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人民币等于多少美元

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突破7.0后,120万人民币相当于多少美元?

今日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突破7.0,同时也意味着两国流通货币在外汇汇率方面出现新局面。毫无疑问,目前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来看属于小幅贬值,并且因为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7.0是一个心理关口,所以,在国内引起震动与一定反应是正常现象,而人民币贬值的后背会出现物价小幅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因为人们手中等量的资金不再像之前值钱,所以,部分人产生一定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突破7.0后,120万人民币相当于多少美元?

首先,一个国家的流通货币外汇汇率受通货膨胀、经济状况以及国际收支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当收大于支时,就会出现顺差,表明别国对顺差国的货币需求增多,该国货币求大于供,相对应的货币汇率就会上涨。而按照目前美元兑换人民币最新汇率可知1美元=7.0148人民币,反之1人民币相当于0.1426美元,因此120万人民币相当于171066.8872美元,粗略来看约为17.1067万美元,由此可见,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突破7.0后,目前120万人民币不及过去兑换美元资金量多。

其次,当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突破7.0时,简单来说意味着国内前往美国的留学生、游客以及工作人员等均需要携带比以前更多的资金才可以应对美国的消费水平,只因原先1美元相当于6.8元人民币,而如今人民币贬值后1美元相当于7.0元人民币,而原先在美国680元到690元可以买到商品,目前却需要700元才能买到手,所以,人民币贬值后对国外留学以及旅游的群体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却利于国内商品出口,并且增加国内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反之对于进口是不利的,因为需要支付比以前更多的资金,从而综合成本也会上升。

而无论货币贬值还是升值均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以及各方面综合因素所导致的,同时货币贬值或升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或好事,通常只有符合一个国家发展的货币汇率才是正常合理的,虽然货币贬值的背后跟通货膨胀以及经济下滑等多方面有密切关系,但货币适当贬值或升值其实对于一个国家还是有利的,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刺激一国经济与各方面的发展,因此面对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的现象需要一分为二、多角度看待问题。

当然,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也不会一直上涨,因为不能违背市场上各种客观事实,换句话说,美元外汇汇率上涨是基于某些因素的基础之上,但不能脱离客观事实。总之,按照目前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突破7.0后,120万人民币相当于171066.8872万美元,而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最多消费2年到3年左右。

展开
收起

不乐观!一文看懂人民币和美元差距有多大?

摘要:不乐观!一文看懂人民币和美元差距有多大?

截至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越走越宽,那么问题来了。人民币会取代美元吗?放在一百年前,美国人估计也在想美元能否取代英镑成为世界第一货币。所以,答案是,有可能。那么多久实现这个目标?

美元如何取代英镑成为世界第一货币

实际上,美元取代英镑也是经历很长的过程。众所周知,在19世纪大航海时代,英国国力强盛,英镑成为了第一种非金银的世界货币。1894年,美国GDP数据就超过英国。但是,不是GDP第一,你的货币就是世界第一。实际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虽然国力也有所下降。但是,英镑在世界上的话语还是很强。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投资西欧,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才让美元逐渐取代了英镑成为世界第一货币。

可见,美元取代英镑满足了两个条件:

1、 国家经济实力达到世界第一;2、 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扩大了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综合国力也超过了英国。加上一些货币政策,才最终让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币。人民币如何取代美元

根据上面美元的逆袭之路我们知道,第一个条件经济实力中国和美国差别还是较大的。从GDP数据来说,美国依旧稳居世界霸主地位,2017GDP总量为19.55万亿美元,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国,2017年GDP为13.17万亿美元。按照目前这个经济增速以及经济超预期,或许中国能在2025年GDP总量超过美国。但是,这个预测几乎是最好的情况。而且,GDP总量只是一个数据,经济实力远非这一个数据能反应。比如,美国2017年人均GDP六万美元,中国不到一万美元。

第二个条件,综合国力。目前主流的看法,中国综合国力也仅此美国。至于这个指标何时能超越美国,根据大西洋理事会和IFs的指数,预计2050年左右中国能登顶。同理,这个预测也是建立在比较理想的模型下得出的。毕竟美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也花了近50多年时间才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大步向前

2017年4月1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宣:"人民币成全球储备货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民币踏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2018年9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为1.89%。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其9月支付占比分别为39.66%、34.65%、7.26%、3.53%。

IMF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季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达1933.8亿美元,占参与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成员外储资产的1.84%。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美元储备从去年四季度的6.282万亿美元增至6.499万亿美元,但所占份额从四季度的62.72%降至62.48%,创下自2013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最后,笔者觉得,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大家生活得越来越好才更值得关注。对于何时能超越美国,人民币何时能取代美元。你觉得2050年有机会吗?

(严正声明:本文为第一白银网编撰,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
收起

假如人民币和美元一样“值钱”,我们会不会暴富?

来源:九哥财经

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据中国银行发布《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2019)》的调查结果显示,

2019年全年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同比增长24%,2019年四季度衡量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的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攀升至304点;

69%的受访境外工商企业打算使用人民币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比例,这一占比为2016年来高,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75%的受访境外工商企业愿意考虑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融资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会有什么好处?

以世界货币——美元为例,欠下24万亿美债也不在怕,美国政府不断发行国债、疯狂印钞,想方设法为不断膨胀的赤字提供资金,以此转嫁债务危机。

美元作为流通最广的国际货币,在各国的对外贸易中,一般都是以美元作为标准货币,长期以往,这些国家积累的美元过多又无法在本国内消费,只好购买些有利息的债券产品,而美国国债稳定性好、不会出现信任危机,许多国家也就竞相购买。

通俗地讲,美国一直来在利用“香饽饽”的美元收割全球财富。

假如人民币与美元等值,我们会不会暴富?

根据最新的美元汇率,1美元可兑换7.0602人民币。如果美元与人民币1:1等值,相当于人民币增值7倍。

但可不止人民币增值7倍这么简单,它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1.出口大幅下降

人民币币值上升,意味着其购买力增强,以人民币进口的商品价格会大幅下降,我国人民进口商品的购进随之增多、进口额扩大。

相对应地,以美元计价的我国商品出口量必定大幅减少、出口额缩减。贸易顺差规模不断缩小会对我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它将导致国内市场受外来冲击力加大、生产内驱动力不足等。

2.资本逐利恐成风

国内外人士看准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少人定会加大对国内房产、股票、债券等投资,以期通过人民币币值的提高获得高额的收益,其价格势必也大幅提高。

于利润为先的企业而言,投注房产等投资品更能挣钱的话,对实业的专注度自然降低,带来的后果是高新科技领域研发资金的短缺、社会浮躁风气的沦陷;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房产、股票、债券等投资被部分人当成赚取利润的商品,房价上涨却只会不断加剧他们的生活压力,社会的不稳定性自然也会增加。

3.“引进来”动力被削弱

人民币币值提升,虽会使其在国际上的购买力大幅上升,并对我国对外投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国外对我国生产领域的投资也会由于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而降低,“引进来”外企的动力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人民币与美元等值就暴富的幻想不会存在,想要成为比肩美元的世界级货币,还必须坚持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以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
收起

要人民币还是美元?未来10年是决定所有人命运的10年

来源:全景财经

作者:冯斯基

来源:常垒资本(ID:conswall_cap)

国家的阶层

资产的源头是劳动和消费,当资金的累积大于消费的时候,多余的钱就要转化成资产。“转化”这个过程叫“投资”。这有点像人体的糖元,充裕的时候就化合成了肌肉和脂肪存储起来。

如果资产类比人体储存能量的形态,要肌肉还是脂肪?囤积在腹部还是分散在全身?这就出现了高低优劣、流动性、保值、增值等一些列问题。

现金从来不是资产的最佳形态,虽然流动性好,但却在保值增值角度表现最差。全球主力货币拿出来晒一晒,结论都是:钱,总是更毛了!20元纸币,去年20,今年18!

资产还有地域和国别之分:最好放在有营养、有发展、安全的地方慢慢养着。这样躺都能躺赢盐碱地。反之亦然,在不安全的地区和国家,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还是减值。

那么放入什么样的国家呢?国家也是分阶层的。

国家位置阶层

毫无疑问,在二次大战后美国成为了这个世界最核心的国家。它吸引全世界的富人、资本将资产配置到美国。

它对外输出最多的还不是高科技和商品,而是美元。其次是各种无形资产:包括经济贸易的游戏规则、国际金融规则、货币的结算交易方法、能源的交易方式、知识产权和商标、文化等等。最后才是他的科技和产品。

我们之所以相信美元和美元资产,并非因为美元所背面所写的:因为我们信仰上帝。而是因为,美国压倒性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在维护这些资产的价值。

离核心国家比较近的就是近亲国,这里面既包含都说英语的“五眼国”,以及欧盟,外加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主要是在核心国设置的规则之下,提供高质量和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

不管是to B还是to C的产品,这些国家都是提供着相对高毛利的产品。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美国设置的体系之下的:原料,需要用美元进口;贸易,需要用美元结算。

在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出能力的保护下,这些国家依旧活的还是不错的。富裕的情况下还可以搞搞白左的情绪;人懒惰点,照样还是保持着优质的生活水平。

外围国是靠劳动力和勤劳谋生的,手停口停。与近亲国比起来,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虽然有,但是不完整。技术不及核心国和近亲国的能力。主要是提供充沛的劳动力,提供附加值低的中低端傻粗型产品。想过的更好一点,只能靠更勤劳一点。谁是这样的国家,可以对号入座。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这里。

最下面就是资源性国家,这些国家基本就是靠运气活着。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民不聊生。要么就是在贫困的边缘挣扎,要么就是拿着祖先的资源,石油矿产,咖啡,打鱼,以低廉的原材料价格换取生活必需品。生存质量取决于:

与核心国的关系如何;

脚下有啥。

世界国家的分工体系和格局,显然是不公平的。核心国和近亲国在拼命的维持这个自己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游戏规则和科技壁垒。甚至设置障碍,不让下面的国家发展起来。地球只有一个,又不能去别的星球殖民。你上来了,我去哪?

存在即为合理,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论对错,只看实力和利弊。一百年前,八国联军进军天朝的时候,同样是这些国家。其中只有苏联被肢解了。

因此,这些利益体本质上来说是不想让落后的国家变得发达的,甚至意识形态不同的强国,我也要千方百计将你削弱。

核心国家,利用自己的货币作为全球货币的流通和储备机会,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利用货币与贸易的资金循环威力在全世界撸羊毛。中国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并不是现金,而是在在美国以及海外购买了大量的债券和银行存款。

参考货币超发与注水,实际外汇利息接近于0。我们虽然2019年贸易顺差是2.92万亿。但实际上我们为核心国、近亲国贡献了几万亿美元的商品价值。没有中国,他们要花更贵的价格去购买这些民用和工业的必须品。

财富是个好东西

冯斯基是2005年大学毕业的,毕业之后就去了美国读了硕士。那个时代,对海外发达国家的向往是很强的,计算机毕业生,最愿意去的是IBM、微软、SAP等欧美IT大企。

初中时代,清晰的记得老外都被称为“外宾”,如果有同学可以去美国、加拿大读书,我自己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羡慕。

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太穷了。父母那一代到今天经历了中国火箭般上升的巨变。那时候的我甚至怀疑自己。感觉吐槽在这里的一切是一件很高级的事儿。

在年轻的心里,觉得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甚至周围有同学的亲戚,国内的处长为了出国,黑也要黑在国外的故事。

钱,是男人的胆;财富真的是好东西。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到富强,天就变了,自信也就油然而生。

继续看看我们国际阶层的升级历程,90年代以前,中国在世界中的产业链还是属于资源提供国,卖点矿产、石油,当年还是石油输出国,你能想象的到么?反正什么能拿来换外汇,我们就出口什么。

后来加入了WTO,很快从无到有,很快建立了世界工厂的格局。位置一下子从资源提供国,成了勤劳的劳动模范生。

这个世界上,真的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完成这一步重大意义的升级。这个升级,毫不亚于狩猎到农耕。这一步的转换,直接让中国人至少在吃饱穿暖的小康生活上奔了起来。

1998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企业减负。大量体制内的人变成了自雇或者创业开厂。2000年加入WTO,出口民营企业从当时的不足1%,短短9年时间,到2009年民资对外出口已经上升到了28.2%。超过了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出口总额。

中国的贸易顺差也是在5年后开始增长起来。市场的开放带来了FDI的猛增。外商直接投资+中国世界工厂代工开动,为我们带来了3万亿外汇储备的家底。

正因为这些家底,反而让中国在外交和政策上有了过去没有的底气。话说,出了长城,就得用美元消费了,黄金都不好使。这个怎么破?这个后面我们详细说。

历史上我们也有三次危机,都成功的度过了:

第一次,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加入WTO外贸井喷,成功化解了;

第二次,2006,江浙制造业危机,开启了土地经济。所有人都开心了。

第三次,2008年,四万亿投资化解了所有忧虑。

有运气,也有执行力的原因。

加入WTO后的外贸除了给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也让江浙沪,广深珠,甚至大量县城出来了开路虎的工厂老板。让中国一下子从资源提供国,爬到了外围国的位置。

加入WTO的十年,外贸出口红利开始消退。为了消化了过剩产能和剩余劳动力,国家开启了铁工基的天量投入。未来我们下一代可以享受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很多国家其实没这么走这一步。如果不开启天量的基础建设,可以看拉美了:

大量失业的青壮年成了无业游民,想想会去做什么?

富人的财富如果不在继续做实业的投资去做什么?房地产是小,挤兑外汇是大。

勤劳和投资,可以让国家变成了小康起来。但是再怎么勤劳,在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之中,是没有办法让我们有所突破的。劳动委员能不能直升当学霸?学霸需要核心技能。从国家与世界的金融秩序参与角色以及产品供给角色来看,那些西方学霸也不想让中国成为更高端的产业国家。

中国如果想在国际金融的角色和产业链上的分工上有所有改变,其实领导们想的很全面,无非就是向这两个维度方向上突破:

实施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国际政策,突破美元在金融货币的国际秩序,在布雷森体系里掺砂砾,减弱美元一统全世界交易结算的格局;

产业链分工从过去做勤劳的角色,向近亲国的等级进发,让中国的企业逐步掌握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核心能力。这个恐怕是买不来的。

一带一路,这方面中国主要是通过基础建设输出进行实践的。除了通信等少数几个产品领域,中国确实还不具备世界级产品的输出能力。基建可能是可以建立紧密关系的最佳产品。

港口、高铁、高速都分分上马建起来了。当有了更亲近的战略合作关系,再实施人民币局部国际化的交易结算的尝试。这就变得顺理成章和可能。

第二个升级方向,中国最需要的产业变化是:如何从低端的代工制造国,到高附加值科技产品输出国。这个是最难的,难在于,这个不是有钱就可以。土豪,一样没办法。

为什么科技升级只能靠自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GDP水平提高,国家内外投资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

1. 较少接受直接投资,也无对外投资,净对外投资为零或者负数,人均GDP不超过400美元,属于最不发达国家。例如:朝鲜。

2. 吸收外资增加,但对外投资仍然很少甚至为零。净对外投资为负数。处在这样的国家还未建立可靠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段位上。

3. 资本流出逐渐超过资金流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在逐渐向零或者正数变化。本国的内部的企业以及优势正在逐渐上升。大多数新兴工业国家如此。

4. 第四阶段,国内企业全球范围内优势明显,资本对外全球化投资。一些发达国家处在这个阶段。

2007年起,中国对外商的超国民待遇已经逐步取消,到了2018年,中国人均GDP水平在8800美元左右。因此中国开始逐步从第三阶段开始向第四阶段进发。

看看历史进程和个人事业的关系:

1998年,大学毕业被外企聘任,那么恭喜你,即将在20年的黄金年龄就职外企中获利。如果你在一线城市,那么再次恭喜你,马上未来20年,你将享受中国住宅资产的火箭般蹿升的速度。

那时候买世茂滨江外销房是抵税的。兄弟,知道为什么70后大学生被称为中国最有运气的一代了吧。完美体现了知识改变命运。前提你是985、211。

2008年,毕业的时候,就业市场中外企依然是:嗯~,big name起薪待遇不错哦。但是,如果你加入了外企,在未来十年中更多感受的是一种这样的味道:开始还不错,但是失去了你老板过去那种火箭一样的升职速度。

过几年发现当年班级挂科的后进生,进入了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了副总,期权直接可以买京沪大宅了。而你入职同年被裁掉的那哥们,跑去了某宝,现在都管理800人了。而自己,还是只Senior Engineer。其实谁都没错,大势而已。

2018年,还想做点国际范的事儿。最好的雇主变成了:加入中国企业,到海外去拼一下吧,但不是欧美,而是:东南亚、非洲、拉丁。

因为2012年的时候,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初期集中于资源型投资,基本是国企。到了2018年,部分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占领全世界的市场了。英语说得好,最佳雇主不是外企而是中国民企!

谈到中国对外的投资主体,这块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过去十年,中国对外资本输出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前十位对外投资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前100强中,民企占不到25个席位。

这些国企主要是资源型投资,最初是缺啥买啥的状态。但由于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别。尤其在对西方资源资产进行投资时,遇到的问题更多(被骗的也不少)。

再后来,最高决策层也想明白了:在没有战略指导和地缘空间的保护下。投资很容易变成了水土不服和打水漂。于是,出现了两个新的名词:“金砖体系”和“一带一路”。

而另外一个投资方向,当代工帮助我们成为了外汇大户的时候,自然想到另一个问题:自己没有的产业和技术,作为土豪我能不能直接买?

自研还是外购?以前有人一直在争论。这些争论体现在了商用大飞机等项目的决策上。现在这个话题鲜有争论了,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在关键时刻,有钱未必买得到这些卡脖子的产品。

没有产品,有钱出国把生产产品的公司一起买了行不行?答案也非常明确:不行!

高科技公司,不会卖给你。以下是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对于中国资本并购美国科技产业公司的阻止盘点。半导体和芯片,是绝对的重灾区。换句话说。核心国以及围绕其的亲戚国,是不愿意看到其他国家的参与到金字塔更高端的位置抢食的。

时间收购方出售方2015年7月紫光美光2015年12月华润集团和华创仙童半导体2016年1月金沙江创投Lumileds2016年2月紫光西部数据2016年6月中联重科Terex2016年10月安邦Hotel del Coronado2016年11月宏芯基金爱思强Aixtron2017年2月科锐英飞凌2017年7月TCLNovatel Wireless旗下MIFI2017年10月思维图新HERE2017年9月峡谷桥莱迪思Lattice2018年2月鑫炎投资Xcerra2018年2月蓝色光标Cognit2018年3月中国重汽UQM Technologies2018年3月大北农Waldo Genetics2018年1月蚂蚁金服速汇金2020年3月石基StayNTouchCFIUS阻止的并购案列盘点

以上仅仅还是冰山一角。针对尖端科技,基本策略转变成:

公司买不到,我可以国际猎人,将有意愿到中国发展的科研人员引入回来;

产业科技这个事儿,还是把一部分资源投资给民企吧。几十年国企没干好的事儿,民企这几年干的都不错。但国有资本要参股。

这里面也有一些短视的地方,无论是政策还是投资,国有资本的青睐主要在大民企、和有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但是对于新兴的早期科技创业公司,国有资本的设置门槛相当的高。希望这部分留给民资去做,实际情况,民资资本已经水不多了。最近发现的情况是:国资投不了,民资没钱投的境地。

为什么投资中国资产

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所谓的游资,多多少少是由于他们认为投资在中国安全,并且货币升值会带来的额外收益。安全感和升值预期从哪里来?

资产天生具有国别和阵营之分的,资本天生具有避险的特质。美元资产和经济产业是和美国的经济金融紧密绑定的。

中国是少有的有足够的内部市场又有强大的金融和经济防火墙的经济体。远的不说,看今年海外的疫情趋势,穆迪毫不犹豫的将人民币资产作为金融避险的选择。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怎么会少了中国?

同样,海外投资者看到了中国惊人的外汇储备和同样惊人的外贸盈余。一个拥有巨大外汇储备和贸易盈余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希望。

这两大数字是怎么形成的?大量的外资直接投资是主要部分,目的是将一部分制造业环节进行国际转移,到中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中国通过强制结汇制度,将外商手里的外汇聚集到政府手里。你给我美元,我印人民币给你在中国境内消费、投资。

另外一部分就是外贸加工,海量的中小工厂代工出口带来了外贸的盈余,同样是因外汇管制汇聚到了政府手里。

一部分投资者,想方设法绕过中国外汇管制,对中国进行投资。比如红筹架构的股权投资项目,被投主体在海外,进行各种借钱和换汇来进入中国。也推高了中国外汇储备。

海外资本为什么投资中国公司,最本质的原因是,如果在全世界想找到高速增长的资产和项目,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流量,中国是不可能错过的沃土。

发达国家大概10亿人,这部分集中在欧美日韩等,早已被美元横扫并且增长乏力。而中国之下的国家是20多亿人,多是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很难产生高增长的资产。唯独中国,14亿人,统一的文化和制度,自成体系,经济高速增长。不投资中国,到哪里去找到符合华尔街胃口的大项目呢?

未来10年出现的国际经济风险

第一大可能性就是,逆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导致中美经济关系的持续脱钩,以及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封锁的加码。当年美苏的关系是军事冷战,2020年~2030年,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的是经济和科技冷战。大家各自带一众小弟,自己玩。

目前看来,中美关系的演进方向是对抗和分裂的,尽管中国国内很多人仍希望于全球化的继续,因此不愿意判断政策的明确转向。但随着年轻一代成为中国政策和舆论的主力。自由主义信徒将被边缘化。

尤其是在良好物质生活中长大的90后和00后,他们不卑不亢,受不了对外国人的献媚。“外宾”这个词离他们远去了。很多人出国看一圈,回头还是觉得京沪已经超过了很多的发达国家。

在冯斯基小时候,初高中,有人到加拿大、澳洲、美国读书,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一件事。现在从10多岁的青少年,不少都早已经游学多个西方国家。出国留学、移民,不再成为很多年轻人向往的选择。

在新时代的中美竞争中,谁可以更快、更好的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变革潮流,用本国自身消费市场引导资本和货币的循环,谁就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资本,一定要在科技创新中更多的加码。尤其是初创的科技公司,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哪个科技巨无霸,不是从小公司长起来的呢?

第二个重大风险是,美国用美债堆起来的企业负债泡沫可能会因为疫情的重大影响而刺破。2019年春季,美国家企业积累了11万亿美元的企业债,其中8万亿美元投资级债券,1.5万亿美元垃圾债券,1.5万亿美元企业债。这些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们,在二级市场上用债务用来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推高股价(他们的KPI你懂得)。

不难想象,如果刺破这场债务危机,我们不管政府还是个人,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可能。

第三风险在于一带一路在国际化面临推进难度的问题。本质上一带一路承载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一众紧密关系国家的绑定责任,创造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体的重要战略。而经济规则制定,包括如何建立人民币版本“布雷森体系”,这些都会面临美国的挑战和打压。同时一系列国家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单纯的向一带一路国家做基础建投资,发债,是否能赢得信任和认同?

其实中国倒不一定为了资源和能源走出去,更重要的获得新生力量的年轻消费者。将中国的文化、科技、产品、服务对外输出,来扩大人民币以及中国产品服务的使用圈。

虽然产业和贸易有可能会出现两大平行或者一大一小平行国际联合经济体,但是对于资本和资产的配置,不会出现极端的二元性:有你没我。

资本的本质是避险,中国资产势必成为全球资本必须配置的一部分。中国越强,海外全球资本反而被配置的会越多。坚定的投资中国科技创业公司,本身就是全球产业资产中最有潜力的一部分。

上周,美国的华裔政治明星,前民主党总统提名候选人,杨安泽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

题目是:《我们亚裔美国人不是病毒,但我们能成为治疗的一部分》

“Andrew Yang: We Asian Americans are not the virus, but we can be part of the cure”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美国亚裔群体很多批评。冯斯基也是在美国读的书,然后又工作过。至于西方人对亚裔的歧视也好、偏见也好。这个是客观存在的。对英语是母语的ABC,尚且如此。想想移民第一代,英语都没有说溜的会怎么样。

如果到美国是去纯消费的,不用顾虑这些;但绝大多数在美国需要长期生活的人,势必无法避免的是与当地的环境相配合,以及Fit in这个工作环境之中的问题。这才会真切体会到,身在异乡的不同。

大多数人都不希望中美走向对抗,但现在看越来越难以避免。美国是不会允许出现一个构成威胁的竞争者。而中国的体量和人口,决定了中华民族要走向复兴,必然在总量上对美国构成威胁。而文化、种族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让两国更相互提防。

试图脚踏两条船的精英们,未来脚踏两条船越来越难,迟早要选择的。

如果真的要投奔彼岸,就下定决心走吧,一别两宽各自欢喜。选择了美国,就要像杨安泽这样,竭尽全力去证明对美国的忠诚。

要留下来的,就不如和国家同甘共苦。没必要抱怨什么,做好本职的工作,养好家,教育好孩子,就是对这个国家最大的贡献。也没必要处处鄙视自己的国家,吐糟这样那样的环境和制度。不是没有选择权,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努力提高选择的能力。

中美的对抗是很难避免的。但对抗应该不会发展到热战,就是两国的和平竞争,遏制与反遏制的竞争。尤其是科技、金融领域、国际经济的竞争。

这段时间可能是10~20年。如果中国成功突破了,那就是世界级的国家和国际地位。对于中国人和海外的华人,也一定是个好事。中国的资产也会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出现真正世界级国际化的科技企业,以及其他各类资产、不动产的保值增值。吸引全世界主权基金、私募基金的配置。

十年后的世界会怎样?我们会怎么样?时间会证明一切,而我们是这场国际形势和经济全球化巨变的观察者,参与者。

有些事儿,没办法的,只因为你就生于这个时代......

展开
收起

人民币和美元的差距有多大?

来源:BOSS说财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作为我国的货币,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有所提升。我国也是十分重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不断地通过国际化加强人民币的影响力。

现如今,中国与多个多家都签订了“人民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在国际结算的排名也达到了第五名。然而,在国际支付结算份额中的占比,人民币却只占2%左右。

对于这一状况,很多人都表示不能理解。要知道,中国可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我国每年的对外贸易量也是十分庞大。为何我国的货币在国际支付结算中的占比却如此之低呢?这明显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些不相符合。

其实,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而经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并不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就意味着其货币的国际地位高。

早在2016年的10月1日,人民币就正式加入了“SDR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第五种货币,在人民币的前面还有着美元、欧元、日元、英镑。这也是人民币在国际上所迈出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美元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依然是无人能比的。根据数据显示,在2019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只有2%,而对比之下,美元的占比却达到了40%左右。我们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

而美元之所以能有如此之大的优势,也是有所原因的。其不仅发展的时间长,而且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推行之后,也是确立了美元的“金本位”位置,其价值得到了保障,后来美元更是与石油相“挂钩”。这样一来,“美元体系”的位置更是得到了巩固。

而这段时间以来,各种“唱衰”美元的消息也是铺天盖地。随着美国的“无限印钞”行为,其也是遭遇了信任危机。一时间,似乎各大国家都在开展“去美元化”,许多人都觉得美元的霸主地位即将不保。

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美元的影响力依旧是十分巨大。而我国的人民币虽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但是想要追上美元,甚至是取代其成为国际上的主流货币,还是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人民币还是无法担负起成为国际主流结算货币的“重担”,这之中也存在着各种原因。首先便是当下我国还无法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是很大的限制。

其次,人民币的汇率机制、国内的金融市场等方面相对还不够成熟。而这些都是想要成为国际主流货币的必要基础。所以对于将人民币发展为主流货币的目标,我国还需要不断地累计,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虽然前路漫漫,道阻且艰,但是也还是有好的方面,我国人民币的潜力可以说是十分巨大的。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国家都表示了对其的认可,甚至有着不少国家都开始和人民币展开了“深度合作”,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在上个月,土耳其更是首次使用人民币结算了从华进口的商品。我想这也是如今人民币地位不断提升的最好证明。随着不断的发展,相信还会有着更多的国家加入到这一队列中来。

综上所述,我国的人民币和美元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这是我们需要承认的事实。而只有敢于直视差距,奋发图强,我国货币在国际上才会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在未来,人民币想要与美元抗衡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本文由BOSS说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平台、渠道,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展开
收起

如果有钱换成美元存起来,还是直接存人民币,哪个合算?

受外部因素影响,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备受投资者关注。

9月份以来,美联储两次降息,美元指数走低,加之市场对中美经贸谈判预期改善,市场风险偏好上升,人民币对美元和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小幅升值。11月5日,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中标利率下降5个基点,提振了市场信心,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考虑美元和人民币哪个存起来更划算,既要看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还要看两种货币的银行存款利率。

1、现在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7.04,这个汇率比2018年初的6.28高了很多,但相比前段时间接近7.2的水平又有下跌。现在要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做选择,首先要看你对未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预期是多少。不考虑存款利率差别,当然是预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涨,持有美元,预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持有人民币。

2、从存款利率的角度看,当前活期存款利率一般为0.35%。定期存款利率则根据时间从三个月的1.35%到三年期的3%不等。当然如果是大额存款,也是可以和银行去商讨利率,稍微上浮的。

而中国银行最新的美元存款利率是活期0.05%,从0.05%最高到两年期的0.75%。可以看出,存款利率上,人民币和美元差距较大,最大差距大到2%。

如果你觉得美元未来一年会升值,而且升值幅度高于2%,那么可以考虑持有美元存款。如果预期美元升值幅度低于2%,则去换美元存款得不偿失。

3、那么未来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到底会上涨还是下跌呢?由于关税问题,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继续促进经济增长。所以短期内,人民币还是会有贬值压力。但美元是否会升值,也还取决于未来贸易谈判的进展,如果关税纠纷能够解决,人民币汇率也还是有可能回落后2018年的水平。

4、要不要持有美元存款,也还要考虑美元的兑换问题,由于我国对外汇兑换有一定管控,不能自由兑换美元。在额度内持有部分美元存款也是出国旅游、学习等的需要。

5、外汇投资由于收益率有限,交易也比较麻烦,经常折腾一圈,还不如不去做。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都是银行。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虽然可以适当分散风险,但不建议把外汇作为主要投资方式。

汇率的大幅波动对经济不利,所以大部分时候市场各方都会努力让汇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汇率稳定也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情绪,避免顺周期“羊群效应”,进而防范各类资本市场波动叠加共振,引发、放大潜在金融风险。稳汇率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偏好,增大市场主体对A股的市场配置,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稳定的汇率增强了外部资金进入A股市场的信心,进而对A股市场形成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保持汇率弹性,并在市场出现顺周期苗头时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在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汇率的弹性和透明度。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则意味着,央行提升汇率灵活性和透明度的同时,也会紧密跟踪市场变化,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顺周期行为加大汇率对实际情况的背离。

展开
收起

目前的人民币有被低估吗?如果按购买计算,1美元能换多少人民币

文/龙小林

众所周知,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在GDP总量上,我国大概是美国的67%左右,跟美国还相差了7万亿美元左右,或者说是49万亿人民币左右。不过这样的比较,仅仅是以当前的汇率把人民币换算成美元或把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后的结果,可如果人民币的被低估了呢?

当前美元对人民的汇率,是市场做出选择的结果。也就是市场中的大多人认为人民币只值这个价,因此通过一次次的买卖让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成了现在的价格。但市场价格并不一定就能代表真实价值,因为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常有的事。所以现在的人民币也有可能被低估,才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显得较低。

如果要衡量美元和人民币的真实价值的话,或许以两种货币购买力来做比较更为贴切。因为货币的唯一价值就是有购买力,所以购买力的大小也就是货币价值的大小,如果没有购买力,货币就是废纸。而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衡量的话,人民币或许就要值钱得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给出的估算数据,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2019年的GDP总量可达到27.3万亿美元,这几乎已接近我国按目前汇率计算出的GDP总量的两倍,比美国2019年的GDP总量还高了近6万亿美元。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计算,那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就应该是3.63,而不是现在的7.1了。

可见,如果按照购买力来看,人民币显然比现在要值钱得多。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早已是全球的第一大经济体。当然,即便如此,在人均GDP上我国仍然还是比美国低很多,只是差距缩小了些而已。

不过,以购买力平价衡量各国GDP总量的大小也并不是没有缺陷。首先计算起来就比较麻烦,而且不一定准确,因为这需要知道一国各种商品的实际价格,可商品的价格本来就经常变化,统计时的价格未必就是真实价格。

其次,一国货币所体现出来的购买力,是建立在本国范围内的基础上的,而在一国范围内的商品大部分都是本国生产的。但即使是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生产出来时,由于付出的劳动及资源的不同,其价值就会有所不同。比如一台电脑,在美国生产时付出的劳动和资源更多,那它所含的价值就更高,因此在美国生产这台电脑创造的GDP也就更多,而在我国生产这台电脑创造的GDP可能就要少一些。

所以用购买力平价,衡量两国的GDP总量大小并不是那么准确。不过,这倒是可以反映出两国居民真实的生活水平高低。别看我国目前的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由于我国的商品价格较低,货币的购买力较高,所以居民的生活水平就没有人均GDP相差的那么大了。

审核:李闰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为希财网作者版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展开
收起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运行范围是多少?

美元不久后与人民币汇率将跌至4.5,有人信吗?题主的这个预测笔者是不会信的,也不会有其他人相信的,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概是7左右,在2014年初最低的时候大概快到6了,那个时候是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阶段,我还记得当时有很多朋友在问要不要换美元,但是当逼近6%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又开始贬值,此后多年一直在6到7之间震荡,也是在2019年开始才在7左右晃荡。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概是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贬值,时间大概是从1993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迅速贬值到了8,并且长期保持8的水平,这对我们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大有好处的,不过在我们加入WTO后没几年,我们制造业发展太快,国际上的压力也大,所以我们的汇率就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升值!

第二个阶段是人民币的升值,时间起始于2005年,当时进行了汇改(汇率改革),于是人民币开始升值,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10年的时间,从2015年底开始,到2014年初结束,这个过程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从8升值到6,升值幅度高达25%。

在这个升值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情况,那就是在2008年到2010年基本保持不变,汇率几乎是一条水平线,维持在6.8的水平,这期间是因为发生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所以,我们那几年就停止了人民币升值,否则我们的外贸会受到重创。

我们经济复苏后,到了2010年我们的汇率继续升值,一直持续到2014年初,这个时候人民币汇率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贬值!

人民币汇率从6开始贬值,目标是7的水平,然后开始贬值,到2016年底达到了6.96的水平,然后开始升值,到了2018年4月份升值到6.26的水平,当时很多人都在讨论会不会破6,吴晓波经济频道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汇率也只到了这个水平,然后就开始再次贬值,一直到今天,大概是维持在7上下的水平。

6-7,这个就是我们汇率的范围,看过去的历史,让我知道了上下限,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汇率不可能大幅波动,尤其是像题主说的升值到4.5,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对我们的外贸经济无疑会是一场灾难。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汇率也停止升值,保持在6.8的水平,而目前因为美国加征关税,美国印钞导致美元贬值,但是我们的汇率依然保持在7的水平,这就是一个平衡。要打破这种平衡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未来还会有比过往打破这种平衡更强大的力量出现吗?短期内是看不到这种力量出现的。

所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4.5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展开
收起

中国人把美元称做“美金”,老外怎么称呼人民币呢?很少有人知道

中国人把美元称做“美金”,老外怎么称呼人民币呢?很少有人知道

我国的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向和角度与西方国家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我们对一个事物命名的时候通常习惯用更形象而且能够表明该事物独有特点的词语,而西方的命名方法就相对来说更为简单,只要能让人听了以后明白即可,一般偏向标志性,而缺乏内涵型。比如,中国人把美元叫做“美金”,那外国人该怎么称呼人民币?望周知!

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在正式场合,我们会称之为美元,而如果在非正常场合,我们则更喜欢称之为美金,细心的小伙伴都会发现,我们这样的称呼习惯其实主要还是在体现在美元上,而日元和英镑等其它货币,我们就不会这么称呼。

这是因为,根据现在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是直接与黄金挂钩了,正因如此,才会出现美金的称呼。那么,随着我国影响力的增强,人民币也成为了一种影响力重大的国际化货币,国外又是怎么称呼人民币的呢?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国外对人民币的称呼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人民币

与美元在我国的情况类似,“人民币”这个称呼也多出现在国外的相对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相关的文字材料中,当然大部分情况下,国外不会使用中文的“人民币”来代表,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多。

第二种,RMB

对于绝大部分使用英语的国家,这样的称呼是最常见的。因为从翻译的角度讲,对于专有名词,在翻译的时候基本会遵循大写首字母的方式,而RMB正是人民币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因此,在大部分场合包括部分口语环境下,这样人们对于人民币的习惯称呼。

第三种,CNY

这样的说法,基本就相当于是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使用的引申义的手法了。普遍认为,这个称呼的全称是“China Yuan”或者是“Chinese New Year”,这种称呼还是比较形象的,中国年,或者是直接翻译,都能比较形象的代表我国的人民币。

看完后,很多小伙伴应该就不再对此好奇啦!你平时怎么称呼美元呢?

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展开
收起

在美国生活一个月到底要多少人民币才够花?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

在美国生活一个月到底要多少人民币才够花?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个高物质的国家,很多有经济条件的都会选择去美国旅游或者移民去美国。相信很多朋友都好奇,美国物价高吗?其实,在哪里都一样,生活中都是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那如果在美国生活一个月,大概需要多少花销呢?

如果只说一个人的生活成本未免有些片面,所以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基本的数据,美国的物价相对中国物价来说是便宜的,355毫升的灌装可乐,12灌一打,只需要四元人民币;2升装橙汁,大概是三至五元,在美国吃一顿套餐肯德基,只需要不到五块钱,而在中国吃一顿同样的套餐,至少要十七块人民币。

在美国虽然说蔬菜贵一点,但跟中国相比还是比较便宜的,卷心菜大约是三到五毛一斤;大豆一大袋里面有十斤重,只需要两至三元,美国的蔬菜也很丰富,跟国内差不多,最令人羡慕的是不用洗就可以直接下锅,不用担心农药残留之类的,有些农场直销的蔬菜更便宜。

再来看一看肉类,一只鸡大约在三至五元左右;烤鸡的话大约在五至八元一只;猪肉大约两至三元一斤;牛肉大约是四元一斤;水果也是很便宜的,就拿葡萄来说一斤大约两元。在美国生活最贵的就是房租了,就一个小居室就差不多要八百人民币,如果住小酒店,一个月下来大约需要一万五至两万的花销。

大部分的美国人月收入在两至三千美元,有人可能会想,中国人收入在2000-3000元人民币,但是只够吃饭,基本都是月光族,但美国人却看上去生活很轻松,其实这是美国物价低的原因。在超市里卖的食品基本上是不贵的,如果自己做饭一个月,也就大概是200美金就够了,用人民币来算的话就是1400元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阅读,欢迎留言!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