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网

理查德·桑德尔:期待中国国债期货开放

8月16日,是美国30年期国债期货诞生42周年的纪念日,也是金融期货新产品Ameribor期货正式挂牌与市场见面的日子。Ameribor期货由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和美国金融交易所(AFX)联合推出,其挂钩的金融产品Ameribor(美国银行拆借利率),是替代行将于2021年底退出历史舞台的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重要角色。

在Ameribor期货挂牌上市之际,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了Ameribor及其期货的发明人、AFX主席,同时也被誉为“金融期货之父”的理查德·桑德尔。在其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桑德尔创造了诸多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颇为关注。他表示,未来十年重要的金融创新将来自中国等亚洲经济体,期待中国金融市场加速开放,他相信,这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将大有裨益。

Libor替代者应时而生

早在八年前,桑德尔就预见到Libor的衰落和其替代品的崛起。那时候,Libor是全球数百万亿美元金融产品的基准利率,在全球金融体系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市场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1年,英国《金融时报》对瑞银、美银、花旗、巴克莱等多家跨国银行卷入“Libor操纵门”并接受监管部门调查的一篇报道,让桑德尔看到了美国建立自己的基准利率的必要性。在接下来几年里,Ameribor渐渐从想法变成现实,应时而生。

桑德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列出了Ameribor推出的三个前提:一是Libor将失去其作为主要基准利率的作用;二是美国的利率并不总是为零;三是美联储减少超额准备金利率的趋势。桑德尔说,其最初的目标是覆盖美国5000家中小型及社区银行,现在已经实现了1125家银行进行报价,这个数量占到美国银行总数的20%。桑德尔称,Ameribor是根据隔夜无担保贷款市场进行的交易计算的每日加权平均利率,由CBOE监管,透明度高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随着参与的银行数量越来越多,其交易载体美国金融交易所(AFX)的交易量也实现了倍数级增长。据桑德尔介绍,AFX于2014年初组建,于2015年12月开始了第一批交易。第一个月的日均交易额为1300万美元,现在的日均交易额已经达到约20亿美元。如今,AFX有150多家参与者,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经纪商、私募股权公司、商业开发公司、对冲基金、期货经纪商和投资管理公司等。围绕着Ameribor,众多金融机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同业拆借的网络。

事实上,在Libor曝出丑闻后、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决定废除该基准利率前,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着手寻求替代Libor的方案。如在2014年,美联储和纽约联储成立了替代性参考利率委员会(ARRC),研究Libor的替代指标。之后,美联储最终确定使用SOFR(有抵押隔夜融资利率)作为替代者,并推出基于SOFR的期货、利率互换等多种衍生工具,打造全新的基准利率曲线。

桑德尔说,Ameribor与SOFR是互补的,SOFR已被美银、花旗和摩根大通等大型银行采用,而Ameribor主要覆盖数量众多的中小型银行。二者又有区别,SOFR是基于回购交易的有担保利率,而Ameribor含有“信用”成分,有风险因素,因为其是基于机构之间的无抵押隔夜借贷,而这种无担保结构对其成员颇具吸引力,因为它有助于反映汽车贷款和企业贷款等更普通银行业务的借贷指数收益率。

据了解,此次上市的Ameribor期货,首批推出了两个合约,分别是为期90天的基准合约和7天合约。7天合约是针对需要对冲美联储准备金头寸要求的银行而设计,此外该合约对于那些对美联储加息或降息有宏观预期的交易员也比较有吸引力。“我们的目标是在收益率曲线之外,提供可以为掉期交易和其他衍生品服务的额外工具(如期权)。随着Ameribor期货的推出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的认证,Ameribor不仅将成为美国的基准,也将成为其他拥有美元债务的国家的基准。”桑德尔说。

市场创造者:“金色”和“绿色”工具

已过古稀之年的桑德尔,如今依然活跃在金融创新第一线。在推出Ameribor、建立AFX之前,桑德尔已有不少“代表作”,如发明了全球第一个金融期货即利率期货、起草了世界上第一份期权合约、首次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纳入交易所交易。业界人士将他尊为“金融期货之父”,因为他参与了现代金融市场蓝图的规划。

期货市场的设计和创新问题也几乎贯穿了这位业界“老将”的职业生涯。他表示,期货市场如果得以合理设计,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来自农业、金融、工业领域的市场参与者均可以利用其更好地管理风险,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其承载的价格发现功能,为发达经济体运行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桑德尔还说,金融期货等新产品的诞生和金融创新,大多始于解决经济结构性变化的需求。

上个世纪70年代,桑德尔在芝加哥交易所任职首席经济学家和副总裁期间,设计发明了全球第一个利率期货。他表示,发明利率期货也是迎合了当时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了诸多结构性变化,越南战争带来的巨额赤字以及阿拉伯石油禁运等因素,开始影响到利率水平,较高的利率和波动的市场催生了对冲避险需求以及价格发现需求。

在当时商品期货主导市场的环境下,这种基于国债利率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金融期货让当时大多数圈内人惊呼“看不懂”。不过,利率期货几十年的发展和拓展,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如今的国债期货,也已经成为美国最活跃的期货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色”工具方面颇有建树的桑德尔,也执著于“绿色”工具的研发。1990年,在其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开始对二氧化硫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2003年,在利率期货成功运作和二氧化硫市场的经验基础上,桑德尔创立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想法付诸实践,并推出了全球第一个碳排放交易项目。因此他还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碳交易之父”。

对此,桑德尔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与任何新市场一样,碳市场需要历经几十年发展演化。我们现在正在进入碳市场发展的第三个十年。有两个关键信息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市场在解决美国酸雨问题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二是美国环境相关期货等衍生品的持仓量高于黄金等成熟商品。”他还指出,中国也在尝试利用市场化工具解决环境问题,中国等国家将在未来引领环境市场金融创新。而达到此目标,需要开展完备的市场教育和建立相关基础设施。“正如我的导师罗纳德·科斯教授所说,市场不会简简单单就出现了,市场培育不可或缺。”他说。

未来十年金融创新看亚洲

桑德尔表示,自己一直在关注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未来十年,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中国等亚洲经济体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此前,在其2012年出版的《衍生品不是坏孩子:金融期货和环境创新的传奇》一书中,桑德尔用了不少笔墨描述中国。中国金融市场数年的发展,让他的评价随之更新升级。“中国在我心中有一个特殊的位置。我们相信,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中的关键角色,在环境和金融创新等领域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他预测,未来十年金融产品的创新很大一部分将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

桑德尔告诉记者,多年来,中国一直在积累金融期货领域的经验,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更好地了解到成功市场构成的要素。他本人也曾在中国等地的金融期货市场的设计上献言献策,“十年前,我们有幸向世界银行、中国政府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就成功期货市场的设计元素发表了看法。他们鼓励分享经验并在需要时进行修正。”

对于期货市场,他还表示,中国市场在商品期货上不断完善,陆续推出了几个引入境外投资者的“国际化品种”如铁矿石,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是业界乐见的事情。此外,中国的金融期货领域也正在走向成熟,期待一些金融期货品种如国债期货的开放。

桑德尔表示,“我们建议继续推动中国开放利率期货市场的势头,以促进外国对主权债务进行对冲。这将有助于发展现货市场,并最终促进外国投资深入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此外,桑德尔还指出,运作良好的期货市场可以扩大市场参与度,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加稳健地发展。他称,监管机构可以继续帮助期货市场丰富人力资本和市场基础设施,另外,及时开发满足中国国情、满足实际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也至关重要,这都将有助于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

在中国利率期货市场起步阶段,桑德尔就曾说过,金融期货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在1982年美国十年期国债期货推出后,债券现货市场的买卖价差缩窄了90%,这为美国政府节约了5亿美元的利率成本,为养老金减少了100亿美元的损失。中金所推出的国债期货也将节约政府的融资成本、减少交易成本,这种价值的发挥以及成为“共识”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也表示,我国在金融业全领域的扩大开放,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也向全世界释放出明确信号:中国开放的步伐不仅不会停,且会不断加快。金融期货等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就是其中一例。

原文转自:中国证券报

展开
收起

财政部:2019年将在境外发行150亿元人民币国债

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财政部将在境外发行150亿元人民币国债。现定于6月20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招标发行50亿元人民币国债,具体发行安排将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公布。

展开
收起

达里奥警告:现在持有国债简直是疯了!中国为何连续两个月增持?

达里奥:现在持有国债简直是“疯了”

亿万富翁投资者、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雷·达里奥(Ray Dalio)周三警告称,当美联储和其他主要中央银行为拯救被病毒重创的全球经济而迅速印钞时,持有政府债券毫无意义。

“如果您持有零利率或负利率的债券,并且它们(央行)正在增发大量货币,而你会收到增发的货币,那么为什么要持有国债呢?”达利奥发问。“现阶段就跟1930年到1945年期间一样,我认为现在持有债券简直就是疯了。”

美联储购买债券被认为是今年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的原因。自2月底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膨胀近50%,达到创纪录的6万亿美元。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周三下跌10个基点至0.64%。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迫使美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大规模关闭,收益率急剧下滑。股市从2月份的历史高位暴跌,堕入熊市,然后在上月末企稳,自3月23日的低点反弹。

全球央行在防止经济从衰退走向萧条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刺激性支出可能还会再增加数万亿美元。

不过,尽管从投资方面来说,达里奥不看好国债,但他认为央行官员必须动用他们能够收集到的所有货币“弹药”,来抵消新冠病毒大流行导致的收入和支出暴跌的影响。

中国所持美债创四个月新高

最新的美国政府海外债券数据显示,2月份美国国债持有量攀升至历史新高。

美国财政部周三公布的报告显示,2月外国持有美国公债总额较1月增加2097亿美元,至7.067万亿美元。下个月的最新数据可能会显示出更大的波动性,从美联储3月公布的创纪录的1090亿美元资产减持报告来看。

美国财政部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创下1.27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而一个月前为1.21万亿美元。

中国2月持有美债增加137亿美元,至1.1万亿美元的四个月高点。

日本和中国的平均持有量仍高于排名前五的其他国家(英国、巴西和爱尔兰)总和,英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攀升至403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疫情对美国经济影响超预期 中国持有的美债有违约风险吗?

去年中国曾多次减持美债,为何今年连续买入?从最新数据看,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超过预期,加之美国某些议员公开建议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减免债务,有网友因而担心美国会“赖账”。这种违约风险存在吗?

买入卖出是正常市场行为

对于中国等国家在1、2月份增持美国国债的行为,专家认为是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京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卖出或买入美债都是很正常的市场操作行为。而且从资产类型来说,增持美债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行为。总的来讲,今年2月,世界大部分资产市场,包括欧洲、日本等国家相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下跌的周期。”

据贾晋京介绍,美债跟美元之间有一个相互关系,像央行这么大的一个资产持有者,能够买的东西也就是美债或者黄金。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认为,多国在今年前两个月增持美债和当时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1、2月份全球疫情还没有广泛蔓延,冲击还处于情绪冲击阶段,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风险尚未显著发酵,避险情绪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强叠加美债收益率下行,是比较好的投资美债的窗口期。

不过,随着疫情3月份在全球蔓延,美债的市场形势已发生了明显变化。明明认为,三四月份美国财政部巨额刺激叠加美联储大放水,期间叠加流动性危机,美债后续的吸引力下降,三月份和二季度的数据可能更能反应全球主要央行对美债的长期看法。

美国不可能“赖账”

受疫情影响,美国失业人数大幅增长,制造业、零售和房地产数据降幅也超过市场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预测,美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为-5.9%。日前美国某议员竟然公开建议美国总统要求中国减免部分债务。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担心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债会面临违约风险。那么美国政府有可能“赖账”吗?

对此,明明表示,作为国际货币,美元及其资产有必要保持流动性。特别是在当前,美国财政部增加发债,供给增加,更难以承受需求下降。如果出现截流现象,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对美元国际地位和美债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地位的担忧,担忧也意味着更多的抛售。因此我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大。

贾晋京也认为,所有国家的国债,实际上都是一种市场行为,“赖账”在现实当中不具有任何的可操作性。“从技术上来说,有很多的程序约束。另外一个更大的约束就是,如果美国真的这么做,那就相当于表明美债是可以抵赖的,除了中国的,别人的、别的国家的一样是可以赖的。那下一步美债就一分钱也卖不出去了。而2019年美国联邦政府负债为24万亿美元,为同年GDP的117%。没了美债,会导致整个美国联邦政府马上崩溃。”

503亿资金流入中国!3周超1000亿美债被抛售后,美国正紧急行动

疫情和低油价两只“黑天鹅”齐飞,“美国经济恐持续衰退”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官方和央行也正大举抛售美国国债。据一项每周的美联储托管数据,外国官方持有者在截至3月25日的三周时间里抛售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债,有望创下最大单月抛售额。针对于此,美联储目前也正在试图中止市场抛售美债的势头。

据新浪财经4月2日消息,交易员和做市商等业内人士透露,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和规模较小的亚洲经济体正在大举出售美债。数据指出,在截至3月25日的三周时间里,外国买家总计抛售了超1000亿美元的美债,而在这期间的后面两周时间,外国央行总计抛售了500亿美元的美债,持有美债的数量迅速下降,降幅为1.7%,创下自2014年以来最高降幅。

面对买家纷纷“溜走”的情况,美国也再出“新招”以应对。本周二(3月31日),美联储宣布将为外国央行和其他国际货币当局设立一项临时回购协议安排,通俗来讲即是——后两者可以用其持有的美国国债从美联储换取美元,以缓解全球美元融资市场面临的压力。

为了应对“美元荒”,美联储已允许外国央行用美债换美元;而在此之前的3月25日,美国还通过了史上规模最大的2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同时美联储还将给金融市场提供4万亿美元的贷款担保支持;有声音指出,在上述这些措施之下,美联储“印钞”的步伐也将不断加速。

与“美债遭遇抛售、美国匆忙应对”形成对比的是,随着中国疫情状况的不断好装,外资目前正大规模地流入中国债券市场。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基金追踪机构EPFR Global的数据指出,今年3月16日至25日,流入中国基金的资金累计达到70.9亿美元(约合503亿元人民币),创下自2015年5月份以来最大的资金流入。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全球金融市场3月高度波动,撼动了美债、黄金和日元等传统的避风港,相比之下,中国债券和中国主要开发银行发行的债券仍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也推动海外买家加速购买中国债券,“中国规模达13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将取代其他债市成全球避风港”。

针对于此,英国安石集团新兴市场股票投资组合经理爱德华·埃文斯(Edward Evans)也分析称,目前的迹象表明中国的疫情最先消退,多个方面的宏观数据也相继改善,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4月1日,中国3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50.1,远高于预期的45.5,重新回到荣枯线上方,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生产将率先恢复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效控制疫情稳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金融对外开放速度不减。比如,4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相关部门也正紧锣密鼓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确保措施按时全部落地。可以预见,在中国市场开放红利加速释放的背景下,外资加码布局中国金融市场的脚步也将不断加快。

疯狂放水的反噬:美债崩盘路径推演

1

放水的十年历程

自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美联储开始实施量化宽松策略,其资产负债表开始膨胀。忆往昔,2008年之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到1万亿美元,与今天6万亿的体量相比,真有一种曾经沧海的慨叹。

美联储的放水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扩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推出第一期QE。之后QE持续了三期,分别称为QE1,QE2和QE3。到2014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达到4.5万亿的状态。

2. 第二阶段是缩表,2017年四季度开始,结合加息,实施了一轮紧缩策略。这一轮紧缩操作,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规模从4.5万亿降到3.8万亿左右。下降幅度约为15%。

3. 第三阶段是再度扩表,从2019年中开始。到2020年初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在4.2万亿左右。此次疫情引发美股暴跌,美联储于3月24日开始“无限制”的宽松政策,每天顶格购买750亿美元的债务。此举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增至6万亿的天量规模。

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实施了一次顶格降息,将利率降到0~0.25的极限区间,打光价格政策(利率调控)的所有武器。利率不能降了,但放水的游戏还在继续。

4月9日,美联储宣布了2.3万亿美元的贷款支持计划。购买的债券范围扩大至CLO(Collaterilized Loan Obligations,贷款支持票据)和部分CMB(Cash Management Bill,现金管理票据)等风险较高的债券。

同时各地方联储也继续放水,将无节制放水推向高潮。例如昨天纽约联储宣布,将于4月14日购买至多15万亿美元的CMB,语不惊人死不休。

事实上,只要头脑正常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么玩迟早是会玩死的,美元的信用全无,美债被全球投资者抛售。但是目前,不论是美元还是美债来看,还是相当坚挺的。这根本原因在于美元霸权。

2

美元霸权

美联储的终极武器,全世界都知道的秘密,不是利率、货币这些工具,而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奔溃之后,西方大国之间的汇率出现了无序的波动;而后来随着“美元-石油”结算体系的建立,人们逐渐接受美元。

此外,更重要的是,随着东亚国家/经济体加入全球化,在亚洲与美国之间的商品劳务流和资本货币流,形成了两重循环。这样的商品劳务流最初在战后的日本与美国之间建立。但日本“藏富于民”的策略之下,居民拿着美元到处买买买,因此对美国国债的囤积作用不明显。

后来,随着亚洲四小龙和一大龙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对美股国债的“买买买”就形成了,且愈演愈烈,互相绑定。

除了亚洲之外,俄罗斯、中东主权基金、以及部分南美洲国家,也是美国国债的坚定多头。

经年累月,我们就看到下面这张图。随着亚洲不停地买买买美国国债,美国的收益率被压得越来越低,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6附近,到今天终于干到了0位左右。

有一点年齿的人们不难记得,在2008年美联储推出QE时的情形,当时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反复讨论,而与市场也是反复沟通,最终才颤颤巍巍地推出QE第一期。

当时人们说这是饮鸩止渴。但是我说,美国金融市场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就算是喝毒药,喝了10年,现在还活着。

但毒药过量,终有一天会不行的。这次美股剧烈的崩盘,似乎已经有点预兆了。

3

美债崩盘路径推演

要理解美债将来如何崩盘,先要看懂此次美股崩盘的逻辑。

美股崩盘的导火索当然是疫情。但是撇开这个因素,人们仍然难免有困惑,美股的估值从来都不高(标普500指数的PE最高的时候也没超过25),没有泡沫,为什么会一下子就跌得这么惨烈?

答案是:货源枯竭。

我们知道,美国从2009年3月股市见底以来,上市公司开始了史无前例最大规模的回购。所谓回购,就是公司用剩余资金购买自己股票并注销。

这样一来,会使得流通股数减少。那么在盈利不变的前提下,由于股票数量少了EPS还是会提升。因此虽然股价推高,但估值(市盈率)却并没有增加。此其一。

其二,回购一般是从公开市场买股票,这样会导致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愈来越少,那么剩下的就是大股东、高管、以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手中的所谓“长期稳定持仓”。

经年累月,股价越推越高,可供自由交易的股票越来越少,而这些长期稳定持仓形成了巨量的获利盘。这时,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昨天的获利“小伙伴”今天就成了“对手盘”,大家争相逃命,就会形成踩踏。

老股民都知道一个词儿,叫“货源归边”,意思是一家公司的股票大多数都持有在少数人手中。这是一个恐怖的状态。市场失去了对价格的缓冲能力。于是很小的边际卖盘就能引发暴跌。

美国长达十年的“回购牛市”,表面上看起来无毒无公害,而且大股东对冲基金们躺着赚钱美滋滋。但是,这种让流通股票越来越少的操作,最终是不可持续的;买卖双方的实力悬殊过大,而“铁桶一块”的买方会从内部被瓦解掉。

股市说完,说回到债市和QE。

QE与股票回购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QE的回购对象是国债和两房债(当前的放水把更多的债券都囊括进去了)。

那么,随着QE不断地进行,市面上的金融机构会把手里的国债拿去换了绿票子,导致流通的国债会越来越少,最终剩下的国债基本上都在少数几家“长期稳定持仓”手里,例如各国险资、亚洲政府、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他们就类似与股市中的大股东、高管、对冲基金的角色。

随着市场上流通的国债越来越少,可供交易的国债越来越少,而市场的弹性就会逐渐丧失,这时候,美国的国债市场就处于崩盘前的美股市场的状态,一点细微的边际卖盘都会带来市场的崩陷。

这个道理不难懂,尤其是对于各国政府财政部里面那些聪明的头脑。

在2018年的时候,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俄罗斯抛售美国国债,基本上把国债持有量降到了2011年的水平。同时期美债持有大国如中国、日本,虽然没有抛售美债,但基本上也不再接新的货了,国债总量就保持在那个位置。说明各国政府对未来美国国债这个大雷心里多少是有点B数的。

大家出门右转看看日本。人家霓虹国为了托住股市,直接拿央行的票子去买ETF,弄得现在日本80%的股票ETF仓位都在央行手里。

股票回购,股票越来越少;国债回购,国债越来越少;央行买ETF,还是造成股票越来越少。到时的后遗症会是更很恐怖的。到极端情况下,市场会变得非常脆弱。

一旦ETF都跑到央行手里,那这要是谁带头抛售ETF,央行非得变成自己的对手盘不可。

这次美股崩盘,其实就是减少货源推高货价的循环模式崩溃的一次预演。这次发生在美股,下次说不定就会发生在美债。

4

结论

未来随着QE的发展,美联储持续吞掉国债、吐出绿票子,可以预见的是,国债也一定会遵循与美股同样的逻辑发展,流通中的标的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脆弱,最后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导致崩溃。

这一天很遥远。目前来看,美联储还有许许多多方法去延缓它的到来。

延缓的方法有什么?比如,扩大QE的可接受债券的比例。这样一些企业债、信用债、甚至到部分垃圾债也会被拿去换钱。目前来看,美联储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这样做长期来讲,等于慢性自杀。

美国国债曾经被认为是全球最优的资产,无风险资产,继而以美债作为抵押的美元,是全球信誉度最高的货币;如果美元的抵押物里面加入了企业债金融债垃圾债以及结构型产品,那么美元的信誉就会受损。

同时,这些垃圾债被回购得多了,也会面临货源枯竭的局面,进而很小的边际卖盘就会导致市场崩陷。

还是那句话,美债的崩盘没那么快,也许要再等上一轮经济周期。但是该来的终究会来。

来源:财联社、新浪网、中新网、格隆汇、金十数据

展开
收起

中国国债将被纳入摩根大通债券指数

高盛预计在纳入该指数后,中国债市将有望每月吸引30亿美元资金进入。

作为全球规模第二大债券发行国,中国债市再迎里程碑。美国摩根大通近日宣布,2020年2月28日起将把中国政府债券纳入旗下受到广泛追踪的指数,9只期限为5至10年的中国国债纳入旗下多项指数的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受影响最大的将是该行新兴市场指数,如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政府债券指数。据估计,追踪该指数的投资者总计管理着2020亿美元资金。中国在该指数中的权重将在10个月时间里最终达到10%的最高权重,届时将与巴西持平,属于新兴市场国家最大的纳入之一。这些指数是全球众多重量级基金,尤其是主权基金必须参考的重要指数,这意味着有大量资金将主动或者被动配置中国国债。高盛预计在纳入该指数后,中国债市将有望每月吸引30亿美元资金进入。

其实这已经是年内中国国债第二次被正式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今年4月1日,彭博将超过350只中国国债、政策性银行债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据悉在被纳入该指数后,“效果”显著,人民币债券成交有同比增长超过30%的放量。当然,这当中也有自2017年7月推出的 “债券通”这一渠道的功劳,在“债券通”出现之前,境外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市的途径极其有限,只有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RQFII),银行间市场直接入市(CIBM Direct Access)两种“hard”模式,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规模不足1万亿,两年多后,这个数字已升至超过2万亿,翻了一番多。

联系不久前发行的负利率德国国债,中国国债对于境外投资者的“魔力”不言而喻;而将规模全球第二的债市主权国纳入,也是该指数更具证明力的应有之义,摩根大通此举可谓又得“里子”又得“面子”。虽然相对于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已逾90万亿元人民币(约13万亿美元)的规模,摩根大通这一次10%的最高权重带来的新增资金并不能算多,但对于正处于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有序对外开放进程当中的中国来说,更具不可多得的现实意义与示范效应。此举可以增强境外投资者对持有人民币债券的信心,是将债券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共同推进之举,有望促进在岸债券市场与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战略协调推进,相辅相成。更为要紧的是,外来“金主”带来的先进债市治理理念,将显著增强内地债券市场改革的紧迫感。

对于当前国内债市的参与者来说,包括国债在内的债券流动性、交易习惯、配套制度建设、转托管限制、税收规则、做市门槛、债券评级标准、违约处置、债权保障、跨市场套利等多方面存在不少提升的空间。可以预见,随着境外投资者在我国债市的交易更趋活跃,持有境内债券的规模亦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些提升空间有望在参考国际债市先进规则后,逐一化身为中国版本落地,并有望推动我国债市的进一步“入世”。

有趣的是,相比A股被MSCI明晟和富时罗素等著名全球指数机构纳入相关指数时吸引的社会关注度,债券入“指”显然要“落寞”不少。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个人投资者对于固定收益市场并没有对股票市场那样“热衷”。对不少个人投资者而言,往往喜欢在股票二级市场与银行存款两个“极端”之间游走,对固定收益市场的收益率觉得“乏味”与“鸡肋”,这属于一个容易产生也易于理解的误解。当然,这也与目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这两大主要固定收益市场更多的面向银行、基金、券商、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开放有关,即便有“懂行”的散户对地方债等债券品种看好,但可谓只能临渊羡鱼,却不得结网。不过今年初,第一批在银行柜台销售的地方债面世,立马遭“哄抢”一空,有望开启散户参与固定收益市场的新阶段。后续试点各地银行柜台仍将延续这一地方债“脱销”热潮,并没有太大意外。

展开
收起

中国推出储蓄国债“随到随买”试点

财政部网站截图

中新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8日发布消息,推出储蓄国债“随到随买”试点,进一步便利个人投资者购买。

财政部表示,发行储蓄国债,有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4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储蓄国债“随到随买”试点,将储蓄国债发行时间由原来的10天延长至全月。个人投资者可在4月全月,通过40家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共计约13万个营业网点,以及27家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的网上银行购买储蓄国债,有利于提高个人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便利性。

财政部介绍,本次发行的储蓄国债均为固定期限、固定利率品种,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4月发行以来,销售平稳,民众随到随买,高效便捷,购买体验明显提升。(完)

展开
收起

大事!中国国债被纳入摩根大通指数,新兴市场指数受影响大

来源 / 环球时报 倪浩

美国摩根大通当地时间4日宣布,2020年2月28日起将把中国政府债券纳入旗下受到广泛追踪的指数,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中国外汇研究院院长谭雅玲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中国债券市场获得国际认可度的重要表现,在西方国家证券市场不断波动、风险上升的情况下,纳入中国资产也将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新兴市场国家最大纳入之一

美国《华尔街日报》5日报道称,从2020年2月28日起,摩根大通将把9只期限为5至10年的中国国债加入旗下多项指数。受影响最大的将是该行新兴市场指数,如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政府债券指数。据估计,追踪该指数的投资者总计管理着2020亿美元资金。中国在该指数中的权重将在10个月时间里每月增加1个百分点,直至达到10%的最高权重,届时将与巴西持平。

道富环球投资管理新兴市场固定收益业务主投资经理阿布希什克·库马尔评论称,这是新兴市场国家最大的纳入之一。高盛则预计,纳入该指数后,中国债市将有望每月吸引30亿美元资金进入。

金融专家、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双赢之举,“这些指数是全球众多重量级基金,尤其是主权基金必须参考的重要指数,这意味着有大量资金将主动或者被动配置中国国债。”他认为,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摩根大通此时把中国国债纳入其指数属情理之中,否则其相关指数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全球债券市场的配比关系。

更多中国资产被纳入全球指数

《华尔街日报》5日引用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称,中国国内债券市场规模在过去10年增长超3倍,达到人民币93.41万亿元,这其中约56%的债券是由中央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有政策性银行所发行的。市场观点认为,在当前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无风险债券收益率仍高于历史低位的国家之一,债券市场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摩根大通的纳入举动也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效。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表示,高流动性的中国政府债券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指数,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又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也为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全新途径。

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近些年不断取得重要的进展。彭博从今年4月开始将中国债券纳入旗下部分基准指标,再早之前,包括MSCI明晟和富时罗素在内著名的全球指数机构,也都已开始将中国股票加入他们的指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得益于中国资产纳入全球指数,未来两到三年,由投资组合按照基准指数进行资产配置所驱动的资金流入中国的规模,将高达45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

个人投资者可多关注债市

张超认为,中国对外开放中,金融市场是其重头戏,中国国债被纳入全球重要指数,既是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认可,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市场未来将接受全球市场的挑战,“中国只有不断完善金融市场,才能抵御更为强大的国际风险”。

对于个人投资者,张超表示,全球经济疲弱的背景之下,债券为代表的固定收益投资产品越来越受到资金青睐,今年以来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债券市场。“债券是理财和资产配置比的主要选择,而中国债券流动性高,交易方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讲,可以更多关注债券市场,而不是风险更大的股票市场”。

展开
收起

中国国债纳入摩根大通债券指数

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29日对外表示,自2月28日起,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再进一步。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程度逐步加深。截至2020年1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00.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国际债券指数供应商先后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展开
收起

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债券指数

中新社北京2月29日电 (夏宾)中国央行29日发布消息称,2020年2月28日起,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

中国央行表示,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程度逐步加深。截至2020年1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00.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超过2.2万亿元,同比增长22%。

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国际债券指数供应商先后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经济合作共赢。”

下一步,中国央行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完)

展开
收起

中国2020年国债和财政部代办兑付的地方债还本付息即将开始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8日发布公告,2020年储蓄国债、记账式国债和财政部代办兑付的地方政府债券(下称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工作即将开始。

2015年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等储蓄国债(电子式)将于还本付息日归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年利息,到期年利率从3.8%到5.32%不等。2015年凭证式(一期)国债等储蓄国债(凭证式)将于兑付期开始后归还本金并支付全部利息,到期年利率从3.8%到5.32%不等。

此外,部分记账式附息国债将于还本付息日(节假日顺延)归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部分记账式贴现国债将于还本日(节假日顺延)按面值偿还。

2020年8月26日至11月11日,2013年山东省政府债券(二期)等地方政府债券将于还本付息日(节假日顺延)归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年利率从4%到4.18%不等。

财政部表示,储蓄国债、记账式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均按单利计算。储蓄国债逾期兑取不加计利息。储蓄国债(电子式)兑付资金由原售出机构支付至投资者资金清算账户;提前兑取储蓄国债(电子式)按当期国债发行通知规定的提前兑取计息条件计付本息。

2017年以前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及2017年(含)以后发行的储蓄国债(凭证式)兑付由投资者至原售出机构营业网点办理;提前兑取凭证式国债按当期国债发行通知规定的提前兑取分档利率支付利息。2020年当年发行的储蓄国债(凭证式)提前兑取按当期国债发行通知规定办理。

以前年度到期应兑未兑的实物国债,2020年可继续到常年兑付网点办理兑付,各地常年兑付网点地址请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国库部门查询;以前年度到期应兑未兑的特种国债兑付由原售出地财政部门办理。

记账式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2020年还本付息资金支付办法,由各交易场所或登记结算机构按照财政部规定公布并实施。(完)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