎心!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的呢?

展开
收起

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为何中石油依旧每日亏损1.8亿元?

4月29日,A股龙头股中石油爆雷,披露了有史以来最惊人的财报,2020年第一季度,中石油累计亏损高达162.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净盈利102.5亿元,简单换算,中石油每天的亏损额为1.8亿元。

这样的财报让不少投资人费解,为什么国际原油价格下降、购油成本更低,中石油却到了生死关头呢?

01 理解中石油的企业性质,是理解中石油亏损的关键

中石油1998年7月成立,2017年1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同年,在世界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三,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位居第四。

中石油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企业,它的主营业务包括国内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管道运输、新能源开发等等,几乎包含了原油生产、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

中石油作为产炼运销储贸一体化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不仅是原油的生产者,而且是经营者、消费者,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或许对于消费者有利,但是对于生产者、对于经营者则是灭顶之灾。

4月21日,中石油内部刊文,要求员工丢掉油价很快回升的幻想,表示集团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中石油的危机可见一斑。

02 原油行业的特殊属性是导致中石油亏损的直接原因

开采和储存是原油产业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此轮中石油巨额亏损的直接原因。

首先,中石油国内开采原油的成本很高,开采一桶原油的成本高达30美元,相比之下,俄罗斯仅需17美元、沙特只要10美元,最近国际油价暴跌,4月原油期货甚至跌至-37美元。

对于中石油来说,中石油每开采一桶原油,就亏损一桶的钱,原油开采方面,中石油处于失血状态。

有的人或许会说,成本这么高,不开采不行么?直接依赖进口不是比较合算?

原油是重要战略资源,全部依赖进口显然不利于国家安全,安全命脉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开采不行。而且,原油开采设备停工成本很高,停工后重新启动的成本更高,因此,哪怕想短期停工,避过近期油价暴跌,也无法做到。

其次,中石油原油的储存成本很高,原油是高危险产品,储存要求高,又占地方。然而,自己开采的原油越来越多,油价暴跌后进口的原油也不少,储存起来就得花不少钱。

综上,国际油价暴跌对于上游石油开采企业来说,是灭顶之灾:中石油的原油开采利润直线下降,甚至是负值,而石油储存的成本却节节攀升。

03 疫情影响下,国内油气需求锐减,这是中石油亏损的重要原因。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国内外的经济活动锐减,很多产业萎缩严重,社会对于油气产品的需求锐减。

与此相对,国际原油价格又出现暴跌。据统计,第一季度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了3次,虽然没有完全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百姓们加油还是便宜了不少。

要知道,中石油库存里的原油主要是之前的储备的,成本更高,如今却只能按照低价售卖。

油气销售是中石油的重要利润来源,在社会需求锐减、成品油价格暴跌的夹击之下,亏损很难避免。

好在目前国内施行成品油价格“地板价”,即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一桶时,国内油价不跟随下调,否则,庞然大物中石油也可能面临倒闭。

当前经济形势下,中石油并不是唯一一家承压的石油公司,4月3日,美国惠延石油石油公司申请破产保护,4月26日,美国海上钻井承包商戴蒙德海底钻探也申请保护,石油行业哀鸿遍野。

综上,国际原油价格暴跌,顶多短期对消费者有利。长期来看,原油企业普遍受到负面影响,尤其是中石油之类涉及原油行业上中下游的企业,中石油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并非妄言。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请帮我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多谢!

展开
收起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美油企不倒闭 石油价格永远起不来

来源:观察者网

美国石油企业不倒闭,石油价格永远起不来

原创 高新伟 科工力量

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4月21日早上各大媒体一片惊叹,油价出现负数,有人说这又是一个阴谋,是关于期货交易所测试软件和交易系统,因为我们以前的交易系统里面确实没有出现过负值,股票或商品大不了跌出接近于零的数值,也没有出现负值,甚至报价系统里面是否有这样的设置都存在怀疑。并不是所有人能够理解,好像石油市场末日到了,我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看淡石油行业和石油市场,下面我重点解读一下这个事情来龙去脉。

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592.10点,跌幅2.44%,报23650.44点

石油企业不倒闭 石油价格起不来

其实早在4月1日报道中,就有贸易商给客户贴钱,让把货物拉走,美国石油生产商如果坚持不减产,负油价肯定会出现。我4月2日和中央台记者沟通的时候,我说这个疫情期间,需求减少,你美国不断扩产,扩产扩到最后,没地方储存,你这得倒贴钱,负数还得卖给别人,现在真的跌成了负的37美元每桶了。美国中小石油企业认为能挣一分就挣一分,反正前期的主要投资已经投下去了,银行债务催的这么紧,就依然决然的不顾一切的坚持生产,导致石油现货最后没地方存放,5月份的石油期货合约21号就截止到期了,你要么交割拿走实物石油,但是没地方储存,石油这个东西是危化品,不能随意倾倒,仓储必须满足安全防火管理的规定,空头正是看中了多单这一个软肋,硬是逼迫多单成交了1380手多单,价格居然是负的。这个价格和成交量虽然不大,但是也是对现货生产上的一个预警。如果继续生产,所有库存满了以后,就必须倒贴钱让别人把货拉走,这是美国石油生产商坚决不减产的必然结果。也是期货交割日到期强行交割的一个特殊现象。

美国已经有四五家企业倒闭了,加上债务到期,几百家美国石油企业倒闭势在必行,如果美国石油企业不倒闭,那么石油价格永远起不来,石油市场永远好不了,2014年他们就这么侥幸挺过来了,他们就认为一直会这样,这次已经恐怕挺不过去了,当然,一切都会都有可能发生,不好准确预测。

关于石油期货交易,有几个小常识必须说一下,第一,期货交易的是合约,不是现货,不是物质,是下一个时段的约定,为了防止出现零交易或者价格不连续行为,期货引入期货交易做市商制度,就是首先他要做出一个价格,或者自己交易一个价格,然后看有没有人跟随,另外这个期货交易软件设计当中,是否设计了有负数价格交易这种情况,这种极端情况下他们是否也是为了测试软件,自己和自己交易一下,这些情况虽说只是猜测,但是现实中在20天以前就出现了有生产商倒贴运费让贸易商运走石油的情况。

“负油价”将成为历史奇观

国际油价跌成了负值闻所未闻,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历史上第1次出现了负值,我们首先看看国际油价的历史,国际石油价格在国际石油公司控制的一百年里,他们的价格一直是维持在2~4美元一桶,持续了将近100年,供需双方相安无事,生产商没有暴利,需求方相对稳定,也没有人眼红石油行业进行战争和战斗,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石油推动的机械化快速闪电战,飞机坦克的大量应用使得石油变成了战争的血液和武器,从此石油开始出现战斗现象,直接到了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发生了石油禁运促使西方经济倒退和屈服,石油的魅力和魔力才开始展现,石油生产国纷纷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OPEC在成立了12年之后第一次夺回了它的定价权,然而好景不长,被OPEC一统天下油价的时代,使得当时石油70%需要进口的美国为代表的石油消费国极其不爽,他们在80年代成立了期货市场发现价格,来争夺OPEC的一揽子定价权,期货市场代表的是投机者在市场上对这个商品未来这个价格的看法,用真金白银拼出下个月的结算价格,那么期货市场价格一定是未来的价格,因此号称有价格发现功能和预警功能,当然是未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一年合约交易价格,不同期货市场它的这这个结算日期是不同的,一般都是25号到月底之间,从上个月推算,基本都在月底但略有差异,那么5月份的轻质原油交割节日期,也就是今天21号,那么昨天如果不交易的话,那么今天就会被期货市场强制交割。

期货和现货交割规则是联系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一个风筝线,是一个纽带,就是期货市场设定的一个三大规律之一,一个是为了防止期货市场完全脱离现货市场,通过交割机制将现货和期货连接起来,你如果不进行交割的话,会采取强制性的结算或者交割,这是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一个不同之处。第二点,它是指的一定是指的未来的价格,一定是指对未来的价格,他可以用现金结算,也可以用实物交割,第三点,期货与现货价格计算公式如下:(现货价格P=期货价格P`+s升贴水),因为期货价格出现的早,现货价格晚,因此油价上涨时,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如果油价下跌,那么期货价格一定低于现货价格。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因此,期货市场上我们曾经见过最高的147美元,现货最多到120美元,最低的负40美元每桶,那么现货肯定不至于这么低,最多也就是支付运费而已,至于货款以后再说,也就说运费生产商先提供,让贸易商先免费把油拉走。期货这种价格,只是一瞬间,可能也就成交了几手合约而已,不是大规模的成交价格,越是这种尖峰或低谷价格,都不是密集成交区,其持仓量和交易量都极其小,因此,它只有象征意义,现实意义并不是非常大。因此,现实中绝对不会让你到加油站加油不付费还到给钱的这种情况,这仅是贸易商之间的远期交易而已。

另外一个就是期货和现货价格计算公式中的升贴水,不同地区和不同公司结算也是不同的。例如上周沙特的石油升贴水情况,沙特阿美下调5月份面向亚洲的石油定价,上调面向美国的石油定价。沙特阿美将5月的销往亚洲的轻质原油下调4.2美元/桶。沙特阿美将5月销往美国的轻质原油价格上调3美元/桶。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将5月销往欧洲西北部的阿拉伯轻质油的官方售价设定为较洲际交易所(ICE)布伦特原油期货贴水10.25美元/桶。

疫情期间大家都禁止足,美国又是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汽油需求断崖式下降,疫情期间造成的这种需求快速下跌是短暂的,是个短期因素,它不是一个长期趋势,它不不影响整个石油的消费大趋势,只影响石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例如技术进步是个长期因素,他决定了石油生产的成本,是决定性价格因素,它长期压制石油价格上升。我们现在面临的供大于求这个关系可以通过不同国家之间国际关系、政治协商、谈判解决供应问题,包括这个疫情,这都是一些短期因素。因此,大家不用恐慌,情况会迅速反转,而且期货这种价格也就是几个合约形成的价格,它只有预警式象征意义,并不完全的代表性行业前景完全毁灭。但是金融和资本市场有一个惯性和趋势,价格在人们心里,受情绪感染相当大,墙到众人推,非理性情况经常出现,突发情况出现也会影响油价,因此准确预测很难。

鉴于这种背景提出几点意建议,第一,不要恐慌,它是短期因素。第二,中国石油大学以前学科研究,不能只研究怎么增产,怎么合理地系统化减产操作流程和方法,如何低成本合理减产,还要分别研究怎么去应对这个中期低油价和短期低油价策略,以及低油价期间油田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研究石油企业如何应对短期价格波动,第三,给国家提有深度的政策和建议,政策建议应该分成两类,一种是应对突发事件,是短期因素,一种是长期因素提出国家长期政策,增加储备是一个中长期建议,突发事件和中长期政策不对应。现实中有很多疑问和建议有些是不合理,是缺乏理性和常识的问题,我归纳一下几个问题,逐个解读一下:

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有些专家说了,价格已经跌到底了,要增加储备等等这些建议,请问往哪里储备?谁来储备?有额度吗?有储备设施吗?有什么理由说明价格到底了?

我们国家储备最早4个不断扩展到现在12个储备基地,经济发展不断带动消费也在快速扩展,因此,这个储国家储备这个能力依然没有达到90天消费的标准。再说这个储备它也分类型的分为国家战略储备,商业储备和民间储备,然后我们这个国家储备,它不是应对价格变化,它是用来应对国家安全和极端灾难情况,而商业储备是掌握在石油公司手里,石油公司根据油价自己去调整,但每个石油公司的这个储备量都是有限的,私人不具备储备的能力和权限。从2015年逐步放开石油进口权以后,石油进口对民营企业的从4000多万吨到现在放开到2.2亿吨,它有这个指标配额限制,再说这个价格不一定能买到,因为沙特上周就针对于中国购买采取拒绝态度,第三,石油是危化品,它仓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那你无法短期增加设备,因此低油价期间具备仓储功能的油轮价格上涨了600%。

有人留言问既然都-37美元每桶,不卖行不行?

答案不行。因为石油它是一个危化品,它不像牛奶啤酒,多余的可以倒掉使用,它的刚性特别强,它有这个安全和防爆管理,因此多生产出的石油呢,如果你不倒贴钱让贸易商运走,它无法储存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不卖是不行的。

期货负价格怎么买卖?

期货本身交易的是合约,这个交易价格可能就成交了几手,象征意义大,现实意义不大,对这个它也许是做市商做出来的,因为这个石油成为价格,实际上在4月1号在现货交易当中已经出现了,原油生产商赔钱让这个贸易商拉走原油这种情况,因此美国石油生产商坚持不减产,期货市场一定会出现这种负价格,第二,出现这种价格,是强制交割产生的,不是自愿买卖行为。因此,买卖时候的这个方向有点乱,就是说你销售价格必须写成负数,也就就是你要你要卖出去原油,就必须支付对方,而不是收款,你要买进一桶还得到给到给对方37美元每桶,就是价格数字改成负数就可以了,其他的不变。

储存为何没有建那么多空间?

我们国家的石油储存设备和基地,一直在扩建,从2003年以后从没有停止,从最早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到现在12个储备基地。全球每个国家的储备能力都是有限的,一般的都是90天到120天消费的储存能力,最多的没有超过300天,个参加这个石油组织的标准最低限是90天,正常就是120天消费量的储存能力,因此,全球都一样,因为这个储存能力建设占地和设备投资很大,储存是为了缓解生产和应急,并不能用来储存所有生产出来的石油,因为全球一天的生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全美国的战略储备总容量。全球最大的是美国也就一亿吨的储存能力,但是美国的石油消费是中国的一倍多,中国的储备能力也达到并过了5000万吨以上,因此,中国的储备能力也是可以的,不能说为啥不建,一直都在建,而且也不是最弱。

百姓关心自己能不能大量买进石油?

因为中国的石油是国家控制型产品专营,给民营企业批的进口额度,今年只有2.2亿吨,中国全年进口接近5亿吨,这些额度主要是给石油加工企业,对于老百姓,是不能随意买卖进口原油,因为一般人没有50亿的资本金和仓储设备甚至铁路线这些申请条件,就算你特别想买卖,就只能是银行的纸原油,银行纸原油现在他们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有时达到上限也不能买,正常情况下一般投资人可以买工行和中行的纸原油,但是经过银行这个中间商,你是买不到负值的原油。加之油价很难预测,同时每年的移仓价差累计也会超过10%,因此一般人都会亏损,不建议大量参与和购买。

油价下跌给哪一类中国企业带来机会?

油价下跌过程当中,对于这个炼油企业,它是亏损的,因为从采购到加工厂是有一周以上的时差,采购的时候价格高,销售的时候原油价格跌了,成品油也跟着跌,销售价格就更低了,但是跌完以后,在底部他是盈利的,就是在底部平稳以后,进价低出价也低,波动幅度一样,他是盈利的,反过来跌下来后一定会上涨,在上涨过程当中,他是大量盈利的,因为他买入的时候价格低,一周以后他加工好再卖出,价格高了,他就挣了比加工费和原油价格本身上涨带来的双重利润,因此,就看开工率,上涨过程中开工率高于下跌过程开工率,他就要盈利大于亏损,如果开工率稳定,把上涨和下跌过程当中平均一下的话,就只能看上涨速度是否一样,如果一样,那么炼厂的利润基本稳定,另外油价下跌不下调成品油价格的这部分是提交国库作为风险准备金,因此,炼油企业在低油价期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的利润空间。因为人们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和全球需求的疫情抑制,因此油价下跌,虽然化工原料价格低了,但是需求更低,因此,石化企业不一定能盈利,甚至亏损,因为不完全是油价引起,是需求疲软导致所有产品价格都会下降。

油价下跌哪些工业品会降价?

因为石油它是一个下游产业链产品,那么它是从原油这个产业链链生成乙烯丙烯以及向下游的这个化工品,但是越向下游传递呢,他价格传递的效应会越来越弱,因此,跟原油有关的产品呢,都可能会降价,例如汽柴油、沥青,燃料油、塑料、合成橡胶、尼纶,短丝,聚酯,化肥,农药。除了无机化工品和精细化工品以外,跟原油有关的都会降价,但是原油降价,交通运输成本下降,所有产品运输成本下降,加上石化产品的替代品也会受到降价影响,因此都会降价,只不过幅度略小而已,总之一句话,所有产品都会降价,与石油产业链密切的降价幅度更大而已。但是,前一周一段时间丙烯曾经跳高涨价。

油价下跌成为负值,美国会如何对待,对中国未来经济有什么影响?

油价下跌成这样,一定会影响美国石油行业以及给页岩油气贷款的银行,乃至传染到其他相关行业,最主要的是负油价已经震动了人们承受风险的界限感和心理承受力,疫情和油价下跌等造成了比二战期间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如果美国石油企业不减产,美国可能会收购或补贴已有储量及石油生产能力来弥补他们的损失,这对完全自由的美国石油市场,可能是提振油价、防止引发多米诺骨牌踩踏现象最有效的办法了,超低油价对72%依靠进口的中国来说,总体效益好像是好的,但是扭曲的价格对于整个经济体是一种锈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许会大于原油采购节省的成本,因为特朗普现在连他的盟友都弃之不顾,已经说明不能从沙特再进口一滴石油,为了挽救美国经济,为了保证美国优先,他也许会做出损害他国利益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警惕和研究特朗普变化莫测的贸易政策对中国造成危害。

展开
收起

美国原油价格暴跌 中国储油正当时

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近日,美国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暴跌超300%最低至-37.63美元/桶,创历史首次负值纪录。

美国原油价格的暴跌,对中国有何影响?多位受访专家均称,国际油价暴跌对中国发展利大于弊,低油价适合加大原油储备。

“此次美国原油价格出现负值,是期货价格不是现货价格,期货、现货价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4月23日,厦门大学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负油价对国内原油的影响很小,因为国内原油采取的是以布伦特原油为起点衍生定价的中东原油价格体系,中国期现交易的油品也以中东为主。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按照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40美元时,国内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尽管国内油价不作调整,但部分加油站却自行采取油价优惠措施,如部分民营加油站下调油价。”重庆某民营加油站黄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前,低油价对中国来说短期有利,长期保持低油价是不现实的,适当储备石油很必要。

“鉴于全球疫情存在不确定性,石油需求恢复进程很难判断,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全球石油需求也会逐步恢复。中国的石油需求是长期性的,当前,中国应最大化地储备石油。”林伯强称。全球领先的商业情报公司伍德麦肯兹也预测,2020年中国原油库存将大幅增加至11.5亿桶。

成品油价不作调整

“此次遭遇暴跌的是WTI原油期货2005合约价格,是原油期货价格的变化,对现货油价的影响远小于期货价格,但也会对国内产生影响。”上海某期货公司研究员告诉本报记者。

为此,近日石化“双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相继发声。中石油称将努力把疫情和油价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中石化则采取超常规措施,严控带息债务规模增长的同时加强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管控;中国建设银行建议投资者合理控制仓位;中国银行暂停了客户原油宝(包括美油、英油)新开仓交易,不影响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与广大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油价尚未作调整。截至4月1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此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

据悉,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本轮周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内油价将不作调整。林伯强称,随着低价原油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国内汽柴油价格也会进行相应调整。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部分地方的民营加油站油价还是有所变动。“重庆的多家民营加油站,从今年4月份开始,92号汽油和95号汽油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每升便宜近1元。”重庆某小汽车租赁老板赵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山东地方炼厂所在区域的民营加油站打折力度更大,每升汽油价格便宜2元以上。

“对国内炼厂来说,首先需要消化此前进口的高价原油,进入下半年之后低价原油才进入国内,会加剧销售环节的竞争。”林伯强表示,二季度后国内汽油价格折扣会加大,会波及到全国范围,但主要还会以民营加油站为主,中石油、中石化坚挺的油价也会有所松动。

此外,油价暴跌使得中国石油成本大幅降低,据业内人士测算,油价每下行10美元,中国企业和居民将节省开支1070亿元。牛津能源研究所此前预测,油价从50美元跌到30美元,中国原油买家每天可以节约2.5亿美元。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原油1.3亿吨,增加5%。前2月,中国进口原油8608.8万吨,连续17年刷新原油进口纪录。“从数据上看,中国加大了储油力度。”东帆石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国原油库存能力7000-8000万吨,能用的库存已很有限了,而目前低于35美元的油价,储油的确很划算。

中国战略油储达标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此前称,2016年年初中国建成了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3197万吨。直到2020年中国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是国际能源署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达标线。”林伯强说,“自2007年以来,中国在原油低价时加大战略和商用石油储备。中国有必要加强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油价很低适合买入,但如储备设施不足买了没地方储备也是个问题。”

自2003年油价走高后,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也随之大幅攀升。2003年进口8000万吨,2004年1.2亿吨,2007年增至1.5亿吨,2009年首次突破2亿吨,与此相关,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

直到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成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旨在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决策层决定用15年时间,总投资1000亿元建设三期油库。三期油库的储量安排是:一期1000万吨至1200万吨,二、三期均为2800万吨。

据悉,中国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于2007年8月11日开始注油,标志着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实现零的突破。时至今日,中国建立了包括政府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商业储备三种模式的石油储备体系。按照中国石油储备三级管理体系设定,发改委作为石油储备的管理者,石油储备中心则是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石油储备基地担当储备的重任。“从能源战略来说,石油战略储备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去建设”。林伯强说,在国家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石油储备中心保证能源安全的同时,也能满足战略储备的需要。

记者从发改委了解到,2007年国家发改委成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首要职责就是管理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也包括买油。在中国,石油储备基地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负责建设,运营则归石油储备中心。“基地储备以原油为主,不排除也可储备成品油。”林伯强说。

中国在加大战略油储的同时,还加大商业储油的发展。其中,浙江省的商业石油储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据悉,浙江大力建设“三基地一中心”初具规模,即,建设以石油储备为核心的国际油品储运基地,以舟山炼化项目为核心的国际石化基地,以保税燃料油供应为核心的国际海事服务基地,以油品交易为主线的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在油品储备方面,浙江政府规划2020年形成4000万吨油品储备规模,到2030年形成1亿吨油品储备规模,届时浙江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

展开
收起

石油价格暴跌也没有国家敢购买?中国此时已签订百亿大单!

近些年来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如今的科技水平和过去已经不是一个级别了。而在这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大量物资资源的消耗,这些都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这就造成了当今世界的资源稀缺,其中石油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

最近世界石油价格急速下跌,但是奇怪的是购买的国家却少之又少,这背后的原因就要追溯到美国身上。老早美国就知道了石油的重要性,于是早早出手将中东石油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上,并且将石油与美元挂钩,这样购买石油就少不了看美国的“脸色”。而最近美国的“脸色”显然有点不太好,纵使石油价格跌破新低,敢于购买石油的国家还是寥寥无几。

石油与美元挂钩

要知道石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再生战略资源,我们日常很常见的汽车、飞机、高铁这些交通工具都少不了石油的消耗,其他工业生产、机械制造等领域对于石油的需求就更大了。所以说石油号称“工业血液”绝对不是徒有虚名,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一个国家石油面临枯竭,那么国内很多企业都要面临停产,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要陷入困境。

而在这种世界面对石油紧缺的情况下,我国却签订了一个价值百亿石油大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为伊朗

伊朗作为一个中东石油大国,一直都是世界上很大的一个石油供应商。但是伊朗却和美国积怨已久,很多国家因为惧怕美国而不敢或者中止与伊朗的石油交易,伊朗的“老朋友”印度就是其中之一。

而我国对此毫不畏惧,我国已经与伊朗签订了长达25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份合作价值上百亿。我国是目前伊朗石油的唯一买家,可以说这一次的合作也给伊朗带来了很大的援助,伊朗面对美国的打压可是很不好过。

中国与伊朗

我国和伊朗都是被美国长久打压的国家,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绝对不会畏惧美国这样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份合作达成之后,我国和伊朗很有可能实现“脱钩美国”,届时将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展开
收起

中国本身缺油,却一直出口石油,价格比国内还便宜

要说现在全球最值钱的能源是什么,那当然非石油莫属了。我国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早在几百年前就发现了“石油”这么一种物质,并且断言此物在未来一定会有大作用。果不其然,近代人们开采石油以后,石油就直接从成了我们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不仅仅汽车加油需要石油,包括橡胶、蜡烛这些物资都是从是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石油作为一种能源,是全世界各国的战略储备物资。在古代人们会为了水源、牧场发动战争,在现在的社会,为了抢夺石油资源发生的战争也是不胜枚举,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美国和中东某些国家的战争,表面上说是制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际上背后都是为了石油资源。

我们国家拥有全球近六分之一的人口,不管是人民生活还是工业制造,对石油的需求都是巨大的,然而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论起石油资源却并不占优势,而且基于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自产的石油是远远不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都要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所需。石油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有车一族是最敏感的,熟悉油价并且关注时事新闻的有车一族们一定都会非常好奇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我们国家每年出口的石油价格,都会比我们自己使用的要便宜,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呢?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只需要四个字,那就是“产能过剩”。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致力于进行供给侧改革,在政策文件中,有一个高频词汇叫做“去产能”。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国际上的一些客观因素,我国现阶段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尤其是在重工业领域,即便是储量并不占优势的国内炼油制造行业,也没有逃过产能过剩的问题。说一组数据大家就明白了,根据权威研究部门发布统计,2019年我国炼造石油资源的总体能力将会达到8.63亿吨,其中刨去生产生活必须的量,将会有超过1.1亿吨的产能是过剩的。

那么这些用不完的石油以及石油加工产品该怎么处理呢?总不能放在仓库里变质吧,唯一的办法就是卖给外国,通过出口资源来消耗过剩的产能。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控制、限制石油炼制的数量来解决产能过剩呢?这话乍一听是没错,但是不要忘了理论必须结合实践才有发言权,文章的开头我们说了,我国拥有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们国家必须要通过设置工作岗位来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如果简单粗暴的限制生产,那么势必会造成炼油工人的收入缩水甚至失业,我国国内庞大的石油消耗需求决定了国内炼油企业庞大的数量,如果因为限制生产而导致大量的石油工种失业,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会比产能过剩还要严重。

但这并不解释,为什么我国出口的石油比国内民众使用的价格便宜的原因。是的,没错,产能过剩只能用来解释为什么我国在石油储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还要进行石油出口。至于为什么国内民众用油反而贵一些的原因是因为税费问题,按照目前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每次我们去加油站给自己爱车加油时所交的油钱,有一半都是交了税钱,按照目前92号汽油5块多钱的价格,如果没有税费的存在,实际价格也只有2块多。而石油出口价格便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需要缴纳这个税钱,所以价格便宜。

此外,造成石油出口价格比国内自用便宜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竞争。总所周知,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很多国家都会进行石油出口,尤其是中东那些储油大国,人家国民少需求小,存货又比我们多,如果我们对外出口卖贵了,那谁还会选择我们这种既卖的贵有没多少存货的国家呢?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不出口,把这些产能过剩的石油屯在国内,降价卖给国内民众,且不说在目前的价格上都会产能过剩,一旦降价销售,加上石油储存的高额成本,这个买卖怎么算对于国家来讲都是亏本买卖,还不如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出口卖出去,用来赚取外汇。而且并不是只有石油是卖给别人比卖给自己人便宜,国内许多行业都产能过剩、衣服、鞋子、包包、手机等日常用品,也是这个情况。

所有,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国家出口的石油价格要比民众自己购买的要便宜了吧?

展开
收起

连平:国际石油价格趋势与中国的能源战略

来源:新浪财经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连平 张秉文 路宜桥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导致国际石油需求骤然下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战异常惨烈,WTI5月原油期货合约价格历史上首次跌至负值。此次石油价格战和历史上出现的情况有所不同,无论是石油供给的国际秩序还是石油的需求结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油价的快速下跌对中国经济整体和相关产业都造成了较大的短期影响,但同时也给我国提升能源战略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有必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政策准备。从投资者角度看,如何以最小的风险来把握油价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取决于对油价走势的判断以及如何通过合适的投资工具来执行交易。

一、从国际石油供求结构探寻油价暴跌路径

1.国际石油供应体系演变

1960年12月,为了维护石油生产国的利益及削弱国际大石油公司对石油价格的控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等国。自此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为控制国际石油价格的重要组织,同时也开始了和国际大石油公司对石油生产权及销售权的斗争。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前,石油权力几乎被石油输出国组织垄断。而OPEC对石油出口的垄断则导致了两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是在1973年,国际油价从1973年的每桶3.05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10.73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是在1978年底,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美国石油价格从1978年的每桶12.7美元一路猛增,到1981年涨至32.51美元。石油危机促使西方改变经济战略,调整经济结构,被迫加快了新油田的勘探开发,以减少石油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两次石油危机也使OPEC本身受很大损失:一是减产禁运使他们大大减少石油出口,减少了市场份额;二是油价上涨使OPEC内部发生分裂,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而沙特阿拉伯则主张打压油价,甚至单独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价,结果OPEC失去市场调控能力。

20世纪60年代,北海发现大规模油气资源,而70年代持续走高的石油价格了给近海石油开采创造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英国、挪威等国也借此成为欧洲乃至世界重要的产油国。8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团结力量的瓦解以及新兴产油国的出现,石油权力开始分散。由于各国积极开发油气资源,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在1982年超过了OPEC国家。石油价格持续下降,OPEC国家的政治势力逐渐衰退,石油权力再度回到美国、欧洲等国及日本。2008年以来,高油价推动高成本的美国页岩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美国由长期的石油净进口国转变为石油净出口国。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逐年提升,世界石油逐步形成沙特领导的OPEC、俄罗斯和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石油供给形成多元化的格局。

2.新冠疫情导致国际石油需求短期内快速下跌

需求方面,今年初以来由于疫情影响,世界各国航空业、交通运输业等先后受到冲击,导致世界石油需求量从2019年12月的1亿桶/天降至2020年3月的9,200万桶/天。由于中国出现疫情较早,随着各行业停工停产,石油需求自1月开始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2、3月开始,其他各国疫情也相继爆发,与中国同样的情况在世界各地慢慢显现;4月因美国和欧洲各国疫情达到顶峰并且规模远超中国,停工停产几乎覆盖各个产业,因此全球石油需求量同比降至今年以来最低点;后续随着疫情的逐渐消散,各国产业也会逐步恢复,石油需求量也会随之提升,但全年来看世界石油需求量可能较2019年有所下降。

交通运输业和航空业的受限是石油需求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初交通客运量及航空运输量几乎与2019年持平,个别国家还略高于2019年。但是自一月末开始,中国因疫情的影响,交通客运量及航空运输量大幅降至今年最低点,大约只为2019年的30%左右,随着2月末的春运返程及3月逐渐的复工复产,中国交通客运量及航空运输量逐步上升,但3月开始因全球其他国家疫情的加重,全球交通客运量及航空运输量出现明显下降,到一季度末两个指标均降至只为2019年50%左右。

目前全球生产尚未恢复,因此石油需求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供大于求的局面成为市场上所有相关各方所达成的一致预期。

3.WTI5月合约跌至负值,石油价格战高潮迭起

4月20日,定于4月21日到期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WTI)价格暴跌至-38美元/桶,远低于1983年3月31日创下的近月合约最低值10.42美元/桶。尽管这和交易者希望避免被强制平仓有关,是金融操作的结果,但全球各市场跌跌不休的油价也反映出全球石油需求重挫和库存压力上升。

在此之前,国际油价在今年3月刚历经一轮暴跌,原因是俄罗斯中断与OPEC成员国的减产谈判,与沙特阿拉伯发动价格战,加大产量并降价,以期夺取更多市场份额。直到4月13日,OPEC+会议谈妥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首阶段将于今年5、6月减产石油970万桶/日。

俄罗斯发动价格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减产的难度更大。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原因,俄罗斯油井的作业灵活性远不如沙特,难以轻松关闭后再开启。减产或导致俄罗斯永远地失去一些油田。另外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长期能源合作则是俄开启价格战的底气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中国石油进口总金额为108.88亿美元,同期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总金额为553.9亿美元。考虑到俄罗斯对华出口中能源占比较高,假设4月中国进口总额中80%为石油且价格和其他渠道相当,则4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总量占总进口比例大幅飙升至40%以上。

但是俄罗斯在中国石油出口的地位正在受到美国的挑战。根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要求,中国2020年需要从美国采购能源产品的总金额不少于185亿美元。随着油价不断走低,即便美元每月按照固定金额采购,到4月从美国购买的石油也已经可以满足约15%的进口需求。

同时,全球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市场由于需求短期大幅下跌导致竞争异常激烈。俄罗斯因历史政治原因长期受到美国经济制裁,对美国几乎没有出口,因此中国和日本就成了俄罗斯和沙特等石油输出国争夺的主要战场。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其主要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地区,比例约占90%。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最新数据,2020年2月日本石油进口国家和地区中,中东占比89.3%、俄罗斯占比3%、美国占比1.3%。其中中东和俄罗斯进口量环比出现下跌,而美国进口量则环比上升。俄罗斯通过价格战可以一方面挑战OPEC在日本市场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其他高成本竞争者(如美国)施加压力,逼迫其退出竞争。

4.历史上石油价格战纵向比较

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石油价格战,第一次始于1985年。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开始筹备并实施“逆向石油冲击”战略以遏制苏联。美国通过施压中东国家增产,使国际石油价格低位运行,从而切断苏联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以此来拖垮苏联经济。国际石油价格从1985年的27.01美元降至1986年的13.53美元,随后几年也维持较低水平。据当时的苏联能源部官方统计,1985-1988年世界油价下跌使苏联共计损失400亿卢布,这也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次石油价格战发生在1997年。1990年,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也从1990年的224万桶/天飙升至1997年的332万桶/天,这样的过度生产引起了其他OPEC国家的不满。1997年12月份,沙特联合其他OPEC国家增产,石油价格也从18.68美元降至过去二十年最低的12.28美元。伴随着石油国家增产的是金融危机,石油需求端也受到了很大冲击。

第三次石油价格战在2014年。自2008年起,美国页岩油进入高速发展期,2014年美国超过沙特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不断提高,OPEC国家的石油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国际油市地位也逐渐下降,同时沙特未能说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OPEC国家加入减产计划,这一系列原因使沙特决定实施增产,国际石油价格也从96.29美元狂跌至40.76美元。这次针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发起的价格战导致美国数十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申请破产。

纵观石油价格战的历史,其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地缘政治或者产油国之间的相互博弈,虽然受短期供需平衡的影响,但并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

二、短中期内石油价格可能依然弱势

新冠疫情必将导致2020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2021年世界经济有可能复苏,但也难以恢复到疫情前增长水平,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总体上较为疲弱。截至2020年5月25日,美国感染病例已超过160万,英国感染病例超过25万,意大利、西班牙新增感染病例虽然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动,疫情出现反弹的可能性也无法消除。当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后,相关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非洲及南美洲国家防疫形势依然严峻。而疫情的扩散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5月的最新报告预测第二季度美国 GDP增长率将下降38%;欧盟委员会在5月发布的春季经济展望中预测欧元区2020年GDP增长率为-7%,英国2020年经济将萎缩8.3%。国际权威机构对2020年世界经济也给出了较为悲观的预测:4月发布的IMF《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比2008-09年次贷危机时期的情况更差。全球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商业活动减少,将持续压抑石油需求,需求短期内恢复去年水平的可能性很小。根据OPEC4月发布的石油市场月报数据,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每日减少690万桶,而且考虑到当前形势的不确定性,需求下降幅度增大的可能性也较高。

在石油需求极度萎缩的情况下,短期内供给各方达成全面减产协议的可能性较小,并且不排除南美、非洲产油国因疫情扩散、财政吃紧而增产的可能性。在如此供给充裕、需求萎缩的情况下,2020年石油价格大概率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小。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油价将出现单边下行趋势,主要产油国短期单方面减产等原因也可能激起原油期货多头的热情,原油期货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小幅反弹。

当前国际石油供给-需求体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在供给端,OPEC、俄罗斯、美国等主要石油出产国文化背景迥异、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形成一体化石油供给组织的可能性非常低,短期内通过协议减产大幅抬高油价的难度大大提高。在需求端,中国日渐增长的需求正在打破美国在石油市场上“一家独大”的买方地位,美国买方的垄断权力也在逐渐丧失。国际石油定价体系正在从过去的“政治角力”逐渐向更具竞争性的“市场化定价”过渡,而这也意味着油价受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影响的程度会更高,油价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也将比以前更高。本次新冠疫情就是石油供需新体系形成的最好注脚。

随着疫情结束、石油需求可能逐步恢复到接近疫前水平,主要产油国OPEC、俄罗斯和美国更有可能在产量上达成协议,世界石油供需将出现新的均衡状态,石油价格也将有望上涨至多数产油国的盈亏平衡线40美元/桶以上。但在新的石油供给-需求体系下,油价出现经常性波动的概率较大,大幅单边上涨并长期维持在60美元/桶以上的概率则比较小。

三、低油价对中国经济有利有弊

石油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对经济的影响渗透至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方面,炼油企业通过蒸馏等工艺提炼出的成品油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燃料;另一方面,石油通过化工企业提炼、加工后的产品又能成为塑料、合成橡胶以及化纤等日用商品的主要原料。因此,油价短期内大幅下跌并维持在历史低位的情况将对我国经济的多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1.对PPI、CPI形成下行压力

根据相关研究,PPI权重最大的五个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5%)、汽车制造业(6.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2%)、农副食品加工业(5.9%)。但由于其波动相对较小,这几个行业对于PPI整体的影响其实并不大。真正对PPI影响较大的是上游的重工业生产资料行业。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的权重估算值高达15%,其中石油4.3%、化工11%。这说明石油价格变动对于PPI的影响非常大。

图1是PPI和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走势的比较,当油价出现显著下跌的情况下,PPI则大概率出现负值。

另一方面,石油化工产业链的上游炼油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企业,而中下游的化学工业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化工产品价格在石油价格下行阶段传导将相对较快,价格上行阶段则相对较慢。石油价格下行情况下,化工企业毛利率提高,有激励通过主动降低产品售价提高市场份额;反之在上行情况下,化工企业毛利率比压缩,提价可能会损失市场份额,因此将更倾向于被动接受产品的市场价格,做缓慢调整。反映在PPI的计算上,则说明当前PPI数据已经充分反应了油价下跌的影响,对后续月份的迟滞影响较小。

PPI连续数月落入负值区间,同时油价短期内料将持续低位运行,引起市场上对于通货紧缩可能性的担忧。然而,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4.9%,并未出现明显的紧缩趋势。食品价格上涨是推高CPI涨幅的主要因素。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一季度能源价格有所下降,汽油和柴油价格均下降3.6%,降幅均比去年同期扩大1.6个百分点。居民用煤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由去年同期上涨转为下降,降幅分别为0.9%和0.6%。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PPI连续落入负值区间,说明工业领域已经感受到了通缩的压力。一季度CPI涨幅较高,油价对消费品价格(CPI)的影响没有对工业品价格(PPI)的影响明显,通缩压力二季度后可能会在消费品领域阶段性显现。国家为应对疫情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其积极影响将对低油价的通缩效应进行了有效的对冲。

2.冲击石化行业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石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石油化工行业分支众多,石化产品涉及到日用消费的诸多方面。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1月初的阶段性高点持续走低,3月全球疫情大爆发后甚至加速下滑。油价下跌导致相应的成品油以及化学中间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根据三大期货交易所主力合约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沥青期货价格下跌幅度最大,为-41.66%;尿素期货价格下跌幅度最小,为-9.27%。其他主要品种价格跌幅则如下图所示。

从趋势上看,1月份化工中间品价格相对平稳;2月份因为疫情原因停工停产,价格波动短期内停滞;3月份则随石油价格战快速下跌。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4月起中间品价格出现了快速的反弹趋势,部分产品价格甚至回到了2月初的水平。

对石油化工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而言,油价3月快速下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非常大。根据A股上市的石油化工企业公布的一季度财务数据,炼油企业由于年初高价油库存大幅贬值影响,受油价冲击最大。2020年1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3.18%,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11.51%;化纤企业虽然因疫情影响服装等消费品需求下滑,但受益于上游中间产品价格调整以及海外口罩生产等特殊需求强劲,2020年1季度实现营收同比上升12.27%,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2.33%。

其他子行业的冲击主要来自外需订单的减少叠加库存和产品价格的倒挂等原因,随着4月份化工产品价格的反弹形势以及化工企业高价库存逐渐被消化,相关企业二季度的业绩有望出现大幅反弹。

3.给运输业减负、降低居民出行成本

根据发改委2009年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2016年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国内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石油价格定期调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不断走低,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调。但是受成品油40美元/桶的价格调控下限的限制,在当前在国际石油价格在20-30美元/桶的价格区间波动的情况下,成品油价格并没有做进一步下调。

成品油价格下调首先会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作为构成交通运输行业成本的重要部分,成品油价格下调有利于降低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为运输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提供缓冲空间。对于细分行业,客运行业受疫情隔离的影响更大,需求端收缩的幅度和速度都要相对更快,最典型的就是民航业。由于需求的大幅下滑,对成品油的消耗也同比大幅降低,因此油价下跌对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货运行业在疫情后恢复速度较快,交通运输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的货运量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0%左右。考虑到货运行业约80%是通过公路完成的,成品油价格下调将对整体货运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经测算,第一季度油价下调仅针对公路货运行业就可以降低成本超过120亿。

成品油降价有利于增加居民自驾出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居民出行热情逐渐回升。相比长距离旅行,和人群接触少、相对自由的短途自驾游成为近期的新热点。相关机构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自驾游成了2020年首选的境内旅游方式。据了解,被调查者中选择自驾游的比例最高,超过40%。其中,成品油价格走低降低了出行的成本,也是刺激居民出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成品油价格下跌还将刺激居民的汽车消费需求。虽然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油价下跌使消费者保有汽车的成本降低,对首次购车和置换大型车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根据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增长46.6%和43.5%,同比分别增长2.3%和4.4%,月增速为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其中销量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下降,这让汽车行业成为疫情得到控制后率先恢复的行业之一。汽车消费的恢复一方面能降低库存,盘活4S店等销售渠道资源,保养等后续服务也将逐步恢复;另一方面销售的恢复将拉动整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进而带动上游零部件加工、钢铁、橡胶等相关行业的复工复产。

4.能源结构优化条件下低油价的影响有限

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编制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石油发电占比较低,因此油价下跌在国内不会出现较大的替代效应,电力等主要能源的供应不会受到较大影响。然而油价下跌对汽车等碳排放较高行业的转型会产生短期影响。

根据中国的2030年节能减排承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为达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在降低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费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通过新能源汽车补贴、碳排放指标、国六标准升级等方式在需求端鼓励清洁能源替代、提升石油利用效率。在发电端不断提升水电、风电装机容量,提升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让电力能源从源头上更“清洁”。

从总体上看,低油价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低油价的利在于能够大幅降低交通运输成本,给实体经济减负和鼓励居民出行消费,有助于疫情后生产运输的恢复和消费的回升。低油价提供了难得的扩大石油战略储备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水平。弊则是对石化行业产生短期冲击,引发阶段性通缩忧虑。然而国家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已经极大地激发了实体经济的活力,有效对冲了油价下跌的影响,因而出现通缩的可能性较小。

四、“合纵连横”、积极把握重大战略机遇

当前石油价格走势虽然对部分行业生产造成了短期冲击,但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创造了难得的战略机遇,需要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来加以有效把握。

1.产油国利益多元化,创造了“合纵连横”的战略机遇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策略。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都有赖于对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加以利用,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虽然此类战略在执行上有很大的难度,但对于在利益多元化的群体中扩大影响力已被历史证实十分有效。

纵观时下主要产油国,无论是从宗教信仰,还是冷战思维角度,都存在诸多分歧。虽然油价上涨是每个石油输出国都希望看到的,但对个别国家达成减产的激励和惩罚机制都较弱,中小产油国“搭便车”的意愿十分强烈。

中国与绝大多数石油输出国都保持了良好的贸易关系,同时也不像其他国家受到较大的历史羁绊、在意识形态上也不存在障碍。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寻找战略共识和利益共同点,探寻最大公约数;采用“合纵连横”策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为实现长期能源安全战略创造条件。

2.健全和完善长效战略石油储备机制

我国在1993年之前石油一直能够自给,不存在战略石油储备问题。但在1993年之后,我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并且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石油进口量大幅攀升,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意识到了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逐渐将其列入国家议程。

2009年,我国公布了建立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库存计划。2017年4月28日,发改委、统计局、商务部等同步发布消息称,中国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至2016年年中,我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石油3325万吨(按照1吨石油7.4桶计算,相当于2.46亿桶),约占我国2015年石油净进口量的1/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等消费品逐步普及,因此中国每年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快速提升。2019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5亿吨大关,成品油净出口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双破70%。当前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已经难以满足国家战略安全需要,短期内应借助良好的油价形势,扩大战略储备规模;同时需要研究战略石油储备的长效机制,使石油储备和国家战略发展阶段相匹配,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宏观政策审慎应对油价低位运行

短期内油价下跌产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石油价格长期维持低位水平,引发全球性通货紧缩并传导至国内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因此,宏观政策方面应准备充足的政策工具,防范可能出现的紧缩压力。

财政政策方面可以考虑发行战略石油储备特别国债,作用类似于2007年发行的第二期特别国债。募集资金部分用于战略石油储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余部分通过向人民银行购买外汇用于购买海外石油现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水平,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还能够提升外汇投资多元化水平,在当前全球“量化宽松”条件下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国家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4.深化能源结构优化改革,降低能源进口依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乘用车消费需求也将逐步提升。未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必将大幅上升,对石油进口的海外依存度也将相应地水涨船高。为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有必要提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通过严格执行国六标准和生产企业碳排放指标控制,引导整车制造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开发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牌照发放和销售补贴方面,鼓励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在淘汰老旧国三、国四车型的同时,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销售,逐步优化存量汽车结构,降低汽车使用对汽油和柴油的消耗。

十四五期间,有必要在发电层面降低能源消耗,通过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等方式降低高能耗火力发电比例,大力发展水电、风电等清洁型发电模式。充分利用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势,在消费端和要素端协调配合,优化整体能源消费结构,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可以通过低价格引导等方式,将消费者的充电需求集中引导至凌晨非用电高峰时段,然后通过适当调度安排水电等低成本、环境友好型能源满足消费需求。

五、建议石油投资优先防范风险

谨慎参与上海原油期货  原油期货是以远期石油价格为标的的标准化合约,是期货交易中的一个交易品种,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是我国唯一的交易原油期货的正规平台。原油期货标准合约的交割单位为1000桶,交割数量必须是交割单位的整倍数,合约最后交易日为交割月份前第一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原油期货个人投资者的开户门槛为5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机构投资者的开户门槛为10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交易保证金是指会员存入能源中心专用结算账户中确保合约履行的资金。由于保证金制度的存在,期货交易的本质是杠杆交易,投资者在缴纳保证金后可进行数倍于保证金金额的交易。这一制度使期货交易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点,保证金比率越低,杠杆效应就越大,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点就越明显。当投资者账户资金低于最低保证金额度时,需及时补充保证金。为了控制交易所、会员单位及客户的交易风险,原油期货设置了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是指合约在一个交易日中的交易价格不得高于或者低于规定的涨跌幅度,超过该涨跌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

原油期货合约由于交易规范,并且上期所期货合约价格和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同步性较高,适合作为原油投资的金融工具。但鉴于原油期货的杠杆交易属性,以及目前原油价格大幅双向波动的趋势,对投资者而言,即便投资人对油价反弹行情有坚定的信心和判断,我们也建议参与的投资人施行T+0交易、实时盯盘,当日必须平仓控制风险。

2.避免参与QDII石油基金投资

由于国内原油期货投资门槛较高,QDII石油基金也是投资石油比较好的工具。目前国内石油类QDII基金只有8只,其中华宝标普油气、华安标普全球石油、广发道琼斯美国石油3只为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于油企股票;南方原油、易方达原油、嘉实原油、诺安油气能源、国泰大宗商品5只为FOF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外原油期货基金。在3只股票型基金中,华宝油气和广发石油的标的主要是石油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石油价格上涨对上游企业利好;华安石油标的是石油对全产业链,因此该基金波动性相对较小。由于5只FOF型基金主要投资原油期货基金,因此这些基金与油价的相关性相对较高,其中嘉实原油和诺安油气是主动管理型基金,此类型基金可能会在业绩基准的基础上获得超额收益,但是也可能跑输基准指数,主动管理型基金主要依靠基金经理及团队的投研能力。

QDII基金相比原油期货合约门槛较低,部分基金和国际石油价格的相关性较高,但公募基金本身毕竟是主动管理的基金产品,不同的管理人由于能力等不同存在一定的个体风险,需要在投资前对发行机构的投研能力、基金历史业绩等方面做深入研究后谨慎参与。而目前部分基金由于交易机制的关系,其交易价格已经大幅高于其资产净值。对于此类高溢价基金产品,属于市场热度虚高、风险也较高的产品,我们建议投资人保持理性,尽量避免参与。

3.区别对待石油相关企业股票(A股)投资

由于石油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如燃油、煤油等价格与石油相关性较高,而目前石油价格仍处于低位波动阶段,所以上游产品价格可能短期也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不建议投资上游产业相关的企业。不过中下游产品价格自4月复工复产规模扩大以来逐步出现回升态势,如苯乙烯、塑料、PVC、苯乙烯等化工产品。石油价格的持续低位,也使石油产业链中下游产品的成本降低,从而提升生产中下游产品企业的利润,因此相关企业的股票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