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翻译成俄罗斯

俄罗斯挖出汉字石碑,求助中国专家破解,翻译结果专家不好意思说

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国是非常强大的,领土面积也远远不止960万平方公里,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再加上当年“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法则,是中国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是中国失去了大量财宝,还失去了不少领土。这些领土再怎么说也曾归中国所有,所以难免会存在着一些中国文化气息。

“库页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灭亡之后,库页岛就成了沙俄与日本的相争之地,经过几番争夺啊,直到二战期间,库页岛的战友圈最终被苏联夺取,后来又被俄罗斯改名为“萨哈林岛”。库页岛地处黑龙江出海口东部,面积高达7万平方公里,地形非常奇特,并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

原来在库页岛生存的居民都是汉人,后来由于沙俄将其割去,大部分汉人被排挤迫害,以至于如今在那里生活的人口75%以上均是俄罗斯人。俄罗斯曾有一名学者在岛上考察,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很多汉字,部分汉子已经模糊不清了,最显眼的只剩下一副对联,学者完全看不懂,只能求助于中国考古专家。

我国学者们对石碑进行清洗誊抄之后发现,上面刻着的的确是一副对联,内容为“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余一人”,专家们当时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乾隆在70大寿时做的对联,对联内容的意思是:70岁以上的天子自古只有6个,但是五代曾孙同代的却只有他一个人。对联内容将当时乾隆的骄傲自满体现的非常贴切。

据了解,乾隆皇帝做完对联之后,还特地命人将其刻在4块石碑上面,并将4块石碑放在中国东西南北4个地方,以彰显自己的威严,这也是俄罗斯专家为何会在库页岛挖掘出这块石碑的真正原因。现在已经时隔多年,不少新一代年轻人都忘记了中国曾经被侵略的历史,而那些侵略者的后代大概也忘记了这块领土原本的主人。

谁也没有想到,乾隆皇帝刚把石碑埋在此处不久,库页岛就被沙俄占领,石碑也只能在战乱中被埋入黄土。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
收起

北欧上空辐射来自俄罗斯?荷兰驳斥:可能是媒体翻译错了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9日消息,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RIVM)专家驳斥了有关北欧辐射的源头是俄罗斯的报道,并指出无法确定辐射物质的具体来源国。

上周五,媒体报道称,6月初,瑞典、挪威和芬兰的核与辐射安全部门观测到北欧上空大气中放射性同位素浓度少量增加,他们认为这些放射性同位素来自反应堆。消息还称,据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计算,同位素似乎来自俄罗斯方向,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某个核电站反应堆燃料失去密封性。

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发言人向俄新社表示,6月俄罗斯西北部的诸核电站安全运行未出现偏差,辐射情况符合正常数值。

上周日(28日),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发表新声明,指出一些媒体早前可能错误翻译荷兰语,报道称放射性核素源头为俄罗斯,并且从俄罗斯进入欧洲。专家驳斥了这种说法。

声明称:“研究院称放射性核素沿从俄罗斯西部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方向移动,但目前无法确定具体的(辐射)来源国。”

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指出,6月上旬,传感器在挪威检测到碘-131,在瑞典和芬兰检测到铯-134、铯-137、钴-60和钌-103。荷兰国家公共卫生及环境研究院专家称,放射性核素是人为排放,但辐射量“非常低”,未对人体健康和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荷兰本土未发现大气中存在人造放射性物质。

展开
收起

黑龙江绥芬河:俄罗斯医疗翻译助力中俄民间交流

新华社哈尔滨8月22日电(记者江宥林、夏原一、刘宇轩)早晨8点不到,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科,一位40岁左右的俄罗斯男子换好工作服,端坐桌前。他一边翻看电脑里的体检报告单,仔细核查其中每项内容,一边等待着前来诊疗的俄罗斯患者。

他叫安东,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医院的翻译。“我的工作主要是接待俄罗斯患者,帮助他们和中国医生沟通,将俄罗斯患者的中文体检报告译成俄文,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为俄罗斯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安东用流利的普通话向记者介绍。

工作中的安东.新华社记者 夏原一 摄

安东表示,自己从小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中医、武术、国画这些带有典型‘中国风’的东西我都很喜欢。”上大学后,他选择了学习汉语。

大学毕业后,安东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家大型运输公司从事了近十年的运输调度工作,往返于中俄两国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在绥芬河出差时,他曾陪同一些俄罗斯司机来绥芬河市人民医院看病,给他们当翻译,因此结识了很多医生,还对医学术语慢慢有了积累。

2013年,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成立了健康体检科,工作之一就是为俄罗斯人提供体检和中医康复治疗服务。绥芬河市位于中俄边境,靠近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等俄罗斯远东城市,每年有大批俄罗斯游客来此旅游、疗养。

健康体检科主任查明辉介绍,来就诊的俄罗斯患者数量逐年递增。“科室成立的第一年,接待俄罗斯患者约1500人次,去年超过7000人次。”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科主任查明辉。新华社记者 江宥林 摄

2015年至2017年,绥芬河市俄罗斯人出入境人次由63.5万上升至77.4万,该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诊俄罗斯患者人数由5700余人增长至超万人。

随着俄罗斯患者不断增多,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对俄罗斯翻译有了需求。2016年,安东得知该院健康体检科需要俄罗斯翻译。“我觉得自己的实践经验在这里能派上用场,于是决定试一试。”安东回忆说。

如今,安东已经在医院工作近两年。“现在一般的口译、翻译中文体检报告都难不倒我。”安东随即拿出几张中文体检报告,准确自如地用中俄双语交替翻译。

安东在为俄罗斯患者和中国医生翻译。新华社记者 江宥林 摄

查明辉表示,俄罗斯翻译不仅与病人交流方便,还能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在异国他乡得到自己同胞的服务,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和对疾病的恐惧感都会减轻。”

42岁的安娜来自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初来医院就诊的她有些不知所措。“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安东热情地迎上去,简单询问后,把安娜带到诊室就诊。在他的帮助下,医生很快查清了安娜的病情,并给出治疗建议。

“20年前我的脊柱受过伤,后遗症到现在都有影响,医生建议我做一些康复治疗。”安娜说,“我的同胞热情接待我、帮我解决问题,我很高兴。他能理解我的需要,并准确传达我的意思。”

“我相信我的工作能给他人带来益处,关乎他人的健康。”安东说,医院经常会向就诊的俄罗斯人展示茶道、中医保健操、太极拳等,他也会帮忙讲解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健康走廊”——展示中医保健操、太极拳等医学文化的场所。新华社记者 江宥林 摄

查明辉还记得,去年安东跟随医院代表团去符拉迪沃斯托克推介医疗旅游时的情景。“回到家乡的他工作热情特别高,发传单、做翻译、接待媒体、为来宾答疑、介绍中医和医院……忙得不亦乐乎。”“活动结束时,他激动地对我说,‘列夫(查明辉的俄语名),我觉得我为中俄人民加深友谊做了贡献。”

安东的工作牌上“职务”一栏写的是“翻译”,但他觉得这份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我的工作能让更多俄罗斯人了解中医、中国和中国文化。”这个有些内向的大个子坚定地说,“希望未来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展开
收起

小伙娶了一个俄罗斯媳妇 两人恋爱用翻译软件

话不多说,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如今大家的接触到的文化和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就算是两人隔得非常远,只要有网络在,什么距离都不是距离。在吉林长春,一东北小伙小路与俄罗斯妻子媞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因为这一对小夫妻经常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所以很多的网友都认识他两,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好奇这一段跨国恋的生活日常。

如今小路和媞娜已经有了一个小宝宝,但是说到两个人的认识,却是非常的特别。小路说自己是通过一款俄罗斯交友软件认识的媞娜,两个人刚开始是觉得非常的有趣,毕竟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受不同的文化熏陶,两个人就慢慢被彼此给吸引。后来媞娜来到了中国留学,这就让两个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发展了。一直到今天,小伙终于娶回了这一个俄罗斯媳妇,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这一段感情真的是太特别了,不仅是网恋,而且还是异国恋,对于他们的感情,小路坦言有很多人都十分的羡慕他们,但是实际上异国恋真的非常的不简单。小路说当时俩人网恋的时候特别搞笑,因为语言不通,所以两个人沟通需要使用翻译软件。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了,小路他不会俄罗斯语,而媞娜不会中国话,所以两个人会把自己的语言翻译成英语,这样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意思了。

如今俩人都在东北生活,可是现在两个人还是语言不通,沟通上有障碍,但是两个人也适应了这一种生活方式。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两个人的爱意却毫无障碍地被表达出来,在采访中还经常用小眼神交流,真的是羡煞旁人!在过年期间,媞娜还经常和婆婆一起制作中国的传统美食,以及东北的豆包。小路还表示自己的媳妇特别喜欢北京烤鸭,之前还不吃,现在整只鸭子地肯。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表示不可思议,并表示两个人要不一起报班去学习英语好了,这样下去都没办法吵架了,夫妻生活会留下遗憾的!还有的网友说,很好奇俩人生活中会不会用语言交流,孩子是不是从小就生活在双语的条件下?这可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展开
收起

俄罗斯将出版重新翻译的毛主席诗词,期待!

据俄《我们的同时代人》杂志主编斯坦尼斯拉夫·库尼亚耶夫称,该杂志将在今年5月份出版二十首新翻译的毛泽东诗词。

其由尤里·克柳奇尼科夫翻译的诗词作品,库尼亚耶夫表示:"我选择了最好的、最有气势的诗词。年轻时期的写作精力更充沛。毛泽东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但他的政治成就胜过了他的诗词造诣。"

对于毛主席的诗词,或多多或少也有接触,如今进入俄罗斯,期待其俄罗斯版本!

展开
收起

翻译软件搭起沟通桥梁 南京民警帮俄罗斯旅客寻回护照

□通讯员 郭明慧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段仁虎

2019年12月29日,南京站派出所民警在候车室接到3名俄罗斯旅客的报警,称自己的护照丢失了。

在语言不通、线索不明的情况下,民警借助翻译软件“传话”沟通,几经周折终将护照找回。

当天早上6点半左右,3名俄罗斯旅客急匆匆地找到民警,用英语向民警报警称自己的护照丢失了。护照丢失对外国旅客来讲非常麻烦,补办需要到北京,去北京需要车票,没有护照又无法买票。

面对语言沟通的障碍,如何让俄罗斯小伙讲述清楚线索和细节经过,英语讲述后如何快速理解还是有难度,使得下一步工作很难开展。

接警的民警李军迅速反应过来,立刻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手机翻译软件,将汉语语音通过机器翻译成英语,再传递给俄罗斯小伙。就这样你一句,机器一句,小伙一句中英夹杂的沟通,在这个“翻译官”的帮助下,小伙重新走一下丢失护照前的路线,并及时提供了丢失时的时间,民警据此迅速调取监控录像。

视频监控显示,护照丢在了候车室的楼梯处,被后来经过的一名男子捡到,民警在高铁上进行广播,寻找捡到护照的旅客,及时上交。

直到当天中午12点左右,护照在即将到达上海站的G7035列车上找到,交由其他高铁及时带回,最后总算失而复得,未耽误3名旅客接下来的行程。

来源:金陵晚报

展开
收起

俄罗斯汉语学生翻译大赛落幕 为中俄合作输送人才

中新网3月26日电 据中国驻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总领事馆网站消息,当地时间3月23日,驻伊尔库茨克总领馆同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第八届俄罗斯地区俄汉翻译大赛决赛。驻伊尔库茨克总领事曹云龙、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副校长格里高利切夫,出席决赛开幕式并致辞。

图片来源:中国驻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总领事馆网站。

曹云龙致辞表示,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发展,双方各领域各层次合作交流蓬勃推进。2018年至2019年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各项活动落实在即,急需更多优秀汉俄翻译人才。希望大学生们以此次参赛经历为新的起点,努力提高汉语水平和汉俄互译技能,接棒中俄友好事业。

格里高利切夫致辞说,掌握汉语将为俄罗斯青年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校方将始终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发展,深化同中方的合作,为中俄友好合作输送人才。

决赛在该大学文学外语与传媒学院进行,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乌拉尔联邦大学、远东联邦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8位参赛选手,经过校内选拔进入决赛。

决赛采取汉译俄笔译形式,试题题材丰富,包括时政评论、公务书函、科技短文和文学选段。此次比赛旨在促进俄地方汉语教学、提高汉语学生的俄汉翻译水平,为中俄合作与交往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
收起

“隔离的感受就是很满意!”俄罗斯姑娘主动申请做翻译志愿者

00:24

4月12日,广州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俄罗斯姑娘Varya(中文名娲丽娅)和朋友在二沙岛晒太阳。3月13日她乘机从莫斯科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后开始了14天的集中隔离,期间她被隔离点工作人员的认真周到的工作态度感动,主动提出协助做俄语翻译工作,通过微信语音帮助工作人员与俄罗斯旅客进行更直接的沟通。14天隔离期满后,还继续提供协助。“隔离的感受就是很满意!14天里,所有的工作人员对我都很好,我想表达感谢。”她将在隔离点的图片、视频分享给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朋友,朋友们都表示环境和服务相当好,为广州点赞。

点赞工作人员服务 主动帮助做俄语翻译

Varya目前在广州从事外贸工作,爱好是健身。此前她在北京求学,会说中文。她的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朋友都很关心她回到中国以后的情况,她在微信朋友圈上面分享了自己抵达机场、隔离酒店的感受。“工作人员很耐心解释,酒店的环境很好,提供的中餐也很好。”Varya将她在隔离酒店的照片、视频分享朋友们看,朋友们都表示环境和服务相当好。

Varya抵达广州之后,首先是入住越秀区广州宾馆。

00:15

广州宾馆是广州最早一批境外来穗返穗人员中转服务及集中隔离点。之后因为她乘坐的航班有一名相邻几排的乘客确诊新冠肺炎,她作为密切接触者,转到越秀区另外一家酒店继续进行隔离。

00:10

她说两家酒店的环境都很好。在广州宾馆,因为各国的旅客比较多,工作人员的接收任务很重。感动于工作人员的真诚服务与关怀,也看到大家工作的困难与不易,她主动提出申请做俄语翻译,希望能帮助工作人员减轻负担。工作人员接到不会英语的俄罗斯客人,就通过微信联系她,由Varya进行翻译。解除隔离之后,她跟工作人员说,愿意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需要随时联系。

“小型联合国”服务好各国旅客 突尼斯旅客突发带状疱疹专家会诊治疗

广州宾馆大堂入住登记处 广州宾馆是广州最早一批境外来穗返穗人员中转服务及集中隔离点,至今共接待1091名旅客,其中外籍人士293人,最高峰1天就新接收130名宾客。

越秀区人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赖卉岚和同事们在这里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她说前段时间的广州宾馆就像一个“小型联合国”,她和团队接管服务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59个国家和地区。为方便外籍人士尽快了解管理政策,他们通过多途径补齐语言沟通短板,包括争取增配现场翻译、配翻译笔、联系线上翻译平台、挖掘区内翻译人才以及外籍志愿者等,Varya就是其中一位,特别给力。

桃花江豪生酒店是越秀区另外一家境外来穗返穗人员集中隔离酒店,派驻桃花江酒店工作组的越秀区人社局副局长彭少强告诉记者,越秀区每个定点酒店都组建工作专班并成立临时党支部,下设1个医疗小组、1个协调小组、1个安保小组,实行24小时驻点管理。根据客人口味和餐饮习惯制定个性化饮食,逐个旅客搭配饮食。

桃花江酒店工作组为每位隔离旅客提供个性化餐食 特别是统筹越秀区优质医疗资源,为旅客提供三个24小时健康服务。建立医院与隔离点的联动机制,做好医师和医药的双重保障。科学研判病情,对非危急病症实施上门诊疗。

桃花江酒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 彭少强介绍,3月27日,在桃花江酒店集中隔离的突尼斯男性客人OUI自诉身上出皮疹,并伴有疼痛,要求到医院诊治,驻点医生经检查,发现OUI右侧前胸,右腋窝处及后背可见大量簇状样水泡,呈肋间神经分布。经专科医生进行会诊诊断为带状疱疹,医生开出处方后,酒店工作人员马上到药店给客人购买了药物,告知客人相关药物用法、用量。

由于OUI不懂英语,对驻点医疗队的解释不了解,开始时情绪有点激动。驻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特别要求工作人员多关心其病情,定并了解其需求,强调医疗组要对需要医疗保障的隔离人员提供更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沟通,以及驻点医护人员悉心诊治,OUI的情绪平定了下来,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3月29日,突尼斯客人OUI结束了14天的集中隔离,满意地离开了桃花江豪生酒店。

博士儿科医生夫妇:四海之内皆兄弟,苍穹之下地球村

“四海之内皆兄弟,苍穹之下地球村”,越秀区儿童医院副院长、小儿内科主任医师张涛说。他和妻子廖嘉仪3月17日开始带领工作队进驻越秀区入境人员集中健康观察隔离点,至今已近一个月。他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大流行的当下,也提供了一个让世界更进一步认识我国的窗口,他们夫妇和同事们用专业和专注努力完成各项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涛和廖嘉仪是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专业目前仅有的两名博士,也是该院少有的双职工医生夫妇。张涛是越秀区儿童医院副院长、小儿内科主任医师、应急救治医疗队队长,廖嘉仪是越秀区儿童医院住院部二区主任、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意大利进修(国家卫健委组织的中国-意大利佛罗伦萨医务人员第五期交流项目)。他们带领进驻隔离点的医护团队共8人,除了他们,其余6人都是年轻人,包括了多位90后的医护人员。

驻点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严谨细致,如登记客人资料时的近距离接触、咽拭子采样等高风险操作,又如每天2次面对面的体温测量以及为有不适症状的客人“查房”等等。他们经常反复讨论每一项工作的流程和细节,做到不遗漏、不出错,遵守规程而又能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工作程序化,沟通人性化。

廖嘉仪为来自摩洛哥和伊拉克的客人解释政策、咽拭子采样的必要性 他们迎来了上至80岁的老爷爷、下至刚满月的小婴儿;还包括罹患抑郁症的留学生、身患聋哑的澳洲华侨以及各国旅客。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或华裔,廖嘉仪在留学期间的英语口语锻炼发挥了重要作用,她通过英语跟他们说明政策、咽拭子采样的必要性以及讲解采样配合要求。有感于医护人员的细致服务和关怀,聋哑澳洲华人离开隔离点时,主动要求与驻点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廖靖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廖靖文、王燕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廖靖文、王燕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龙嘉丽

展开
收起

苏联承诺归还中国领土?翻译错了!谈判40年中国终于收回1.5个岛

【军武次位面】:杨树

丢掉的领土,还能要回来吗?

从1839年以来的近现代史上,所有的列强都跑到中国来搞过侵略、分裂、割地、吸血,其中对中国伤害最大的是日本和沙俄,这是两个曾经对中国造成过亡国灭种威胁的国家,日本杀人第一,而沙俄则是占地最多。

▲大名鼎鼎的雪风号就赔给了中国

随着抗战的胜利,日本之前从中国夺取的一切利益都被卡着脖子吐了出来,东北和台湾回归祖国,日本在中国的产业全被没收,甚至多少还赔了一点东西(比如赔偿舰,《还有这种事,中国海军曾经的旗舰之一竟是日本造?》),但被沙俄占去的土地,却很难要回来了。

直到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彻底解决了两国的边界划分问题,其中一项重大成果是中国通过谈判,从俄罗斯要回了1.5个小岛。

▲黑瞎子岛,位于中国地图的“鸡嘴”位置

中国被沙俄直接割占的国土,面积高达154万平方公里,如果算上被独立的外蒙,这个数字还要翻一倍。而中国通过谈判收回的半个黑瞎子岛,面积为171平方公里,只占中国失去领土的万分之一。

看起来这个数字很小,但只要对中俄、中苏关系历史略有了解,就知道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中俄互为陆地边界最长的邻国,两国边界是在三百年内逐渐形成的,有着复杂的背景。

最初中俄不存在领土问题,因为两国并不接壤,当时统治中国的大清,甚至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沙皇俄国。到了17世纪中叶,俄国哥萨克在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后,继续迅速向东推进,势力到达鄂霍茨克海和黑龙江,大清和沙俄成了邻居。

在刚开始接触时,康熙大帝一度把那些“探险家”打得抱头鼠窜,然而当大清衰落之时,土地欲望最强的沙俄卷土重来,依仗强大的武力,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中国东北、西北的土地不断割走。

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失去领土最多的条约,总共割走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万平方公里土地。

1864年签订的《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土地。

1880年签订的《伊犁条约》,中国虽然收回了伊犁,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仍被割走,还赔偿了五百余万两白银。

1911年,清朝灭亡前夕,沙俄逼迫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签下了《满洲里条约》,虽然因清朝灭亡,没来得及正签,但还是趁机占领了1400平方公里土地。

为了彻底占据这些土地,沙俄还制造了多起惨无人道的屠杀事件,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沙俄以义和团运动为借口,以枪击、火烧、驱赶入江等残酷手段,在4天内高效地“清除”了这两地的中国人,遇难者在2万人以上,尸体漂满黑龙江水面。

海兰泡,从此成了“布拉戈维申斯克”,俄文意为“天使报喜之城”。

伯力,变成了“哈巴罗夫斯克”,是以在清康熙年间入侵中国,大肆掠杀中国境内达斡尔、索伦族居民的“探险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海参崴,变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东方”,至今仍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以上这些地方,本是辽金元明清时期都属于中国的故土,却被永远的改换了异国的,甚至还带着侮辱性的名称——对沙俄来说是“报喜”,是“征服”,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

▲列夫·米哈伊洛维奇·加拉罕,苏联外交官

1937年死于大清洗

然而,沙俄很快也步清王朝的后尘,在一战中打得民穷财尽后,于1917年轰然倒塌,被苏俄取代——这一重大历史变故,使中国人看到了领土回归的希望。

希望从哪里来?难道苏俄会把沙俄割走的领土还回来?

看上去似乎是,因为列宁在1919年发布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也即《加拉罕第一次对华宣言》(加拉罕是外交官的名字),其中有主张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在当时,甚至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相信,这就是要把土地还给中国,之所以没还,是后面“赖账”了。

▲必须承认,列宁是个伟人

《宣言》也有进步意义,但本质上仍是一种策略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读,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看过《宣言》,只有一个大概印象,而《宣言》中有关“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苏维埃政府把沙皇政府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以后,立即建议中国政府就废除1896年条约、1901年北京协议及1907年至1916年与日本签订的一切协定进行谈判。”

也就是说,要“废除”的只是1896年以后的条约,主要是指事关东北利益的《中俄密约》以及《辛丑条约》,也包括俄日之间的一系列“密约”,而之前的条约并不包括在内。对照前面的列表,不难看出,即使完全按照《宣言》实施,不打折扣,顶多归还1400平方公里和放弃庚子赔款,之前的那些割地条约,既然不在其列,土地当然也就不会还了,而且,还只是“建议”。

▲对强敌割地赔款,对弱邻开空头支票

另一方面,《加拉罕第一次对华宣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却又很少被中国人了解的背景——当时苏俄也在割地赔款,还面临着列强的围攻。

1918年3月,苏俄为了尽快退出一战,获得喘息,与德国签订了堪称俄罗斯有史以来最为丧权辱国的《布列斯特条约》,不仅要赔偿德国60亿马克,还“割让”了乌克兰、立陶宛、库尔兰等地区,放弃对波兰和芬兰的“管辖权”,总共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5000万人口,以及90%的煤炭产量,堪称俄版《马关条约》。

由于苏俄对德单独媾和,协约国非常不满,出兵干涉俄国内战,中国北洋政府也派遣了2000军队到海参崴护侨撤侨。

▲中国派往海参崴护侨撤侨的海容号巡洋舰

在此背景下,苏俄发表《宣言》,实为巩固政权的一种手段,在收获中国人好感的同时,也在国际舆论战上扳回一局,争取到了外交空间——看我多大方,可不是帝国主义哦!

但苏俄其实什么也没有付出,即使是真要归还1896年前割走的土地,当时那些地区(包括外蒙)很多还处于白军和协约国控制之下,中国还得自己去夺取,就要与当时几乎所有列强开战,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20年,苏俄又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华民国政府的宣言》,也称《加拉罕第二次对华宣言》,其中第一条写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定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俄政府和俄国资本家阶级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

▲面对苏俄,中国北洋政府也无力抵抗

这里的“一切条约”并不真的是“一切”条约,还是第一次宣言中以1896年为限的条约,而且宣言也只是表态,而不是有法律效力的条约。

1924年,苏联与中国北洋政府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才是真正有效的文件,其中第三条规定:“两缔约国政府……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暨1919年与1920两年苏联政府各宣言之精神,重订条约、协约、协定等项。”

第四条规定:“苏联政府根据其政策及1919与1920年两年宣言,声明前俄帝国政府与第三者(按,主要指日本)所订立指一切条约,协定等项,有碍中国主权及利益者,概为无效。”

这就正式将宣言的“承诺”给落实了——那些割地条约仍然有效,土地是不还的,而且苏联还继续拥有对中东铁路的权益,其实连特权也没还,对此,斯大林的解释是,当时的法文文本“翻译错了”。

▲张学良贸然开战,中国又失去一片土地

但即使按照不平等条约,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也应在中国境内,为什么还会成为有争议的地区呢?这就得说到曾经的中苏大战——中东路事件了。

1929年,刚刚宣布“东北易帜”的张学良积极响应南京政府的“革命外交”,认为苏联刚刚经历严重饥荒,国际上又普遍不承认,内外交困,企图乘机以武力收回中东铁路。

但战争结果出乎张学良预料,东北军完全不是苏军对手,在各个战场上全线溃败,松花江舰队全灭,死伤4000人以上,被俘近7000人。为了报复,苏联在谈判撤军后,仍然占领黑瞎子岛,这360公里的土地从此成为中苏(俄)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题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苏关系密切的50年代,领土问题处于搁置状态。60年代起,中苏关系恶化,边界问题再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60年,中国政府两次提出边界谈判的建议,苏联先说“没必要”,后来又表示“不反对”,但不同意这是“边界谈判”,而是“核定个别地段边界线走向的磋商”,也就是说苏方认为边界不存在争议,只有落实细节的问题。

中苏边界谈判从1964年2月开始,首次谈判在北京举行。虽然双方并不指望能迅速达成协议,但谁也没想到,这一谈就是40年。

▲中苏谈判会场

中方首先表明立场——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都是沙俄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是历史事实,尽管如此,鉴于清代被沙俄侵占的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通过条约规定的,同时考虑到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我们仍然愿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合理解决边界问题。

但苏方根本不这样认为,反说1689的《尼布楚条约》是对俄的“不平等条约”,至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那是俄国“收复失地”,或者是占领“无主土地”。为此,苏共中央于1964、1969、1972、1978年多次发出指示,在其国内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修改历史的运动,对我国为历史正名的行为进行猛烈抨击。

关于谈判目的,中方要求协商划界,苏方咬死“边界早已划定”,只存在个别地段的核定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求中国承认实控线,这样苏联就可以多占土地。

第一次谈判历时半年,双方激烈争辩,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唯一的成果是交换了地图,明确了争议地区和河流划界原则——以河道中心线为界。

▲中苏边防部队在封冻的江面上对峙

虽然没有实质进展,但按理说第二次谈判应该在第二年举行,没想到这一拖就是5年,直到1969年10月才恢复。由于此时中苏关系已经非常紧张,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上陈兵百万,部署了苏军三分之一的导弹,所以中方的重点是保证安全,希望先维护边界现状,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以避免武装冲突。

但苏方依仗强势地位,拒不理睬,最后只同意谈“临时措施”,但也没有谈拢,用苏联代表团团长伊利切夫的话说,整个就是一场“聋子对话”。这一轮谈判断断续续持续了10年,还是没有任何实质成果,唯一的积极意义是“保持沟通”,缓解紧张气氛。

谈判期间还因为翻译问题闹过笑话——中方曾在一次发言中使用了“作茧自缚”的成语,苏方说这是“污蔑”,因为把他们比喻成了“虫子”;另一次中方怒斥苏方,“不要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结果又引来抗议,说苏联“对甘肃和四川没有领土要求”……其实都是苏方的中文翻译望文生义所致。

其实,在领土、划界问题上,面对一个不讲理的邻居,无论是沙俄、苏俄还是苏联,只要觉得自己强势,就很难通过谈判从他那里要到任何东西,除非这一局面得到改变。

▲经过联合勘界后的中俄蒙东端交界点

到了80年代,中苏的国势开始逆转。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而且与欧美实现和解,国际形势有利,而苏联在长期的僵化体制下开始走下坡路。在这一背景下,中苏于1987年恢复了边界谈判,这一次,苏联终于承认了“争议地区”确实存在的事实,开始认真对待边界谈判。

到1991年5月16日,中苏两外长签署了东段边界协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国界东段的协定》,明确了东段98%的边界,只剩下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

▲中国通过谈判收回了半个黑瞎子岛和整个银龙岛

此时苏联已经进入倒计时,时日无多了。几个月后,曾经威胁了中国三十多年的苏联垮掉了,与七十多年前的历史巨变相比,这时的中国处于上升期,能够抓住历史机遇。

继承了苏联的俄罗斯联邦接着与中国谈判,此时的俄罗斯处于历史低谷,谈判虽仍有矛盾,但相比苏联时期,已经很顺利了。2004年普京访华时,双方达成协议,确定了平分最后两个争议地区的原则,剩下的就是具体的划界工作了。2008年,阿巴该图洲渚划界完毕,边界遗留问题彻底解决,两国间的一个重大矛盾没有了。

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高寿说,苏联为与中国对抗而白白浪费的300亿美元的事实,应该足以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再回到毫无希望的对抗中。

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中国人会望着地图上那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外蒙,对于基于不平等条约的边界谈判,深感痛心。然而,尽管那些条约是不平等的,却也是当时两个主权国家的政府行为,是正式签订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我们可以痛骂大清无能,却又不得不继承这个麻烦。

历史已经过去,不可更改,重要的是要向前看。

一百多年后,中俄两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际形势也大为不同,与俄罗斯解决了边界问题,从长期来看是件好事——漫长的北部边境,已经从陈兵百万,变成了基本不设防,两国人民都从和平中受益,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好了很多,可以把更多力量用在更重要的方面。

▲国土沦丧令人痛心,但亏不能白吃,要长记性

至于那些失去的土地,有可见的未来是不可能回归了,除非发生类似二战那样巨大的历史变故,或者像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那样主动归附。但无论哪一种,发生的可能性都极其小。

我们能做的,唯有牢记历史教训,奋发图强,守好现有的国土,不要让悲剧重演!

展开
收起

四川老人坚持旁听17年,去俄罗斯四次都当不了翻译,学习真有用?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今天要说的这位老人实践了这句话,但是他的结局却让人感慨。如今已经73岁的老人,一生中“蹭”了17年的课,不间断学习,还曾经4次去俄国当翻译,但是却没有收获一个满意的人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老人,名字叫做王忠厚。说起他的故事,不免会让人感慨,不知该说他过于执着,还是造化弄人。他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可到头来,旁人眼里却将他视为一个笑话。

老人在四川很出名,提到他的名字,四川人大都能说上几句。王忠厚出生在1947年的四川重庆,幼年时他家境不错,也享受着来自家庭的温暖。他的父亲是当地政府的一名职员,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这样的家庭让王忠厚从小就对学习很感兴趣。可是意外总是突然出现在生活里,他的父亲意外去世了,母亲只好带着他改嫁,继父对王忠厚十分冷淡,两人关系很不好,这让王忠厚时常思念自己的父亲,怀念过去的日子。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脱离那样的环境,继续努力学习。

他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尤其是数学与俄语尤其突出。可在1964年,正在上初二的王忠厚却莫名其妙地被学校开除了。原来,班主任向学校告发他“思想反动”,时常诱惑女同学等等,尽管他的继父是学校老师,只要他帮助作证,这件事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掉,但是他的继父在他需要的时候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这样,热爱学习的王忠厚不得不离开了校园。

王忠厚不明白,自己热爱学习有什么错?为什么要被赶出学校?他早就立志做一名翻译,可是被迫离开学校让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王忠厚沉默了很久,决定不向命运低头。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他要整装再出发。

1966年,王忠厚被分配到一家具厂做工人,他每天做着繁重的工作,但是到了夜晚,依然支撑着疲倦的身体继续学习。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了19年,王忠厚也渐渐步入中年。在单位里,同事们不愿与他走近,因为他曾经被扣的帽子,他受尽了周围人的冷落与白眼。长期被集体排挤在外,唯有学习可以安慰王忠厚孤独的心灵。但每日如此,谁能一直坚持呢?

1985年,王忠厚已经38岁,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工作,去四川大学旁听,继续学习俄语。家里除了弟弟之外,没有人支持他的想法,但是别人怎么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王忠厚的心里早就定下了方向。就这样,他进入四川大学旁听。他喜欢俄语,日夜苦读,积蓄很快花光,但是他也不在乎。他尽可能压缩自己的生存成本,疯狂地扑在学习上,四川大学的学生们则笑称他为“张博士”。

别人怎么说他不在乎,他只要奔着自己的理想而去。后来在他的努力之下,2002年四川省农业厅给了他一个去俄罗斯做翻译的机会,几经波折,他终于踏上了去俄罗斯的火车。但是到了俄罗斯之后,真的投身到工作中,王忠厚才发现现实与理想不同。长期孤独的生活让他很难与人沟通,即便是4次前往俄罗斯工作,也都没有一个结果。第5次他再想去,干脆就被拒绝了。这让王忠厚大失所望,他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活得像是个乞丐,毫无尊严。后来他的妹妹为他安顿了住所,又给了他一份工作,每个月给他一些生活费。就这样,王忠厚勉强维持着生活。73岁高龄的他目前仍然独居,或许是他太执着,也或许是时代的过错,王忠厚的一生就是如此让人唏嘘。希望老人晚年能够安详度过,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弥补过去生活的折磨。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