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汇率

中国财富报道|人民币跳涨300点 外资再次大举加仓中国资产

00:46

8月5日,人民币离岸和在岸汇率升值300多个基点,突破6.94,创下3月以来新高。

过去一段时间内,不仅仅是人民币,还包括了加元、澳元等一系列非美货币都在反弹。而美元指数则出现持续下调,目前美元指数已经跌到93。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机构在7月份二次大举加仓中国债券市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余额达2.34万亿元,环比增1481亿元,是年内外资第二次大举加仓,创下2017年9月以来外资加仓中国债券的单月最高纪录。据了解,自2018年12月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编导:齐方怡

监制:周羿翔 孟思涵

中国财富网出品

展开
收起

美元兑港元汇价跌至7.7754 自2017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

来源:智通财经网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6日,港元拆息多数向下,只有1星期拆息结束之前连续4日的跌势;而港元兑美元汇价一度升至近3年来最强。港元汇价现报7.7754兑1美元,是2017年4月以来最强。

据悉,1星期拆息报2.04399厘,上日报2.02982厘。1个月拆息续跌至2.12429厘,较美元Libor高41基点。3个月拆息亦跌至2.35643厘,较美元Libor高48基点。

展开
收起

欧元汇率跌至2017年以来最低

彭博社2月12日消息。欧元兑美元汇率当天报1:1.0877,跌至2017年5月以来最低。受当天公布的糟糕工业生产数据、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对德国四季度经济再陷衰退的担忧等因素影响,欧元区疲弱的经济拖累欧元持续走低。此外,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将进一步加大货币宽松力度,以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这也增加了欧元汇率的下行压力。尽管2020年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已下跌约3%,但大多数分析人士依然认为欧元将在年底前走强。彭博调查显示,欧元兑美元汇率将在四季度升至1:1.14。

来源: 商务部网站

展开
收起

美元指数大幅走弱 人民币中间价报6.9438上调314点

来源:新浪财经

8月6日,美元指数大幅走弱,人民币中间价报6.9438,上调314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9752,在岸人民币上一交易日收报6.9530。

美元指数大幅走弱

外资再次大举加仓中国资产

7月我国利率债收益率持续上行态势,中国美国10年期国债利差月均为233基点,较6月大幅拓宽24基点,加之美元指数贬值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4%,人民币汇率上涨势头稳健。

外资机构在7月份二次大举加仓中国债券市场。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8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余额达2.34万亿元,环比增1481亿元,是年内外资第二次大举加仓,创下2017年9月以来外资加仓中国债券的单月最高纪录。

自2018年12月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债券通有限公司近日披露数据显示,7月交投活跃,债券通总成交4469亿元,净买入755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较上月大增83.7%;7月有超过70家客户完成入市以来首笔债券通交易。

人民币升值与外资流入形成共振

自低点算起,近两个月人民币汇率反弹超两千点。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相对走强,除了有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美元回调这两项基本因素外,跨境资金流入增多也有一定影响。在金融业不断扩大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海外资金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人民币升值与外资流入料形成阶段性共振。

近年来,虽偶有短暂流出的小插曲,但境外资金流入一直是主旋律。外汇局披露,截至6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余额3691亿美元,持有股票余额3684亿美元,和2016年末比,债券余额是2016年末的3倍,股票余额是2016年末的3.4倍。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拥抱“外资东流”趋势的必然结果。当前海外央行超发货币的行为可能加快这一进程。为应对疫情造成的巨大冲击,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海外经济体央行纷纷开动“印钞机”。一些“聪明钱”将视野转向别处。疫情防控更出色、经济复苏更领先、资产估值更便宜,且拥有全球第二大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中国很难不被关注。在人民币汇率方面,近期已有多家投研机构调整了人民币汇率预期。不少专家认为,年内人民币汇率有望稳中趋升,全年小幅升值可能性越来越大。

7月小非农大幅不及预期 复苏放缓对所有行业造成影响

美国7月ADP就业人数增16.7万人,大幅低于预期的增150万人,前值增236.9万人。

7月“小非农”数据远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增加150万,较6月份新增人数431.4万人(上修后)也是大幅下降。虽然5、6、7月ADP就业人数累计增加近800万人,但仍远低于3月和4月的失业人数1970万人。ADP数据研究所负责人依玛表示:“劳动力市场的复苏在7月份有所放缓,就业复苏放缓对所有规模和行业的企业都产生了影响。”

规模少于50人的小型企业仅增加了63000个工作岗位。规模在50至499名员工的企业的就业岗位增加25000个,规模更大的企业增加了12.9万个就业岗位。

随着经济开始复苏,企业在近两个月让更多人员从休假中重返工作岗位,但就业形势依旧面临巨大挑战。在疫情封锁前,美国失业率为3.5%,为50年来最低,现在为11.1%,虽然失业率正在慢慢上升,但数据表明财政和货币刺激正在帮助经济重新站稳脚跟,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加的情况下,就业市场仍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衰退前的水平。

多国制造业PMI数据回暖 全球央行政策宽松步伐放缓

上半年,在各国宽松政策提振下,全球经济有序复苏,欧美多数国家7月制造业数据明显改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多国央行在最新利率政策会议上均选择观望,政策宽松步伐暂时放缓。随着经济复苏节奏不断加快,全球央行的政策宽松步伐也逐渐放慢。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此轮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各国央行正逐渐意识到,财政政策将在接下来的危机应对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展开
收起

国际清算银行:2017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跌0.99%

据外媒报道,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数据称,2017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跌0.99%,名义有效汇率则累计跌0.64%,这也是2003年以来首次连两年下跌走势,但跌幅明显收窄。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升0.25%至121.62,上月修正后为降0.15%;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降0.05%至117.81,上月修正后为降0.02%。

展开
收起

2018-2019年人民币汇率形势分析与展望

肖立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货币政策分化和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贬值没有形成贬值预期-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人民币汇率波动重新进入“窄幅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体制中。如果贸易摩擦没有进一步恶化,经济层面对人民币汇率具备一定支撑因素。在美股波动以及美国经济指标走弱背景下,美元指数会有所回落,2019年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双向波动情形,在个别季度会呈现较强的升值压力。

一、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从6.5贬值至6.86,贬值幅度达到5.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战触发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8年1月,央行宣布暂停逆周期因子操作,开始逐步退出常规性外汇市场干预。此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出乎市场意料之外。在1月份,大多数观察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会保持强势,甚至有交易员担心人民币汇率会升值破6。彼时,欧央行加息预期较强,美元走势偏弱,中国经济复苏态势较强,经济基本面有力的支撑人民币汇率。而且,中美贸易摩擦还在初级阶段,为了释放谈判的善意,投资者认为央行不会让汇率贬值。5月底,中美贸易谈判破裂,国内外形势急转直下,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人民币汇率开始迅速贬值。8月,央行调整了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并且重启了逆周期因子,仍然没有阻止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直到12月5日,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决定暂时中止贸易战后,人民币汇率才止跌反弹。

中国央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8年,在整体平稳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力度显著加强,非标融资大幅收缩。为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对冲了强监管的信用收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2018年,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两次分化。从现象上来看,这一次贬值有些与众不同,人民币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相关性显著减弱。6月20日-8月3日,短短32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达到6%,美元指数维持在95左右,基本没有波动。人民币汇率走势很大程度上由贸易战紧张情绪引导,短期内打破了过去依赖美元指数的定价机制。9月份,人民币与美元指数再度出现分化,由于美联储主席发布偏鸽派言论,美元指数再度大跌。然而,在贸易战的威胁下,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随之上涨,反而进一步从6.82贬值至6.87。

二、货币政策分化和中美贸易战是人民币汇率波动

与主观感受相反,事实上,2018年,无论观察出口形势还是资本流出的指标,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压力都在逐步缓解。然而,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基本面走势并不一致。

中国贸易顺差收窄主要源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018年1-11月,我国贸易顺差为3000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2%,进口同比增长14.6%。进口增速远超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油价高涨。2018年1-10月,WTI原油价格从57暴涨至70,带动南华商品指数上涨20%,极大推升额进口价格成本。这一情形在2009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时也曾出现。从出口份额的变化来看,中国外贸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并没有对汇率造成强烈冲击。

中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显著下降。2018年1-11月,中国银行结售汇逆差从去年同期1200亿美元收窄至489亿美元。从全球资金流向数据来看,根据EPFR数据库,1-12月流入发达经济体的股票基金资金净流量和债券基金资金净流量分别为187亿美元和13亿美元。1-12月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基金资金净流量和债券基金资金净流量分别为544亿美元和-85亿美元。10月份是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拐点,10月初,美联储主席提出“美国利率水平距离中性利率还有一段长路”的论断,美股开始持续调整,跨境资本从发达经济体流向新兴经济体。

全球资本流动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原本应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支撑。然而,2018年9-11月,当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持续升值时,人民币汇率反而从6.82继续贬值至6.9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悲观预期。

面对中美贸易战压力,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对冲市场压力。2018年1月,央行让做市商暂停实施逆周期因子,但是并没有停止调整中间价。我们将每日中间价分解为收盘价+篮子货币+中间价调整,对各个成分做20个工作日平滑处理。结果表明,1-5月,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一直处于升值空间,“中间价调整”则在小幅对冲收盘价的升值幅度,避免CFETS指数升值过快。6月下旬,人民币收盘价出现显著贬值压力,平均每天贬值接近300个基点。对比1月份升值压力,央行在面对贬值压力时,运用“中间价调整”对冲贬值的力度更大,表明央行并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8月3日,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表明货币当局已经开始关心汇率稳定问题。8月24日,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此后强调稳定汇率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冲中美贸易战和美联储加息冲击。

逆周期因子与“811汇改”之前央行调整中间价的措施,没有本质的区别。中间价最后的决定权仍然在央行手中。逆周期因子的本质,只是为央行提供了市场供求信息。究竟如何使用信息,取决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如果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脱离了基本面,央行就会使用逆周期因子调升人民币汇率。如果认为市场升值的压力脱离了基本面,央行则会使用逆周期因子调降人民币汇率。无论是那种情况,中间价原本蕴含的市场供求信息都会被逆周期因子对冲。

三、2019年人民币汇率存在阶段性升值机会

从2017年的经验来看,当央行出台逆周期因子等措施之后,外汇市场各个交易主体通常会跟随央行的指挥棒行动,直到累积的不均衡重新打破并形成新一轮的剧烈波动。中美贸易战由于涉及太多政治动向,金融市场难以对其定价,引发了较大的波动。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特朗普并不希望继续在贸易领域与中国纠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

如果贸易摩擦没有进一步恶化,人民币汇率会获得一定支撑因素。从其他国家对华进口同比增速来看,2018年对华进口增速最高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日韩台、以及东盟六国等东亚经济体。也就是说,今年出口扩张并非完全缘于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抢出口”(除了10月数据外),而是海外经济扩张引发的进口需求。一旦贸易战警报解除,中国出口增速并不会出现市场担忧的坠崖式下跌。

当人民币汇率接近7.0的关键心理位置时,政策决策者的空间十分有限。一般而言,当人民币汇率逼近7.0这个点位时,会有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外汇市场做空人民币汇率。如果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做空资金借助“破7”这个信号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那么“破7”之后,可能会严重影响市场情绪,影响到中美贸易谈判。为了避免“破7”引发被动局面,央行会提前入市,稳定汇率。G20双方首脑会晤后,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出现拐点。中方在明确拐点方向之前,不会轻易打出汇率这张牌。

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又会重新进入“窄幅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体制中。由于中间价主要反映篮子货币的信息,人民币汇率制度事实上成为窄幅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此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权重新和美元指数挂钩。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汇率会出现贬值压力,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汇率会出现升值压力。在美股波动以及美国经济指标走弱背景下,美元指数会有所回落,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双向波动情形,在个别季度会呈现较强的升值压力。

展开
收起

2017年人民币汇率涨幅超5% 明年可能易涨难跌

本周五(12月29日)即将迎来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从近期市场走势看,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很可能收于6.6下方,届时,人民币兑美元年涨幅将超过5%。

在岸即期市场上,按官方收盘价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上周升破6.6重要心理关口后,于本周一(圣诞节当日)大幅上涨283个基点,创3个多月新高。随后两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略有回调。周三,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报6.5555,较上一交易日跌115个基点,跌幅较上日的36个基点略有扩大。

分析师指出,购汇盘在人民币冲高后涌出,“逢低购汇”是近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回调的主要线索。尽管如此,他们认为,因元旦新年临近,市场成交不活跃,未来两天美元大涨的可能性很小。

对于此前人民币汇率的大涨,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界面新闻表示,美元走弱、年末贸易企业因发工资、买材料等需求,结汇较为集中等,是推升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市场成交不活跃,导致汇率上升幅度被放大。

不过,临近年末,购汇也比较活跃。谢亚轩指出,1月到春节前,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释放,以及居民出国旅游等需求,购汇盘或面临季节性增加,对人民币汇率会形成一定压力,但由于市场预期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类似前两年人民币大幅走贬的风险不大。

“往年大家担心1月购汇额度上来,会不会有更多人买外汇,把汇率买上去。但今年这种预期很少了。大背景是汇率预期趋于稳定。”谢亚轩说。

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有所改善,美元指数走弱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基础渐显。5月以来,伴随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模型引入逆周期因子,市场对于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逐渐消散。截至周三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今年以来的涨幅已接近6%,大面积收复去年失地。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下跌7%。

对于人民币汇率后市走势,分析师则稍有分歧。

谢亚轩认为,基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和加息预期,美元还有走强可能。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认为,人民币明年双向波动幅度将继续扩大,整体仍以呈现震荡上涨的趋势,全年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重心可能从今年的6.6移到6.4左右。

赵庆明表示,基本面不应只看美国,还要关注到美国之外,尤其欧洲的经济情况。他认为,虽然美国面临税改、加息和缩表等一系列政策变动,但经济的一些要素已经接近极限状态,“美国明年经济会不错,但增长不会很明显。”相对而言,欧洲经济增长动力可能更强,可能对美元形成打压。

还有分析师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暗示明年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稳中趋紧。一方面随着美国税改正式落地加上后续加息预期,中国央行需要保持偏紧的货币政策,避免中美利差收窄触发资本流出压力;另一方面,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重点防范金融风险也需要相对趋紧的货币政策配合。因此,人民币汇率很可能易涨难跌。

展开
收起

2017年1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览

中商情报网讯:2017年1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636元,100美元对人民币663.6元。

美元兑人民币今日汇率实时行情:

货币兑换

1美元=6.636人民币

1人民币=0.1507美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展开
收起

2017年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货币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2.61%,低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3.12%的年化波动率。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2017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创新驱动战略等深化实施,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新动能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市场对各主要货币走势看法合理分化,预期趋稳。在此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更趋平衡,外汇市场也基本实现了自求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呈现出有升有贬、双向波动的态势,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和灵活性提升。201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6.16%,市场汇率升值6.72%。

中国货币网特约评论员认为,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有所升值,但国际贸易和投资是多边的,观察和分析汇率变动也应重点考量经贸易加权后的有效汇率,即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变化。

2017年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篮子中比重较大的货币对美元都有不同程度升值,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SDR篮子货币对美元分别升值14.15%、3.79%、9.51%,韩元、澳元、新加坡元、加拿大元、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铢等对美元分别升值12.81%、8.34%、8.29%、6.92%、6.32%、10.87%、9.88%,比较而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并不算大,由此人民币有效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2017年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在92-95的区间内窄幅波动,体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

中国货币网特约评论员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供需更加平衡,内生增长动力增强,这将继续支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同时,在世界经济复苏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仍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我们相信,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责编:李静)

展开
收起

2017年一扫三年颓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升值5.8%

从2014年连续三年都在贬值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终于在2017年扬眉吐气了。

201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2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342,较前一交易日升值70个基点。

201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了4028个基点,幅度达到5.8%,(2016年12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937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三年出现年度贬值,2016年全年人民币中间价贬值近6.83%,2015年全年则贬值了6.12%,2014年则小幅贬值0.36%。

在对世界主要货币的表现中,以中间价计算,2017年全年,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幅度最大,达到了6.78%,人民币对英镑一年也贬值了3.17%,对日元、港元则实现了升值。幅度为2.87%和6.55%。

年初换汇最亏,9月最划算

今年一年,换汇最不划算的日子无疑是年初,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最低点出现在1月4日(报6.9526),而如果你是在9月11日去换汇,则是最划算的,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997。

在升值的大背景下,2017 年人民币汇率大致走出了三个小高潮。

年初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收紧,并带动人民币汇率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在1月同步走高。

随后,中间价从5月26日加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从6月开始连续升值,市场贬值预期也明显改善,购汇率持续下降,人民币快速升值,并在9月达到了年内最高。

而在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最后一波升值小高潮始于12月20日,当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最终的共和党税改方案,为美国扫清了税改立法的障碍。但美元指数并未获得提振,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集体走高。

包括外汇储备、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在内的一系列反映跨境资金流动的数据均显示,不同于前两年的资本流出情况,今年以来跨境资金流动维持了基本平衡格局。

升值背后监管部门频出手

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一度在市场弥漫的贬值预期也显著改善,而这背后,中间价定价机制和外汇政策和的调整功不可没。

年初,个人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恢复,市场一度担心这将打击当时本就处于贬值预期中的人民币汇率。不过,国家外汇局在2016年12月末果断出手。

2017年1月1日起,个人购汇申报新政开始实施:无论是在银行柜面还是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办理购汇,均需要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明确填写购汇用途。

随后,个人日均购汇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回落,直接带动了年初的那波人民币升值。

为避免美元日间变化在次日中间价中重复反映,2017年2月份央行再度出手,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进行微调,缩减一篮子货币汇率计算时段,从原来的24小时改为15小时,即从下午4:30开始计算到早上7:30。

三个月后,央行再出手。

5月26日,外汇交易中心在原有的“收盘汇率+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化”基础上,推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逆周期因子,市场倾向于认为,这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汇率市场更好地反映经济基本面,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央行维护汇率稳定的态度。

在这次调整后,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在央行看来,新机制更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的变化,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浮动的特征更加显著,汇率预期平稳。

在中间价制度完善后,央行在9月初两次出手,调整此前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出台的措施,将远期购汇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降至零,并取消了境外机构境内人民币账户的存款准备金要求。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