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发法国旅游

这段终极的旅行,从法国延续到了上海

如果每个人都有一张终极旅行目的地清单的话,法国香槟区一定会列入我的人生旅行清单。这一切都源于对香槟的热爱,你可以用人世间千万种形容词来描述它,也可以用一句简单好喝来概括。据说拿破仑每天最爱的就是来几杯香槟,丘吉尔更是香槟的狂热粉丝,还有我们熟悉的玛丽莲.梦露,也是每日不饮如隔三秋……香槟有着它无穷的魅力,和我一样热爱它的名人写出十本书来可能都不够。

到底香槟的魅力在哪里?虽然迷恋于此,可要真正探寻香槟美好的奥秘却并非易事。初夏的时候,约了两个欧洲的好朋友从巴黎一路开车到香槟区,一段微醺的旅途由此开始。

香槟:我的终极目的地

香槟区(Champagne)位于法国巴黎以东Reims周围,包括Marne、Aisne和Aube的一部分,这个区域的好酒店不算很多,反倒有不少城堡和庄园酒店在附近更值得一住。让这里闻名的更多还是香槟酒起源于此,并且根据法国法律,只有这个区域出产的香槟才能称为香槟酒。

预订的这家Chteau de Courcelles城堡酒店由17世纪的酒店改造而成,也是罗莱夏朵的成员之一,早年Dior常在此举办酒会。

整个酒店有多达1000种葡萄酒和几百种香槟,房间美到像《唐顿庄园》并且价格还不太贵,随处可见的印花和艺术品让整个酒店充满着艺术和优雅感,而这样的艺术气息也一直跟随着我接下来的整个旅途。

进房间之后酒店的欢迎香槟刚好就是我爱的巴黎之花(Perrier-Jout),不仅和整个酒店的优雅艺术感非常符合,也让我对于这段旅途更加的期待,靠在窗户边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喝几杯香槟听着音乐,这才是属于自己的杯酒人生。

胜似艺术馆的巴黎之花酒庄

穿过满是葡萄藤的乡间小路,路边的空气弥漫着葡萄、青草和百香果的芬芳,阳光和植物在这里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几千万年前海洋退化留下的白垩物质成为培育香槟葡萄最好的土壤,雨季的时候可以吸收足够的水分,到了干旱的时候则可以锁住水分,正是因为这里的泥土和空气,造就了每一瓶珍贵又美味的香槟。

1811年,皮埃尔·尼古拉斯·佩里耶(Pierre-Nicolas Perrier)和阿黛尔·茹埃(Adèle Jout)喜结连理,两位相爱的伉俪一起创建了一家酒厂——巴黎之花。从创立之初,巴黎之花便秉持追求完美品质的价值理念,籍此成为业界先锋远销全世界。也正因如此,巴黎之花酒庄并不公开提供参观,除非是酒庄自己的VIP或是提前半年申请的媒体,才有机会一睹芳容,这更让我对此段旅程沉迷不已。

推开大门,如果不告诉你这是酒庄你可能误以为到了某个知名的当代艺术馆。各种艺术家为巴黎之花创作的作品慢慢呈现在你面前,就像是一次震撼的艺术之旅。巴黎之花一向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除了这些珍藏的艺术品,国际艺术设计领域更是少不了巴黎之花的影子,比如之前由其倾情赞助的上海Art 24 hours更是城中热话。

下楼穿过一小段地道,步入眼帘的是香槟区的土壤以及巴黎之花的酒窖所在地,接着你会看到先锋派艺术家Simon Heidjen的Phare N°1-9作品。

9个人工吹制的船只借助水的空间感以及对光线的折射,无论走到哪个位置都会有不一样惊喜的观感,如同画卷一般,让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穿过一扇铁门,这里呈现的是巴黎之花最美好的一部分,时间和香槟在此完美相遇,如同身处艺术电影之中,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标签,无数的人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让这些珍贵的味道永存,你甚至会想到酿造的那一年天气如何,都遇到了些什么样特别的故事。

面对眼前这些各个年代巴黎之花的珍藏,它们可以说是泥土和自然最好的结果,现在则安静地躺在酒窖的一角,按照年份排依次放着,让你感受到时光对这片土地的眷顾。在巴黎之花酒窖的伊甸珍窖,保存着当世现存最古老的年份香槟——巴黎之花1825年份香槟,在面对每一个不同的年份时,你不由想起当年的故事,或者是拿破仑三世或维多利亚女王的每日品鉴时光,又或者是摩纳哥公国公主宣布瓶身绘有经典银莲花的巴黎之花香槟为她的最爱香槟酒……其中任何一瓶拿起来都足够拍成一部电影。

正在我感慨于酒窖数不清的故事时,灯光暗下,曾在2012年迈阿密设计展上出现过的由伦敦设计工作室Glithero创作的LOST TIME就这么呈现于你面前。受到环境变化和巴黎之花酒窖里万籁俱寂感觉的启发,Glithero使用了厚重的串珠作为艺术装置的主视觉,底部则是很浅的水面,通过光学效果让彼此形成强烈反差。在这件艺术品前面,你会有种迷失感和永恒感交错的感受,直到时间停止灯光暗下,一切终于消失眼帘。

时间永远是赋予香槟最大的注脚,到底你会喜欢哪个年份的香槟?所有的味道都恩赐于自然,2005年是个好年份那么2007年呢?时间的美好,被巴黎之花用味道封存在记忆里,带到生活之中,酒窖参观接近尾声,沿着芬芳泥土的小径往上走,我才发现这段旅途其实才进行了一半而已。

美丽时光之家

从酒窖出来,便来到去年重启的巴黎之花香槟官邸"美丽时光之家”(Maison Belle Epoque),得益于酒庄创办者皮埃尔·尼古拉斯·佩里耶和妻子阿黛尔·茹埃对艺术与自然的热爱,美丽时光之家一直与“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有着紧密的联系,走出地窖呈现在你面前的便是日本艺术家律苏三岛(Ritsue Mishima)的作品《光影》(All’ombra della luce)。

透过自然的光线,这件艺术品像葡萄园的四季般慢慢变幻,而影的部分,则象征着酿造香槟的幽暗酒窖,一明一暗间,正是香槟的前世今生。

而这只是"美丽时光之家”的启幕,除了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年份的巴黎之花香槟,整个屋子还收藏了众多艺术家的名作,包括有“蒙马特之魂”之称的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设计了巴黎地铁入口的赫克多·吉玛德(Hector Guimard)以及雕绘了巴黎之花美丽时光系列(Belle Epoque)酒瓶的艾米利·加利(Emile Galle)等,甚至连房间也是由不同设计师量身定制的,无奈当天有客人在不便去打扰。

在这里看到的艺术品远超出你的想象,说是一个艺术博物馆也一点不为过,比如1911年巴黎之花一百周年纪念庆典上,由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作为礼物赠予酒庄的作品《永恒的春天》(L'Eternel Printemps),伊韦特·吉贝尔(Yvette Guilbert)画像,米斯谢尔·克斯勒(Mischer'Traxler)设计工作室设计的一个名为“好奇号”(Curiosity Cloud)的互动装置……

至于期待已经的品鉴,更像是一场艺术的导览,从巴黎之花特级干型香槟开始到巴黎之花美丽时光2011年份香槟,巴黎之花美丽时光2004年份白中白香槟,以及巴黎之花美丽时光2006年份桃红香槟,绝对是一场味觉的盛宴。到了午餐的时刻,在"美丽时光之家”的Maison Belle Epoque餐厅,每一道佳肴都搭配了一款不同的巴黎之花香槟,从味觉到视觉,将整个酒庄的艺术之旅推向了高潮。

音乐、光线、艺术……专属于这里的一切让你沉浸在从视觉到味觉无比震撼的体验之中,更加着迷于法国的初夏。然而这段旅程并没有由此而结束,回到上海之后,巴黎之花又组织了一次以“Swig & Nibble”为主题的饭局,虽然一开始除了主题外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但这个“大口痛饮+小口品尝”的概念,却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从法国到上海的味觉之旅

晚宴定在上海文华东方酒店的58°扒房,主厨邀请了巴厘岛Cuca餐厅的星厨Kevin Cherkas,为了搭配当晚的各款香槟,据说他在带来了诸多巴厘岛风味的餐食外,还对菜品进行了不小的调整,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了。

整个餐桌布置得不要太美,除了餐花,餐具设置也非常用心,笛形杯上镌刻了巴黎之花标志性的银莲花,杯托上也是满满的巴黎之花元素,开餐之前,我们就忍不住先来了一杯。

上海这场晚宴同样安排了四款巴黎之花香槟给我们品尝,和法国酒庄之行一样,顺序也是从巴黎之花特级干型香槟到巴黎之花美丽时光2011年份香槟,再到巴黎之花美丽时光2004年份白中白香槟和巴黎之花美丽时光2006年份桃红香槟。而巴黎之花中国品牌大使William Wu更是担任了当晚的侍酒师,帅气的他只要一开口,在座没有人不会认真听取这堂关于美酒佳酿的“课程”。

应了“Swig & Nibble”主题,晚宴设置了大量bite-size的餐食,每一道摆盘都极富想象力,意式麻糬与草莓霜糖安安静静地躺在蝴蝶面与草莓上,“神奇蘑菇”底托是芝士球,顶部则是蘑菇本人,做成醋酸的口味,分分钟打开味蕾。

主厨Kevin Cherkas还前来为我们讲解菜品设置,他告诉我们,为了提升菜酒契合度,每道料理都做出了调整与重新设计,可以说是认真负责又细致万分。

再一次品味这四款酒,味道虽然熟悉,却又有了不同的感受。巴黎之花美丽时光2004年份白中白香槟可以说是整顿饭中最受关注的明星产品,颜色清澈明亮,酒体平衡,风味则非常要命,不仅带着蜜桃与葡萄柚的果香,还兼具了蜜渍橙皮与奶油的香气。2004年份更是这款产品在市面上最新的年份,意味着它已经到了“最佳赏味期”。

Kevin Cherkas有在斗牛犬餐厅工作的经验,特别擅于分子料理的灵活运用,玫瑰花瓣状的Fish n Chips,光看外表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和炸鱼薯条有什么联系;芒果鸡蛋则是标志性的分子料理菜品,“蛋黄”其实是由海藻胶包裹的细腻芒果果肉,用舌头轻轻一抿,那种口腔里的迸发感实在有趣得很。

为了更好地搭配这些美食,William在开启巴黎之花特级干型香槟的时候更是展示了无声开启香槟的技巧,他告诉我们正确地开酒情况下,香槟开瓶的声音应该像是“贵妇的叹息”,而这款特级干型香槟的香气则是我的最爱,除了丰富的花果香气,杏与芒果这样的黄色水果风味也十分突出。

William在席间跟我们分享,如果让他来挑选一场宴席的配酒,可能会红的白的都一起来,但是如果只许他用一种酒来应付所有菜品,香槟却是最好的选择,即可以专菜专配,又能以一应百,这大概就是香槟最大的魅力所在了吧。

这也解答了我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眷恋手中的这一杯酒?从埃佩尔内到上海,从酒庄到餐桌,我们眷恋的何止是生活,而是巴黎之花所赋予生活的一切,那是一段超出我们想象的关于美好与艺术的旅程。

属于你自己的生活之旅,也在等着你和巴黎之花一起开启。

最后我也特别从法国背回了些福利给大家,分享并留言告诉我,你最想和谁一起开启这瓶巴黎之花香槟,将有3位朋友有机会获得巴黎之花酒杯一套。

为生活干杯!

展开
收起

上海复兴公园,最具法国风情的园林,春日暖阳里的魔都腔调

春风过处,阳春时节,桃花、杏花一茬茬地开,小伙伴们是不是开始想念不戴口罩、大口呼吸、自由自在地和家人、朋友赏花踏青的日子?我们屏住了关键的时光,终于,即将迎来曙光。天气那么好,自然不能错过户外公园。大家好,欢迎观阅莫莫小游记。

说到上海市中心内的公园,一定不能错过复兴公园,它位于上海雁荡路105号,是唯一一座保留了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流的杰作。公园一共有四个出入口,分别在复兴中路、重庆南路、皋兰路、雁荡路。

复兴公园是上海开辟最早的公园之一,距今已有110年历史,在当时有家人姓顾,在这里拥有十多亩土地,便再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称其为“顾家宅花园”。1900年,法租界公董局以7.6万两规银购入152亩民田,将其中112亩租给法军建造兵营,1908年改建公园,于1909年6月建成开放,取名为“顾家宅公园”,也称其为“法国公园”。

复兴公园深受外国思想的影响,设计和布局都带有深深的法式风格。园内景观按中轴线呈两侧分布,中北部分以法式风格的规则式布局为主,西南部分则以中式风格的自然式布局为主,主要由六大部分组成。

园内西侧从南到北依次为:中国园的水榭长廊和假山瀑布、儿童乐园、茶室和展览室,玫瑰园、春广场;东侧从南到北依次为:大草坪、沉床花坛、喷泉、马恩雕像广场;最东侧的南北大道贯穿南北。每两个景点间边界清晰,多以道路、灌木或篱笆作为分界线。

作为园内法式风情的景点,南北大道的两侧种植有悬铃木,整齐对称;大草坪约呈正方形,面积广阔;沉床花坛中轴对称,位于其中央的法式雕塑喷泉,会定时喷水;玫瑰园为常绿的整形绿篱、柏类植物和品种繁多的月季组成的模纹花坛。它们体现了法式造园规整、中轴线对称的特点,代表了上海人对法式风格的最初印象。

自1998年起,复兴公园内多次举办了高雅的“玫瑰婚典”,场景热闹非凡,“英语角”、“戏曲角”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加,园内环境优美,树木参天,绿量大,枝繁叶茂,同时还有少量水面,是人们平时休闲、运动、社交的好去处。

交谊舞、大家唱、羽毛球、广播操、太极拳等群众文体活动也持久蓬勃的展开,虽然公园里人真的很多,周末时老年人、年轻人、小朋友老外在这里“嘎闹忙”(凑热闹),但绝对不影响这里美丽,还带有点小清新的风景。

复兴公园的四季都很美,是照片都无法传递的美,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受那份真实而特别的韵味。它不仅仅因为处于“上只角”的地段而叫好,更多的是因为承载了上海百年历史文化的精髓。

展开
收起

佛系养蛙——最详细蛙旅攻略之上海篇

“今天你的呱儿子去哪里啦???”

“我的呱儿子怎么整天坐在家,吃饭吃了两三个小时啊!”

“给你看我的呱儿子寄回来的SSR级别的明信片!”

不要觉得奇怪,怎么最近的年轻人集体养起了蛙,处于萌宠金字塔顶端的《旅かえる》(旅行青蛙),可比你想得还要火!

除了呱寄回来的明信片,大家最乐意探讨的就是:呱呱怎么还不回家啊!!!然而戏台还没架好,姨母们就已经戏瘾大发了!

呱呱走的第一天,想它……

呱呱走的第二天,想它想它……

呱呱走的第二天,想它想它……

呱呱走的第三天,想它想他它想它……

呱呱寄回明信片了!!!

这回居然去了上海!!!

这回居然去了上海!!!

等等!

上海?那个号称魔都的地方!?

妈妈心塞啊,就算消防叔叔说你住的地方不防火也不能跑那么远啊!

呱呱居然跑去了城隍庙,那里人山人海的,怕是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哭哭~

在外滩凑热闹也不行啊,车来人往的,一阵大风吹就不见了!

在网红店门口转悠?万一被其他姨母抢去发现了商机做成了网红香辣蛙就着脏脏包就下肚了怎么办……

哎,真是要操碎了心!!!亲爱的呱儿子啊,不是不让你玩,只是希望你玩得开心舒心也让我放心啊~

妈这里有几个建议,可以去金茂大厦的空中步道,一览整个上海,虽然高了点,但是安全措施不错,不希望你好不容易出去玩一趟还没看清上海的全貌。

上海的新天地也是个好地方,吃的穿的逛的都有,体验一下海派文化。

还有,既然去了新天地,就再去逛下田子坊吧,去上海怎么能不感受下他们的弄堂呢~听说那儿有很多地道的美食,要是觉得妈准备的三明治不好吃,那就吃个够再回来。

上海的法租界也是超浪漫的,这里有很多特色建筑,还有一排排法桐树,妈就想让你去看看,漫步在这里感受文化的交融。

知道你爱看书爱学习,这不,还给你准备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门票。可以近距离观察很多动物,说不定还能交到新朋友!

当然咯,只知道学习也不行,妈不希望你是个书呆子,去上海迪士尼乐园转转,这个时节去看,说不定能碰到艾莎女王~

哎呀,还有太多想说了,好吃的你自己留着吧,在外面千万别饿着~好玩的多拍点照,定期给妈看到明信片就好~

对了,还有住宿的地方!呱仔啊,上海现在有点冷啊,不要在路边搭帐篷了,妈虽然没钱给你包世博的屏幕,但是住宿的钱妈可有!要住也要住这种。

干净整洁的居所,有品质有情调,还能体验到上海本地特色,你住得舒服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妈知道你还有其他小伙伴想来上海,吃穿住行的旅行攻略也要不吝啬和别人分享,妈希望你是一个无私胸襟广阔的呱~好了,妈知道你现在一定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也不多啰嗦了,到了酒店记得给我打长途Call~

展开
收起

东航参加法国旅展庆巴黎 上海开航20周年

近日,法国巴黎国际旅游展览会(IFTM)在巴黎凡尔赛会展中心举行。东航欧洲营销中心参展,着力向法国旅游行业加强东航企业形象和产品宣传。展会期间,东航举办庆祝活动,为巴黎-上海航线开通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揭幕。

法航法国地区总经理 Zoran Jelkic,东航欧洲营销中心市场高级经理虞恒出席活动并围绕东航法航联营发展与深度合作致辞。Zoran Jelkic对东航法航的战略合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法航将持续投入,牢固和东航持久和可信的合作关系。自巴黎和上海航线的联营项目以来,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进展。联营版图也将越来越大,为东航法航创作更多互赢互利的合作机会,也为欧洲和中国之间旅行的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图:东方航空参加法国旅展庆祝巴黎-上海航线开航20周年

随后,虞恒在致辞中指出巴黎上海航线作为东航法航联营的第一条航线,也是东航在中欧之间的第一条航线。1998年,东航第一架A340在巴黎登陆后至今已经20年。在此期间,公司发展迅速,巴黎上海航线已由每周4班发展到每日4班(东航法航共飞)。另外,东航欧洲的航线业务已经从巴黎扩展到欧洲的其他十几个城市,法兰克福、伦敦、马德里、阿姆斯特丹、罗马、布拉格、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斯德哥尔摩。未来东航将着力加强和法航合作,不断开创联营合作的新局面,并致力于服务中欧之间的航空市场,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和完善的航空服务产品。

图:东方航空参加法国旅展庆祝巴黎-上海航线开航20周年

展会上,东航乘务礼仪队带来了精彩走秀,展现的东航国际化的服务和东方魅力。最后,气势磅礴的舞狮表演引发与会人员普遍的积极反响,并为接下来东航巴黎-上海航线开通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揭幕。

图:东方航空参加法国旅展庆祝巴黎-上海航线开航20周年

展开
收起

上海发布会:法国抵沪航班2人确诊曾在武汉办理签证

2020年2月10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上海市应急局局长马坚泓,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吴凡介绍上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况。

邬惊雷通报了具体地址和具体情况:2月9日0—24时,上海新增确诊病例3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2月9日确诊病例涉及区域和场所的情况如下:

徐汇区:尚海湾豪庭

闵行区:虹桥花苑、城市超市(虹梅路店)、虹六菜市场

宝山区:四季绿城(北区)

对查明的密切接触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对有确诊病例的小区都已告知当地,并落实相关措施。

此外,邬惊雷介绍了一起旅行团中的聚集性疫情案例:

1月28日,在法国抵沪的一个航班中有2名可疑病例,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境时被发现,立即送往医疗机构就诊。2名病例先后于1月30日和2月1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经流行病学调查,2名病例为丈母娘和女婿关系,该家庭4位成员(父亲、母亲、女儿和女婿)于1月10日在武汉办理赴欧签证,曾到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就餐。1月16日至28日,随团赴欧旅行。父亲于1月27日在法国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女儿留法陪护,后于1月29日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该旅行团其他成员以及该航班相关乘客和乘务人员,共计29位密切接触者在入境时即被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医学观察期间,有3名旅行团成员先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其他密切接触者仍在医学观察中。

这一案例提示:

1、疫情防控阶段,请大家增强个人防护意识,不外出旅游,不参加聚会活动,避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

2、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佩戴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3、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展开
收起

法国女孩:在上海生活3年后,我难以和中国告别

法国《国际信使》周刊7月21日文章,原题为“在沪生活3年后,我难以和中国告别”。新冠疫情暴发时,法国女孩塞西尔正通过“企业国际志愿者项目”(VIE)在华工作。她因疫情被迫返回法国,写下她的“失望日记”,如下。

包括那条漂亮的印花长裙在内,我所有财物都留在上海,我的一些朋友也一样。由于疫情蔓延,我将失去VIE的工作。我于2月2日紧急返法,后来逐渐意识到,今年再也无法回到中国了。

10年以来,中国在我的人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从高中第一堂中文课到在青岛大学和复旦大学交换学习。今年,我刚刚在华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并租了一套舒适公寓,突如其来的疫情令这一切无法持续。下面几篇日记是我在华最后生活和被迫返回法国后的记录。

2019年10月,我签署由法国商务投资署管理的VIE合同——旨在帮助法国公司在海外开展业务。志愿者需具备与目标国家对应的文化和语言知识,我有优势。我在上海担任中国区负责人。

今年1月27日,我最后一次与朋友在上海郊游。那时口罩已成必需品,酒吧入口也要测量体温。2月2日我回到法国,但法国民众并不担心疫情,对我戴口罩表示惊讶。我告诉自己,要在疫情结束后立即返回中国。3月份我在远程办公,这种方式让我的工作损失了很多有趣之处,薪酬也减少。我很想回中国,但只能耐心承受(思念的)痛苦。

6月12日,同事打来电话向我宣布老板的决定:若8月2日前还没返华,合同将被终止。我尝试向法国商务投资署解释自己的情况,因为我从未在法国工作过,不能领取失业金。但我并不是要对中国说再见——这十分艰难,只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只能在欧洲碰运气了。(作者塞西尔·鲁当,潘亮译)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来源:环球网

展开
收起

上海,为什么被称为“东方巴黎”,成为法国人喜欢的中国城市?

从19世纪开始,我们中华民族时代的居住地就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这是众所周知的。 当时虚弱的清政府在战争中输了以后,有很多地方被割让给了外国人的租界。 现在上海的黄浦区和徐汇区是当时法律租界的主要位置。 当时法国租界的贸易总量没有公共租界的繁荣,但是零售业中法国租界是当时第一。 那是因为当时的法国租界离中国人居住区很近,这也是现在很多有小资情调的商店选择在这里开业的理由之一。

从1849年到1943年,这个地区经过法国人近百年的建设,充满了法国风情。 同时留下了许多西式建筑和道路,法国最有名的植物之一是法国的梧桐,至今在上海还能看到法国的元素。说到街景树,必须提到法国留在上海的Avenue。 这些道路的名称已经改为中国特有的名称,但在很多老上海口,霞飞路、福开森路、贝当路、福熙路等名称不断传闻。 现在,这些道路已经成为去上海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最不可缺少的是人来人往的旅客,同时也是上海历史风貌与商业开发相互有机结合的经典案例,这条路上的每个庭院都目睹了传说中的岁月。 同时,许多充满小资情调的店铺也隐藏在这些历史建筑中,店铺的装饰与近百年的建筑相称,非常漂亮。

同时,这里的建筑物也是当时许多名人政要的居住地,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话,看看建筑物入口的名牌,就会发现原主人的过去被写下来。 可以说沿着湖南路向东走,来到了中华历史文化名街。 道路两旁,是许多人熟悉的名人故居。 例如,巴金、黄兴、宋庆龄等就住在这里。 路上也有个叫湖南别墅的住宅。 一想到我国领导人的家乡在中国的哪个省份,就可以看出这座建筑的寓意深远。

如果,至今为止两条道路只留下法国的人为景观的话,东平路可以说是法国人留在上海的文化景观。 东平路和桃江路之间,小资本的情调和文雅纵横交错,其中装饰的咖啡店、餐厅、店铺和法国桐也忠实地记录了法国的历史和情感。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这个精致的景观,如果不难去观赏的话,在观光景点附近几乎都有便利的上海地铁。 如果一个人悠闲、精致、安静的感觉的话,请去这里看看。

你们喜欢旅行吗?最近想去哪一个城市呢?在评论区告诉小编吧。

展开
收起

上海乔灌木种类最多的公园,140多种1万多株,法国式园林风格

上海免费公园实在太多,有120多座,如人民公园,长风公园,鲁迅公园,复兴公园,闸北公园,中山公园,杨浦公园等。但有历史底蕴有文化特色的公园并不很多。位于上海浦西闹市区的复兴公园,就是一座既有历史底蕴又有各种特色的公园。

复兴公园里的圆形喷泉花坛,五彩的喷泉颜色,美丽夺目。众人群围着花坛观赏柏照留念。法国式的亭台楼阁,业余乐器爱好者,在表演节目,大号小号声,渲染着公园的热闹气氛。

上海复兴公园历史悠久,复兴公园的前身可追溯到1900年,也就是法国人在上海建有租界的时期。法国人在上海买下一块地皮后,建成为私家花园,当时人们熟称为“顾家宅花园" ,最早期的复兴公园就这样形成了。

1909年6月正式建为公园,定名为顾家宅公园。1944年改名为大兴公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次年,正式改定为复兴公园。复兴公园内建有儿童游乐园,有多种儿童游玩设备。 上海复兴公园种有各种树木,如七叶树、枫香树、椴树等十分名贵高大树木种类。

还种植数量较多的乔灌木1万多株,140多种乔灌木是上海公园树木之最。上海复兴公园紧靠上海著名的淮海路商业街,附近有周公馆、中共一大会址、孙中山故居等历史旧址。

展开
收起

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竟然是顾家宅兵营

复兴公园位于上海雁荡路105号,是上海唯一保留法国古典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流的杰作。

很多人第一次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很多人第一次骑旋转木马也在这里,也是上海最早的公园之一。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某区人在这里建了个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区家花园”, 清光徐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法国公董局用规银7.6万两买下了“区家庭”及其周边的土地,因为在这里用作法国军屯兵,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区家宅兵营”。

光绪三十四年,将“区家兵营”改建为“法国公园”, 由于公园初期主要由法国人修订施工,所以公园整体的风格和布局都具有欧洲风格, 抗战胜利后改名为“复兴公园”,在1967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改名为“红卫公园”,但不久又恢复了原来的名称。

旅行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旅游多的是生活的阅历,多了解了解各个城市的发展,多为自己的知识库添砖加瓦,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展开
收起

在上海,一个法国设计师走街串巷“玩”了10年设计

来中国做设计的外国设计师不在少数,但是像法国人 Thomas Dariel 这样大学一毕业就跑来上海落脚的,并不多见。

从 2006 年至今,扎根中国近 10 年的 Thomas Dariel 认为自己经历了中国设计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也见证着中国的城市变迁。在 1 月 30 日的 ELLE DECORATION 2015 年度设计师论坛上,Thomas Dariel 就「传承与创新」议题做了主题演讲,结合自己在中国做的南浔老宅子的改建项目及上海外滩贰千金餐厅的设计项目等案例,与大家分享了东西方不同的设计观点。一起演讲的还有“万物”品牌创始人仲松与“ Maxmarko 木美”创始人陈大瑞这样的中国本土设计师。

他们的话题挺有意思:设计师是文化传统的守护人吗?设计师需要为当下的社会规则承担责任吗?互联网浪潮席卷世界,缩短了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算是一桩好事吗?以及,我们现在真的过度设计了吗?

我们此前曾报道过 Dariel 设计事务所,而其更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在距离上海 1.5 小时车程的周庄的一个,将三幢独立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进行修复并将其合并改建成拥有 20 套客房的精品酒店。外滩贰千金餐厅的设计项目花间堂精品酒店项目

这是 Dariel 设计事务所擅长的领域,不管是眼下他们正在进行的南浔老宅子的改建项目,还是自行改造的坐落于常德路上海老建筑中的事务所办公空间,都充满了历史感。 The Villa 621

有人评价 Thomas Dariel 总能够在东西方文化间游走自如,而在他看来这些中西合璧的作品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地呈现。

上周,Thomas Dariel 在北京接受了《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的专访,讲述了他在中国做设计的故事,近 10 年是他从一个设计专业毕业生成长为设计师的阶段,也是他学会在中国如何生存的阶段。他不喜欢为自己设定规则,直言“不为自己设定规则就是我最大的规则”。

上海的弄堂文化给了我很多灵感

Q:看到很多评价都认为你在中西文化融合这一点上很有心得,你怎么看待这种东西方融合的表现形式?

A:对我来说,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是一种比较自然地呈现。我非常幸运,首先我作为法国人对自己本国的文化有了解,然后我来到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也同样让我很着迷。这两个国家的历史有非常多的不同,让我觉得非常新奇以及幸运,可以在这样两个历史中做一个桥梁一样的人物。

我们在上海一直是过走街串巷的街巷生活,我也是住在法租界,有弄堂文化在,体量比较小,这个东西是给我灵感来源的地方。当然我们的团队也都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与手工艺人,这是另外一种程度上的融合。

Q:我很喜欢周庄的花间堂酒店项目。

A:周庄的项目虽然是我们公司的代表作,但那已经是在我很 baby 的时期(毕业不久后)的作品,因为有一段时间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南浔老宅子的项目也是这一种,这算是我们比较擅长的一个领域。

Q:为什么选择把工作室开在上海?

A:我们家族一直有旅行的 DNA,以前小时候也一直有旅行。我自己意识到法国是一个生病了的国家,特别是现在经济比较萧条,我的同学有很多会因为经济大局势的问题找不到工作,或者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不想因此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所以我一毕业就世界各地到处跑,想要寻找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地方。我也去过纽约,2000 年的时候来过中国,一直是过着四处奔波的日子,直到 2006 年我选择定居在上海。

Q:看到很多采访里你谈到喜欢中国文化,你了解中国的其他城市吗?

A: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国的变化特别大,而我也见证着这些变化,从2006年到现在,中国城市的变迁非常大。就像 Elle Deco 每年做的这个 EDIDA 设计大奖一样,每年的作品都在进步。这一切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吸引力,虽然这里有时候会让我很抓狂,但是我仍然喜欢这个充满机遇的地方。

在我来到中国之前,可以说我看到的这里的设计市场是空白的,不仅没有设计师,设计类杂志也很少,虽然我的设计师生涯还比较年轻,但对于中国来说,我已经是个老设计师了,我见证了中国设计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

Q:在中国做设计,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作为外国人,是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当我一个人来到这个城市,又不懂语言、又不懂市场,我就必须跟所有的东西进行抗争,首先必须要找一个本土的团队,面对中国本土的客户时该怎么办?找本土的施工团队又该怎么办?

因为我来的时候也刚毕业不久,所以我必须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设计师,以及如何在中国生存,学习与挑战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说这是双倍的成长。我将来有去纽约开分所的计划,这个就必须要感谢中国,我当初拿着一个行李箱和一个电脑来到这里,这么多年在中国,教会我很多东西,特别是教会我一切皆有可能。

不为自己设定规则就是最大的规则

Q:你在设计过程中,有什么必须遵照的准则吗?

A:没有规则。虽然我们有一个大概的标签和能够想象的形式,但我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年轻的设计师,还是以探索为主,我不会为自己设定什么规则,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每次都尝试探索不一样的领域,比如颜色、材料。我自己比较享受一个会玩的小孩的状态,每次都去玩不一样的东西,在我还年轻的时候,不为自己设定规则就是最大的规则。

Q:有什么人或什么事对你的设计方法产生过很大影响么?

A:我两周前才发现我的曾曾曾祖父在 1880-1890 年期间,是世界上第一个创造 12 色彩铅的人,我的曾祖父也是一个家具设计师,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博物馆,现在我从事这个行业,也算是对曾祖父的一个回馈。生活是有一个循环的。

Q:你比较喜欢做哪一种项目?室内设计还是产品设计?为什么喜欢做这种项目?

A:我都喜欢。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有很大的热情,它一般会有很长的周期,6 个月到 1 年左右,但我的热情可能会在这个过程当中磨灭,那我什么时候会觉得兴奋呢,就是作品刚完成的时候。但是作为产品设计师,周期相对会短一些,我今天就在图纸上画,明天我去跟工厂说,之后当图纸上的东西真的变成了实物,摸到的瞬间,先不管它满意不满意,那都是后话,但那个瞬间我觉得会让我懂得我为什么选择了设计师这条路。它就像我的宝宝一样。

Q:在你目前做过的项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没有。我真的没有办法说出来有哪一个,如果非要说的话,可能是我在每一个项目中都有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我特别讨厌项目结束后再重新回到我设计过的地方,虽然很多设计师喜欢那么做,但我从来不那么做,因为作为一个设计师,再重新回到那个地方,肯定会看到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没有实现我设计理想的地方,我只愿意向前看。

Q:除了设计之外,你还有其他热衷的事情吗?

A:没有。因为设计不像一般的工作,没有上班和下班这回事,有灵感了随时都在做设计,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太耗时间了。只不过我最近在做运动,虽然我很讨厌做运动,但是为了保持身材,我已经减掉了 4 公斤。也许运动会成为我的爱好吧,但我现在还不太喜欢它。

题图来自 《ELLE DECORATION 家居廊》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