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美元

1万美元的比特币 你再也买不到了

今天比特币涨幅已经到了11000美元左右,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写过接下来无论这次行情能不能成为牛市,数字货币的持续上涨是非常可期的,根本原因就是DeFi的持续发热以及以太坊2.0信标链的主网上线。

这两件事会直接助推以太坊的上涨,使以太坊成为这波行情持续走下去的领头羊。

以太坊的持续向好会带动整个大盘,当然也会带动比特币。比特币接下来会走向多高,我认为大概也就在2万美元至5万美元,不会太高,但恐怕将很难再回到1万美元以下了,今年恐怕是比特币最后一年价格还能跌到1万美元以下的年份。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宏观经济层面,全世界大放水的格局已经形成,无论国内外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遭到重创,全球各国政府在未来的一到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将利率维持在极低的水平,并且一旦发现经济增长不给力就会印钞票来拯救经济。

这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是毫不犹豫的,我国虽然没有像国外那么夸张,但政策上也一定会保持较为宽松的状态。

纵观以往的历史,放水是根本不解决问题的。因为资金的逐利性,原本政府是希望放出来的水会进到实体行业,进行投资、生产、拉动就业,而实际上放出来的水都会涌向最能获利的领域:海外就是股市;我国曾经是房市,而未来我相信会是股市,这就是我为什么坚定看好未来中国股市的原因。

当资金迟迟进入不了实体行业,经济迟迟无法改善时,政府又会继续放水,同样放出来的水又会继续流向这些领域。这就是个死循环,无解。

在上一轮经济危机中,放水印出来的钱只会流入传统的金融投资领域,而这一次,一定会有一部分水流进数字货币这个小池子。今年4月美国政府第一次全民发钱的第二天,就有统计报道相当多收到钱的新生代们用钱买了比特币。我想这绝不是偶然和个体现象,一定会成为一股潮流。

正因为如此,有了这个宏观环境做根本背书,数字货币的持续上涨是可期的,而作为龙头的比特币就算不上涨,但要下跌都会非常难。

除了宏观环境的大利好,数字货币体系内的微观环境也是利好比特币的。

这个微观环境就是我这一段时间反复在文章中说到的DeFi和以太坊2.0。虽然这两件事直接利好的是以太坊,但比特币也一定会受益。

而且在DeFi中还有一类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越来越多DeFi应用试图将比特币引入到以太坊体系中,并且这个细分领域正在高速发展。

所谓的将比特币引入以太坊就是把比特币进行抵押,而在以太坊平台中发行一个锚定比特币的ERC-20代币。这个过程会锁定比特币的流动性,而在以太坊生态中将这个流动性释放。

因此现在比特币的价格不仅会受到囤币党囤币行为的影响,还会受到这种锁定流动性的影响。

综合所有这些因素来看,比特币恐怕未来无论经历什么风雨都将牢牢地站在1万美元以上,今年就是见证这一历史的最后一年。

若干年后,当我们再回首,今年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本文来源: 金色财经 / 作者:道说区块链

展开
收起

比特币冲上1万美元,直接推手是“巨鲸”灰度,还是特朗普?

文 | 棘轮 林格

股票、黄金、比特币……7月以来,多种资产轮番上涨,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

7月26日晚间,比特币经历多日上涨后,冲上1万美元关口。“5位数的比特币回来了。”有玩家感慨。

甚至有国外玩家开始“感谢上帝”,或者戏称“比特币治好了我的抑郁症”。

一度暂停购入比特币的大户灰度投资,也恢复了对比特币的投资。

但对于这次比特币上涨的原因,外界仍旧众说纷纭。尽管比特币本次上涨表现稳健,但仍有业内人士指出,比特币未来的走势并不明朗。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比特币还会出现怎样的动荡?

重回一万美元

1万美元,是许多币圈玩家的心理门槛。而今,比特币正在站上这一门槛。

7月26日晚间,比特币价格终于突破1万美元,随后小幅回落。7月27日上午,比特币再次突破1万美元。

比特币价格走势 来源:火币

火币数据显示,今日午间,比特币价格达到了近5个月来的最高点——10315美元。

这也是进入2020年后,比特币第三次突破1万美元。

第一次发生在今年2月,当时,比特币瞬时拉升,一度达到10500美元,并在1万美元上方维持了24小时,便开始下跌。

第二次同样如此。6月1日,比特币从9600美元突然拉升,冲上1万美元。但在1万美元上方,比特币只维持了12个小时,便迅速跌落到9300美元,甚至较此前价格更低。

但这一次,不少人相信,比特币能够站稳1万美元。

“与前两次相比,比特币这次的1万美元冲关之路,走得更加稳健。”一位币圈玩家表示,“前两次都是瞬间拉高,这次则是慢慢涨上去的。”

数据显示,自7月20日的9100美元开始,比特币连续7日上涨,价格一路攀高,并最终在27日达到10315美元。与以往相比,比特币本次的上升态势循序渐进,上升通道的时间周期更长。

如果与3月13日的历史低点3800美元相比,比特币在4个半月的时间里,涨幅达到了171%。近一周来,比特币的价格也实现了12%的涨幅。

不止比特币,其他主流数字货币近期也普遍上涨,部分币种的涨幅甚至超过了比特币。

例如,ETH近一周就领涨币圈,涨幅高达34%,并刷新一年来价格新高。而莱特币的涨势也超过了比特币,达到了14%。

AICoin数据显示,比特币24小时交易量为3023亿美元,而资金净流入量高达31.51亿美元。

不仅如此,比特币也喜提微博热搜。7月26日晚间,“比特币价格突破10000美元”登上微博热搜榜,位列榜单第16位。

比特币的大涨新闻,已经出圈,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

玩家狂欢

“月初股圈沸腾了,月底币圈又沸腾了。风水轮流转,资本永无眠。”有人在微博上感慨。

追逐币价的币圈玩家们,开始忙碌起来。

在海外社区Reddit上,有人引用菲尔·柯林斯经典歌曲《In the air tonight》的歌词,表达自己的心情:“哦,上帝!我一生都在等待这一时刻。”

在Reddit比特币版块的每日讨论区中,这条评论被顶到了第一名,成为当日最热评论。

而另一位Reddit用户则附和:“比特币治好了我的抑郁症。”

图:Reddit比特币每日讨论区最热评论

币圈的大户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以灰度投资为例。在5月12日比特币产量减半后,这家公司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买入了18910枚比特币,其数量甚至超过了同期比特币总产量的150%。(详见《比特币上涨有推手?华尔街巨鳄浮出水面,单月买走3.7万枚比特币》)

然而,在7月1日,灰度却宣布暂停出售比特币信托产品。Cointelegraph在7月17日发布的一篇文章表示,灰度已“至少三周”停止购入比特币。

但此后,灰度发布消息称,在7月10日再次恢复购入比特币。

7月20日,灰度创始人Barry Silbert表示,美国对比特币的监管正在逐步完善,未来不大可能推出对比特币的严苛监管政策。

7月22日,灰度发布报告称,投资者(灰度客户)正在以史上绝无仅有的速度购入比特币。

未来

在本轮比特币上涨中,灰度投资究竟是单纯的掘金者,还是幕后的推手,仍然是一个谜。

有人认为,比特币价格的上涨与灰度无关,与不久前在美国的一个判决有关。

7月25日,美国联邦法院在一份判决中指出,根据华盛顿特区的《货币传输者法》,比特币是一种“货币”。这一消息被许多媒体报道,甚至被解读为“美国认可比特币的货币地位”。

但这份判决的意义,可能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重要。

美国联邦法院做出的判决,与一起地下比特币交易案件有关。法院指控嫌犯Harmon在未获牌照的情况下经营汇款业务,涉嫌洗钱。而Harmon则为自己辩护称,比特币不属于“货币”,而自己的行为也不构成“汇款”。

最终,联邦法院做出裁决,认定比特币属于“货币”。此前,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曾认定比特币属于“大宗商品”,而美国证监会曾将部分数字货币认定为证券,但它们都没有承认任何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

然而,这一判例从刑辩角度出发,目的在于为嫌犯定罪。对比特币而言,这一消息不仅不构成利好,甚至会形成利空。

“业内人士都清楚这一点。所以,消息传出后,比特币并没有应声上涨。”区块链研究员孙原表示,“一天后,比特币才开始大幅拉升,这可能与民众受消息刺激买入比特币有关,但可能性不大。”

在他看来,比特币币价上涨,主要由币圈内外因素推动。

在币圈内部,数字货币市场近期出现了不少利好。尤其是DeFi,这一领域近两月来获得了大量行业关注,DeFi币价也领涨币圈。

此后,ETH跟涨DeFi,而比特币则跟涨ETH,推动了币市的整体上涨。

而在外部,各国央行仍然在持续放水,这推动了全球投资市场的红火,目前,全球多个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已经走出疫情影响。

而在中美关系紧张等国际政治事件的影响下,黄金等避险资产的价格也在大幅上涨。这些因素都推动了币市的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价格持续上涨,许多从业者对比特币的未来仍保持谨慎。

在一些论坛,“及时止盈,落袋为安”,成为了币圈分析师们的常见话术。

“比特币这轮上涨较为稳健,并非‘过山车式行情’,但目前比特币市场并不明朗,未来上涨预期有限,切忌追高补仓。”一位币圈分析师写道。

在矿圈,矿工们也在观望。

矿工老夏对一本区块链表示,他们对比特币的币价走势仍处于观望态度。

“但不管怎样,最近矿圈对未来的信心正在提振。”他表示,“受币价利好影响,一部分手里有钱的矿工,可能会加大投资。”

BTC.com数据显示,自6月中旬以来,比特币全网算力正在回升。如今,比特币全网算力已超过了减半前的水平。

“比特币急需一批高级焊工,能将比特币焊死在10000上。”一位币圈玩家在网上调侃。

在下面的评论区,有人评论:“比特币急需一批高级韭菜,要比上一批韭菜更能梭哈。”

从2017年的2万美元高峰至今,比特币市场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一茬茬的韭菜前仆后继,各种戏剧情节不一而足。

当比特币重回1万美元,人们会问,这是牛市在重启,还是新一轮的“割韭行动”在开始。

展开
收起

月薪过万!在美国月薪1万美元是一个什么收入水平?算是中产吗?

月薪1万美元在美国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收入了,在全美大多数地区都算是中产阶级了

月薪1万美元也就是相当于年薪12万美元,我们假设纳税人是单身(美国单身人士缴纳的个税和家庭是不一样的),按照美国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年薪12万差不多要缴纳2.3万美元的个人所得税,剩下9.6万美元左右。

(美国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当然除了联邦的个税以外,还有很多费用要支出,例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费用。在美国各类商业保险是必须交的,因为美国没有完善的全民社保体系,养老和医疗主要靠自己,所以这些保险和政府的税一样,都是一定要缴纳的,否者就等着破产吧。

刨去这些费用,大约能到手8万美元,也就是说年薪12万美元,还没挥霍就只剩下了8万美元了,但这个收入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还是不错的,注意,我指的是大部分地区。

找到一个稍微老一点的数据,美国2017年的个人税前收入中位数31786,也就是一个月2600多美元。特别强调一点,这不是平均数,而是中位数。相较于平均数,中位数更加贴近于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如果按照平均数计算,贝佐斯+巴菲特+盖茨+扎克伯格,这几个人的收入就能把美国的平均收入提升好几个等级。

对比下大多数美国人3.1万的年薪,12万的年薪真的是很可观了,如果再找一个和自己门当户对的对象,一年24万的家庭收入妥妥的中产阶级。

首先在美国的大多数地区(不要提纽约和旧金山的富人区),12万的年薪买一套房子还是不成问题的,截止到2019年8月,全美房价中位数接近23万美元,在实际到手8万美元的情况下,分期买一栋房子还是很轻松的。

(美国一处中产阶级社区的房子,环境还是很好的)

住的地方有了,接下来就要考虑交通问题。美国的公共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大马路上见不到几辆公交汽车,高铁更是没有。美国人长途靠飞机,中短途靠汽车,没有汽车在美国真是寸步难行。

美国汽车的保有量是很高的,成年人几乎人人有车,美国的汽车价格也比较低(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低,只是比较低)。

作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美国2018年汽车总销量为1720万台,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但要知道,美国人口只有3.2亿,这种消费量实在是恐怖。

并且美国的汽车销售终端也非常灵活,美国的汽车销售商可以同时在一家店内销售多个品牌,也就是说你在一家店里既可以看到奔驰,也能买到宝马,这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竞争压力。在如此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各大车企在定价时自然要厚道一些,否则就跪了。

除此以外,美国政府对于进口车的态度也是很友好,美国的汽车关税税率是全世界最低的,没有之一,美国的汽车关税只有5%。再加上出口国政府提供的出口补贴,美国进口车的价格甚至比出口国本土还要低。例如美国许多进口宝马车型的价格就比德国还要便宜。

所以在美国分期付款买辆车也是挺简单的,年薪12万就更没问题了,实在不行可以买二手的,二手车市场处处有惊喜哦。

(美国凯美瑞的起步价为24380美元,约合16万RMB,而且美国凯美瑞的最低排量就是2.5L,美国凯美瑞及其同平台的雷克萨斯ES和亚洲龙都是没有2.0L排量的)

房子、车子都有了,大件商品支出基本就没了,剩下的就是日常生活开支。

在美国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也不高,得益于美国优越的地理环境,美国的农业非常发达,农产品和食品价格自然就被拉了下来。

在美国生活,如果你不点外卖,也不经常去餐厅,平常主要是自己做饭吃,那么你的花费真的可以很低,年薪3万美元也能做到顿顿吃肉。

(美国超市costco在国人眼中就是批发市场,所有食物和商品都是按箱卖)

(7.99美元一包猪排)

(这块牛肉6.99美元,重量为1磅,不到一斤,差不多0.9斤)

(图片中牛肉的标价为3.99美元一磅,对于美国人收入来说,这个价格还是很亲民的)

通过以上的物价可以看出,除了医疗、养老和教育以外,美国其他方面的生活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在美国12万美元的年收入可以过得很不错了,在全美大多数地区已经算是货真价实的中产阶级了。

最后说一句,美国医疗、养老和教育都非常贵,当然对于年薪12万美元的人士,这些负担是能够扛得起的。

展开
收起

我国人均GDP首超1万美元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来源:央视

原标题:我国人均GDP首超1万美元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GDP在2019年首次突破1万美元,这个指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综合国力更加强大,对于每个老百姓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百姓能从中得到什么?通过一个短片,为您解答。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提供的劳务或产品的最终成品总价值。也就是说,中国2019年的GDP总和 ,就是中国的所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住户,当然也包括在中国的外国公司和外国人这一年共同新创造的物质财富总和。

人均GDP=GDP÷总人口数

那人均GDP又是什么呢?是不是GDP除以所有这一年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人的总数?错,人均GDP是GDP总量除以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数。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就相当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在2019年创造的财富超过了1万美元。问题来了,好多人会说,对不起,我给国家拖后腿了,我一年没挣到这么多钱!错,你又错了!!

人均GDP≠人均收入

人均GDP不等于人均收入,GDP是一个时期内国内居民创造的总财富,而收入是财富分配到个人手上的。这就好比一个在公司上班的人,给公司创造的收益肯定跟工资不一样。正常来说,工资会比创造的收益少,否则公司就没法盈利,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也如此。

那你一定会说,既然和收入没关系,那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我也得不到实惠,所以没必要高兴。错!你又错了!

人均GDP增多了,国家分给百姓的钱就会更多一些,那咱们的收入自然会水涨船高。

国家可以将更多的钱用来改善民生

不仅如此,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意味着我们国家可以将更多的钱投向公共服务,用在老百姓身上。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移动支付、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等。

今年春节回家,相信你一定买好了票。过去春运“买票难、回家难”早已成为了历史,仅高铁列车预计2020年发送旅客就会达到2.7亿人次,而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的大手笔投入。所以说人均GDP 越高,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人均GDP1万美元≠发达国家

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的确值得欢欣鼓舞,有些人甚至觉得中国是不是已经是发达国家了?错,你又错了!!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人均GDP已经是6万美元,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人均GDP 都在4万美元以上,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人均GDP也都在3万亿美元以上。

所以说高兴下,我们还是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来吧,2020,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总台央视记者 岳群 李超 金乐楠)

展开
收起

99.0865万亿、6.1%、1万美元……这些数字背后 信息量超大

来源:央视财经

作者: 央视财经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经济数据,初步核算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19年全年经济运行有六个特点:一是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二是就业持续扩大;三是价格总体稳定;四是外贸外资逆势增长;五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六是增长的质量效益提高。

经济“成绩单”出炉,有哪些亮点?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意味着什么?2020年稳增长,如何推进?1月17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付凌晖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进行评论。

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 意义有多大?付凌晖: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民生稳步改善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 付凌晖:2019年我国GDP的总量超过了99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从经济增速上来看,6.1%的增速,应该说在全球一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当中也是最快的。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民生稳步改善。

其实还有两个数据也值得关注,就是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也是一个整数关口,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首次突破2万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6%,这些数据意味着居民“钱袋子”更鼓,消费更稳步增加。当然,也应该看到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但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依然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改变。

刘戈: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上了新台阶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上了新台阶,这个成就来之不易,2001年我国人均GDP才站上1000美元关口,从1000美元到10000美元只用了18年时间,足以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巨大潜力,显示出与高收入国家差距在缩小。

2020年稳增长 促改革 如何再深化?

新闻链接:

2019年劳动年龄人口为8.96亿人,是世界上最大一支劳动力资源大军;就业人员7.75亿人,是世界上最大一支就业队伍;农民工总量为2.91亿。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超过1.7亿人;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2019年,每天新登记企业约2万家,新动能新产业成长壮大。

付凌晖:决胜全面小康前景可期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 付凌晖: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产业配套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些年基础设施发展非常快,比如说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稳居世界第一,电力装机容量也是世界第一,这些都为我们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和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没有完成,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包括5G应用,都将释放新的动力和潜力。2020年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可期的。

刘戈:转型指标亮眼 下行压力不减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2019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3%,快于全部投资11.9个百分点,转型指标亮眼,但2020年,面对复杂的形势,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要加大“六稳”工作的力度,推动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地增长。

展开
收起

人均GDP首超1万美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来源:不执著财经

最近,股市稍有所好转,就有股民提问,为什么大家都説炒股是最难的职业?

对此,我们认为,只有私募基金等机构炒股才算一份职业,股民炒股并不能算是一份职业。如果你现在自己有一份正当职业,再把炒股当作一种投资工具,这也还是不错的。但是,靠炒股来养家糊口,这却绝大部分股民都很难做到的事情。

如果你借钱给别人炒股,收取一定利息,这就算是一份职业。如果你专门给股民上课,推销炒股书籍和软件,这也算是一份职业。就算是你拿了别人的钱去炒股,只要最后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你也算是职业炒股者。而唯独目前绝大多数股民却不能算是一份职业。

首先,能称得上是一份职业的,那收入必须要有稳定性。而炒股者收入不稳定,账面上长期亏损,这是一份职业吗?我认为是败家行为。很多人从200万,炒成了100万,再炒成了50万,这也算是职业炒股?还不如另外找份正经工作。如果炒股不赚钱,那就不能称之为职业股民。

美国股民与中国股民不同,他们大多数人把自己的钱都投在了购买基金身上,由基金替你理财炒股,这样无疑锁定了筹码,这也为美国股市长期走牛奠定了基础。美国股民多数人另外还有一份正轨的职业,他们从来不称自己为职业股民。他们觉得把自己的钱让投资专家来打理,更安全,更容易赚钱。

再者,A股向来是牛短熊长,股民在二级市场上博弈成功的概率并不大。在股市里面,向来是牛市较短,熊市较长。通常是一轮熊市来临,要五六年才能遇到下一轮牛市,在熊市中不做不亏,越做越亏,不如另找一份差使糊口,牛市里面再来炒股,这样既可以养家,又可以存点炒股的本钱。

最后,炒股是最难的职业,主要是股民是做短线。数据显示,通常股民平均一周内就要换好几次股票,但是我们都知道,没人能预测短期股市波动,所以短期波动基本上是在博弈。试想,博弈基本上也是一种对赌行为。而没有人真的拿去赌场赌博当作一份职业,炒股自然也负多胜少,也不能算是一份职业。正所谓小赌殆情,大赌败家。

很多股民都説自己是职业股民,还有些人要从条件优越的岗位上辞职炒股,并把炒股当作创业。但是,我们告诉大家,除非你能获得内幕消息,以及操控个股股价的大资金,否则很难成为真正的职业股民。

事实上,在A股市场上真正赚得到钱的人并不会是二级市场上的中小股民,而是游离于二级市场上的大资金、大机构。股民要想成为职业者,或者改变自身命运,那真是太难了,实际上也很难做到。

展开
收起

人均GDP从1千到1万美元,美国花了36年,那中国呢?

来源:九哥财经

早在1942年,美国人均GDP跨进“千美元”时代,。到了1978年,美国人均GDP开始突破1万美元。从1千美元到1万美元,美国用了整整36年时间。

而亚洲第一个晋升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则是从1966年开始人均GDP突破1千美元,至1983年,日本也迈进“万美元”时代,期间花了17年时间。

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又是怎样的,人均GDP何时能突破1万美元?

国家发改委在1月11日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年会上预计,2019年中国人均GDP将首次突破1万美元。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预测,2019年中国GDP实际增速为6.1%,GDP总量将超过14万亿美元(约人民币98.18万亿元),且人均GDP将突破1万美元。

尽管官方还没给出确切数据,但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的预估,中国人均GDP有很大希望达到1万美元。

早在201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4644元(约9382.7美元),与1万美元插插肩而过。追溯至2001年,我国人均GDP仅有8717元(约1265.2美元),从1千美元跨越至1万美元,中国花了18年。

相比美国,日本和中国实现人均GDP万美元突破的时间要短将近一半,而中国比日本也仅慢1年。

展开
收起

人均GDP破1万美元,和我们有多大关系?

来源:理财中国

二姐改名定好了!叫《二姐财局》。

昨天到今天收到了500多条名字,真的很感谢大家!

我都琢磨了一遍,感觉还是这个名称有点意思。

二姐是我个人标签,不做过多解释。

财局就是财产布局,即我的个人资产配置。我觉得个人经验的分享,比那些空洞的说教要来的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我发你红包~记得把你的留言截图发我作证明。

新的名称,新的开始。

……

回到正文。

最近“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成了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

“1万美元?看来我又拖后腿了。”

“人均?看来我又被平均了。”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调侃的声音,它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关注?

人均GDP1万美元,是什么水平,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019年我国的GDP总值达到了99.086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中国人均GDP走势图)

可以看到,我国在2001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迅速爬升,仅仅十几年,人均GDP就突破了1万元美元。

18年时间,实现10倍增长。

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少有的。

在此之前,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人口规模近16亿人。

随着总人口达到14亿的中国步入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国家的行列,一下子就将人口扩充了一倍。

让总人口达到30亿,将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水平,以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2019年全球人均GDP均值是1.13万美元,也就是说我们甚至还没达到全球的平均水平。

如果横向对比,我们当前的人均GDP只相当于日本1983年的水平,相当于美国1978年的水平。

而如今美国人均GDP是我们的6倍,日本是我们的4倍,所以我们还要继续追赶。

很多人对这个“人均GDP1万美元”最大的疑惑是,我一年赚的钱也不到70000元人民币啊。

实际上,这里有个误区:人均GDP≠人均收入。

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每个人平均创造的财富,数值越高,反映国家经济产出和发展水平越高。

人均GDP,仅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品创造水平,而不是生活水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温州,温州的人均GDP在浙江省几乎是垫底的,但是温州人历来被当作是“有钱人”的标签。

真正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上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实际增长5.8%,与人均GDP增长大致持平。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比上年增长9%。

怎么样?您还拖后腿了吗?

人均收入仅占人均GDP的43%,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60%-70%。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经济在取得了高速发展之后,国家仍然表示:我国的基本国国情没有改变,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多、生产力总体还不发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人均GDP1万美元,是个历史性突破。

从国际标准来看,高收入国家人均GDP一般在1.2万美元以上。

说明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我们值得高兴,但也不能高兴过头。

因为人均GDP1万美元是个坎。

这个坎就是大家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

在现代化过程中,有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贫富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经济陷入停滞,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处于这个人均GDP1万美元水平的主要经济体有俄罗斯、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从2000年开始,人均GDP高速增长,用10年左右时间翻了三四倍。

然而,接下来近10年时间,这些国家的围绕着1万美元不断震荡,一直实现不了突破。

现在我们也站在了这个位置上,如何跨过这个坎是关键。

这个我们其实可以借鉴邻国日本和韩国的经验。

先看日本,日本达到人均GDP1万美金是在1983年,37年以前。

从1983年到1995年,十二年时间,日本人均GDP从1万美元增长到了4.3万美元,翻了4倍多。

哪怕后面日本经历了“消失的20年”,但是他们的经济发展依然坚挺.

2018年日本人均GDP为3.93万美元,妥妥的发达国家水平。

韩国也是,韩国是在1994年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25年之前。

此后的20余年,韩国的人均GDP稳步上升,虽然中间也遭遇过经济危机,但都挺了过来。

2018年,韩国人均GDP为3.14万美元,也属于发达国家行列。

那他们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说如何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日本和韩国经济经济发展腾飞的时期。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抓住了发展的最有利时机,并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其中科技产业贡献最大。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

电子产业是目前韩国的主导产业,比如半导体、内存芯片、显示面板、消费电子等。

其中半导体是韩国经济第一大支柱,三星和SK两家韩企,就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4.5%份额。

日本就更不用说了,日本一直以来都称为是科技强国,不光有我们熟悉的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等。

日本还掌握着很多顶尖科技,比如高精度机床、工业机器人、碳纤维、医疗设备、新材料等。

经常一直听到有人说日本创新缺失,日本经济低迷等言论。

实际上,日本的科技创新是排名世界前列的。

全球创新企业TOP100中,日本占据40家。

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能源存储、机器人等一些前沿科技,日本的科研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世界第一,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是大国重器。

从核技术到高铁,从航天技术到5G,我们完成了许多惊人的创举。

再到互联网领域我们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互联网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我们必须依靠也完全可以依靠科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看着国家每天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有理由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

对了,最近“流感”传播的有点厉害,好像还蛮严重的。

现在又是春运高峰期,大家出行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坐火车坐飞机建议都带上口罩。

展开
收起

人均GDP从1千美元到1万美元,美国用了36年,日本为17年,我国呢

文/龙小林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在一会议上表示,2019年我国的GDP总量将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预计将首次超过1万美元。虽然对于我国2019年的人均GDP能突破1万美元早有预计,但在得到官方发言人确认后,就显得更保险一些了。那么,我国人均GDP从站上1千美元到1万美元,用了多长时间呢?

我国的人均GDP在2018年时就有机会突破1万美元的。2018年我国的GDP总量90.03万亿,以13.95亿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45万元,按照2018年上半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毫无疑问是突破了1万美元。不过因为2018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不小幅度的贬值,最终才没能突破成功。即便是按照2018年修正后的91.9万亿元的GDP总量计算,人均GDP距1万美元也还是差了一点点。

因为2018年我国的人均GDP就已经很接近1万美元大关,所以尽管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又贬值了一些,但人均GDP还是有惊无险地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或许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从全世界来看不算什么,因为世界平均的人均GDP都已经在1万美元以上,可对于我国这样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却是不小成就,而过程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国的人均在2001年时刚好突破了1千美元,从1千美元到1万美元,用了18年的时间。而人均站上100美元是在1969年,从100美元到1万美元整整用了50年的时间。目前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只有我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印度2018年的人均GDP才2千美元多一点,想要突破1万美元还不知要到猴年马月。那么,现在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的人口大国中,人均GDP从1千美元到1万美元又花了多少时间呢?

其他人口大国的人均GDP增长情况

1、美国

美国是世界第三的人口大国,其人口总数在3.27亿左右。2018年,美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6万美元,排在全球前十。早在41年前,即1978年,美国的人均GDP就已经在1万美元以上了。不过,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1万美元,美国用的时间并不短,因为美国的人均GDP在1942年就已经站上1千美元,到1万美元共花了36年。

2、日本

日本也是发达国家中为数不多的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目前日本的人均GDP大概在4万美元左右,其人均GDP超过1千美元和1万美元的时间分别在1966年和1983年,用时17年,比我国还少了1年,可见日本当时的经济增长也是非常强劲。

3、巴西

巴西是目前世界第五大人口国,人口总量在2.1亿左右。巴西2018年的人均为8900美元,不过在2010年—2014年期间,巴西的人均GDP都是在1万美元之上的,所以也勉强算是人均突破了1万美元的国家。而巴西人均GDP突破1千美元是在1974年,到2010年用时36年,跟美国一样。

4、俄罗斯

俄罗斯2018年的人口为1.44亿,世界排名第九。而俄罗斯的人均首次超过1万美元是在2008年,至于人均GDP超过1千美元的时间,就要追溯到前苏联时期了。在1970年时,前苏联的人均GDP就已经有1700多美元了,首次站上1千美元应该在1967年左右,到1万美元花了41年的时间。

与以上几个国家的比较来看,我国用18年时间让人均从1千美元到1万美元,速度已经算是相当快了,仅日本比我国稍微快一点。事实上不仅是人口大国,即便是在所有的人均GDP已破1万美元的国家中,让人均GDP从1千美元到1万美元也鲜有比我国更快的,至于人口超10亿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我国只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审核:李闰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为希财网作者版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展开
收起

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 意味着什么?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9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披露,初步核算,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也就是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突破1万美元大关,实现新的跨越。

这些亮眼的数字背后,意味着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在持续改善。“不仅为今年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事业也作出了应有贡献,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宁吉喆称。

1

经济运行呈现六大特点

据宁吉喆介绍,整体来看,2019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符合年初提出的6%至6.5%的预期目标,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二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月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都在5%至5.3%之间,低于年初提出的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明显高出年初提出的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连续第七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

三是价格总体稳定。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上年上涨2.9%,符合年初提出的3%左右预期目标。

四是外贸外资逆势增长。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出口增长5%,进口增长1.6%,实现了外贸稳中提质,符合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利用外资方面,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全年利用外资有望超过1300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107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352亿美元。

五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9年,GDP同比增长6.1%,人口增长超过千分之三,人均GDP增长5.8%左右,达到了全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预期目标。

六是增长质量效益提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得到巩固。

“尤其是2019年四季度的11月、12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宁吉喆表示,总体而言,2019年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预期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2

五方面决胜全面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宁吉喆表示,“我们要在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还要看到今年必须攻坚决胜。”

宁吉喆指出,要立足现有的基础,坚定决胜的意志,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并从以下5个方面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圆满完成。

一是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二是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企国资、财政金融等关键领域改革,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三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要完善风险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风险防控。

四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

五是要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加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保持就业稳定,加大力度补齐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短板。

3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突出

自2006年以来,我国稳居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5%,比1978年提高24.4个百分点。

“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宁吉喆表示,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

对于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伟表示,“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规模更大,塑造更有利于我们的国际发展环境的能力增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更加巩固。约14亿人口的巨大国内市场,也为世界各国拓展商机提供了重要机遇。”

不过,宁吉喆指出,当前,中国的人口多,生产力总体还不发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仍然没有改变,虽然我们人均GDP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是在缩小,但我们仍然是处在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需要久久为功、艰苦奋斗。”宁吉喆称。

4

“稳增长”仍是今年主线

“2019年四季度GDP同比6%,持平于三季度。12月主要经济数据均已公布,工业增加值、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均出现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平于前值。”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整体来看,逆周期调节的效果开始显现,短期内经济底部出现。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来看,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政策着力点仍向“稳增长”聚焦。

温彬认为,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更要“以我为主”。一方面,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另一方面,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把控政策力度与灵活性,熨平周期性波动。

“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在巩固减税降费成果的同时,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促进投资企稳。此外,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防止通胀预期扩散,重点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定向和普遍降准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LPR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温彬称。

“2020年后续还将出台更多政策来托底经济。”李奇霖预计,稳固投依然是下一阶段的重点,消费刺激力度也将强于2019年,外部贸易环境改善也为出口带来边际改善,“经济景气形势有望持续到2020年第二季度”。

记者 马嘉辛

—— /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