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美金

美国资源2020财年中报归母净利润-195.31万美元 同比增加91.7%

7月23日美国资源(股票代码:AREC)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20财年中报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95.31万美元,同比增长91.7%;营业收入为75.12万美元,同比下跌95.4%。  

American Resources Corporation是肯塔基州东部主要高品质冶金煤的低成本生产商。他们2013年10月2日创立了公司,并于2015年2月25日将其名称从Natural Gas Fueling and Conversion Inc.更名为NGFC Equities,Inc.,然后于2月将其名称从NGFC Equities,Inc.更名为American Resources Corporation。通过其全资子公司Quest Energy,一家于2015年6月成立的印第安纳州公司,ARC能够收购煤炭开采和煤炭加工业务,这些业务几乎全部位于肯塔基州东部。其大部分国内和国际目标客户群包括高炉钢厂和焦炭厂,以及国际冶金煤消费者,国内发电公用事业和其他工业客户。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展开
收起

195.2万美元!一枚残缺的简单钢款劳力士为何拍出如此高的天价?

前几天,纽约富艺斯(Phillips)拍卖行刚刚结束了一场拍卖,一枚简单的钢壳劳力士最终拍出了195.2万美元(含佣金)的高价,让劳力士的大名又一次响彻在表坛上空,这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劳力士呢?

195.2万美元(含佣金)成交的劳力士

外观平淡无奇,一枚能指示第二时区的劳力士GMT腕表,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只劳力士的表圈竟然没有了,也就是说这是一枚经过改装的残缺版的劳力士!

无表圈的劳力士

没有表圈的劳力士,看起来很突兀。

新款劳力士格林尼治型

我们都知道,劳力士GMT腕表的标志便是带有24小时刻度的双向旋转外圈,而这枚拍卖的表款却没有了外圈,反而以天价成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拍卖的表款

经过阅读官方说明,我们才知道,这是大名鼎鼎的影坛巨星Marlon Brando马龙·白兰度佩戴过的一枚劳力士,之所以去掉表圈,是为了拍摄电影《现代启示录》。

马龙·白兰度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当初白兰度拍摄此片时确实戴了一枚完整的GMT劳力士腕表,但是剧组要求他摘掉此表避免抢镜,白兰度却坚持佩戴,并且认为自己的演技完全可以让观众不会把目光放到这只腕表上。经过协商,白兰度最终去掉了彩色表圈,继而完成了影片的拍摄。

马龙·白兰度

马龙·白兰度是美国著名的国宝级演员,早在1954年,他便凭借《码头风云》获得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1972年,他主演的《教父》令他再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这部教科书级的电影至今仍是世界影迷追捧的经典。

《教父》

富艺斯确实很厉害,能够找到这样一枚难得的劳力士,早先另一位巨星保罗纽曼佩戴的劳力士迪通拿以连佣金高达1743万美元的天价创造了一系列纪录,负责拍卖的正是富艺斯拍卖行。

劳力士GMT

回头再来看这只GMT款,制造于1972年,全钢表壳直径39毫米,由于年代久远且佩戴频繁,明显可见边缘的划痕和磕碰,但是这些瑕疵并不影响收藏家对它的追逐,看来明星佩戴过的腕表就是香!

表底

除了没有表圈,以及表壳的一些瑕疵,整表并没有什么硬伤,表底盖还刻有白兰度的签名。

白兰度的英文签名

1995年白兰度将此表赠送给自己的养女Petra Brando,8年后Petra在新婚之夜又将此表交给丈夫Russel Fischer,不过后者一直没有佩戴它,而是当做宝贝珍藏了起来。

富艺斯拍卖

富艺斯没有公布这只腕表的估价,起拍价设置为25万美元,经过简单的争夺,最终一位匿名电话竞标者拍得此表,195.2万美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1363万多,这在钟表拍卖史上也是排在前列的。

另一款参拍的劳力士

除了白兰度佩戴的劳力士,当天富艺斯拍卖会上还有另外一只劳力士参加拍卖,这是一枚由品牌官方在1967年赠送给有着“金熊”之称的美国高尔夫球手杰克·威廉姆·尼克劳斯(Jack William Nicklaus),金黄色的表壳与他的昵称十分相配,杰克在获得此表后几乎一直佩戴着。

杰克·威廉姆·尼克劳斯

最终这只双历劳力士的成交价格为12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52万元。

富艺斯拍卖行的确是一个能创造拍卖神话的地方,一枚简单的钢款劳力士就能拍出百万美元的天价,也不知买家究竟是位什么样的角色。

我是钟表媒体人『表事儿』,从事钟表领域相关工作多年,如果觉得我的文章不错,欢迎关注我,也欢迎转发支持我,感谢!

展开
收起

花了195亿!里约奥运会打算靠什么赚回这笔钱?

奥运前吐槽,奥运中激情,奥运后疑虑..经济如此糟糕的里约,如何补上奥运会的巨额开销呢?

巴西里约奥运会今天正式落下帷幕。为期17天的精彩奥运,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鼓舞。奥运结束之后大家又不禁想问这场里约奥运会究竟花费了多少钱?而巴西奥运会又打算靠什么来赚回这些钱的?

据统计,这届巴西里约奥运会一共花费了195亿美元,这对于现阶段经济困难的巴西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那里约奥组委打算怎么利用这届奥运会来”回本“呢?其实在三十年前,举办奥运可不是一个好差事,甚至对于举办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改变了这一切......

图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入场式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奥运会一直遵守着非商业化的原则,虽然也会涉及到一些奥运相关的授权,但是程度很低,收益很少,还经常陷入亏损的尴尬境地。特别是1972蒙特利尔奥运会20亿美元和1950年莫斯科奥运会9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使得承办奥运会变成了一项苦差事,各国都不愿意承担奥运会的巨大花销,使得奥运会的承办变得无人问津。

面对这一现状,洛杉矶奥运会用了一个震惊世界的高招——用知识产权改变奥运。 洛杉矶奥运会的奥组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许可权来运作那次奥运会,奥运知识产权的许可权得到了极致的运用。 首先,其通过公开竞标出售奥运会的转播权,洛杉矶奥组委规定,有意参加竞标的电视公司需首先交纳75万美元的保证金。美国五大电视机构为了获得转播权,乖乖将保证金奉上。最终,美国广播公司(ABC)以2.25亿美元中标。之后,洛杉矶奥组委用同样方法将海外实况转播权卖了出去。仅是卖电视转播权这一项,就为奥委会筹到了2.8亿美元。

其次,洛杉矶奥组委对特许权进行分类,第一次将奥运会的商业赞助分为赞助商、供货商、营销许可证三大类,每一类都授予相应范围的许可权,并分为排他性和非排他性的许可。在这届奥运会上,每个行业只选定一位赞助商,且要把赞助商限定在30家以内。所以可口可乐为了打败百事可乐豪掷1260万美元赞助费,日本富士胶卷为了挑战柯达行业老大的地位开价700万美元……一届洛杉矶奥运会,总共筹得了1.8亿美元的赞助费。 

洛杉矶奥运会通过对奥运知识产权许可权的充分运用,不仅筹集到了足够的经费,而且还创造了2.5亿美元的盈利,开创了奥运会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商业运作。

什么是奥运知识产权 奥运知识产权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国际奥委会专有的知识产权 例如:奥林匹克五环图案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徽记、奥林匹克会歌。 

 奥运周期中形成的知识产权 这是指当届奥运会组委会继承申办、筹建以及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但是从当届奥运会结束的第二年开始,这些权利就会归国际奥委会所有。 例如: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的标志,奥运组委会的奥林匹克徽记,奥运会徽记,奥运会旗帜,奥运会的口号,奥运会吉祥物等。  

各国奥委会拥有的知识产权 主要是各国奥委会的名称和徽记。但各国奥委会在使用这些名称和徽记时,必须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  

奥运会赞助商,转播商等的权利 主要包括: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节目;授权使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商品;与奥运会密切相关的作品;与奥运会密切相关的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等。

奥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依据,一是《奥林匹克宪章》,二是《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在这二个文件中,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具体范畴和保护要求均有专门和详细的规定。此外,在保护时限上,国际奥委会要求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中的部分内容(包括可能属于著作权、专利权的内容)进行永久保护,而且不必通过登记和注册。 国际奥委会在确定奥运举办国时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各国必须建立完善并且可实际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现来保护奥运知识产权。我国在申办北京奥运会时,也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北京市政府颁布了保护奥运知识产权的《北京市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国务院此后颁布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这些都为建立我国奥运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奥运经济 其实奥运经济离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远,也许平时生活中的事情也是奥运经济的一部分。

奥运会吉祥物的中国故事

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分别是维尼修斯和汤姆。这两个主色调为黄色和蓝色的小萌物,代表了巴西的动物和植物,体现了奥运精神。它们身上都有一个小小的标签,上面印着“中国制造”。早在2012年,中国企业华江文化就与里约奥组委陆续签订了多品类特许商品的授权合同。2014年11月,里约奥组委公布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形象,华江文化取得其毛绒玩具、火炬模型、徽章等5大产品特许权。

央视靠版权分销大赚一笔?

 央视向国际奥委会购买独家版权之后,其旗下新媒体CNTV获得网络转播权和版权分销权,各商业网站若想使用奥运赛事相关的音视频就必须向CNTV购买版权。7月20日,央视开始分销新媒体版权,开出报价1亿元。腾讯7月29日率先宣布获得里约奥运赛事在大陆的网络播映权,阿里体育紧随其后,于8月2日宣称获得CCTV-1、CCTV-5、CCTV5+转播赛事版权。

“番茄炒蛋”的商标趣事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身着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官方礼服亮相。这套礼服因为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要设计元素,被网友戏称为“番茄炒蛋”。

“番茄炒蛋”礼服的设计师,是浙江爵帅制衣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叶超莹。而叶超莹当初因“番茄炒蛋”礼服在网上爆红而被“人肉”后,第二天便去申请注册了“番茄炒蛋”商标,两年后,商标注册成功了...

小心奥运侵权雷区 奥运会的知识产权包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很多商家都会铤而走险,借奥运的东风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奥运知识产权侵权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埋伏式营销行为

这种侵权也是最常见的奥运侵权种类。是指一个公司在非赞助商的身份下,围绕奥运会开展营销活动,以此侵入公众意识,占据消费者的智力空间,从而避开昂贵的赞助费,以低成本实现品牌知晓和品牌形象推广。常见的有赞助新闻媒体发动与事件、活动相关的广告战、赞助奥运的杰出人物、典型代表、巧妙实现对接、反其道而行之。

 商标侵权

奥运会商标侵权是指未经授权而使用奥运会相关标志的行为。奥运会相关标志是国际奥委会的专属财产,第三方只有在经过授权或者交纳许可费后才能使用。但是一些不法商家会利用奥运会的契机在自己的商品上印上奥运会的相关标识,引起消费者误导。比如汕头金味公司奥运五环侵权案,最终中国奥委会胜诉,汕头金味公司败诉,赔偿中国奥委会500余万元。

专利侵权

在奥运体育之中,专利的种类繁多,包括提高成绩的训练方法,还包括先进的工具设备。奥运体育知识产权可以为个人和企业赞助商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所以也是奥运侵权的重灾区。 奥运节目转播权纠纷奥运节目转播权,是奥运会最大的“吸金项目”。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此项收入为17.39亿美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广播权销售收入为25.69亿美元。但是凡是没有获得合法授权的媒体,将不得转播奥运会相关赛事,否则将构成侵权。奥运敏感词

奥运会是全球“体育+商业”最经典的案例,全球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业都在试图借奥运这只船“搭载”自家的产品。但是,如果没有成为奥运会的正式赞助商,这种“搭载”可能就面临侵权风险。

另外,2012年国际奥委会制定了对使用微博等新兴社交平台的规则,提出了诸多限制性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得侵害奥运知识产权,比如在发布微博时不能使用奥运元素作为背景等,这对于在奥运期间大发微博的人们,这将是个必须注意的问题,否则将很可能踏进“侵权雷区”。

反向侵权

除了以上这些侵权方式外,还有一类相反的类型,那就是奥运相关标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2020年东京奥运会会徽涉嫌抄袭他人创意的事件就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东京奥组委宣布撤销该奥运会徽标识结束,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一个巨大丑闻。2015年7月24日,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发布2020年东京奥运会会徽。7月27日,比利时设计工作室Studio Debie宣称2020年东京奥运会会徽涉嫌抄袭他们为比利时列日剧场设计的LOGO。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奥运与知识产权有了一些全面的了解。各企业在利用奥运周期进行宣传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侵犯了奥运知识产权,否则可能“鸡飞蛋打”,得不偿失。虽然奥运看似远在天边,但它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

来源:微博

展开
收起

创业合伙人的特质,195家十亿美元初创公司,65个数据维度,100张图大解析

关注「盛景商业评论」,思考快人一步!

笔者研究了195家数十亿美元初创公司,搜集了65个维度的数据,对创业公司成功原因总结出的一些数据结论,这里有100张你不应错过的图表。

经授权转自 | 大数据文摘(ID:BigDataDigest)

编译 | 籍缓、李雷、ZoeY、夏雅薇

2018年,又有不少创业公司加入了独角兽俱乐部。

那么,数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在开始时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对于独角兽虽然有很多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和多年研究,但还没有人回答:

他们开始时有多少竞争对手?他们的防御体系/护城河是什么?创始人是否具有相同行业/行业的工作经验?他们有多少年的全面工作经验?作为员工,创始人之前是否在初创公司工作?他们以前是创始人吗?他们以前的尝试是否成功?他们是否通过了加速器计划?从他们开始到第一次接受资本审查时,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我用15个月的时间试图回答这些问题,过程中还得到了一些更有趣的结论,比如:

谷歌,甲骨文和IBM是最大的十亿身家创始人制造工厂;

独角兽的CEO多来自哈佛,CTO更多来自MIT;

生物技术公司上市速度较快,金融科技和软件公司则比较低调;

等等……

继续往下看。

公共数据仅限于公司名称,创始人和估值等,但我希望更深入了解创始人和商业环境。因此,我不得不通过浏览LinkedIn个人资料,阅读采访,向创始人发送电子邮件以及从crunchbase和pitchbook中手动收集大量数据。

自那以后,我在周末的空闲时间花了300多个小时来手动收集数据并量化了有关2005年以后在美国创立的所有195家创业公司的65个因素,其中有些公司直到今天在美国一度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不仅限于独角兽(最初被定义为VC资助的互联网/软件创业公司,价值超过10亿美元,但主要指的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科技创业公司),还包括任何超过估值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无论是通过公开募股,收购还是私人融资,不仅仅是软件/技术领域,还包括主攻创新的任何其他行业的泛创业公司(生物技术,制药,健康,能源,航天,硬件,金融等)。

这里不包括控股公司,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石油和天然气炼油厂等。

免责声明:数据可能不是100%准确。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缺乏公开数据,缺乏历史背景,生存偏差,我的判断错误以及各种其他偏见和错误来源。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绘趋势,而不是确切的数字。我是DCVC(数据集体)的VC,但这项工作是在我自己的时间完成的。文中里可能会提到DCVC公司或相关内容,但决不是为了帮打广告,我也没接受同事任何方式的指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不是有关因果关系的研究(因为没法建立一个对照组)所以应该把这篇文章视为对这些公司状态的回顾,而不是说遵从了这些建议公司就会有更高几率成功,也不是想告诉创始人或投资者应该做些什么。

▌昨天的“超级创始人”打造了今天的十亿美元公司

“Serial Entrepreneur”(连续创业者)这个词已经被用烂了,让我重新来提一个更好的说法——“超级创始人”。创始人至少有一个曾经有过超过5000万美元的退出创业,或其公司产生/正在产生1000万美元以上的年收入(纸面估值不包括在内)。

我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联合创始人,比如我将创始CEO与其他联合创始人分开,我认为他们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在下面的一些图表中是我发现的50件事,“超级创始人”和创建一个十亿美元公司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度。

公司联合创始人最常见一般是2-3个

2到3个联合创始人似乎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所有数十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中有20%拥有独立创始人。

超过一半的创始CEO都超过35岁

一个常见误解是,每一个数十亿美元公司的创建都是从大学辍学开始的。名单中肯定有一些大学刚辍学的,但这些创始人事业开始起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24到36岁之间。

创始人CTO / CSO的年龄分布更广

CxO的定义:我已把CxO定义为排名第二的人,即CEO之后具有最高权威或重要性的人。尤其在科技行业,一般来说是CTO。在生物技术/制药领域,排名第二的就是首席科学官或首席医疗官。在更多的运营/传统领域,是总裁或首席运营官。

如果您将此图表与CEO的图表进行比较,那么第二人称的年龄分布似乎更宽。该图有2个峰。首先是28-32岁的年龄段,主要是科技公司的CTO,其次是60-64岁的年龄段,主要是制药领域的首席科学官(CSO)或首席医疗官(CMO)/生物技术/健康公司。

SaaS /企业创始人年轻,健康/制药创始人年龄较大,消费品行业创始人不仅仅是千禧一代

如上所述,年轻的创始人大多是做企业SaaS,而年纪较长的创始人主要是医疗保健/生物技术/制药或能源。而消费者行业创始人年龄不定(只有千禧一代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这可能是个误解!)

50%的企业家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

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大约有10年左右的工作经验,而制药/保健公司的创始人普遍拥有28年的工作经验。

直接相关的行业经验并不重要;它对CxO来说更不重要

与普遍看法相反,大多数创始人在他们正在从事的行业中没有任何直接相关的工作经验。CEO和CxO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行业经验与CxO的关联性更低。

然而,这在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领域并不适用,其中近80%的创始CEO具有直接相关的经验。

近60%的企业家为多次创业

作为风险投资人,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创始人都是第一次创业。然而,根据这些数据,很多十亿美元公司都是由多次创业者创建的。

这种情况很常见,许多人之前2 - 3年前就已经在创业,有些人创办了多家创业公司并领导了他们20多年。很多人的第一甚至第二次创业都失败了。

几乎70%的多次创业家曾创建过一家成功的公司

“超级创始人”:创始人至少有一次超过5000万美元的实际退出或创造1000万美元以上的年收入(纸面估值不包括在内)。

在曾经做过创业公司创始人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执行官中,70%的人至少拥有过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

一些创始人CEO不止一次成功退出

这些“超级创始人”中有些人已经有多个成功退出的案例。

创始人CEO中最常见的学位是学士学位和MBA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不同的教育模式,包括医学博士,博士等。显然,医疗保健/制药领域的教授,博士和医学博士更多。

一半的首席官(二把手)读过研究生(主要是技术方面的)

二把手中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比MBA多。

二把手的教育水平

技术出身的CEO和非技术出身的一样多

这一直是一场技术与非技术创始人之争。作为CEO,两种人都很成功,当然,其他首席官员(二把手)的技术水平要高得多。请注意,对于制药/生物技术公司而言,懂技术是指在生物/医学方面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

左:技术型CEO vs.非技术型CEO;右:技术型二把手vs.非技术型二把手

技术型一二把手vs.非技术型一二把手

虽然这看起来有违常理,但当一把手是非技术人员时,二把手也有很可能是非技术型人员!

创始人之前曾在一级供应商工作过

如果创始人之前曾在其他公司工作过(他们中的许多人只单纯创过业),那么他们通常曾在一级供应商工作。

创始CEO工作过的最佳公司排名

谷歌,甲骨文和IBM是最大的十亿身家创始人制造工厂

黄色表示创始人CEO而紫色表示创始人CxO。Facebook和思科产生了许多CTO,麦肯锡和微软则产生了许多CEO。

公司创始人曾经工作过的公司

先前在其他初创公司的工作经验

这些公司是不是由自己创立的并不重要。有一种误解认为,在创业公司工作是学习如何自己创办公司的好方法,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请注意,我将创业的前4年看作“启动”阶段,即如果有人在2014年在优步(创立于2009年)工作,那不能算在其他创业公司工作过。

斯坦福,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但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大学

哈佛大学培养了更多的CEO,麻省理工学院培养了更多的CTO。然而,还有一些大学在排名中脱颖而出(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每所大学2018年QS全球排名)。例如,印度理工学院(IIT),滑铁卢大学,杨百翰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黄色表示创始CEO而紫色表示创始CxO。

纯属搞笑,创始人里很多叫John,Robert和Dave

不幸的是,基本都是男的。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女性参与风险投资(VC)并投资更多的女性企业家,我们会在名单中看到更多的女性。虽然我没有算过其中移民与非移民的数量,但绝大多数的创始人都是移民(基于他们的姓氏)。

无可否认,这里名字仅占所有创始人的20%,80%的创始人很少和别人重名。

▌行业/部门

最常见的行业主题:云计算,数据,移动,市场

未来14年的主题不一定是过去14年的主题。

软件正在占领世界,但不是全世界

这些公司中的大部分是软件公司(包括服务即软件SaaS,网络等),其次是消费品公司(如服装品牌)和商业产品(实体产品,如3D打印机)以及医疗保健/制药公司。

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网络、数据库、生物技术、自动化是最大的子行业

生物技术公司上市速度较快,金融科技和软件公司则比较低调

下图是2005年以后成立的私人独角兽(估值10亿美金以上的创业公司)公司中的佼佼者。其中一小部分是私营生物科技公司,绝大部分是私人软件和金融科技公司。

最新流行语:癌症,共享单车,借贷和自动驾驶汽车

下面的图表显示了关于这些公司的描述中最多重复的关键词。

▌商业

2000年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确实产生了不良影响,2017年是个例外

自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每年创立的独角兽公司数量逐渐增加并在2007年达到顶峰,但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这一数字下降。2013-2016年间这些公司的数量逐渐减少是很自然的,因为很多还没有时间成长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有趣地是2017年出现更多的独角兽公司(部分原因来自SoftBank的投资,部分原因来自电动自行车和踏板车的走红,如Bird)

大多数公司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拥有突破性科技的独角兽公司异军突起

这些公司工程/科学的创新和工作水平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列举所有类型,从纯系统集成(增值主要靠商业模式)到前沿科技公司(其主要价值是以前没有的新技术)。从每年成立的拥有突破性科技的公司总数(不是很多)来看,这类独角兽公司占全部创业公司的比例反而更高。

B2B和B2C公司的数量差不多,但很少有公司二者兼得

不要同时做B2B和B2C。

只要你能筹到钱,高资本支出也没问题

一般认为这些公司资本密集度较低,但相当一部分独角兽公司(占所有创业公司比例偏高)需要高额投资来完成或扩展其解决方案或产品。

2008-2009年是B2B高峰,2011-2012是B2C的高峰期

总体而言,B2B和B2C公司的数量差不多,2008-2009年间出现了更多的B2B独角兽公司,而2011-2012年度则是更多的B2C独角兽出现。

过半数的独角兽在创立时都与多家现有企业竞争

看起来与多个大型现有企业竞争是一件好事,这表明市场机会很大,大型现有企业已经对市场进行了规范化。但是,创业公司可以利用现有企业的低效率以及创业公司本身没有历史遗留问题来赢得市场。零散和空白市场也是主要干扰因素。最糟糕的情况是复制另一家初创公司正在做的事情,特别是去复制别人正开始赚大钱的项目。

工程设计和网络效应是最大的保障

请注意,有些初创公司有多个防御因素,因此仅靠工程设计并不足以形成防御能力。(广义地考虑“工程设计”类别,例如在制药公司,研发工作被认为是工程设计)

产品为王!大多数初创公司的核心产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很大

尽管大多数公司都在与现有企业竞争,但他们的产品与已经存在的产品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公司创立时市场很大

这些公司追逐的市场已经非常庞大,需求量很大。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没有创造需求,也没有等待市场成熟。

超过65%的公司,他们的目标是从他人那里获得市场份额,而不是创造一个新的市场

很难破解时机的秘密!你可以成为第一,或者与第一名一起,又或者是最后一名进入市场的公司!

最难的问题仍然是时机问题!时机似乎是公司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你可以是第一个或最后一个进入市场且仍然取得成功的公司(参照普遍观念:最早进入市场的公司被后来者碾压,或者后来者被行业现有企业淘汰)

你需要成为止痛药,但维生素丸也有用!

超过60%的公司抓住了客户明确的痛点。大约30%的公司只是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即没有他们你也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有了他们会显着改善你的生活工作质量)。

省时,省钱或让事情变得更容易

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是生产力。我将生产力定义为产品或服务类别,其价值在于帮助公司或个人更快地实现目标,即节省时间。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节省时间意味着间接节省资金,而在企业业务中,需要用明确的投资回报率(ROI)来表明节省时间可以节省资金。其次是直接省钱,即你的解决方案直接比竞争对手花费更少的钱。

到目前为止,加州是最盛产“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地方,其次是纽约和马萨诸塞州

但是像佛罗里达、德克萨斯、华盛顿和犹他州,也同样拥有一定数量的“十亿美元创业公司”。

▌资金来源

90%左右的公司没有引入孵化项目。其余公司多数选择了YCombinator孵化器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孵化项目都是过去10年间启动的,直到最近才开始专注于软件或者技术创业公司。

90%的“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由风投资助

其余的公司要么是自给自足(依靠可持续的收入运营),在最初几年都没有筹集任何风投资金;要么是由富有的创始人自筹资金。

大多数科技公司筹集了2.5亿美元左右,制药/医疗公司筹集了4亿美元左右

有非常多的公司筹集到了10亿美元。

2009年和2012年的种子轮产生了最多的“十亿美元创业公司”

接下来是2017年,出现了异常多的独角兽公司,主要是因为电动摩托车和单车公司。

估值遵循幂律。超过半数“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估值介于10 - 20亿美元

下面的图表只显示了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私有公司。然而,Uber、Workday、Airbnb、Square、Twitter、WhatsApp、WeWork、Stripe、Snap、Juul、Pinterest、Kite Pharma、Lyft、Juno Therapeutics、StemCentrx等公司才是过去14年中最有价值的公司。

第一梯队的风投公司拿到的项目最好,得到的回报最多

风险投资是一个指数游戏,因此名气大的风投拿到的项目最好,得到的回报最多。第一轮投资者是否是知名投资者确实很重要。

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是最好的天使投资人

Elad Gil (Mixer Labs和Color Genomics创始人)、David Sacks (PayPal和Yammer创始人)、Biz Stone (Twitter创始人)、Peter Thiel (PayPal创始人)、Alexis Ohanian (Reddit创始人)、Marc Benioff (Salesforce创始人)、Matt Ocko (Da Vinci创始人)、Kevin Hartz (Eventbrite创始人)等许多创始人也是成功的天使投资人,很多“十亿美元创业公司”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请注意,其中一些人也做风险投资(或者后来成为风投人),但下图只展示他们以个人名义参与了天使轮或者种子轮的项目,而不包括他们代表风投公司投资的项目。

早期投资是很难的

在过去14年里,即使是最好的风投公司,从第一轮就参与投资了的“十亿美元创业公司”也只有不到10家。

再一次强调,关于下表有几点需要注意:

这些图表可能有误,因为公开的资料并不是总能反映真实情况,而且公开资料可能没有明确说明风投投了哪一轮。这份研究中,只包含了风投在种子期或首轮融资中参与投资的公司。许多风投公司都投资了“十亿美元创业公司”,但都是在较晚的阶段,本研究没有计入。最重要的是,对风投公司来说,投资更多的“十亿美元创业公司”并不一定意味着获得更大的成功(以资金回报衡量)。一些风投公司可能只是持有大量公司的少量股权,因此获得更多投资“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几率。由于信息非公开或者投资数量少于3家,有很多成功的风投公司并没有出现在下面的图表中。“十亿美元创业公司”也可能倒闭。在195名受访公司中,有14家(7%)最终破产或跌破10亿美元(他们被排除在下表之外)

风投合伙人是投资决策人。下表罗列了最成功的“十亿美元创业公司”风投合伙人,括号里是他们所在的公司。

后期进入的基金选中“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几率更大

权衡所有的投资阶段(早期和后期),拥有更多资金的风投公司,可以选择在很多“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后期阶段进行投资(每次成功退出的回报更低,但是风险更小)。请注意,下面的数字完全来自于公开资料,可能会包含错误。

“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筹资很快,而且一直在筹资

大多数公司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就能完成种子轮融资,并且在成立后18个月内完成A轮融资。

大多数时候,他们还会在第一轮融资(通常是18个月)之后的12个月里获得第二轮融资。

“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第一轮融资又大又贵

天使轮200万美元,种子轮500万美元,A轮1500万美元?这些数字比印象中的要大,且这仅是过去14年的数据(考虑到通货膨胀物价贬值,14年前的200万美元具有更大的价值)。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是因为“超级创始人”及他们的核心支持者在第一轮融资时展现的能力。这说明市场认可了创始团队的素质。

科技公司变成独角兽的速度非常快,有些只用了两年时间

有些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变成了独角兽,有些公司花了十多年才达到10亿美元的估值。

种子轮的融资规模已经从不足50万美元增长到数百万美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第一轮投资的规模有了明显的增长。下图使用对数计量。你可能会看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种子轮融资,这在初创公司中是相当罕见的,但是考虑到很多“十亿美元创业公司”创始人都是“超级创始人”——他们有能力筹集庞大的资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结论

这项研究以及上面的图表给了我很多启示,下面总结几点让我体会最深的感悟:

昨天的“超级创始人”创造了今天的“十亿美元创业公司”。(他们之前也创建了至少一个销售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或每年收入1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对创业者来说,工作经验很重要,但是否与行业直接相关并不重要。这些初创公司通常选择进入成熟市场,很少创造新的需求。竞争是好的,至少降低了灭绝的风险;绝大多数初创公司在创立之初就与多家大型企业展开了竞争。产品差异化非常重要;这些“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服务与其他公司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展开
收起

微软:FY20Q2点评:微软以Azure为底层,继续拓展云计算和企业服务边界;维持“增持”,目标价上调至195美元

天风证券2月5日发布研报,摘要如下:

业绩稳健,指引向好,仍是科技龙头中的稳健选择

微软FY2020Q2(对应CY19Q4)总收入369亿美元,同比涨14%,超预期的356.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涨36%至116亿美元;EPS1.51美元,超预期的1.32美元。派息+回购85亿美元,指引Q1总收入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超预期的341亿美元;主要是指引IntelligentCloudQ1营收119.5亿美元同比涨23%,超预期的114.5亿美元。公司同时上调FY20全年营业利润率,相比FY19将提升2pct,基于高利润率产品组合的推动。

1)生产力与业务流程(ProductivityandBusinessProcesses)板块营收118.3亿美元,同比涨17%,超预期的114.2亿美元。Dynamic365保持40+%增速,微软展示加拿大鹅通过Dynamic365实现生产-零售-批发端到端的数据流程一体化协作。商业Office365同比涨27%,继续向高单价产品转移。LinkedIn同比涨24%。

2)智能云(IntelligentCloud)板块收入118.7亿美元,同比涨27%,超预期的114亿美元。运营利润率环比提升2.3pct至38.2%,市占率提已经从16年初10%提升至19%,是同期份额提升最多的公司。Azure同比涨62%,对比Q3时的59%,维持60%左右的增速。微软击败亚马逊,赢的国防部100亿美元JEDI合同;Salesforce也将采用Azure支持其MarketingCloud。

3)个人计算(MorePersonalComputing)板块收入132亿美元,同比涨2%,超预期的128.5亿美元。19年全球PC出货量受Win10换代需求拉动转正,但行业预估今年PC出货量将平缓至低个位数下滑。Xbox处在生命周期尾声,接下来微软将于年末发布新世代主机XboxSeriesX,在游戏方面可以打造Xbox+云游戏的“剃刀模式”。Google云游戏试水尚未成功,微软的优势在于玩家基数+IP基数+自身云计算基础。

把握混合云和多云服务大趋势,Azure继续发挥平台+生态的优势

微软坚持Azure为底层构架的战略,发挥平台+生态的优势,加大对政商大客户的吸纳。在这之上进一步拓展包括多云、边缘计算、AI、量子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到Windows+Office+Dynamic的企业服务多产品矩阵。微软能在下半场继续站稳脚跟保持成长的关键在于,其云计算策略可沿着1)混合云发力建立优势,2)销售能力储备到SPI完整部署的良性循环,3)边缘计算拓展边界的路径。

Azure也逐步进入高基数的增长态势,市场无需过度关注单季度的增速情况。尤其是击败亚马逊拿下国防部10年100亿美元的JEDI云合同,拿下AT&T价值20亿美元订单,和SAP深化合作推进共同客户的云迁移工作,与甲骨文联盟进行数据中心高速链路整合,均表明微软在实现大客户SPI完整部署的环节,有望继续通过政府和大企业长订单带来长周期的稳健业绩,支撑Azure的成长。保持公有云行业第二的位置和高增速,并继续向龙头AWS发起挑战。

微软相较其他软硬件巨头拥有更健康的业绩成长性,TP上调至182美元

当然也要看到微软19年部分受益于对Windows7和WindowsServer2008停止支持催生的更新需求,这部分在20年可能不会再有显著贡献。但整体来说,微软如能继续保持每年双位数营收和利润的健康增长,我们认为微软仍是科技龙头中的稳健选择。以及作为云计算转型龙头公司,对比SAP、甲骨文、IBM21年估值分别为19.7x、12.5x、10.1x,仍可获溢价估值。估值方面,结合彭博一致预期FY2021EPS6.27美元及公司FY20年化306亿美元返现,我们认为31x较合理,目标价从150美元上调至195美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云计算增长不及预期,个人电脑收入下滑等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展开
收起

“小号”领航员:林肯Aviator!起价52,195美元!未来国产化?

早前,平行哥在《2019年,几款令人期待的旗舰SUV》一文中提到过林肯Aviator(飞行家)。为了方便大家直观地认识这款车的定位,记住它是“小号”领航员就行了。

外观上,确实很像领航员,尤其是家族化的中网设计;引擎盖及车身的线条勾勒,整体上看起来也非常硬朗,美式肌肉车的感觉跃然而上;悬浮车顶、贯穿式尾灯的设计也非常符合当下的流行元素。

就平行哥的喜好来看,这外观,能给高分。

内饰整体设计,简约大方;双色拼接多功能方向盘,中控悬浮大屏,设计元素不仅没有落后,还很好地体现出奢华感、科技感。

虽说不少人一听说林肯,既有奢华,也有老气,但这款Aviator不但外观年轻运动,内饰也毫不落伍。而更多的实拍解析,只有等到哪天平行哥拿到实车了,就为大家一一剖析。

据悉,Aviator起价52,195美元,同时林肯还提供了混动动力车型(价格为91,145美元),以及豪华车常备的选装套件。

目前,平行进口渠道能购买的林肯车型并不多(主要是林肯在中国本身就没投放太多车型,消费者对林肯品牌的认可度还需时日)。

不过好消息是,林肯近些年明显在发力中国市场,未来中国消费者也将看到更多的林肯车型。比如这款Aviator,福特早前已经宣布与长安汽车合资生产林肯品牌,首款国产上市的车型便是这款Aviator。我们敬请期待。

展开
收起

挑战UBER高端车!5分钟,这家公司195美元用直升机送你到机场

还在因为堵车担忧错过航班?

在美国纽约,为了解决商务人士往返机场的通勤问题,一家名为Blade Urban Air Mobility的公司推出了直升机接送机的服务。

虽然在纽约这样一个富贾云集的都市,直升机接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UBER推出的直升机往返曼哈顿和机场的服务,只要195美元,而且和UBER等网约车平台叫车一样,可以在手机上进行预约。

搭乘直升机,从纽约市中心的曼哈顿前往肯尼迪机场、拉瓜迪亚机场和纽瓦克机场等纽约三大主要机场仅仅需要5分钟时间。

早在2014年,Blade就提供往返肯尼迪机场和曼哈顿的直升机接送服务。不过在当时,这项服务对多数纽约人来说实在是太贵了——一次就要3000美元。

之后,随着Blade在燃料、设备以及航班分布等方面提高效率,其价格逐渐降低。

如今,按照Blade的说法,不到200美元一次的价格已经可以和UBER的高端车相媲美——在遇到道路拥堵时,叫个UBER Black去机场的价格也在200美元左右,这还不算耗在路上的时间成本。

Blade称:

对于在曼哈顿中城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中午在哈德逊广场享受一顿完美午餐,下午一点半搭乘我们的直升机,赶上三点半的飞机。

纽约也不是Blade盯上的唯一市场。Blade还在积极拓展其在加州,尤其是硅谷地区和南加州的业务。

今年3月,Blade在旧金山附近开展多次实验,该公司希望通过直升机,将机场、湾区、圣何塞等重要的地点连接起来,以减少商务人士的通勤时间。

不过,刚刚上市的UBER并不会放弃“打飞的”的市场。

UBER将于2020年在达拉斯和洛杉矶对Uber Air进行第一次测试,2023年将推出第一批商用航班。UBER称,搭“飞的”的价格与UBER打车服务通常的价格差不多。

Uber Air的应用场景和Blade差不多。UBER自主车辆和城市航空政策主管Justin Erlich称:

一个是超级通勤,例如从旧金山飞到圣何塞市中心。你不用自己开车,坐火车或者花一大笔钱搭优步,你可以选择Uber Air,速度会快很多。另一个用例是在洛杉矶,洛杉矶一个臭名昭着的交通繁忙的城市,你可以用Uber Air从机场直达洛杉矶东部。

展开
收起

华尔街资管公司科文上调Salesforce目标价,从195美元升至210美元

美股研究社2月18日消息,华尔街资管公司科文宣布:将Salesforce(CRM.N)目标价从 195美元上调至210美元。

据美股研究社观察,至美东时间2月14日美股收盘,Salesforce股价上涨0.69%,报189.95美元,总市值达1684.85亿美元。

本文来源:美股研究社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美国科技股和中概股,对美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展开
收起

加拿大皇家银行:将Spotify目标价从185美元上调至195美元

格隆汇10月28日丨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Mark Mahaney将Spotify(SPOT.N)的目标价从185美元上调至195美元,称该公司第三季度报告的基本面稳健。Mahaney称毛利率的同比增长和每月活跃用户加速增长是关键。他重申其跑赢大盘评级,并称该公司是他在互联网领域最看好的公司之一。

展开
收起

花旗将Facebook目标价从240美元降至195美元

美股研究社3月26日消息,知名投资机构花旗宣布,将Facebook目标价从240美元降至195美元。

据美股研究社观察显示,截至美东时间3月25日美股收盘,Facebook股价下跌2.96%,报156.210美元,总市值达4452.69亿美元。

日前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虽然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该公司许多服务的使用率与流量等暴增,但是这并未转化成更多广告收入,其广告业务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受到了冲击。#美股那些事#

展开
收起